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猴属
猴科疣猴亚科的动物
金丝猴属(学名:Rhinopithecus):是猴科、疣猴亚科的动物。有5种,川金丝猴(模式种)、滇金丝猴、黔金丝猴、越南金丝猴、缅甸金丝猴。体型中等,51-83厘米不等,尾长与体长等长。毛色以金黄或黑灰色为主。鼻孔与面部几乎平行,俗称“朝天鼻”,是对高原缺氧环境的适应,鼻梁骨的退化有利于减少在稀薄空气中呼吸的阻力。
动物学史
命名
”Rhinopithecus“是金丝猴属的属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分为两部分”rhino“和”pithecus“,rhino是鼻子的意思,pithecus是猴子的意思,它们合起来就是鼻子猴,或者说是鼻子很有特色的猴子。金丝猴的鼻孔与面部几乎平行,俗称“朝天鼻”,这一特点是对高原缺氧环境的适应,鼻梁骨的退化有利于减少在稀薄空气中呼吸的阻力。所有金丝猴属物种的共同特征就是头骨上那几乎消失的鼻梁骨,这样就形成了朝天鼻。因此,该属的中文名称一直是根据英文名字”Snub-nosed Monkey“直译成中文”仰鼻猴属“。
2021年2月5日颁布的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2019年版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将其更名为”金丝猴属“。
进化
金丝猴属发生在距今100多万年前的更新世时期的中国秦岭地区,一般认为金丝猴的起源与欧亚晚中新世至上新世时期的中猴(Mesopithecus一种古老的疣猴)和来自欧洲的Doliehcpithecus有关。
分类
金丝猴的进化树关于金丝猴属内的分类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观察到人工饲养下不同中的金丝猴互配可育,认为应该是一个种的4个亚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金丝猴最早是分布在横断山脉的一个种,后来由于地质变化发生生殖隔离而演化出5个种,这种隔离发生于2.5万年前,由于隔离的时间较短,这些物种并不是完全种。依照不同的生态特点,进入高海拔生存的滇金丝猴称为进化上先进种,而越南金丝猴相对最原始,川金丝猴与黔金丝猴亲缘较紧,黔金丝猴相对较原始。缅甸金丝猴因发现较晚,对其的研究还不深入。
研究
尽管川、滇、黔这三种金丝猴在1869、1897和1903年就被科学界知晓,但它们的自然生活史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才逐渐开始。对金丝猴的朴素认识最初来自野外调查,这些调查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弄清楚它们分布在哪儿,到底有多少。最早的川金丝猴野外调查见于刘诗峯先生于1959年的工作,随后是彭鸿绶先生与1960和1965年对滇金丝猴和黔金丝猴的报道。然后一直到改革开放,金丝猴的野外调查以及保护研究才随着经济发展、政府投入科学研究的资金增加得以逐步开展。川金丝猴先后有西北大学李保国教授在陕西秦岭开展的野外调查研究,滇金丝猴的野外研究开始于1979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马世来研究员在德钦甲午雪山西坡野外观察到滇金丝猴野外活体,随后赵其昆研究员及其团队开展了滇金丝猴从南到北全区域重点种群的保护生物学研究。改革开放后对黔金丝猴的生态学研究,最早开始于贵州师范大学谢家骅教授和梵净山管理局的一些初步研究。与川、滇、黔金丝猴比较,怒江金丝猴的生态学研究最为及时,2010年在缅甸克钦邦东北部发现“缅甸金丝猴”,随后怒江州林业部门于2011年在怒江州泸水县片马镇发现该物种,2012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就开始了该物种的生态学研究。同时,国家林业与草原局以及地方政府建立了许多不同层级的自然保护区对金丝猴种群进行了严格保护。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组织全国性的金丝猴种群数量以及保护现状的调查,这些举措极大的促进了国家对金丝猴种群的保护以及保护管理措施的改善。
形态特征
金丝猴属共有5个物种,体长51-83厘米不等,唇厚。金丝猴的鼻孔与面部几乎平行,俗称“朝天鼻”,鼻孔大,上仰。这一特点是对高原缺氧环境的适应,鼻梁骨的退化有利于减少在稀薄空气中呼吸的阻力。
