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隶属广东省
佛山市,地处
广东省中南部、
珠江三角洲腹地、
佛山市东北部。东连
广州市区,西邻
三水区、
高明区,南接
顺德区,与
江门市蓬江区、
鹤山市隔西江相望,北濒广州市
花都区,中南部与
禅城区接壤,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势大致西北、西南部高,中、东南部低。总面积1071.82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5月,南海区共辖1个街道、6个镇。区人民政府驻桂城街道南海大道88号。截至2023年末,南海区常住人口367.54万。
历史沿革
在六七千年前的
新石器时代,南海境内的西樵山一带已经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置南海郡,郡治番禺(今广州市),下辖番禺、龙川、博罗、揭阳、四会五个县。
隋开皇十年(590年),以原南海郡治所在地番禺县改置南海县。南海自建县至清末一直隶属广州(隋、唐、宋为广州或南海郡,元为广州路,明、清为广州府),县治也一直设于广州城。境域有多次变动。
五代南汉乾亨元年(917年),撤销南海县,分置常康、咸宁二县和永丰、重合二场。
北宋开宝五年(972年),撤销常康、咸宁二县和永丰、重合二场,复置南海县,同时将番禺、四会二县并入;开宝六年(973年),复分置四会县;皇祐三年(1051年),复分置番禺县。
明景泰三年(1452年),分地置顺德县;嘉靖五年(1526年),分地置三水县。
民国元年(1912年),裁府,南海县直隶广东省。民国三年(1914年),省、县间增设道级建置,南海县属粤海道。民国九年(1920年),广州市区划定,南海县城划入广州市区。民国十四年(1925年),废道,南海县直隶广东省。民国十七年(1928年),省分区设善后管理委员会分管各县,南海县属西区善后管理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撤销善后管理委员会,设绥靖公署,南海县属中区绥靖公署。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改绥靖公署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南海县属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抗日战争期间一度改属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3月,成立南海县人民政府,直隶于省,省设置派出机关管理。
1951年1月,佛山镇分出设佛山市。
1958年12月,南海、三水两县合并,初称南三县,后改称南海县。
1959年9月,复分置三水县。
1983年6月,广东省实行市管县制,南海县隶属佛山市。
1992年9月23日,南海撤县设市,由佛山市代管。
2002年12月8日,撤销县级南海市,设立佛山市南海区,以原县级南海市的行政区域(不含南庄镇)为南海区的行政区域。
行政区划
截至2024年5月,南海区辖1个街道、6个镇:
桂城街道、
狮山镇、
里水镇、
大沥镇、
丹灶镇、
西樵镇、
九江镇,共有292个村(社区),其中66个村、226个社区。区人民政府驻桂城街道南海大道8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南海区位于
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佛山市中东部,毗连广州,介于北纬22°48'—23°19'东经112°49'—113°15'之间。东连广州市白云区、荔湾区、番禺区隔江相望,西邻三水区、高明区,南接顺德区,与江门市蓬江区、鹤山市隔西江相望,北连广州市花都区,中南部与禅城区接壤。南北最大纵距56.85千米,东西最大横距41.85千米,总面积1071.8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南海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占全区总面积的78.6%;丘陵台地占13.2%,河涌、水库等水面占7.2%,山地占1%。地势中北部稍高,渐向东南倾斜,西部和北部为丘陵台地,海拔一般为20—50米,西南部多桑基鱼塘;东部、南部是冲积平原,大部分地区海拔为0.3—2.5米。在南部平原区有广东四大名山之一的西樵山,最高峰大科峰的海拔为338.3米;区内最高海拔为西岸茶山(海拔540米)。
气候
南海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丰富,雨量充足,日照充足。常年(1991—2022年)平均气温22.9℃。1月最冷,平均温度14℃,极端最低气温-1.9℃(出现在1967年1月17日)7月最热;平均温度29.5℃,极端最高气温39.2℃(出现在2005年7月18日)。年平均日照时数1524.5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793.9毫米;汛期(4—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80%。影响南海区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暴雨、雷雨大风、热带气旋、雷暴、高温、低温、霜冻、大雾低温阴雨和寒露风等。
南海区气候具有以下特点:开汛早,降雨偏多,强对流多发,初台终台风雨影响明显,气温起伏波动大,低温阴雨时间长。全年平均气温23.2℃,较常年偏高0.3℃。2月21日录得年内最低气温4.9℃,7月25日录得年内最高气温39.2℃,追平南海区有气象记录以来出现的最高气温纪录。高温天数44天较常年偏多14.5天。全年降雨日数147天,总降雨量2151.6毫米,总降雨量较常年偏多19.9%。3月24日全省进人汗期,10月26日汛期结束,汛期长达217天。前汛期(4—6月)降雨总体偏多,其中2月和11月分别较常年异常偏多3.1倍和2.6倍。全年总日照时数1709.1小时,较常年同期偏多12%。年内,“暹芭”“木兰”“马鞍”“纳沙“尼格”5个台风和1个热带低压对南海区造成较明显风雨影响。年内出现3次龙卷风,分别在6月19日早晨,6月30日傍晚和7月2日傍晚。
水文
南海区主要河道有西江干流.北江干流和北江支流,还有官山涌、北村水系、东一涌等主、支干内河涌。全区主、支干河涌159条,长630千米。
土壤
