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流动率
一定时期内某种人才流动的数量与人才总数的比率
人才流动率是指一定时期内某种人才流动的数量与人才总数的比率。指行业、岗位等方面的变动。人才流动率是生产社会化、科学技术整体化的客观要求,是社会按照人才的价值规律和社会要求所进行的空间动态调节。人才流动率不仅反映人才流动的指标,由此还可以衡量组织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考察一个组织人才队伍是否稳定的重要指标。
计算方法
一定时期内的人才总流动率计算公式为:
人才总流动率= (人才引进数量+人才流出数量 )/ 组织人才总数 X 100%
人力资源流动率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一般是通过三个指标来分析。通常都是以月度来计算,如果以年度或季度来算,这样由于季节性的影响,会影响分析的精确性。
(1)人力资源离职率
人力资源离职率是以某一单位时间(如以月为单位)的离职人数,除以工资册的月初月末平均人数然后乘以100%。
以公式表示:
离职率= 离职人数 / 工资册平均人数 X 100%
离职人数包括辞职、免职、解职人数,工资册上的平均人数是指月初人数加月末人数然后除以二。离职率可用来测量人力资源的稳定程度。之所以离职率常以月为单位,乃是由于如果以年度为单位,就要考虑季节与周期变动等因素,故较少采用。
(2)人力资源新进率(Employment Rate)
人力资源新进率是新进人员除以工资册平均人数然后乘以100%。
用公式表示:
新进率= 新进人数/工资册平均人数 X 100%
(3)净人力资源流动率(Net labor Turnover Rate)
净人力资源流动率是补充人数除以工资册平均人数。所谓补充人数是指为补充离职人员所雇佣的人数。
用公式表示:
净流动率= 补充人数/工资册平均人数 X 100%
分析净人力资源流动率时,可与离职率和新进率相比较。对于一个成长发展的企业,一般净人力资源流动率等于离职率;对于一个紧缩的企业,其净流动率等于新进率;而处于常态下的企业,其净人力资源流动率、新进率、离职率三者相同。
影响因素
影响人才流动的因素主要有:产业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发展、专业的更新、经济发展的要求、人才竞争的状况以及人才结构的调整等。企业人才流动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企业人才以各种形式在社会范围内的流动,二是企业人才在企业内部的岗位调换和职责变更。人才流动有合理与非合理、正向与逆向流动之分。原则上,凡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流动都可称为合理、正向的流动、反之则是非合理、逆向的流动。人才流动还可分为宏观、中观、微观流动三类。宏观人才流动是指各级各类人才根据产业、系统、部门、专业等类别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流动;中观人才流动是各级各类人才在企业、系统、部门、专业、地区内进行的流动;微观人才流动是基层人才在任用单位内部的流动。
原则
1.系统原则 系统原则也叫整体性原则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整个企业管理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的是有系统、有层次的管理。人才流动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内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应从整体系统的观点出发,纵观全局,使人才流动的方向、结构、层次能够跟踪整个系统的变化,在不断的调节、反馈何妨项调整过程中,实现整个系统的优化,达到最佳效果。
2.激励原则
人才作为人力资源的一种,也需要激励。人才流动的基本原因有时与激励紧密相关,通过激发人才的正确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充分发挥了智能的人才易产生能级飞跃,从而导致人才在不同领域、部门或岗位间的流动。同时,能否真正的做好激励工作,还关系到人才流失的问题。实践证明,人才流失产生的最大比重原因,就是在于激励的问题。有资料表明,如果企业激励工作做得到位的话,至少有90%以上的人才流失将不会发生。当然,这里所说的激励问题,并不是单单指物质方面的激励,而是多种激励的总和,物质激励也只不过是众多激励中的一种罢了。一般来说,在各种激励方式中,目标激励、奖惩激励和领导激励对人才将能产生比较不错的效果。
3.协调原则
协调原则,也称互补原则,即按照人才组合的群体结构原理,对人才的使用和管理,不仅要考虑人才个体的能级对应,而且要考虑人才群体的能级组合的协调状况。人无完人,人才一般是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有特长,而在其他一些方面能力可能差些。为了发挥人才的整体效益,必须在人才的使用上实行互补。更重要的是,做好人才的协调问题,对于防范人才流失亦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为人才创造一个舒心的、宽松的生活工作环境,从某种角度来说,对人才则更具有吸引力。人都是有感情的,如果你给人才们提供的人际关系环境相当融洽,则无疑将会胜过增加数倍工资
4.择优原则
择优原则,也称用人所长原则。这是基于能级原则的一项原则,也是人才流动的一项基本原则。择优原则是指人才的培养、使用和管理都要有利于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有利于选拔和使用人才,有利于发挥人才的作用。所谓择优,就是要正确的做出选择,使每一个人才都能发挥其最大的长处,甚至是其潜在的能力。当前的情况下,很多人才在选择单位时,首要的就是看自己在该单位能否得到成长和发展,其次才是工资待遇等等。所以,如果能做到人尽所长,将亦可对人才流失产生防范的作用。
5.信任原则
人才是有才干的人,他们富有创造力,具有求实和献身精神;而且自尊、自信,有强烈责任感和成就感。所以对人才寄予信任,以诚相待,可以消除人才精神上的种种疑虑,是他们解放思想,在良好的氛围中成长,发挥创造力。正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执友这样,才能使人才真正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并且留住人才。
