亨利·阿尔弗雷德·基辛格(英文:Henry Alfred Kissinger,1923年5月27日-2023年11月29日,简称:亨利·基辛格,又译为: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美国前
国务卿、著名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23年5月27日,亨利·基辛格(原名:海因茨·阿尔弗雷德·基辛格)出生在德国
巴伐利亚州菲尔特市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一名教师、母亲是家庭主妇。基辛格幼年常受到
希特勒青年团恶势力的骚扰和殴打,父亲也很快丢了工作。
1938年8月至9月,因不堪
纳粹对
犹太人迫害,基辛格一家逃离纳粹德国,途经伦敦前往纽约市。初到美国时,基辛格一边读夜校一边在工厂打工,拿下高中文凭后被
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录取,主修会计专业。该所学校有5000学生,其中犹太人很多,当时基辛格的最大愿望是毕业后做一名会计师。
1943年,19岁生日刚过不久,基辛格的征召令到了。他乘火车前往军营报到,生平第一次离开了德国犹太人的生活圈子。经过三个月的基本训练后,依照1942年3月美国出台的《“二战”权力法》“允许在部队光荣服役至少三个月的敌方外国人成为美国公民”的规定,基辛格正式获得了美国国籍。
1944年9月,基辛格所在的部队美军第84师被派赴欧洲战场。
1945年初,部队开进了德国。基辛格被调到师部担任德语翻译,军衔也从列兵提升为军士。在二战的最后几个月,他从第84师调到第970反谍报部队,并被任命为陆军中士参谋。
从军之旅使基辛格初步积累了政治人脉,其中一位便是弗里茨·克雷默——基辛格的人生导师。克雷默发现了基辛格非同一般的政治思维,举荐他担任行政官,带领他加入情报部,后来又负责反谍报部队的工作。对基辛格而言,跟随克雷默就像找到了一个新的父亲型的人物。战争让他变得成熟,扩大了他的视野,也点燃了他的野心。在军队的历练下,他掌握了指挥能力,有了一个坚毅的外表,散发着自信。
1945年3月,基辛格还被任命为接管德国被占领城市的官员。由于天资聪颖又会说德语,还是二等兵的他很快就被破格提拔到所属部队的情报部门。在德国克雷菲尔德市驻军期间,基辛格又被委以重任,据称他仅用了8天就协助军方在该市建立起了一个民政管理部。在其任职期间,基辛格表现了卓越的行政能力,并克服了对德国人的报复心理而谨慎地使用了自己的权力。基辛格还参与了德国阿赫勒姆劳改营的解放。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德国的基辛格因追踪
盖世太保成员等反谍报工作而被授予铜星勋章。陆军的奖状写道:“基辛格士官,带领反谍报小分队履行职责,不畏艰险,成功建立了一个深入平民生活每一阶段的告密者链条,最终查获并逮捕多名被确认从事间谍和破坏行动的地方特务。”后来,他在欧洲指挥情报学校任教,一直待在德国直到1947年。
战争结束后,基辛格回到了美国。
学术经历
1947年9月,基辛格根据《士兵权利法案》获得奖学金并进入
哈佛大学政治系学习。在哈佛读书期间,基辛格碰到威廉·埃利奥特做他的导师。埃利奥特毕业于英国
牛津大学,是哈佛的一个传奇人物,为黑格尔的信徒。他教授给了基辛格一套完整的保守主义政治哲学,并成为发现基辛格的伯乐。
1950年,在埃利奥特教授的指导下,基辛格完成了他的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为《历史的真义—关于施本格勒、托因比及康德的感想》。由于本科学习成绩优异,基辛格被免试推荐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1952年,基辛格获得文学硕士学位。
1954年,他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基辛格的博士论文题为《重建的世界—梅特涅、卡斯尔累与和平问题,1812-1822年》,该文集中研究了1815年维也纳体系的建立与维持,实际上是对欧洲古典均势学说的评述,它奠定了基辛格作为现实主义学派中第一流学者的声誉。由于杰出的学术成就,基辛格被授予夏季奖。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曾担任一门社会学概论课程的教学;他还组织了国际问题研究班,并创办了一份名为《合流》的季刊。
1955年,基辛格回到故乡纽约,担任美国对外关系协会研究小组的研究主任,负责起草带有结论性的研究报告,并准备出版专著。
1957年,基辛格出版了《
核武器与对外政策》一书,该书首次提出了
