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济效益
工商管理学术语
企业经济效益是指企业的生产总值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企业经济效益从其内涵与提高途径角度看,可分为潜在经济效益资源配置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效益技术进步经济效益管理经济效益
基本解释
从企业角度讲,一个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能够带动上游供应商及下游客户分销商等整个供应链的经济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从社会角度讲,一个大环境的状态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深远的影响。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企业经济效益是指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用公式表示:
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C+V+M)/(C+V)
其中C代表消耗原材料价值;V代表工人工资;M代表利润。
切忌只根据一个因素就来判断经济效益的高低。它始终是两个因素的比例关系。
涉及关系
利润
企业经济效益是指企业的生产总值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利润是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可见,利润是一个绝对数,而经济效益是一个相对数企业利润增加,并不一定意味着经济效益的提高。只有在成本一定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利润才是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利润总量,一个是生产成本。企业利润增加,并不一定表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在这里存在三种可能的情况:如果利润增长幅度大于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这说明经济效益提高了;如果是同比增长,则经济效益不变;如果利润增长幅度低于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则说明经济效益降低了。
劳动生产率
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之间既有严格的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劳动生产率是生产者单位时间内生产产品的能力,是单位产品与生产单位产品的劳动时间之间的比例关系,它反映的是生产者的劳动能力;经济效益则反映的是企业“亏损”或“盈利”的经营效果,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的综合指标。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消耗,但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一定意味着经济效益的提高。若企业生产的产品适销对路,质量合格,那么劳动生产率越高,成本就越低,其经济效益也就越高。若企业生产的产品不适合市场需要,或者质次价高,那么劳动生产率越高,意味着资源浪费就越严重,其经济效益就越低。
发展速度
如果企业经济效益高,意味着它获得的经济利益相对就多,这有利于增强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因此,企业经济效益高,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速度。但是,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益不一定高。如果经济发展速度快,而劳动产品有用程度不高,或者劳动消耗大,则经济效益并不好。如果发展速度快,有用劳动成果大,劳动消耗小,则经济效益就好。
新型工业化
科技含量高与经济效益好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有着深刻的统一性。新型工业化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要求,实际上就是要求工业化生产应充分运用高科技,同时又尽可能减少对原材料与能源的消耗,以达到工业产品品质的高智能化和经济效益的高水平的统一。经济效益好就是所谓的低投入、高产出。一方面,唯有大力发展高科技,同时注重它们在工业生产中的运用,才能实现工业生产的低投入、高产出,才能保证工业产品的高科技含量。另一方面,低投入、高产出就根本而言则是强调对原材料与能源的节约。
方法
粗放转向集约
要依靠科技,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一点是现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最主要的方法和途径。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体现在两个方面:
1、先进的技术设备、先进的生产工艺。具备这个条件,企业才能降低成本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相同的时间内生产更多的产品,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2、企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只有这两个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先进的设备和工艺才能发挥其作用,才能促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单纯依靠增加投资,铺新摊子,扩大规模,增加人员、设备的方式,来增加国民经济总量,这种增长方式又叫外延型增长方式。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就是指在外部规模不扩大,人员、设备不增加的前提下,主要依靠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改进机器设备,提高劳动产品的科技含量的方式来增加国民经济总量,这种增长方式又叫内涵型增长方式。
提高管理水平
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方法,科学的管理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企业经营中涉及产品结构调整市场开发人力资源配置产品质量等一系列环节,在经济管理中能不能分清经营中的“大石块”并首先处理好,是一个企业管理科学与否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可见,提高经济效益的另一条途径是——管理和科技二者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因为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科学,提高管理水平也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而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先进技术的有效使用。所以,如果说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是企业生产的最大目的的话,那么依靠科技和管理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两种方法和途径,它们是一致的,只是两个不同侧面而已。
1、运用科学的企业管理手段,有效地发挥人力、物力等各种资源的效能,以最小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2、作为企业的组织者和经营者,既要合理安排企业,又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遵循价值规律,适时适宜地组织企业生产,把握市场信息,了解市场行情,提高产品质量,搞好售后服务等。
3、谁抓住了科技牛耳,谁就抢占了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世界经济竞争实质就是科技水平的竞争,而科技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党的十六大期间科技代表强调指出:科技和人才是兴国之本,要牢牢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观念
完善相关制度
企业的兼并和破产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突出表现在,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但由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科学技术水平差别的现实存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然会出现优胜劣汰,因此,企业的兼并和破产是必然的。
兼并、联合、破产都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政府不能搞硬性的“拉郎配”,任何违背市场运行规律的做法都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政府要做的是: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不断完善兼并和破产制度,这样对于我国企业效益的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个关系
企业劳动消耗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要求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劳动消耗,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反之,则经济效益低下。如果企业偷工减料,生产的是伪劣产品,虽然减少了劳动消耗,但这是以损害消费者利益为代价的,是不可取的,最终也必然会被市场所淘汰。这种脱离社会整体利益,脱离国民整体利益,片面追求企业经济效益的做法是错误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是想方设法改善经营管理,采用先进技术 ,降低成本,开发新产品,提高企业生产和经营水平。我们要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上来,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企业商品质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企业生产商品的目的在于实现商品的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在于获取使用价值。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首先必须生产适销对路,质量较高,能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合格产品,这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才能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其次,还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以较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尽量多的劳动产品;否则企业经济效益也不会提高。
企业发展速度
企业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益不一定好。如果经济发展速度快,而劳动产品有用程度不高,或者劳动消耗大,经济效益并不好。如果发展速度快,有用劳动成果大,劳动消耗小,生产出的产品适销对路,则经济效益就好。企业经济效益好,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因为经济效益好,意味着获得的经济利益相对就多,获得的经济利益用于改善人民的生活,能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用于改进技术,扩大生产,能增强生产能力,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速度。我们必须遵循速度和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重要意义
1.、对企业来说: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要发展,必须降低劳动消耗,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获得发展。
2.、对国民来说(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提高经济效益,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教材主要是从市场活动的主体角度说明的,企业直接承担着社会财富的生产和流通,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体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创造出更多的适合市场需要的商品和劳务,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对国家和社会来说:提高经济效益,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才能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大庆”可以说明这一观点。教材中的“名言”也有力地支持了这一观点。
所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无论是对企业、国民还是国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
正确理解“经济效益”需把握几对关系.中学生时事政治报(高中版).2007-10-30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7 01:56
目录
概述
基本解释
涉及关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