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真诗三十韵》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这首诗共六段,描写的是张生在井桐庭竹声中遇一美人,二人一见钟情,继而交颈合欢,互换礼物许下誓言,永久相爱。
作品
原文
言自瑶华浦,将朝碧玉宫,因游洛城北,偶向宋家东;
戏调初微拒,柔情已暗通,低鬟蝉影动,回步玉尘蒙;
无力慵移腕,多娇爱敛躬,汗光珠点点,发乱绿葱葱;
方喜千年会,俄闻五夜穷,留连时有恨,缱绻意难终;
慢脸含愁态,芳词誓素衷。赠环明运合,留结表心同;
乘鹜还归洛,吹箫亦上嵩,衣香犹染麝,枕腻尚残红;
韵译
微微月光透帘栊,闪闪萤光穿碧空,远方天色始缥缈,低处树影已葱茏;
风吹庭竹龙吟起,鸟鸣井桐鸾声同,罗绡飘拂垂薄雾,环佩叮咚响轻风;
仙人仪仗随王母,云霭迷漫拥仙童,夜深欢会静悄悄,清晨晤别尔蒙蒙;
鞋面刺缜珠光闪,裤上印花纹样隆,琼玉宝钗似彩凤,绫罗披肩若彩虹;
说是来自瑶华浦,将要朝拜碧玉官,因游东都洛城北,偶往宋玉邻家东;
戏弄初时微拒绝,温柔情意已暗通,低头鬓发蝉翼动,回身轻步玉庆蒙;
转侧颜面花雪貌,登床抱入绮罗丛,鸳鸯交颈翩翩舞,翡翠交欢在一笼;
眉黛含羞局凝聚,唇红暖意更冲融,气息清香花蕊发,皮肤温润玉肌丰;
无力卷将臂腕动,多娇爱把柔躯躬,汗流如珠点点滴,发乱蓬山绿葱葱;
方喜迎得千年会,忽听已打五更钟,留连时刻心有恨,缱绻情深意难终;
慵懒脸色含愁态,芬芳词语誓心衷,赠环比喻命运共,留结表示心事同;
泪流妆粉宵对镜,残灯远处飞暗虫,蜡烛光摇仍苒苒,旭日东升渐瞳胧;
乘鹜回到洛水去,吹箫飞登中岳嵩,衣香犹如染香麝,枕腻尚留胭脂红;
妾心愁如塘中草,君身飘流类转蓬,素琴弹奏别鹤操。仰首天汉盼归鸿;
大海辽阔实难渡,青天高远不易冲,行云欢会无处所,空留箫史在楼中。
作品鉴赏
这首诗可以分为六段,第一段六韵十二句。前四句写色渐晚,葱茏二字应当解作朦胧,中四句写在井桐庭竹声中,有一个美人,穿薄雾似的轻绡之衣,正在走过来,身上悬挂的环佩在风中戛响着。龙吹、鸾歌,都是形容风声。罗绡二句是转折句,从写景过渡到写人。后四句将金母、玉童比喻那个美人。金母即西王母,她出来时有霓旌降节簇拥着。这里是指婢女红娘随侍而来。“云心”句也是同样的含意,但已不知用什么典故了。“更深”二句写美人来去的时间,也是“夜半来,天明去”之意。
第二段四韵八句。前四句描写美人的衣履钗帔,后四句是叙述语。用一个“言”字,即等于“她说”。诗人把这个美人比之为洛妃。她自己说:从瑶华浦来,本想到天宫去朝见青帝,因为中途经过洛阳城北,却想不到偶然走到宋玉家的东邻来了。最后一句又是用了
宋玉的《登徒子赋》的典故。这四句都是用形象语来表达,总的意义是说:她本想到佛殿上去焚香礼佛,却不意误走到西厢来了。
第三段四韵八句,叙述
张生调戏成功。那美人始而微拒,继而柔情暗通。低鬟、回步二句形容她心理踌躇不决。最后却是转面登床,成就了交颈合欢的私情。
第四段四韵八句,描写交颈合欢时的美人姿态,从来诗人不敢公然赋咏男女阴私之事,《
玉台新咏》以宫体艳诗著名,也没有这样的作品。元稹这一段诗,真是杜牧所痛斥的“淫言媒语”,维护封建礼教者,当然要说是名教罪人。主张典雅文学者,也以为这些诗句太粗俗下流。但是客观现实既已存在,有了元稹的先倒,后世就只会变本加厉。以《莺鸯传》为题材的《
西厢记》传奇,在张生与莺莺幽会的这一场曲文,写得比诗句更为淫亵。自此以后,中国文学中出现了专以描写色情为题材的
小说、
戏剧和
诗歌。始作俑者不能不推元稹。
第五段六韵十二句,写幽欢未足,天已黎明。双方海誓山盟,并互相赠送礼物,表明同命同心的永久的爱情。
第六段六韵十二句写美人去后,
衣裳上还沾染她的香气,枕上还留着她的脂粉。自己感到孤独,如临塘之草,思渚之蓬,没有归宿之处,弹琴则发出怨鹤之声;仰望太空,但见归鸿飞逝。想到自己与美人的居处,竟像海阔天高,不易接近。美人如行云飘去,不知何往,而自己却像箫史那样,独居楼中,不能得到弄玉为伴侣。弄玉是神话中秦穆王的爱女。箫史是一个善吹箫的青年。吹起箫来,引来了一只凤凰,箫史和弄玉公主一起乘在凤凰背上,上升成仙。这里是变用这个典故,说箫史没有得到弄玉,而仍在楼中。
作者简介
元稹,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公元八零五年左右(
元和初),应制策第一。公元八零九年(元和四年)为
监察御史。因触犯宦官权贵,次年贬江陵府士曹
参军。后历通州
司马、虢州
长史。公元八一九年(元和十四年)任膳部
员外郎。次年靠宦官崔潭峻援引,擢祠部郎中、知制诰。公元八二一年(长庆元年)迁
中书舍人,充翰林院承旨。公元八二二年(长庆二年),居相位三月,出为同州刺史、浙东观察使。公元八二九年(大和三年)为尚书左丞,公元八三一年(大和五年),逝于武昌军节度使任上。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仆射。稹自少与
白居易倡和,言诗者称“
元白”,号为“
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
新乐府运动倡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