有限核战争的理论,从而使基辛格在学术界和对外政策研究领域一炮而红。同年,哈佛大学决定聘用基辛格,授予他讲师资格。
1957-1969年,基辛格历任哈佛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与此同时,他还在校外担任
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特别研究计划主任、国际问题中心成员、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兰德公司顾问等兼职。
此后基辛格在
乔治敦大学任客座教授,兼任
全国广播公司顾问、
大通曼哈顿银行国际咨询委员会主席、阿斯彭学会高级研究员等职。
从政经历
在1968年的美国总统竞选中,基辛格担任了
纳尔逊·洛克菲勒的外交政策顾问,但是后来
尼克松却战胜了洛克菲勒,获得了
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并最终赢得了大选。在竞选中,基辛格曾经抨击
尼克松的政策,但是尼克松却不计前嫌,他看中了基辛格的外交才能,并决定聘请基辛格担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成为发现基辛格的第三个伯乐。
1969年1月,基辛格离开了哈佛校园,到华盛顿走马上任,实现了由文人战略家到政策制定人的转变。
1969-1973年,基辛格任尼克松政府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并兼任国家安全委员会主任到1975年。
1973年1月,基辛格在巴黎完成了结束
越南战争的谈判。
1973年9月22日,时年50岁的基辛格正式就任美国国务卿,他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原籍非美国人的国务卿,和第一个兼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国务卿。
1973-1977年,他兼任美国国务卿,获得了第一个外来移民所能得到的最高政治职务。在任期间,基辛格信奉
均势外交,积极推动尼克松政府与中国改善关系,对苏联推行“缓和”战略,从而构筑一个以均势为基础的稳定的世界和平结构。同时,他对
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关系的缓和也起了重要作用。不久,基辛格退出政坛,起初想回哈佛任教,但被哈佛校长博克婉拒。后来,他受聘担任了
乔治城大学教授,乔治城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顾问,并担任阿彭斯学会高级研究员、
大通曼哈顿银行国际顾问委员会主席等职。
1977年,基辛格退出政府任职,当年1月,时任美国总统
福特授予基辛格总统自由勋章,并称赞他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务卿”。
卸任后经历
1982年,基辛格创建了基辛格联合咨询公司,他本人担任董事长,他的好友和前助手
斯考克罗夫特担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离开政界以后,基辛格仍在不断地撰写论文,发表演讲和出版著作,他对里根政府和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均发生过重要影响。
1983年7月,里根总统曾任命他为中美洲政策两党委员会主席。
1986年9月,任美印委员会主席。
1987年3月,任美国-中国协会两主席之一。
在1989年以后中美关系处于危机的时候,基辛格曾多次访问中国,并呼吁保持中美之间的正常交往。
2002年3月5日,基辛格博士在华盛顿国家记者俱乐部发表演讲,介绍
中美建交30年来的历程,并展望中美关系的未来。
2002年11月27日,基辛格被美国总统
小布什任命为调查“9·11”事件的一个独立委员会的主席,12月13日,基辛格辞去该委员会主席职务。
2016年5月9日,被时任美国国防部长
阿什顿·卡特颁发
美国国防部卓越公共服务奖章。
2020年11月25日,时任美国总统
特朗普撤掉了包括亨利·基辛格在内的美国国防政策委员会成员。
百岁辞世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29日,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
康涅狄格州的家中去世,享年100岁。基辛格的葬礼以私人家庭仪式的形式举行,随后纽约市将举行追悼会。
2023年11月30日,中国国家主席
