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低碳日
节日
“全国低碳日”是为普及气候变化知识,宣传低碳发展理念和政策,鼓励公众参与,推动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任务,2012年9月19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设立的节日。自2013年起,将全国节能宣传周的第三天设立为“全国低碳日”,旨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适应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建议“全国低碳日”定位为开展丰富多彩的公众宣传教育活动,每年设定一个宣传主题,设立一个基础支撑机构具体开展活动等。
设立背景
为普及气候变化知识,宣传低碳发展理念和政策,鼓励公众参与,推动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任务,2012年9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退耕还林工作汇报,讨论通过《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规划(2013—2022年)》。会议决定自2013年起,将全国节能宣传周的第三天设立为“全国低碳日”。“全国低碳日”,旨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适应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
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遵照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对国务院法制办《关于设立“全国低碳日或周”专家建议的研究报告》的批示,提出“全国低碳日”总体方案。方案建议选定“全国节能宣传周”中的一天为“全国低碳日”,开展全国性的低碳宣传活动。
节日由来
2010年1月,在“低碳中国论坛”年会上有关学者首次提出了建设“全国低碳日”的倡议。
2011年,国家信访局接到有关学者关于设立“全国低碳日”或“全国低碳周”的建议函。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精神,国务院法制办和发展改革委经过认真研究,并协调多个部门的意见,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名义向国务院提出了设立“全国低碳日”的建议。这位专家表示,设立“全国低碳日”的目的是普及气候变化知识,树立低碳发展理念,推动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各项任务。
据发展改革委介绍,“全国低碳日”活动的安排,将突出气候变化问题的特点,注重普及气候变化的科学知识,宣传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讲清楚能源优化开发、能源节约使用、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各项工作的统筹协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适应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
首个节日
2013年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宣传节能低碳,在全社会树立和普及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经研究,决定2013年6月15日至21日为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
2013年全国低碳日活动的主题是“践行节能低碳,建设美丽家园”。
2013年6月17日是第1个全国低碳日,要高度重视低碳日活动组织安排,以全国首个低碳日为契机,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普及应对气候变化知识,提高公众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意识,在低碳日掀起节能减碳活动高潮。
历年情况
2013年6月15日至21日为全国节能宣传周,6月17日是第1个全国低碳日。2013年全国低碳日活动的主题是“践行节能低碳,建设美丽家园”。
2014年6月8日至14日为全国节能宣传周,6月10日为全国低碳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的主题是“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
2015年6月13日至19日为全国节能宣传周,6月15日为全国低碳日。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主题是“节能有道,节俭有德”,全国低碳日活动主题为“低碳城市,宜居可持续”。
2016年6月12日至18日为全国节能宣传周,6月14日为全国低碳日。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节能领跑 绿色发展”,全国低碳日活动主题为“绿色发展 低碳创新”。
2017年6月11日至17日为全国节能宣传周,6月13日为全国低碳日。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节能有我,绿色共享”,全国低碳日活动主题为“工业低碳发展”。
2018年6月11日至17日为全国节能宣传周,6月13日为全国低碳日。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节能降耗,保卫蓝天”,全国低碳日活动主题为“提升气候变化意识,强化低碳行动力度”。
2019年6月17日至23日为全国节能宣传周,6月19日为全国低碳日。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绿色发展,节能先行”。全国低碳日活动的主题是“低碳行动,保卫蓝天”。
2020年6月29日至7月5日为全国节能宣传周,7月2日为全国低碳日。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绿水青山,节能增效”。全国低碳日活动的主题是“绿色低碳,全面小康”。
2021年8月23日至8月29日为全国节能宣传周,8月25日为全国低碳日。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节能降碳,绿色发展”。全国低碳日活动的主题是“低碳生活,绿建未来”,让我们从点滴做起,一起践行绿色低碳生活。
