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价值链是指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各流程环节,即企业内部各战略单元的
价值链。
“价值链”这一概念由
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1985年提出,他将一个企业的
经营活动分解为若干战略性相关的
价值活动,每一种价值活动都会对企业的相对成本地位产生影响,并成为企业采取
差异化战略的基础。
企业内部价值链是企业内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主要活动及相关支持的活动。企业内部的价值活动分为
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企业的基本价值活动包括五项: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企业的辅助价值活动包括四项,即采购、
技术开发、
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基础设施。
企业基本职能活动包括: 人力资源管理 、技术开发 、采购 、内部后勤、
生产经营 、外部后勤 、营销和 服务 。
企业被看作是服务于
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这些作业形成一个有机关联的“
作业链”。按照ABC的原理,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而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这些
价值量依次转移到下一个作业,直到最终把产品提供给企业外部的顾客以满足他们的需要。企业
最终产品是全部作业的集合同时也是全部作业价值的体现,企业作业的推移也表现为产品的价值在企业内部的逐步积累和转移,所以作业链的形成也表现为
企业的价值链的形成。
企业的基本职能活动,是指企业履行基本
管理职能的各种活动,包括企业的
总体管理、计划、
财务管理、
会计核算、法律管理等诸多方面的活动。企业的基本职能活动是通过整个企业内部价值链而不是某一单个价值活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起辅助作用,如财务管理就是通过对整个企业的
资金管理来履行其职能的。
现代
行为科学认为人不仅仅是“经济人”或“理性人”,而且还是“社会人”,其行为是由其动机所决定的。在此基础上可以研究诸如管理者的
逆向选择、
激励机制等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对人的不同层次需求的分析提高企业用人管理的水平。
人力资源管理的难点和关键在于
人力资源成本和价值的量化问题,现在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对人力资源进行计价的方法,例如工薪报酬折现法、
历史成本法、
商誉评价法、
附加价值折现法等等,但这一问题迄今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供应是指与产品生产有关的接收、存储和分配等各种价值活动。如原材料的装卸、仓储、
库存控制、运输和向供应商退货等价值活动。
生产是指将原材料转化为最终产品的一系列价值活动。如:加工、组配、包装、
设备维修和检测、各种设备的管理等价值活动。
储运是指将最终产品存储、发送给买方的各种价值活动。例如
产成品库存管理、运输、定单处理、送货等价值活动。
(3)对价值链各作业中心的成本费用控制状况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为
实施成本预算控制(
目标成本管理)、全员
绩效管理、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岗位经济核算
责任制提供相应的定量依据。
内部价值链分析指的是企业的内部
价值运动。内部价值链分析始于原材料、
外购件的采购,而终于产品的销售——
顾客价值的实现。其目的是找出最基本的价值链、企业生产作业的成本动因及与竞争对手的
成本差异,区分增值与非增值的作业,探索提高增值
作业效率的途径。内部价值链分析涉及决策、预算、分析和控制所有方面,企业的内部价值链分析涉及企业的职能活动和
生产经营活动。
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是
纵向价值链分析和
横向价值链分析的交叉点。纵向价值链分析的结果确定企业应该生产什么,横向价值链分析指出企业生产该种产品的
竞争优势所在,同时明确与外部
竞争者有关的因素有哪些,从而确定企业进行生产的限制条件,即确定企业应如何进行生产;这两种分析的落脚点都在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的结果之上。
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强调通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基本职能活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组织,完成成本最低、差异最佳,从而
价值增值最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