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
生产经营的
财务成果,等于销售产品的
总收益与生产商品的
总成本两者之间的差额。包括
营业利润、
投资收益和
营业外收支净额。是指存在着利息的情况下
产业利润和
商业利润的总称,它在数量上就是
平均利润和利息的差额。
定义
1、
职能资本使用借贷资本经营所取得的平均利润,扣除利息后的余额叫做企业利润;
2、 企业利润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是
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3、 从社会表面看,企业利润是
职能资本家的
劳动报酬,利息是资本自己产生的。
企业的
营业利润是指
营业收入减去
营业成本和费用(包括
生产成本、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及
财务费用),
利润总额为营业利润加上
营业外收入减去
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为利润总额减去
所得税费用。企业税后利润一般按以下顺序进行分配:一是弥补企业以前年度亏损;二是提取
法定盈余公积金;三是提取
公益金;四是向
所有者分配利润。
影响因素
影响企业利润的因素主要有4 个:
产品的价格
产品的销售量
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动都会引起企业利润的变动,甚至会使一个企业由盈变亏,也会使一个企业扭亏为盈。那么,如何知道影响企业利润的关键因素?企业决策者如何在激烈变动的外部境下做出正确决策,借助
敏感性分析,企业管理者可以对此类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企业的
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用公式表示:
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企业利润是指生产总值超过生产成本的差额,用公式表示:
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企业利润的增加(或降低)是否意味着
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或降低),必须
具体分析:
(1)、在生产成本(即
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的增加(降低)意味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且二者的增幅幅度(下降幅度)是一致的。
(2)、若利润总量不变,生产成本增加(降低)则意味着经济效益降低(或提高)降幅幅度(提高)一致。
(3)、若成本与利润同幅增加(降低),则经济效益不变。
(4)、成本增加幅度(或降低幅度)超过利润的增加幅度,则经济效益下降(提高)。
由此可见,企业利润的增加(降低),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降低)。
利润
技术因素
社会主义企业利润有三个主要来源,一是有效的
宏观管理,二是企业的
微观管理,三是
技术因素。
三个方面
一,有效的
宏观管理,是指政府通过充分的
调查研究,制定合理的社会经济发展政策,给企业合理的发展空间,引导企业在合理合法的轨道上发展,创造利润。
社会主义国家,必然有宏观管理,这个宏观管理不是为少数人服务的,而是为大多数人服务的;不是为少数人的短期利益服务的,而是为着大多数人的长期利益服务的。这样的宏观管理必然对企业的发展取向、发展动力、发展成果产生具体的影响。宏观管理的具体表现就是国家出台的各种的政策。真正的企业,是非常关注政策动态的。政策动态对
企业发展有着直接的
作用力、影响力。这个力是企业外部的力量,它又作用于企业的
生产活动,并转化成企业创造的价值和利润,在社会主义国家,政策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企业的管理,但那只是一个形式。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政策与企业是一体的,总体上它们的利益是一致的,它们是
利益共同体,特别是政府制定的政策为
企业服务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要求。政府的政策从外部增强了企业发展的
有效性,减轻了企业不必要的
管理成本甚至损失。政府工作者作为企业的宏观理者,他们的劳动通过对企业施加有效的
宏观管理,把其
劳动价值加入到了企业的
价值创造活动中。政府工作者的劳动创造的价值部分需要从企业创造的价值中得到体现。有效的
宏观经济管理,只会让大多数的企业获得有效的发展,让大多数的企业都从市场上获利。这样利就有宏观管理者的劳动价值转化,有他们的贡献。
二,有效的
微观管理,就是
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施加的管理。它包括两个方面的情况,一是企业管理者的管理劳动,二是非
管理岗位的职工为企业管理作出的贡献。两个方面的劳动者要加入到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中,都要转化成企业创造的价值,并通过企业创造的利润表现出来。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在管理岗位上的管理者对企业的管理是显性的,而非管理岗位上的普通职工为企业贡献管理方面的价值却往往没有引起注意和认识,这是