南海区属南亚热带赤红壤分布区,主要土壤类型有赤红壤、山地赤红壤、山地黄壤和耕作土。土层较厚,透气性、通气性良好,多呈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刘千滋)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南海区水资源总量10.6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59.64%,较常年多28.33%。境内地表水资源量10.2亿立方米,折合天然年径流深950.6毫米,比上年增长62.42%,较常年多29.77%。
土地资源
南海区总面积10.72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5450.82公顷、种植园用地面积6094.67公顷、林地面积7305.13公顷、草地面积3009.15公顷、湿地面积297.29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5.54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面积4379.55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2.38万公顷、其他1395.92公顷。
森林资源
南海区有森林面积1.08万公顷,其中林业用地森林面积4751.07公顷,非林地森林面积6001.71公顷,森林覆盖率10.03%,森林蓄积量70.02万立方米。全区有国家森林公园1个(西樵山风景名胜区),省级森林公园1个(佛山海景省级森林公园),县(区)级森林公园6个(南海三山森林公园、南海西岸森林公园、南海狮山森林公园、南海展旗岗森林公园、南海象岗山森林公园、南海文头岭森林公园)。
矿产资源
南海区境内矿产资源不多,金属矿藏几乎没有,主要有一些非金属矿藏。
煤等燃料矿产,煤主要分布于官窑、里水邓岗和岗头、和顺及松岗联表等地,以
无烟煤为主,产于石炭灰纪测水组、二叠纪童子岩组和晚三叠纪小坪组,多呈薄层状或煤包产出,形成规模小,仅见小型矿床或矿点,可供地方性开采。此外,马头岭一带有石油矿点,盐步有油页岩薄层状矿点,夏教有浅层天然气矿点,均不具工业价值。
膨润土,见于官窑黄洞和狮山穆院、白泥坑一带,为火山沉积蚀变风化产物,产于始新世华涌组第一段,成层状产出。是一种由蒙脱石矿物组成的黏土岩,用途广泛,可作建筑涂料、深水井淡水泥浆、干燥剂以及香皂、饲料等添加剂。上述地区的膨润土,属中至大型矿床,可作露天开采。
高岭土,见于狮山白泥坑、横过坑等地,产出地层为始新世宝月组,矿石为长石砂岩风化物,属风化型小矿床,质纯,当地居民早在200年前就已开采利用为陶瓷原料,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配料砂岩分布于和顺文头岭和象岗、大沥、盐步平地岗瓦头和龙头岗等地,产于三叠纪、石炭纪和泥盆纪地层中,成层状产出,主要成分为石英,可作水泥配料。属中型矿床,正在开采,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石膏,见于盐步、松岗和桂城等地,产于早第三纪地层的沙砾岩、砂岩、粉砂岩中,呈夹层产出,单层厚一般为0.5—3.2米,最厚可达15米,埋深60—160米,为大型矿床,矿石类型主要为硬石膏,分布广,质量好,用途广泛,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泥炭,见于官窑大榄涡、和顺万顷洋、罗村中、桂城岗等地。产于第四纪沉积物中,呈不等厚的层状产出,分布广,属大型矿床,质量好,埋藏浅,可作露天开采。泥炭是一种有机质和矿物质组成的复合体,其作为新型矿产资源,在工农业上有广泛用途,具有一定的远景开发价值。
重晶石,见于凤鸣三山,呈脉状,产于早白垩纪地层中。重晶石矿,质量较好,易开采,具中型矿床储量,有一定的开采价值。
石料,主要见于西樵山和小塘狮岭等地,属火山岩型石料。质地坚硬,储量不大,大多数已开采利用,一些风景区已禁止开采。
人口
截至2023年末,南海区常住人口共367.54万人。年末户籍人口179.78万人。户籍人口的主要构成:男性85.22万人,女性94.56万人。全年户籍出生人口1.77万人,出生率为10.02‰;死亡人口0.83万人,死亡率为4.70‰;自然增长率5.32‰。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南海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3930.50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76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2140.08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1721.66亿元,增长3.9%。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6.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4.8%,住宿和餐饮业增长9.7%,金融业增长10.3%,房地产业下降8.2%,其他服务业增长5.3%。三次产业比重为1.7:54.5:43.8。
2024年,南海区实现生产总值4003.3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8%。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74.88亿元,同比增长4.9%;第二产业1947.08亿元,同比增长0.8%;第三产业1981.39亿元,同比增长2.7%。三次产业比重为1.9:48.6:49.5。
财政收入
2023年,南海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1.21亿元,比上年增长1.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1.90亿元,比上年增长4.9%。税收总额500.69亿元,比上年增长5.7%。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南海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14.3%。其中,项目投资增长2.8%,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7.6%。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0.4%,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0.4%,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5.2%;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8.7%,其中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投资增长13.1%。
