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贝母
百合科贝母属植物
伊贝母(Fritillaria pallidiflora Schrenk)是为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长可达60厘米。鳞茎由鳞片组成,鳞片上端延伸为长的膜质物,鳞茎皮较厚。叶通常散生,有时近对生或近轮生,花淡黄色,内有暗红色斑点,苞片先端不卷曲;花被片匙状矩圆形,花药近基着,蒴花丝无乳突;蒴果棱上有宽翅。5月开花。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鳞茎深埋土中,外有鳞茎皮,鳞茎由2枚鳞片组成,直径1.5-3-5厘米,鳞片上端延伸为长的膜质物,鳞茎皮较厚。植株长30-60厘米。
叶通常散生,有时近对生或近轮生,但最下面的决非真正的对生或轮生,从下向上由狭卵形至披针形,长5-12厘米,宽1-3厘米,先端不卷曲。
花1-4朵,淡黄色,内有暗红色斑点,每花有1-2(-3)枚叶状苞片,苞片先端不卷曲;花被片匙状矩圆形,长3.7-4.5厘米,宽1.2-1.6厘米,外三片明显宽于内三片,蜜腺窝在背面明显凸出;雄蕊长约为花被片的2/3,花药近基着,蒴花丝无乳突;柱头裂片长约2毫米。
蒴果棱上有宽翅。花期5月。
近种区别
生长环境
分布于中国新疆西北部(伊宁、绥定、霍城)。也分布于苏联中亚地区。生于海拔1300-1780米的林下或草坡上。伊贝母耐严寒,适生在田间越冬,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山区、丘陵、沙滩、盐碱地。
繁殖方法
繁殖伊贝母法有两种:即种子播种和小鳞茎分植。多采用种子育苗,即头年秋天农历寒露前播种,第二年大暑后移栽(鳞茎分植),移栽后在大田生长两年即可收获。
栽培技术
亩用种子4公斤(可移栽4亩左右大田)。在寒露没封冻前播种,畦宽1.5米,长度不限。播种时先在整好的畦内,挖取3厘米厚表土放在畦边地梗上,把畦底耙平踩实。用温水浸泡一昼夜,捞出后用手反复搓去种子上的粘液,在阴凉处晾干后(以抓起来不沾手为标准)均匀撤在畦内,撒时可掺一些干炉灰或细砂土,最后把埂上堆积的表土再薄薄覆人畦内,耙平,踩实,上面援盖秸杆、稻草(起间隔作用),秸杆、稻草上再加一层厚土,封冻前上一次水,待第二年清明前后,把畦上覆盖的表土、稻草和秸杆清除出去,幼苗出齐后浇一遍水。
伊贝母药用部分为地下鳞茎,种殖时也可用第二年的小鳞茎。鳞茎为卵圆型,由两个肥厚的鳞片对合心芽而成。移栽时间可在7月地面上茎叶枯萎后进行。移栽大田也要作畦,平整畦床,亩施农家肥4000-5000公斤,以马粪、羊粪、鸡粪为佳。化肥可施10公斤磷酸二按,或50公斤礴肥做底肥,行距13-15厘米,开沟6-7厘米。株距6-7厘米,将苗床上的鳞茎挖出后,大小分级播种,芽嘴向上均匀摆在沟内,大鳞茎株距7厘米,小鳞茎适当密点,约5-6厘米,移栽后上面覆盖粪肥5-6厘米,耙平、踩实。
育苗和移栽的伊贝母,当年虽不见出苗,但要保持畦内干净,见杂草就除。除草时最好用手拔,避免锄时伤根。鳞茎移栽后在当年和第二年越冬前畦面覆盖羊粪、马粪,既可越冬保墒防寒,又可补充土坡养分。切忌追施化学肥料,若实在无农家肥,可叶面喷洒磷酸二氢钾。视干早情况适时浇水。
主要价值
药用:伊贝母的鳞茎。
性味:味苦、甘;性微寒。归肺经。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散结。主肺热咳嗽;痰粘胸闷;劳嗽咯血;瘰疬;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克。
注意:反乌头。
病虫防治
以防治地老虎为主,可在行间开沟撒药进行除治。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
参考资料
伊贝母.中国自然标本馆.
贝母属.植物智.
伊贝母.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9 15:23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近种区别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