中国调查
国企:流动率超过15% 去向:外企与民企
国企老板们改造着企业的用人机制和分配体系,以期在人才市场上重新找回一些国企老大的面子。然而在人才竞争的市场上,国企不仅依然分不到优质价低的好羹,而且还在不断地向外企、民企,甚至私企慷慨地输送着质高价优的人才。来自国企的样本调查表明,不少企业人才流失率超过15%,尤以专业人才和复合型管理人才流失比例为高。那么这些国企人才因何流动呢?“铁饭碗”虽说早已变得“老土”,然而要扔掉它也定要有狠心。人们习惯说,国企人才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低工资”没有竞争性,其实仔细分析,很多人扔掉铁饭碗也未见得就是单纯为了得到泥饭碗里装的那半碗金子。除了对收入不满外,主要是看不到自己在这家公司的价值和发展空间,调薪、晋级均是千年等一回,而且等来的结果更让人失望,长期下去自己也被磨练得缺乏斗志,直到懒得连辞职的想法都快没了。其实国企因低工资造成人才流失只是表面现象。国有企业对人才的使用一向带有一种腐朽的垄断味道,而忽视了“以人为本”的用人之道,有能力的人才难以得到相匹配的发展舞台。国企一向忽视反思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应具备的健康企业文化,当活生生的一个人在人生最重要的生存环境里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得不到满足时,自然要想到一句老话:人挪活。其实国企的老板们也大多理解离职员工的“不义之举”,他们自己何尝不是在暗自抱怨自己的价值得不到承认呢。国企的桎梏实在是太多了,比如说,北京市规定企业老总的年薪最高不能超过职工平均工资的10倍。
外企:流动率6%~7% 去向:多在圈内流
有数据显示,外企人才流动比率一直比较稳定,近几年保持在6%~7%左右,其中30岁以下、担任一般管理职务以下的的员工流动率比较高;30岁以上、司龄长而且担任中层以上管理职务的员工流动率较低;世界知名外资公司的人才流动比率略低于中小型外资公司。外资企业的人才流动有一个特点:一般是肥水不流他人田。这与外资企业薪资收入具有竞争性,而且比较重视企业文化有关。不过近几年外企人才似乎有了更为广阔的流动空间。不少曾在外企打工多年的白领,纷纷“下嫁”到民营企业,当然工资依然可观,更重要的变化是在职位上有了一个较高的飞跃,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算是奔着事业而去。
民企、私企:流动率居高不下 去向:多元而复杂
随着外企公司薪酬福利调查范围的不断扩大,从收集上来的样本数据看,在薪酬水平上,民企、私企与外企之间的差距正逐渐缩小。而由于民企和私企显现出的蓬勃发展态势,令许多不安分的白领们蠢蠢欲动。虽然这两个土生土长的企业类型人才阵地并不稳固,从这里流向外企的人才数量也相当可观,但是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凭借令人心跳的发展速度,加之善于运用灵活的挖墙脚手段,经常骚扰外企里某某领域资深人才,而且屡屡得手。虽然养这样一批空降兵对这类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比较难,但是为了事业发展,也只好强撑着。这显示出了民企和私企老板可爱的领导魄力和灵活的用人机制,但是这两类企业在管理上所暴露出的问题和急功近利的作风,往往造成内部人才流动比率居高不下,而且去向复杂。这也是导致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老板痛并快乐着的原因之一。
热门行业:流动率领导“潮流” 去向:到处流
外企公司的行业调查报告显示,无论何种类型的企业,专业人才销售人员的流动比率都比较高。专业人才尤以IT行业、医药行业和金融业的研发人员为主;市场及销售人员则普遍流动率较高。很多客户的人力资源部人员向我们诉苦说,企业已经推出对上述人员的特殊奖励政策,结果还是留不住他们,好像别人家的待遇总是比自己家的好。而这类人员的流动,人挪活了,企业却麻烦不断。研发人员所掌握的企业的技术机密、市场及销售人员手中的大客户让企业老板忧心忡忡。可是由于这类人员在人才市场上的稀缺度高,人才价格也在不断攀升,企业留才靠提高薪资福利待遇已是杯水车薪。如何针对这类人才设计职业发展通道和激励机制,是各类企业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另外,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才流动比率比较高,从这些发达地区取得的成绩,不难看出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人才高流动率,人才高流动率加速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是一对很般配的关系。但是对一个企业来说,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如何减少企业内部的人才流失,而保持一定比率的人才流动,将是一个非常有益的课题。
应当说,人才的流动是正常的,但应当控制在一定的比率。对于任何一个企业家来说首先应该做到未雨绸缪,根据心中的企业远景目标,认真研究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并且努力营造健康开明的企业文化,这样才可能把人才流失给企业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而在快速发展的企业,尤其是在以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中保持一定比率的人才流动还是很有积极作用的。随着人才的流进流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所吸收的养料更加充分而新鲜。企业人才的合理流动带动知识与科技、与外部的交流,“人挪活,企业活”应该是企业老板追求的人力资源管理最高境界。
参考资料
人才流动率.智库百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11 14:07
目录
概述
计算方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