第一产业
2023年,南海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77万亩;经济作物总播种面积28.13万亩,其中: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9.76万亩;瓜果类(果用瓜)播种面积0.26万亩;花卉播种面积8.11万亩。
2023年,南海区粮食产量0.62万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1.37万吨;园林水果产量0.41万吨。
2023年,南海区肉类总产量1.36万吨,其中猪肉产量1.13万吨,禽肉产量0.23万吨。水产品产量21.91万吨。
第二产业
2023年,南海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39.73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096.74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的63.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599.44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的34.5%;其它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41.59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的2.4%。轻工业增加值778.84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的44.8%;重工业增加值960.90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的55.2%。
2023年,南海区规上工业中,金属制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1%,汽车制造业增长0.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23.4%,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1.8%,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8.5%,医药制造业增长4.7%,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长10.7%,家具制造业增长8.8%,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8.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10.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4%,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9.1%;先进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6%,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5.2%;优势传统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2%,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3.9%。
2023年,南海区建筑业增加值124.80亿元,比上年增长5.9%。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324个,完成建筑业产值317.74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第三产业
2023年,南海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5.37亿元,比上年增长3.4%。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额1155.36亿元,增长2.5%;餐费收入110.0亿元,增长13.3%。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分类看,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0.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增长34.6%;日用品类零售额下降10.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21.4%;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增长55.1%;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下降11.8%;汽车类零售额下降11.3%。
2023年,南海区进出口总值1794.4亿元,比上年下降11.6%。其中出口总值1318.2亿元,下降18.1%;进口总值476.2亿元,增长13.4%。全年实现贸易顺差842亿元。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91家,比上年增长40.7%;实际利用外资22.22亿元,下降26.4%。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23年,南海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4159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达到293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达到543家。专利授权量达35185件,比上年下降17.5%,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3412件,增长35.3%。
