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尸百万
汉语成语
伏尸百万,汉语成语,拼音是fú shī bǎi wàn,意思是伏在地上的尸体有一百万,形容死伤惨重。出自《战国策·魏策四》。
成语解释
伏,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倒下;百万,虚词,数百万。伏在地上的尸体有数百万。形容战乱中死伤极多的景象。
成语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唐雎不辱使命》: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释义
战国时期,安陵国国君不愿服从秦国,便派遣唐雎出使秦国,与秦王谈判。秦王发怒,打算用天子之怒要挟唐雎。但唐雎不卑不亢,以“士之怒”恐吓秦王,为安陵国保全了土地。后来,天子之怒中的“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被用来形容死伤人数之多。
原文
唐雎不辱使命》(节选于《战国策·魏策四》)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成语用法
谓语定语;用于战争灾难等。
示例
章炳麟驳革命驳议》:“彼所以侈陈维新,讳言革命者,非谓革命之举,必~,流血千里,大蹂大搏,以与凶顽争命。”
贾谊过秦论》:”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流血漂橹。“
成语辨析
结构:复句式。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近义词:流血千里
参考资料
伏尸百万.汉辞网.
唐雎不辱使命.古诗文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30 17:34
目录
概述
成语解释
成语出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