习近平已就基辛格博士逝世向
拜登总统致唁电。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外交部长
王毅前往美国驻华使馆,吊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逝世。
主要成就
外交成就
尼克松和基辛格进入白宫时,美国正深陷越南战争,巴黎和谈陷入僵局。美苏冷战、越战升温,基辛格的政治旅程机遇与风险共存。在尼克松和福特总统任内,基辛格罕见地曾经同时出任美国第56任国务卿(1973~1977)与白宫第八任国家安全顾问(1969~1975),一度是美国史上权力最大的外交官。其任内外交成就斐然。
秘访破冰
1969年,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美苏对立日益升级,深陷越南战争泥淖的美国开始逐步调整外交政策,尼克松将视线转向大洋彼岸的中国。随后,美方在多个场合试图与中国建立联系,中方在数轮接触后表示乐见尼克松来访。
1971年,中美“
乒乓外交”和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次年访华打下基础。凭借高度政治智慧、胆识和对世界大局变幻的把握,中美领导人缓缓开启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大门。在当时特定的国际环境下,中美两国从各自利益出发,觉得有必要缓和关系。尼克松在尚未建交时来中国,表现出了一定的胆量和智慧。中国在美国多年来对华敌视、国内‘文化大革命’的气氛下,从战略全局、外交环境考虑,同意他来也是不容易的。
1971年7月9日,作为美国总统尼克松特使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第一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执行代号为“波罗一号”的秘密访问。当时,由于此次访问全程保密,基辛格悄悄从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转道北京。在北京,停留了不到48小时的基辛格与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
周恩来等展开会谈,为美国总统访华做了准备。1972年2月21日,基辛格陪同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迎来标志性的重大时刻,为中美正式建交奠定基础。尼克松在北京见到
毛泽东主席,对世界政治来说无异于一场地震。基辛格和尼克松“打中国牌”的决定被广泛认为是促使苏联在军备限制谈判中加强合作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帮助基辛格促成了美苏之间的缓和政策。
百次访华
基辛格曾表示,自从1971年第一次访问中国后,他此后已有100多次踏上这片土地,“每次都会有新的收获”。多年来,基辛格关注中国,自称专长是“认识中国的每一代领导人”,并对“中国思想和中国人民有浓厚的兴趣”。正是基于这种了解,他重视美中经贸关系的积极作用。熟悉中国的基辛格,在88岁高龄时出版了《
论中国》一书,试图从历史的角度理解中国,包括理解美中经贸交往的漫长历史。
基辛格不止一次强调,美中合作对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至关重要。他表示,“期待美中两国都确认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和平与繁荣的世界秩序”,双方应把友好与合作作为共同目标,并为此作出不懈努力。
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中关系大门打开的推动者,基辛格一生中访问中国一百多次。2023年7月,他最后一次踏上中国土地。在美中关系“破冰”之后的50多年里,他推动历届美国政府奉行积极对华政策,致力于美中关系发展成为基辛格外交生涯中最华丽的篇章之一。2023年10月24日,基辛格在接受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颁奖时致辞说,“我一生中一半时间都在为美中关系工作”,美中之间的和平与合作至关重要,符合两国和世界的利益。
基辛格一直奉行“
现实主义”的外交策略。20世纪70年代,
冷战进入白热化阶段,美国苏联曾激烈对峙。基辛格决意推动美苏之间的缓和,由此带来了国际关系的缓和时期。基辛格大力推行缓和政策,在第一轮的谈判(SALTI)中,由1969年11月17日至1972年5月,历经2年半谈判,最终促成在1972年5月26日美国总统尼克森与苏联总书记