教育事业
2023年,南海区普教校舍建筑面积889.93万平方米。年末全区共有普通中学95所,在校学生17.54万人。其中高中23所,在校学生5.83万人;初中72所,在校学生11.71万人;小学149所,在校学生29.87万人;幼儿园446所,在校学生13.60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升学率100%;初中毕业升学率99.1%;高中毕业升学率98.7%。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南海区有文化馆1间,镇文化站7个,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92间,博物馆10间,公共图书馆(含读书驿站)286个,藏书量379.45万册。数字影院50间,电影观众630.17万人次。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南海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277家,其中医院29家,妇幼保健院1家,门诊部342个。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1014张。医疗卫生机构在职职工数24753人,其中医疗卫生技术人员22187人,执业医师7920人,执业助理医师626人。
体育事业
2023年,南海区参加市以上体育比赛获前三名517人次,向上输送人才45人。现有体育场地6509个,其中:体育场馆6个,篮球场3118个,网球场106个,足球场422个,简易游泳池357个。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南海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保险实际缴费人数125.78万人,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际缴费人数126.14万人,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为91.96万人,失业保险实际缴费人数119.17万人,工伤保险实际缴费人数123.48万人。
2023年,南海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728人,比上年增加76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618人,比上年减少31人。
交通运输
2023年,南海区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总周转量88.65亿吨千米,比上年增长16.7%。其中:公路总周转量36.25亿吨千米,增长6.4%;水路总周转量52.40亿吨千米,增长25.0%。全年完成旅客周转量9.63亿人千米,比上年增长31.6%。年末机动车保有量为155.05万辆,比上年增长8.2%。其中汽车145.68万辆,增长8.8%。
公路
主要汽车站
南海汽车客运站(
南海汽车站)位于
佛山西站西停车场右侧,在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境内。南海汽车客运站占地面积14960平方米,建筑面积4046平方米。共设置8个客运大巴发车位,5个落客停车泊位,36个大巴停车泊位。截至2018年10月,南海汽车客运站营运线路共计33条,进站班车73台。省际线路主要有湖南永州和江西赣州线路,省内线路主要有深圳、珠海、中山、东莞、清远、云浮和肇庆等,省内班线已基本覆盖珠三角地区以及各地级市和重点县区。
铁路
佛山西站位于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是粤港澳大湾区西部交通重要枢纽。2013年11月开工建设,2017年6月底投入使用。
航空
佛山沙堤机场(佛山机场)位于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距佛山市中心7公里,距广州市区30.7公里,距广州白云机场53.8公里,为中国联合航空独家使用的4C级军民合用国内支线机场,跑道长2800米,宽45米。佛山沙堤机场执飞航线可通达国内13个城市、14个航点。2023年,佛山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万人次;2024年,佛山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30余万人次。
水运
三山港(三山口岸)位于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1994年开始营运,是佛山及广州地区主要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三山港是佛山唯一的24小时通关口岸,以及佛山唯一可以装卸危险品集装箱的港口(截至2024年3月)。
南海九江码头(九江口岸)位于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西江主航道儒林湾,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现有3个5000吨级泊位,是佛山地区最早的开放口岸。南海九江码头集装箱吞吐量达40万标准箱,散货吞吐量300万吨。主要服务南海及周边地区的生产型企业、贸易公司、货运代理等,涵盖小家电、陶瓷、家具、钢材、机械设备等各个制造业领域。
历史文化
非遗
截至2024年末,南海区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90项,其中2项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4项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6项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8项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140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2人,省级传承人8人,市级传承人52人,区级传承人78人。传承基地55所,其中省级传承基地2个、省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个、市级传承基地(传习所)21个、区级传习所29个。
