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学名:Grus leucogeranus),是鹤形目鹤科鹤属鸟类。白鹤脸上裸皮红色,腿粉红色,初级飞羽黑色,展翅时才可见;幼鸟体羽染金棕色;虹膜黄色,喙橘黄色,脚粉红色;雌雄羽色相同,但雌鹤略小。白鹤因其通身羽毛洁白,只有翅的前端是黑色,故又称“黑袖鹤”。
形态特征
白鹤,是鹤形目鹤科鹤属鸟类。白鹤头顶和脸裸露无羽、鲜红色,体羽白色,
初级飞羽黑色,
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白色,三级飞羽延长成镰刀状,覆盖于尾上,盖住了黑色初级飞羽,因此站立时通体白色,仅展翅时才可见。 幼鸟头被羽,羽染金棕色;虹膜黄色,喙橘黄色,脚粉红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亮赤褐色而具白色羽缘;中央尾羽石板灰色,羽端赤褐色,基部白色;初级飞羽黑色。
虹膜棕黄色,嘴、脚暗红色。2龄脚变红色,3龄嘴亦变为红色。雌雄羽色相同,但雌鹤略小。白鹤因其通身羽毛洁白,只有翅的前端是黑色,故又称“黑袖鹤”。
大小量度:体重♂5100-7400克,♀4900-6000克;体长1300-1400毫米;嘴峰♂177-199毫米,♀162-186毫米;翅♂563-634毫米,♀538-632毫米;尾204毫米;跗蹠♂241-258毫米,♀254-262毫米。(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
白鹤主要栖息于开阔平原沼泽草地、苔原沼泽和大的湖泊岸边及浅水沼泽地带,对浅水湿地依恋性强。白鹤是对栖息地要求最特化的鹤类。东部种群在
俄罗斯的雅库特繁殖,不在北极苔原营巢,也不在近海河口低地和河流泛滩或高地营巢,而喜欢低地苔原,喜欢大面积的淡水和开阔的视野,其夏季主要营巢区约为82000平方公里,定期营巢范围不超过30000平方公里。
生活习性
中国主要为
冬候鸟和
旅鸟。秋季迁来中国南方越冬的时间在11月初至11月中旬,春季离开中国越冬地的时间在3月末至4月初,迁徙时成群。1985年3月20日至4月1日在北戴河共记录到652只向北迁徒,其中最大的一群有108只;1986年10月11日至11月10日,在北戴河共记录到192只,其中大部分是在10月29日至11月20日迁走的,约99只。除北戴河外,吉林省莫莫格、辽宁盘锦等地,都是白鹤迁徙中途停息站,每年10月末在吉林莫莫格都可见到100多只至200余只的白鹤在此停息。
白鹤东部种群的迁徙路线,已由环志证明从雅库特向南迁飞5100公里到鄱阳湖越冬,途经俄罗斯的雅纳河、印迪吉尔卡河和科雷马河流域,进入中国后主要停歇地有扎龙、林甸、莫莫格以及双台河口、滦河口、黄河故道和升金湖等地。在莫莫格,途经此地的白鹤除部分种群作短期停留继续迁飞外,尚有一定数量的个体春秋季节皆在此地停歇30-40天,1985年、1986年春季首见日期都是3月25日,直到5月10日左右全部迁走,2000年4月27日见到528只;1983年、1984年秋季迁来日期均为9月14日;统计幼鹤的数量,发现1985年、1986年秋季平均3月龄幼鹤比例为22.3%,较同期白鹤越冬地12月下旬统计到的幼鹤比例,平均高8.8%;1985年、1986年春季,在126只白鹤中,统计到9月龄幼鹤22只,占总数的17.5%,与同年秋季比较,幼鹤比例降低了4.8%。
在
鄱阳湖越冬的白鹤,10月下旬飞来,11月初已全部到达,12月至翌年1月分成小群活动,主要在大湖池浅水处觅食,在蚌湖集群过夜;2月下旬到3月初,气温达10℃以上时,逐渐集成大群北返,至3月底已全部迁走,越冬期达150天。活动时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多为2成1幼,罕见1成1幼或2成无幼,亚成体集成10-12只小群在一起活动;觅食时,双亲还要饲喂幼鹤,直到翌年2月中旬幼鹤才开始自己挖泥取食。在鄱阳湖越冬白鹤的种群数量,1980年冬季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科研人员,首次发大湖池有91只,此后历年统计,最高年份已接近4000只,可以认为有90%以上的白鹤东部种群在鄱阳湖越冬。
白鹤是一种冬候鸟,每年六至八月在俄罗斯境内的西伯利亚繁殖,九、十月在中国东北吉林境内的莫莫格湿地停歇一个月左右,再启程南下至江西鄱阳湖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开始迁飞回北方。
白鹤常单独、成对和成家族群活动,迁徙季节和冬季常集成数十只、甚至上百只的大群,特别是在迁徙中途停息站和越冬地常集成大群。筑巢于荒原冻土带的沼泽中,在富有植物的水边浅水处觅食,每次采食时间保持在20分钟左右,采食时常将嘴和头沉浸在水中,慢慢地边走边采食。并不时抬头观望四周。性胆小而机警,稍有动静,立刻起飞。飞行时成“一”字或“人”字队形。
白鹤杂食性,以苦草、眼子菜、苔草、荸荠等植物的茎和块根为食,也吃水生植物的叶、嫩芽和少量蚌、螺、软体动物、昆虫、甲壳动物等动物性食物。