勃列日涅夫共同签订《反弹道导弹条约》(the Anti-Ballistic Missile Treaty,简称:SALTI)。SALTI条约增进美苏互信,对世界深具正面影响。同时签订的为期5年的《美苏关于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某些措施的临时协定》,是美苏两国达成首个战略武器限制条约,都与基辛格的外交努力相关。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深陷
越南战争泥潭,美国国内反战呼声此起彼伏。基辛格很快给尼克松提出建议:轰炸
柬埔寨,切断当时北越政府的补给线,迫使各方来到谈判桌前。从1969年到1970年,美军多次出动
B-52轰炸机秘密对柬埔寨边境展开“
地毯式轰炸”。最终,1973年1月27日,基辛格在巴黎与北越领导人
黎德寿达成《巴黎和平协定》,敲定了美国从南越撤军事宜。
推动结束越南战争,一直被世人视为基辛格在协助尼克松总统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之外另一大外交成就。基辛格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清晰地记叙了自己当年和越南领导人签署和平协议的场景:“黎德寿和我走到冷雨蒙蒙的街头,握着手让摄影记者照相。我和南越外长陈文林共进午餐。他举止庄重而豪迈,没有流露出最近几个月激烈争吵造成的什么芥蒂。美国的越南战争结束了。”
1973年1月,基辛格在
巴黎完成了结束越南战争的谈判,并因此与越南人黎德寿一同获得1973年的
诺贝尔和平奖但黎德寿拒绝领奖,越南战争两年后方告结束。
1973年10月,
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为了促成以色列同
埃及、
叙利亚之间的和谈,基辛格在其后的7个月的时间里11次穿梭访问中东,往返于8个国家的首都之间。在专机上,基辛格专门给记者团留出了14个座位。他的一举一动就能随时被报道出来。后来他曾对意大利著名记者
法拉奇说,“我的热度高,因为我总是单枪匹马地行事。美国人特别喜欢这一点,我就像个牛仔”。
基辛格代表美国政府进行了的“
穿梭外交”,稳定了以色列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并最终结束
阿以冲突。有美媒评价说“这使莫斯科失去了中东主要大国的地位,但未能促成该地区更广泛的和平”。
商业成就
1982年,基辛格创建了基辛格联合咨询公司,他本人担任董事长,他的好友和前助手斯考克罗夫特担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基辛格顾问公司的秘密世界里有战略咨询、外交卓识、良好关系、现实门路,再加上世上最具市场价值的名人金字招牌。
20世纪90年代初,顾问公司已经有20多家公司客户,其中约3/4是美国公司。客户名单是严格保密的,与顾问公司签署的合同也明令禁止任何一方对外透露。但从代理报表、其他财务报表、政府披露规定、访谈以及从企业人士喜欢吹嘘他们与基辛格关系的言谈话语中,人们还是弄出了一份公司主要客户清单:包括美国运通及其子公司、
美国国际集团、
大通银行、
可口可乐、
爱立信、瑞典电信、
菲亚特(意大利汽车)、
亨氏食品集团公司、
默克(制药业巨擘)等。
虽然基辛格的商业事业很成功,但给不了他在发挥治国安邦之才时能得到的满足感;让铜金公司得以在印度尼西亚安全运营是比不上能让中国觉得世界安全的成就感的。不过,到底这也让他有机会坐私人飞机到处跑,发挥外交官和外交事务顾问的作用--正是他最擅长的两件事。
离开政界以后,基辛格仍在不断地撰写论文,发表演讲和出版著作,他对里根政府和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均发生过重要影响。
个人生活
家庭成员
基辛格自己曾回忆,童年时期自家属于典型的中产之家,谈不上富贵,日子过得还算惬意。他的父亲
路易斯·基辛格是一名老师,母亲
葆拉·基辛格则是全职家庭主妇。另外,基辛格还有一个弟弟,名叫
沃尔特·基辛格,长大后成了一名成功的商人。
2013年7月3日,正在上海的中国前国家主席
江泽民在西郊宾馆会见并宴请了到访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及家人。江泽民夫人王冶平,基辛格夫人
南希·基辛格、儿媳罗克韦尔、孙女索菲亚·基辛格、孙子威廉·基辛格参加了会见和宴请。知情人士认为,江泽民和基辛格携家人举行家庭式、“庄园式”相会,谈得“很轻松、很真诚”,谈话涉及内容“很重要”。基辛格的儿子
