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低压区中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称为低压槽,简称为槽,在海拔相同的平面上,如某一区域,气压低于毗邻的三面而高于另一面。在
天气图上,低压槽一般从北向南伸展。凡从南向北伸展的槽称为
倒槽,从东向西伸展的槽称为
横槽。槽中各条
等压线弯曲最大处的联线称为
槽线。在
对流层的中下部,低压槽附近的气流呈
辐合上升的形式,故在低压槽附近易产生气旋等
天气系统,并常伴有雨雪、大风、降温等天气。
低压槽指的是中等压(高)线
气旋性曲率最大而具有最低气压(或
位势高度)各点的连线。它是低压槽内气流水平
辐合最强的地区。通常在
槽线附近的天气变化比较明显,如
西风带中,槽线前部常吹偏南风,有上升运动,
水汽丰沛可形成云和降水。槽线后部多吹偏北风,有下沉运动,天气常晴朗少云。西风带中,各种槽线分布的型式及其移动情况常不相同。在低压南侧与经线接近平行的槽线,称为竖槽糟线,它们常向东移动;低压西侧与纬圈接近平行的槽线,称
横槽槽线,常向东南方移动;在低压北侧或高压后部自南向北伸的槽线,称
倒槽槽线(如西南倒槽)东移缓慢甚或西移。在
东风带中还有自东向西移动的南北向的
东风波槽线。三面气压较高而一面气压较低的天气系统,简称槽,低压槽内常伴有
辐合上升运动,易生产生云和降水。
天气图上
低压中心向外伸展的那部分,
等压线不闭合略呈“U”型或“Λ”型的低压区域(像水槽,中间气压低,两侧气压高)称为低压槽。
在北半球的
西风带里,大气是呈波浪起伏式运动的。波浪的低谷区就是低压槽,气流作反时针方向旋转,气压分布是中间低、四周高,空气自外界向槽内流动,槽内空气
辐合上升,形成阴雨天气。波浪的高峰区就是
高压脊,气流作
顺时针方向旋转,气压分布是中间高、四周低,空气自中心向外
辐散,脊内盛行
下沉气流,一般天气晴好。一对
槽脊,一低一高组成一个波动。西风带里的
高空槽脊系统就叫西风波。
天气图上的
等压线或
等高线不闭合而形成“U”型的
低气压区域。其中等压线或等高线的
气旋性曲率为最大值的各点连线称为低压“
槽线”,槽线气压值比两侧的气压要低。在天气图上,低压糟(在北半球)一般由北向南伸展,而从南向北伸展的槽称为“
倒槽”;从东到西伸展的槽称为“
横槽”。
在
对流层的中下部,低压槽附近的气流
辐合上升,产生气旋天气系统,常出现
多云或降水天气。简称“槽”。从
低压区中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槽中的气压值比两侧的气压要低。在对流层的中下部,低压槽附近的气流呈幅合上升的形式,所以在槽前多云雨天气。
高空的
槽脊系统与地面的天气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如在北半球的
西风带里,
高空槽前一般吹西南风,这种风能把
孟加拉湾和印度洋上空的暖湿空气输送到中国中纬度地区,为形成云雨创造了条件。而高空槽后(即高压脊前)一般吹西北风,地面是一个高气压区,天气由阴转晴。
高空槽脊形成后,不停地移动和变化,有时加强,有时减弱。随着
高空槽脊的移动变化和加强减弱,地面的天气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做好高空槽脊系统活动变化的预报,是天气预报中的重要内容。天文台的
天气雷达对监测
雷暴的发展和移动非常有用,图片以不同颜色表示强度不同的雨区,其中黄色、红色的区域表示大雨及雷暴,而紫色的区域表示落雹。
地面天气图的分析内容包括:圈画出各地重要的天气现象(如降水、大风、雷暴等)的区域范围,画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所在位置,绘制全图等压线,标出低压、高压中心及强度。经过这一分析,就可从图中清晰地看出当时的气压形势:哪里是高压,哪里是低压,冷暖空气的交锋地带在哪里。
高空天气图上填写的气象要素是同一等压面上各点的高度,因而分析绘制的是相隔一定数值的等高线。等高线画好后,就能看出当时高空的气压形势:哪里是低压槽,哪里是高压脊。然后再画出等温线,标出冷暖中心。从冷暖中心与低压槽、高压脊的配置情况,预报人员就可对未来的气压形势作出大致的判断。
随着气象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有些气象台已经使用
气象雷达、气象卫星及电子计算机等先进的探测工具和预报手段来提高
气象预报的水平,收到了显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