2021年8月25日,第九个“全国低碳日”。由生态环境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以线上方式举行。
2022年全国节能宣传周为6月13日至19日,全国低碳日为6月15日。2022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主题是“绿色低碳,节能先行”。全国低碳日活动主题是“落实‘双碳’行动,共建美丽家园”。全国低碳日当天,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围绕宣传主题,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深入宣传低碳发展理念,普及应对气候变化知识,提升公众低碳意识,倡导公众选择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2022年6月13日,由生态环境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将于6月15日在济南举行,活动主题为“落实‘双碳’行动 共建美丽家园”。
2022年6月15日,是全国低碳日,2022年低碳日的主题是落实“双碳”行动,共建美丽家园。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我国已设置140多个各类环境监测点位。
2023年6月,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决定于2023年7月10日至16日组织开展2023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据介绍,本次活动主题是“节能降碳,你我同行”。全国低碳日定为7月12日,活动主题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7月12日,全国低碳日北京主场活动在永定河畔拉开帷幕。
2024年5月,生态环境部发布2024年“全国低碳日”招贴画,呼吁大家一起关注气候变化影响,携手形成简约适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共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5月15日是2024年“全国低碳日”,主题是“绿色低碳 美丽中国”。
制定标准
2024年5月,2024全国低碳日主题是“绿色低碳 美丽中国”,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制定《纺织行业碳中和工厂创建和评价技术规范》《碳中和纺织品评价技术规范》《纺织品碳标签技术规范》三项团体标准。
举办活动
牵头组织
生态环境部牵头组织“低碳日”活动。
全国低碳日当天,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围绕宣传主题,以应对气候变化重点工作为主要内容,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深入宣传低碳发展理念,普及应对气候变化知识,提升公众低碳意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各地情况
低碳生活首都博物馆东广场宣告启动。
低碳进社区活动是此次低碳日的系列活动之一,此外首都博物管还会陆续展开两周的低碳展览。
据了解,我国人均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2.7吨,但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40平米的居住面积,每天开1.6升车上下班,一年飞机12次,个人碳排放量也会达到上千吨。所以低碳生活对于城市人群来势在必行。
具体来说,打造低碳家庭,除了要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之外,在添置生活物品时也应该注意购买物品的低碳价值。由于低碳产品可能在成本上会对于普通产品未必物美价廉,但长期使用一定是物有所值的。比如最新3.5瓦LED节能灯在使用效果上相当于13瓦的普通节能灯或者40瓦的白炽灯,相对于普通节能灯使用两年的节电效果。比如使用变频技术节能空调,比定频空调是贵1千到2千块钱,但节能率能达到50%以上,一台空调的平均寿命是10-12年,使用三年的节能空调就可以把电费省出来了。志愿者也说,低碳生活并不等于刻意去节俭,更多应该是自然而然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只要大家能从低碳生活的理念出发减少浪费,多用节能产品就能做到绿色生活。
除了北京,新疆要求各部门采取绿色低碳出行活动,用停开空调、关闭公共区域照明等方式进行能源紧缺体验,工作人员通过减少办公设备待机能耗和一次性办公品的消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者是步行上下班的形式,以绿色低碳的办公模式以及出行方式来支持这一次的活动。乌鲁木齐市统一回收机关事业单位的废弃电子产品。
兰州的活动是6月15日开始,一直到21日,在各级公共机关也采取了类似活动,比如停开空调、关闭公共区域照明方式来进行一些紧缺能源体验等等。比较特别的是活动期间将会向公共机构工作人员发放节能环保购物袋,提倡限塑令,同时用绿色回收进机关,减少一次性制备的使用量等能活动。
公共交通工具、步行上下班的形式。可以看出,全球各地行动的内容是比较类似,能够让低碳真正深入人心可能还需要一段路要走。
“视频宣传气候变化知识、低碳生活和低碳技术展示、有奖问答……”由广东省发改委、广州市发改委主办,广东省低碳发展促进会承办的全国低碳日“低碳生活 从我做起”公众宣传活动在广州英雄广场展开,据悉,“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是广东省配合首个“全国低碳日“的落地活动,旨在以各种浅显易懂、互动体验的方式,普及应对气候变化知识和低碳生活知识,促进市民关注气候变化,培育市民的低碳意识,倡导市民践行低碳生活行为。在活动现场,广东省低碳发展促进会理事长陈勇向全省人民发出了“低碳生活从我做起”8项倡议。
2020年7月2日,生态环境部携手北京市人民政府,在线举办了以“绿色低碳、全面小康”为主题的2020年全国低碳日主题宣传活动。
2023年7月12日,生态环境部在“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上发布了《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进展评估报告》。《评估报告》显示,北京、深圳、成都、贵阳等40个城市的评估结果为优良。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7 17:07
目录
概述
设立背景
节日由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