经济理论上的一个重大失误。从现实来,没有一个优秀的企业完全是由管理者独自贡献管理劳动和价值的,而是必须要全体职业参与企业管理,让全体职工为
企业发展贡献管理智慧和知识,贡献他们
合理化建议的。
海尔每年都向全体职工征集企业发展建议,这些建议就是知识和智慧,是能够加入到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中的,是能够转化成企业创造的价值的。
三,技术因素。某些
先进技术可以提高企业的
生产率,为企业争取更多的优先发展机会。如,当企业生产的产品处于
市场周期中的上升期时,企业就在可以不改变其它
生产条件的情况下,通过技术改造,提高
生产设备的技术水平来提高
生产效率,从而让生产设备在单位时间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来,通过产量的扩大,来扩大
市场占有率,从而增加企业的利润。这个增加的利润就有技术所包含的价值转化而成的因素。
种类
企业利润的种类:
企业的营业利润是企业
主营业务收入(
营业额)扣除材料或
商品采购成本、人员工资、设备损耗与折旧、
营业税金及附加、增加
投资收益、
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之后的余额。
是企业长期投资收益和
短期融资收益与
有关费用的差额,反应企业长期投资、
短期借贷等各项金融活动的经济效益。
3.营业外利润
是
营业外收入与支出的差额,反应企业
营业外收支的平衡情况。
4.利润总额
是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的最终成果,是
企业主营业务、其他业务、对外投资、营业外业务各环节经济效益的综合反映,也是我们对企业
获利能力和
投资效益、
利润分配等进行分析的主要依据。
筹划
关键税种影响
我国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短期可为企业减负、增加
企业投资积极性,长期可以刺激投资、
扩大内需,配合市场经济
结构转型,对振兴经济和民众信心具有重要作用,该政策对
企业会计报表和
财务指标产生影响,在同样
生产经营条件下,企业可减少税收上缴额度和偿债负担,提高整个行业竞争力和利润水平。营业税单项
税收优惠政策繁多 ,
应税项目几乎涵盖整个
第三产业,每个
税目存在具体应税细目和税率差别,
企业财务人员需要针对 自身业务 ,详细分析税目注释分类,有效划分核算不同税目间、不同税率间、内外劳务间、减免税与征税间的
经营活动,对降低
税负、减少不必要税费支出,提高利润有着重要意义。
所得税作为现行税制第二大税种,在国家税收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是
国家调控经济运行、调节
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
两税并轨”的
新企业所得税法及税收优惠政策在“简税制、
宽税基、
低税率、严征管”的
税制改革思路下,
税收法制进程不断推进,弄清新旧税法差异和如何衔接,对推动企业利润增长,探索
纳税筹划新方法起到重要作用。
企业经营 目的是实现
利润最大化,而利润既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基本保证 ,也是
经营绩效的重要指标,这就决定企业必然会想方设法减少成本,以获得较高利润。企业
税务会计在多种纳税方案中通过事先筹划,合理安排公司筹资、投资、经营、
利润分配等
财务活动,针对采购、生产经营以及内部核算等进行合理决策,利用国家法规积极
税务筹划,既保证企业完成利税义务增加自身 “造血”能力 ,降低
税收负担 ,也提高了税后利润,实现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
ERP 产品与国家涉税系统进行
信息传递与要素延续,对企业经营过程涉及的诸多税种(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
消费税、关税、
出口退税等)进行业务处理,既可准确核算各种应纳税金进行申报纳税,提高财税人员
工作效率,也可对企业账务、票证、经营、核算、纳税情况进行评估,更好帮助企业正确执行国家税务政策,进行整体经营筹划及纳税
风险防范 ,为企业管理决策献计献策,为创利打下坚实基础。
数据统计
2024年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76858亿元,比上年下降2.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22623亿元,比上年下降3.4%;股份制企业56773亿元,下降1.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7975亿元,下降6.7%;私营企业23438亿元,增长2.0%。
2025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74311亿元,比上年下降3.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21397亿元,比上年下降4.6%;股份制企业56166亿元,下降3.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7638亿元,下降1.7%;私营企业23246亿元,增长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