在繁殖地为杂食性,包括植物的根、地下茎、芽、种子、
浆果以及
昆虫、鱼、
蛙、鼠类等。当有雪覆盖植物性食物难以得到时,主要以
旅鼠和䶄等动物为食;当5月中旬气温低于0℃时,白鹤主要吃蔓越桔,当湿地化冻后,它们吃芦苇块茎、蜻蜓稚虫和小鱼;在营巢季节主要吃植物,有藜芦的根、岩高兰的种子、木贼的芽和花蔺的根、茎等。在南迁途中,白鹤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苔原沼泽地觅食水麦冬、泽泻、黑三棱等植物的嫩根及青蛙、小鱼等。在越冬地鄱阳湖,主要挖掘水下泥中的苦草、马来眼子菜、野荸荠、水蓼等水生植物的地下茎和根为食,约占总食量的90%以上,其次也吃少量的蚌肉、小鱼、小螺和砂砾。
分布范围
白鹤分布于中国东北、长江下游、河北以及新疆等地,印度、俄罗斯也有分布。
分布于阿塞拜疆、中国、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哈萨克斯坦、蒙古和乌兹别克斯坦。
可能灭绝: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土库曼斯坦。
旅鸟:中国香港地区、日本、约旦、韩国。
白鹤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从东北到长江中下游,
迁徙时见于河北(滦河口、北戴河),内蒙古(
赤峰、达赉湖、兴安盟、哲里木盟),辽宁(双台河口、大连),吉林(
莫莫格、向海),黑龙江(
扎龙、林甸),安徽(武昌湖、
升金湖、莱子湖),山东(黄河三角洲),河南(黄河故道、黑港口)等,越冬地主要在江西(
鄱阳湖)和湖南(
洞庭湖)、湖北,越冬期间零星个体见于辽宁瓦房店、江苏盐城和东台、浙江
余姚、山东青岛沿海以及新疆霍城等。在世界范围内,白鹤有3个分离的种群,即东部种群、中部种群和西部种群;东部种群在西伯利亚东北部繁殖,在长江中下游越冬;中部种群在西伯利亚的库诺瓦特河下游繁殖,在印度拉贾斯坦邦的克拉迪奥国家公园越冬;西部种群在俄罗斯西北部繁殖,在里海南岸越冬。
繁殖方式
白鹤是单配制,繁殖期5-6月,5月下旬到达营巢地,此时苔原仍然冰雪覆盖,巢建在开阔沼泽的岸边,或周围水深20-60厘米有草的土墩上,巢简陋,巢材主要是枯草,巢呈扁平形,中央略凹陷,高出水面12-15厘米,巢间距10-20千米,有时只有2-3千米。产卵期常与冰雪融化期一致,从5月下旬到6月中旬,每窝产卵2枚,卵为椭圆形,卵呈暗橄榄色,钝端有大小不等的深褐色斑点,雌雄鹤交替孵卵,但以雌鹤为主,孵化期约为27天,孵化率仅为1/3,多数雏鹤于6月最后5-7月最前5天孵出,但只有1只幼鹤能活到可以飞翔,因为白鹤的幼鹤攻击性太强,较弱的1只常在长出飞羽之前死亡,70-75日龄长出飞羽,90日龄能够飞翔。白鹤一般寿命为70多岁。
国际鹤类基金会于1981年、北京动物园于1989年先后对雌鹤进行人工授精,经人工孵化繁殖成功;合肥野生动物园于2000年,在圈养条件下使1对白鹤自行选偶交配,自然繁殖成功,其后,2001年、2002年均再次繁殖成功。在繁殖地受到的干扰相对较小,主要受到石油开采和森林砍伐的
威胁,当亲鹤不在巢边时,卵常被
贼鸥、
北极鸥和
银鸥吃掉。在集结地、迁飞停歇地和越冬地,主要的环境压力是由于人口增加和经济迅速发展导致湿地和鱼、芦苇等生物资源的丧失与破坏,以及放牧、使用非法渔具捕鱼等人为干扰;三峡工程运行有可能使长江中下游湿地的水面减少,从而对在此越冬的白鹤和其他鹤类产生不利的影响。
亚种分化
白鹤虽然分成东部、中部和西部3个种群,但它是单型种,无亚种分化。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8年8月17日——极危(CR)。
列入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濒危生效年代:1996年。
列入中国《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一级。
2019年9月28日,江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确定白鹤为江西省“省鸟”的决定》,这意味着白鹤被正式确定为江西省“
省鸟”。
种群现状
白鹤曾记载繁殖于中国内蒙古达赉湖、黑龙江中部齐齐哈尔和辽东一带。但据多年来的调查,未发中国有繁殖的。仅发现繁殖在俄罗斯西伯利亚,数量稀少。种群数量据1985年在江西鄱阳湖的观察,越冬种群数量为1355只,1987年为1784只。
白鹤被誉为鸟类“活化石”,全球不到4000只,每年全球98%的白鹤会前往鄱阳湖越冬。
濒危原因
白鹤现已濒危灭绝,主要有栖息地的破坏和改变、外来引入种群竞争、自身繁殖成活率低、国际性的环境污染等因素,其中人类破坏环境和捕杀是主要原因。在鸟类濒临绝种的原因中,栖息地破坏和改变占60%,人类捕杀占29%,其次是外来引入种群竞争、自身繁殖成活率低、国际性的环境污染等。人类破坏环境和捕杀是主要原因。