戴维·基辛格,其时未能同往中国访问。
婚姻生活
基辛格一生中经历过两段婚姻。
1949年在哈佛读到大三时,基辛格结婚了,他和比自己小两岁的安丽斯·菲莱雪(Ann Fleischer,又译为
安·弗莱谢尔)在一家犹太教堂成婚。二人的婚姻止步于1964年,育有一儿一女。
1974年时,基辛格与美国慈善家
南希·马金斯(Nancy Maginnes,后改名
南希·基辛格Nancy Kissinger)结合,夫妇二人晚年在
康涅狄格州的小镇肯特养老,有时也会到纽约市居住。
社会活动
基辛格小时候就酷爱足球,1986年基辛格曾撰文讲述少年经历时说:“自己在德国老家菲尔特时,宁肯站两个小时看足球比赛,也不愿意待在没有风吹雨打的室内欣赏歌剧或者参观博物馆,这让我父亲颇为‘绝望’。”1988年,基辛格作为美国1994年世界杯足球赛申办顾问委员会主席,成功地帮助美国把那届世界杯主办权争到了手,并最后出任那届世界杯赛组委会的副主席。在那之前,基辛格还曾帮助美国申办过1986年的世界杯,可那次申办美国败给了墨西哥。
基辛格不仅仅是一名普通的体育爱好者,而且还是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荣誉委员,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于“将奥运与政治挂钩”的行为,基辛格表示:“我认为,必须把作为一项体育活动的奥运会同他们与中国存在的任何政治分歧分开。我期待着奥运会弘扬其自诞生以来就一直主张的奥林匹克精神。而其他问题可在别的场合讨论。”
2021年11月,基辛格出席在休斯敦世乒赛开幕当晚中美乒协联合举行的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纪念活动,并发表视频致辞。
2023年9月23日,在2023第五届外滩金融峰会上,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国际对话环节中就
人工智能和世界治理等话题表达了观点。他认为,各个国家在发展人工智能的过程中,必须要确保防止智能技术构成相关科技风险,同时应合理地使用技术,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对人类社会产生冲击。
人物事件
2016年7月,基辛格被曝出曾在接受《纽约客》采访时称
伊丽莎白·霍姆斯(Elizabeth Holmes)是一个“优秀的女商人”,“她就像修道会的成员一样有一种空灵的气质”。而霍姆斯却是因涉嫌诈骗而臭名昭著的美国血检公司
Theranos的创始人。
2022年5月27日,在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99岁生日那天,与乌克兰官方有关联的网站将基辛格列入了“黑名单”,指控其为“俄罗斯的帮凶”。
逸闻趣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回到美国,基辛格选择前往哈佛大学学习。1947年4月2日,基辛格向哈佛提交了一份非常自信的入学申请,上面写道:“根据《退伍军人权利法案》,我希望在秋季入读贵校。我想知道从军经历是否可以加学分,以及最快什么时候能知道被录取。”
秋季学期开始时,基辛格顺利入学。在那里,基辛格师从曾经给6任美国总统做过顾问的威廉·埃利奥特,一路过关斩将,拿下了政治学博士学位,给自己日后在外交战线上的大展拳脚奠定了基础。
在哈佛求学时,基辛格在本科阶段就成为了学校的传奇,这从他的第一部“学术著作”可见一斑。1950年,基辛格在哈佛大学完成的本科毕业论文,题为《历史的意义:对斯宾格勒、汤因比和康德的思考》。基辛格在该篇论文中,极尽考究,严谨论证,将
康德、
斯宾格勒与
汤因比的思想放在一起比较,还在论文末尾加入一节《诗的启示》,大谈
荷马、
弥尔顿与
维吉尔。该论文不仅让人们领略了基辛格过人的才智——该种才智使得他在之后漫长的外交生涯中得以让世界上最具智慧的一些政治家乐于和其打交道——还成为了哈佛大学历史上由本科毕业生所撰写的最长的论文。据说基辛格写出该论文后,哈佛大学不得不出台一项被称为“基辛格规定”的限制要求,即哈佛其后的大学生在撰写本科毕业论文不得超过基辛格论文页数的三分之一,具体篇幅限制(35000字,或者大约140页)。
1973年9月,50岁的基辛格出任美国国务卿,成为该国历史上第一位原籍并非美国的国务卿,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同时担任国家安全顾问和国务卿的官员,堪称美国历史上权力最大的外交官。基辛格还是美国战后第一个犹太人出身的国务卿。
2015年6月底,中国国防大学
