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希斯龙
蜥脚下目泰坦巨龙属恐龙
模式种是柯氏伊希斯龙(Isisaurus colberti),原先在1997年被分类在泰坦巨龙属的一种,但后来在2003年从泰坦巨龙属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新属即伊希斯龙属;属名中的Isis,是印度统计研究院(Indian Statistical Institute)的缩写。
简介
伊希斯龙(学名:Isisaurus)是蜥脚下目泰坦巨龙类的一属恐龙,生存于上白垩纪马斯特里赫特阶末期的印度的拉米塔组(Lameta Formation)。
研究者Jain和Bandyopadhway在1997在收藏了绝大多数印度古脊椎动物标本的印度统计研究所(Indian Statistical Institute)发现并记载了伊希斯龙的模式标本。
伊希斯龙的颈部较短而且是垂直的,前肢很长,这是与其他蜥脚下目不同的地方。伊希斯龙的化石较其他泰坦巨龙类的化石更为完整,已经发现大部份的颅后骨骼。根据估计,伊希斯龙的身长约18米,体重约14吨。
食性
伊希斯龙的粪化石上有真菌,被认为是由伊希斯龙排出的。由于这些真菌已知是感染树叶的病原,所以显示伊希斯龙是吃树叶的。
形态特征
伊希斯龙是最后的蜥脚类恐龙,它头小、尾长、大象般的肢,颈有点短。其最重要的区别处是尾脊椎开始处的球凸和凹窝铰合处。虽然伊西斯龙没有头骨化石出土,但科学家根据伊希斯龙的近亲如掠食龙纳摩盖吐龙、塔普亚龙、非凡龙的头骨形态——脸很长,完整的颅有点像梁龙推测,伊希斯龙脸也应该很长,完整的颅有点像梁龙。至少有一种骨质鳞甲演化为甲壳。
科学分类
巨龙类(Titanosauria)包括了约三分之一整个白垩纪的蜥脚类恐龙
1877年里德克(Lydekker)根据部分股骨和两块不完整尾椎命名了巨龙。迄今有14个种的巨龙被发表,它们遍布在白垩纪的印度,老挝,马达加斯加,欧洲和阿根廷,时间跨越整个6000万年。现在,全部种类的巨龙被重新评估与修正。研究的结果令人吃惊,很多曾经被认为是巨龙的种被认为是无效的。留下了仅仅的5种。
曾被归类于泰坦巨龙属的物种有
Neuquensaurus(='Titanosaurus')australis(即内乌肯龙
Magyarosaurus(='Titanosaurus')dacus(即马扎尔龙
Laplatasaurus(='Titanosaurus')araukanicus(即拉布拉达龙
Peiropolis产的'Titanosaurus'种
Peiropolis产的'Titanosaurus'colberti
而且模式种的T.indicus也因为不完全特征被认为是无效。结果不仅使巨龙(Titanosaurus)为无效名,连巨龙亚科(Titanosaurinae),巨龙科(Titanosauridae),巨龙超科(Titanosauroidea)也一并取消。而伊希斯龙(Isisaurus)全面取代巨龙(Titanosaurus)这一属名。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02 09:56
目录
概述
简介
食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