白鹤是候鸟,到秋天和春天时集成大群迁徙。迁移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可能遇到不良的天气,迁移方向定位错误,要适应不熟悉的新环境。风雨过后,总有白鹤受伤,特别是未成年的白鹤。刚出生的小白鹤,它们能飞起来要85天。在这期间,小鹤受到一点伤飞不起来就参加不了大迁徙,那就意味着它熬不过寒冷的冬天。
保护措施
截至2022年11月,中国在白鹤的越冬地、迁徙停歇地陆续建立了20多个自然保护区,并通过国际合作加强监测、保护和宣传体系。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白鹤的数量已增长至5000只以上。
发现记录
2019年12月8日,群众反映有以前没有见过的候鸟来到了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三江镇沙仔场社区。经广东省林业局组织的专家现场核查,确认该区域的9只候鸟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白鹤。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敏介绍说,这是广东省历史上首次观测记录到白鹤,9只白鹤里有8只成鸟1只幼鸟。
2021年12月,上海市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录到一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白鹤,这是崇明东滩时隔四年再次记录到白鹤,上一次有白鹤记录是2018年冬季。
2022年1月,科研人员在位于昭通市昭阳区的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一只全球极度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鹤,这是该物种首次现身云南昭通。
2022年2月,南阳市内乡县林业局在组织开展湍河湿地水鸟调查时,发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鹤现身湍河湿地,这是首次在湍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发现白鹤。
2022年11月22日,福建省泉州市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石狮段)发现5只全球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这是2022年白鹤首次造访福建,同时数量刷新福建历史记录。
2022年11月,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专家在芜湖市龙窝湖湿地进行生物多样性监测时,惊喜发现白鹤的身影,这是首次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白鹤“做客”。
2022年12月15日,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人员在永修县吴城镇鄱阳湖生态湿地公园科考中,发现3只白鹤栖息于湿地公园内。
2024年2月29日,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吴城保护管理站一级主任巡护员、永修县吴城镇民间河长王小龙在例行河湖巡查中,发现吴城老虎圩内湿地栖息着6只白鹤。这是老虎口湿地2021年建成以来,首次监测到野生白鹤。
2023年5月9日,在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观鸟高清摄像镜头中,一只白鹤出现在湖边浅水区觅食。
2024年12月,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一名观鸟爱好者在网上发图称,有一只大鸟刚飞抵富川龟石国家湿地公园;经确认,它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鹤,这是广西首次观测到该物种。
其他内容
白鹤在中国文化中占一席之地,象征
吉祥长寿,洁白一身体现白鹤纯真之雅,也代表着吉祥如意。古往今来,白鹤因一身自然天成的雅淡羽色、俊秀的形体,更因其文静、忠贞、长寿的特性,为中国历代文人所青睐、儒道名士所钟情,被赋予了形神俱美的文化内涵和多元审美的价值标准。
广东珠海三灶村民,每年农历新年初一开始活动至初七,都舞狮耍鹤。除夕夜,要为新扎的白鹤披红戴花,由德高望重的长者为白鹤点睛开光,以显其的
灵性威力(用新毛笔点朱砂点眼睛)。鹤舞模仿白鹤:梳理羽毛、寻找食物、喝水、飞翔、休息、蹲在一边听鹤歌等动作表演。鹤歌是鹤舞的重要部分,自编自唱,四句一组,长度不限,如果不想继续唱了,按照惯例,歌者只需唱一句“出齐羽毛飞上天”,鹤歌便结束了。歌词歌颂社会发展、好人好事、劝人从善、教人上进,有着
寓教于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