金一南少将随团赴美国抵达“基辛格咨询公司”,时年93岁高龄的基辛格参加接待座谈。席间金一南询问:“1972年,您陪同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知道车队有多少辆车。”基辛格答:“四五十辆”。金一南说:“不对,107辆。”接着谈到当年上班途中在西单路口时被阻曾数了车队数量,并因此迟到1个半小时的往事。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正式会议开始时基辛格缓缓站立,向金一南鞠一躬,随后说:“对于43年前耽搁你上班,我今天在这里向你正式道歉。”全场鼓掌。
基辛格90多岁高龄时,在经历了多次心脏手术、一只眼睛已经失明的情况下,仍旧坚持每天工作15个小时左右。
作为百岁老人基辛格曾说,他继承了家族长寿基因。他的母亲97岁,父亲95岁,弟弟96岁。基辛格的儿子大卫曾在其百岁诞辰前在《
华盛顿邮报》上撰文写道,基辛格的饮食以香肠和炸肉排为主,职业生涯也一直在压力下作决策,并不热衷体育运动,但他有保持身心活力的特点:
首先基辛格有着永远压抑不住的
好奇心,这让他一直充满活力地与世界互动。他的大脑就像一种“热追踪”武器,会发现并积极应对当下的挑战。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挑战是核武器的兴起及其对人类的威胁。而在大约5年前,作为一个前途无量的“95岁年轻人”,基辛格又开始痴迷于AI
人工智能的哲学和实践意义。基辛格另一个长寿秘诀是其执着的
使命感。尽管他被讽刺为冷酷的现实主义者,但其实他一点也不冷漠。他深信爱国主义、忠诚和两党合作等“神秘”概念。其三是由使命感带来的持久耐力。
言论主张
对华关系
2012年10月出版的基辛格著《
论中国》一书,基辛格写道:中国的陈述雄辩有力。十多年间,我不怀疑他们的真诚和意图。可是,即便
胡锦涛、
戴秉国及其同事完全坦诚地阐明了中国下一段的政策,我们仍然很难确信这是中国世界角色的最终定论,也难以想象该论断会否继续面临考验。更年轻的新一代领导人和崛起的党内军内精英将于2012年走上前台。在他们执政的年代中国是和平稳定的,没有“文革”般的动荡,经济表现也好于世界其他多数地方。这是19世纪以来中国最幸运的一代领导人。像其前任一样,中国现任的领导核心也会把自己的经历注入世界观和国家发展远景。美国战略思维需要密切关注如何与这一代人对话。
基辛格的著作《论中国》是中国几乎所有研究国际关系学者、学生的必读书目,《
纽约书评》称此书表现出“一个西方学者对中国特色毫不掩饰的认可。”基辛格对中华文明的深入研究与独到看法,让许多中国人都深受启迪。他的一些论断常被当作“名言警句”引用。譬如,“中国的语言、文化及政治体制都是中华文明的标志,因此就连本地区竞争对手以及外来征服者都不同程度吸收了中国的语言、文化和政治体制……”作为对中国改革开放最有发言权的外国见证人之一,基辛格理性看待中国发展崛起。他说过,中国是通过自己人民辛勤的努力实现了巨大发展。
2019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基辛格在发言中回顾了中美关系不平凡的历程。他说,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国际关系存在周期性的波动,一段时间的相对紧张之后,往往接续着一段彼此深入了解的过程。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观是必须要做的。国际体系需要平衡,而中国是国际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形势下,两国都需要新的诠释。中国体量巨大,一直在为自身的强盛不断努力,但这并不是问题的源头,也不应该被看作是对外界的威胁。从战略意义考虑,中美需要更密切的关系。
2019年11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基辛格表示,“我很荣幸在过去50年里近百次访问中国,亲眼目睹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50年来,美中关系有过起伏波动,但总的方向始终是向前的。时代背景已发生了变化,美中关系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双方应该加强战略沟通,努力找到妥善解决分歧的办法,继续开展各领域交流与合作,这对两国和世界都至关重要。
外交理念
在20世纪30年代的
希特勒大屠杀中,基辛格至少有包括其祖父在内的13个亲戚被送进了毒气室。对此,基辛格的传记作者之一沃尔特·伊萨克森评论说,基辛格的几乎所有个性特征——他的哲学悲观主义、他的信心与不安全感的共存、他的因自己易受伤害而觉得空虚、以及他的因渴望赞誉而显得傲慢-都可以追溯到那场历史灾难。
