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领导体制
企业自主建立的、通过企业领导权限划分而形成的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的总和
企业领导体制是企业自主建立的、通过企业领导权限划分而形成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的总和。主要体现:
构成
从功能角度进行分析,企业领导体系的构成主要包括四方面:
1、决策系统(是企业领导系统的核心,是进行领导决策战略设计的指挥部,一般由企业的最高领导组成);
2、参谋系统(是为战略决策系统服务的),是领导系统的参谋部,其主要工作有:
(1)提出战略决策的建议;
(2)提供战略决策需要信息备选方案,供决策系统选择并确定,对各项政策进行论证,提出会审意见和具体实施方案;
(3)根据决策方案的执行情况,随时提出咨询意见,帮助领导者随时对战略决策进行调整和部署。依据企业的实际需要,企业参谋系统可以在组织外部也可以在组织内部。
3、执行系统(任务是履行并落实战略决策和行动方案,其主题是企业内部各级直线部门和职能部门及其主管人员)。
4、监控系统(根据各种信息随时对企业决策的执行进行分析,对企业领导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协助)。
企业领导体制的主要作用
1、科学的领导体制是企业领导活动有效开展的组织保证(这种组织保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可以协调领导机构和领导人员的内部分工,二是它可以协调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2、科学的领导体制是提高企业整体领导效能的重要因素,决定领导活动效能的目标方向和工作效率,都与特定的领导体制有直接的关系;
3、科学的领导体制是规范企业领导行为的根本机制。
发展
“家长制”领导:这一时期,工厂的老板既是资产所有者,又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企业的
一切都由老板说了算,一切凭老板个人的经验办事。这种方式一直延续到1840年左右。
“经理制”领导(“硬专家”转行领导体制):其实质是企业财产所有权经营权的分离,担
任企业管理的经理人员,通常是从那些精通本企业生产过程的技术专家中选出。
职业“软专家”领导:由具有专门管理知识和特长的职业“软专家”来担任企业领导。
专家集团领导:二战后,出现了集体领导趋势。与企业高层次集体领导形成一致的是,大批“智囊团”、“思想库”应运而生。这种“谋”与“断”相对分离的集体领导方式,标志着现代领导体制已经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专家集团领导。
改革
1、行政一长负责制(1951年一1956年)
(1)厂长由国家经济机关委派,对企业的生产行政工作负责,厂长领导下的工厂管委会讨论和决定厂内大事,厂长拥有最后决定权;
(2)企业党组织对企业的思想政治领导负有完全的责任,对生产行政工作起监督保证作用;
(3)贯彻实行厂长负责制与管理民主化相结合的原则。
2、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1956年一1966年)
建立以党委为核心的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领导制度。凡是重大的问题都应当经过集体讨论和共同决定,凡是日常的工作都应当由专人分工负责。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强调企业中党组织的领导作用。
3、“革命委员会”制(1966年—1976年)
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的恢复与改革:1978年,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建立和健全党委领导下的厂长分工负责制,规定党委行使决策权,厂长负责管理权。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暴露了许多弊端广是权责分离,二是以党代政。从t981年起,少数企业进行了职工代表大会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的试点。在此基础上,中共中央制定了“党委集体领导,职工民主管理,厂长行政指挥”的原则,作为我国工业企业领导制度的根本原则。
4、厂长负责制的试点和全面推行
1984年10月,中共中央正式肯定了厂长负责制。1986年,要求在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中全面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1988年七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立法程序,从法律上确定了企业的法人地位和厂长(经理)负责制。
5、以股份制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此后,中共十五大又进一步肯定了股份制在公有制实现形式中的重要地位,并重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竞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9 10:43
目录
概述
构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