仰鼻猴背部有发亮的长毛;颜面青色,一般头顶、颈项、肩膀、上臂、背部和尾部灰黑色,头侧、颈侧、躯体侧面和四肢内侧褐黄色。不同种毛色也有不同,川金丝猴毛色金黄,黔金丝猴和滇金丝猴毛色为黑灰色,缅甸金丝猴全身呈黑色。毛质十分柔软。
吻部突出,两颚粗壮,牙齿32枚,鼻孔朝前向下紧靠,手足均有5个指、趾,具扁平的指甲,均能直立。昼行性。无颊囊,齿尖低,食性比较杂,通常四肢基本等长,尾长约与体长相等或长些。
栖息环境
仰鼻猴属是典型的森林树栖动物,常年栖息于海拔1500-3300米的高海拔地区的森林中。其植被类型和垂直分布带属温带亚高山和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以及次生性的针阔叶混交林等四个植被类型,随着季节的变化,它们不向水平方向迁移,只在栖息的环境中作垂直移动。
生活习性
群栖生活,有丰富的社群行为,每个大的集群是按家族性的小集群为活动单位。有多种的喊叫声。营树而居,主要活动在高大乔木树冠的顶层,它们爬树灵活敏捷,跳跃能力特别强,常几十只结群活动,雌雄老幼一起,由雄中的长者带队,在树上觅食,以植物为食,主要吃嫩枝、幼芽、鲜叶、竹叶和各种水果。
分布范围
金丝猴都分布在亚洲,其中三种(滇金丝猴、黔金丝猴和川金丝猴)分布在中国的西南山区,越南金丝猴分布在越南北部靠近中国边境区域,怒江金丝猴见于在缅甸北部和云南高黎贡山中段。
繁殖方式
金丝猴以一雄多雌制的方式交配,雄性之间会竞争配偶,竞争激烈。科研者曾发现高频率的常住雄性集体攻击接近繁殖带的单身雄性。这些都表明,雄性金丝猴群内的交配竞争可能是推动雄性金丝猴在群之间扩散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亚成年雄性和被废黜的常驻雄性。
每年秋季是金丝猴的发情期,性成熟期雌性早于雄性,雌约4-5岁,雄猴迟到7岁左右。全年均有交配,但8-10三个月为交配盛期,孕期6个月左右,多于3-4月产仔,个别也有在2月或5月产仔的。雌猴妊娠期为6个月左右,通常一胎一仔,偶产二仔。刚生下的小猴子脸呈暗蓝,毛色棕褐,叫声如婴儿哭泣,一个月后体重就达1千克多。 成年猴群中,雄雌性比约为1:2。母猴怀胎五、六月后,多数仅产一仔。
下级分类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 ver 3.1。
极危(CR)——2种;濒危(EN)——3种。
全部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一级。
种群现状
分布在中国境内的金丝猴均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多年跟踪研究后发现,世界上生活在野外的金丝猴仅存5个物种,这些种群之间已呈现明显隔离状态,并呈现生态学意义上的孤立“岛屿”态势,处于濒危状态。
历史上,金丝猴曾广泛分布在中国的华南、西南、东南和中部地区,以及西北的陕西和甘肃等省。然而,由于栖息环境的改变,导致了许多地区金丝猴种群的灭绝。
截止2020年,据湖北神农架调查有4群,最多的猴群为123只,估计约有500只左右。川东巫山有2-3群,数量不足100只。陕西秦岭约有53个猴群,每群小的约50只左右,大的约100只左右,最多约300只,估计陕西境内约有5340只。四川和毗鳞甘肃南部,金丝猴的分布,在岷山约有1300 平方公里面积,邛崃山约10000平方公里,大雪山和小凉山约有2000平方公里有分布,总计约有2500平方公里内面积有分布。
致危因素:长期以来滥捕滥杀是金丝猴濒危的主要威胁之一。1963-1974年仅四川省境内不完全统计,就超过了300只。同时,森林采伐彻底地破坏了它们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造成分布不连续,分布缩小,最终导致绝迹。
越南金丝猴的数量下降很快,由于原始森林的破坏十分严重,极大的积压了越南金丝猴的生活空间,至1986年,越南金丝猴原有的栖息地已经丧失殆尽。此外,过度捕猎用于皮毛和东方药物也使它们处于更危急的地位。
保护措施
中国已经建立西安周至金丝猴保护区、白河川金丝猴保护区、沿渡河金丝猴保护区、红拉山滇金丝猴保护区、巴东县沿渡河金丝猴自然保护区、芒康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安金丝猴自然保护区等对金丝猴实施保护。
参考资料
金丝猴.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
滇金丝猴:面容最像人的动物.新浪——科动时代.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05 15:20
目录
概述
动物学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