基辛格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最有权势、也最具争议的外交家之一。美刊评论他“塑造美国的冷战历史”;“改变了几乎所有他接触过的全球关系”。他为从肯尼迪到拜登12位美国总统提供过政策建议(虽然他始终是共和党人,据说与奥巴马互不待见),该数量约是美国历届总统总数的四分之一。
基辛格侧重国家利益而非道德情感,也为与
苏联解体后出现的复杂世界交往奠定了基调。
基辛格所代表的保守国际主义基本上植根于现实主义、现实政治、均势和务实主义。基辛格一方面是塑造美国外交的少数几位现实主义者——其对应者是理想主义者——之一。在该方面,他确实是个中能手。对均势、势力范围和现实政治关系,他感觉敏锐。他一手构建了涉及美国、俄罗斯、中国的绝妙三角关系,从而使美国权力及其全球影响能在败走越南后仍得以保留。另一方面,他对理想主义价值——他称其为情感——在美国国内外允许民主公开运行并持续凝聚信心方面的作用则不那么敏锐。
国际政治
基辛格国际政治实践与理念的突出特点,一是“务实”,二是注重均势。这两点都与他深厚的历史学养息息相关。他一生师法欧洲古典政治中的德国名相
俾斯麦和奥地利权臣
梅特涅,“不受意识形态限制,利用每一种可用选择的能力”。据说,他本人经常引用
歌德的一句格言:如果让他选择秩序或正义,他会像小说家和诗人一样选择秩序。面对批评,基辛格还曾反唇相讥:“一个在外交政策上要求道德完美的国家,既不会实现完美,也不会实现安全。”
1950年,在哈佛读大四的基辛格写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个人都创造了自己的世界图景。”20世纪60年代初,他又写道:“现实主义者有两种,一种是操纵事实的人,另一种是创造事实的人。西方最需要的就是人们能够创造自己的现实。”
人物评议
基辛格是美国迄今历任国务卿中权力最大的一位,被不在少数的批评者认为是没有原则的现实主义者。与中国打破外交坚冰,在美国保守右翼和“自由主义”左翼的许多人看来,等同于出卖台湾;而代表美国政府与越南达成停战协议,这让基辛格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但同样也遭到了批评。
而在基辛格通过与中国、越南谈判来缓解地区形势的同时,美国政府卷入了智利等拉美国家的军事政变,造成民主选举的政府被颠覆,许多知识分子在混乱中惨遭屠杀或离奇失踪,基辛格本人对于这方面劣迹也并未表示过任何悔意。
主要作品
人物著作
出版图书
所获荣誉
基辛格获美国国防部卓越公共服务奖章图片:
相关作品
传记图书
纪录影片
人物评价
美国
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务卿。(美国第38任总统
杰拉尔德·福特 评)
随着亨利·基辛格的去世,美国失去了在外交事务上最可靠、最独特的声音之一。劳拉和我会怀念他的智慧、魅力和幽默。我们将永远感谢亨利·基辛格的贡献。(美国第43任总统
乔治·沃克·布什 评)
很多人都说,基辛格是“时势造英雄”。美国《
时代》杂志就曾提到,基辛格是那个“在对的时间和地方出现的对的人”。(美国《
时代》周刊 评)
基辛格是“在全球权力殿堂里经久不衰的焦点人物”。直到去世前几周,基辛格仍是世界舞台上一个重要角色——偶尔充当政府之间的中间人、是两党建制派都尊重的声音,尽管来自左翼和右翼最尖锐的批评者不这么认为。(《纽约时报》网站 评)
基辛格国务卿最伟大的成就是打开了美中关系的大门。基辛格在美中关系发展中扮演了绝对关键的角色,他最初个人的、秘密的“穿梭外交”帮助建立了美中之间的信任,从而使尼克松总统访华成为可能。不管是作为学者还是作为政府官员,基辛格都是“现实外交”的坚定支持者,他也支持与所有人打交道并努力达成妥协。(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政治学教授罗杰斯·史密斯 评)
基辛格一方面是塑造美国外交的少数几位现实主义者——其对应者是理想主义者——之一。在该方面,他确实是个中能手。对均势、势力范围和现实政治关系,他感觉敏锐。他一手构建了涉及美、俄、中的绝妙三角关系,从而使美国权力及其全球影响能在败走越另一方面,他对理想主义价值——他称其为情感——在国内外允许民主公开运行并持续凝聚信心方面的作用则不那么敏锐。(《基辛格传》作者-知名传记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 评)
