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山甫,一作
仲山父。
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后裔,虽家世显赫,但本人却是一介平民。早年务农经商,在农人和工商业者中部有很高威望。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受举荐入王室,任卿士(相当于后世的宰相),位居百官之首,封地为樊,从此以樊为姓,为
樊姓始祖,所以又叫“樊仲山甫”、“樊仲山”、“樊穆仲”。
东汉史学家服虔的《史记正义》解释说:按祖祀扫排位,父在上,子居下,兄弟中的一、三、五居右,统称“穆”,二、四、六居左,统称“昭”,仲山甫排行老三,所以称“穆仲”。仲山甫出生于何地,史籍无载。但他的封地樊就是
周天子给他的法定籍贯,所以后世称他为“周樊人”或“南阳樊人”,即今焦作市修武县周庄乡李屯村。
《姓氏考略》引《
广韵》语:“樊,望地南阳,系出姬姓,虞仲支孙仲山甫封于樊,后以封地为姓。”也说明了他是南阳樊人。南阳即修武。《
诗经·大雅·
崧高》中说:只有仲山甫和申伯是国家的栋梁。《诗经·大雅·烝民》是专门颂扬仲山甫的诗歌,说他品德高尚,为人师表,不侮鳏寡,不畏强暴,总揽王命,颁布政令,天子有过,他来纠正等等。仲山甫的突出政绩是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即废除“
公田制”和“力役地租”,全面推行“私田制”和“什一而税”,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大力发展商业等。这些改革的成功,造成了周宣王时期的繁荣景象,所以称为“
宣王中兴”。
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宣王既亡南国之师,乃
料民於太原。仲山甫谏曰:“民不可料也。”宣王不听,卒料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