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指出,当年基辛格博士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同两国时任领导人一道,推动中美这两个国情不同的国家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这一创举仍在对中美两国和世界产生重要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评)
亨利·基辛格博士是世界著名战略家,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和好朋友。半个世纪前,他以卓越的战略眼光,为中美关系正常化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既造福了两国,也改变了世界。他把推动中美关系发展、增进两国人民友谊作为毕生追求。基辛格的名字将永远和中美关系联系在一起。基辛格博士将永远被中国人民铭记和怀念。(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 评)
中国人民敬重基辛格,首先是因为他在半个世纪前中美关系“破冰”阶段的开拓性贡献。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与中方携手促成了1972年尼克松总统对中国进行“
破冰之旅”,实现了震撼世界的“跨越太平洋的握手”。这一段传奇历史,中国人耳熟能详。包括基辛格在内的中美老一辈领导人和政治家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以非凡的战略眼光和卓越的政治勇气,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作出了历史性的政治决断。作为见证这段历史的“常青树”、中美关系大门打开的推动者,基辛格在中美关系“破冰”中发挥的作用,中国人民当然“不会忘记”。(新华网 评)
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中关系大门打开的推动者,基辛格一生中访问中国一百多次。在美中关系“破冰”之后的50多年里,他推动历届美国政府奉行积极对华政策,致力于美中关系发展成为基辛格外交生涯中最华丽的篇章之一。(新华网 评)
基辛格的成长与崛起,是一个传奇。从犹太难民到哈佛学术明星,再到极具传奇色彩的外交家,基辛格深刻影响了美国的外交政策和世界格局。(文汇报 评)
国际
俄罗斯总统普京说:基辛格是杰出的外交官、睿智而富有远见的政治家。他奉行的务实路线在当年使苏联和美国达成了至关重要的协议,从而缓和了国际紧张局势。(俄罗斯总统普京 评)
澳大利亚前总理
保罗·基廷谈到:基辛格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思想具有独创性,摒弃了那时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模式派生出的想法。20世纪70年代,他与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开创性会晤改变了世界的战略平衡,使中国远离苏联,与美国达成战略和解。他帮助美国政府制定的一个中国政策,仍是支撑美中两国保持关系平衡的核心理念。这也许是基辛格对世界和平的最大见解和贡献。他在不断变化的世界格局中实时调整行动,但毕生致力于寻找他所追求的和平与平衡。(澳大利亚前总理保罗·基廷 评)
法新社评论称,基辛格才华横溢、冷酷无情、野心勃勃,在二战后的美国外交政策中独领风骚,并为全世界的对华关系制定了一条决定性的新路线。作为尼克松和福特两位总统的国务卿,基辛格是一位战术大师,他的智慧和天赋甚至得到了许多批评者不情愿的承认,但他们还是指责他在越南战争和其他问题上无视人权和民主。(法新社 评)
英国杂志指出:基辛格以百岁高龄辞世。让基辛格如此卓越的不仅在于他的现实主义政治,还在于其外交实践同样也充满了理想主义。这是一种在今天仍然具有宝贵教育意义的作风。(《经济学人》周刊 评)
西班牙媒体评论:基辛格曾在冷战中改变世界秩序。20世纪下半叶的美国外交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基辛格。他在冷战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被认为是与苏联阵营达成缓和政策、帮助中国向西方世界打开大门的设计师。(《西班牙人报》 评)
日本媒体认为:基辛格是用一生来影响世界的战略家,是将孤立主义与理想主义色彩浓厚的美国外交带回现实主义的战略家。(《读卖新闻》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