狮舞(广东醒狮)
狮舞分为南狮、北狮两大类。在广东地区流行的狮舞主要是南狮,又称为广东醒狮。广东醒狮由唐代宫廷狮子舞脱胎而来,是融合武术、舞蹈、锣鼓音乐于一体的文化活动,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是广东地区最为流行的民间活动之一。
狮舞(广东醒狮)的表演,由舞狮头、舞狮尾二人合作,配以鼓点和锣、钹。表演时,锣鼓擂响,舞狮人先打一阵南拳,这称为“开桩”,然后由两人扮演一头狮子耍舞,另一人头戴笑面“大头佛”,手执大葵扇引狮登场。舞狮人动作多以南派拳种的步法为主,狮子动作有“睁眼”、“洗须”、“舔身”、“抖毛”等。主要套路有“采青”、“高台饮水”、“狮子吐球”、“踩梅花桩”等。其中“采青”是醒狮的精髓,有起、承、转、合等过程,具戏剧性和故事性。
2007年3月,狮舞(广东醒狮)被南海区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4月,被佛山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5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5月,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十番音乐(佛山十番)
十番音乐(佛山十番),又名茶基十番,据老艺人口传,佛山十番约于200多年前由安徽、江浙一带传入,在流传过程中吸收了飞钹演奏和本地八音锣鼓的常用乐器,并与民俗活动紧密结合,形成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器乐。二十世纪初至今,茶基村何广义堂十番会一直坚持表演和保护传承。
十番音乐(佛山十番)所用的乐器有常规和特殊两类。大钹、高边锣、翘心锣、沙鼓、群鼓来自本地八音锣鼓,响螺即渔民用的螺号,属常规乐器。特殊乐器有十番鼓、飞钹、二锣等,另外还有旌旗数面,顾绣头牌一面,何广义堂长匾额一块。它的最大特色,是小钹不按常规碰击,一手执钹冠,一手甩动穿上绳子的另一钹擦击,多人同时表演各种花式。茶基十番中的锣鼓乐谱仍采用古老的状声汉字书写法。
2007年3月,十番音乐(佛山十番)被南海区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4月,被佛山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家具制作技艺(广式家具制作技艺)
中国传统家具有三大流派:“广作”、“苏作”和“京作”。广式家具起源于明代,成熟于清代,是中国传统家具流派中的重要一员。广式家具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既保留中国传统家具的传统特色,也借鉴吸取了欧洲巴洛克艺术、洛可可艺术,在家具造型和装饰纹上形成具有鲜明独特的风格。
广式家具制作工序流程众多,如装饰手法有雕刻、镶嵌、描金彩绘等,工艺流程主要有设计与选材、开料、木材部件处理、装饰、打磨上漆及装配等。
2016年2月,家具制作技艺(广式家具制作技艺)被南海区人民政府列入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9月,被佛山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4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入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粤曲
粤曲原为粤剧的声腔曲调,后形成独立的曲种。清道光初年,由八音班的乐工清唱而萌发;同治初期,经失明女艺人“师娘”继承发展趋于成熟;后发展为自弹自唱或用乐队伴奏。粤曲是广东最大的地方曲种,流行于广东、广西、港澳及海外粤籍华侨聚居的地方。
粤曲用广州方言演唱。粤曲重唱功,讲究声腔艺术,分大喉、平喉、子喉三大类。音乐性强,曲调优美,曲牌板式极为丰富,以梆子、二簧两大腔系为主体,吸收地方歌谣、小曲、小调为辅。表演形式除继承传统的清唱外,还发展了说唱、弹唱、表演唱、小组唱、小合唱等,有独特的风格和地方特色。
2012年10月,粤曲被南海区人民政府列入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4月,被佛山市人民政府列入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11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保
截至2025年1月,南海区共有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3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西樵山采石场遗址和康有为故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8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
康有为故居
康有为故居,位于丹灶镇银河村苏村,原名为“涎香老屋”,始建于清代中叶,正屋面积81平方米,为一厅二廊二房的青砖“镬耳屋”,为典型的珠江三角洲清代农村住宅。附属建筑有惟卿康公祠、康氏宗祠和由澹如楼、藏书楼、七松轩、九曲桥、观鱼亭、七株老桧树组成的七桧园。戊戌变法运动领袖康有为在这里出生,并在这里度过青少年时期。1989年,康有为故居被定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定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樵山采石场遗址
西樵山采石场遗址位于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山狮脑峰东南,包括“天窗格”“石屏风”“石祠堂”等处,距今3000年至6000年前曾是珠江三角洲最重要的石器制造场,出产的霏细岩是制作细石器的主要原料,是广东最古老、延续时间最长、最具代表性的石器原料采集和加工中心。2002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18日,西樵山采石场遗址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语言
南海县境古在百越(或作百粤)杂居中心地区。早期的土著大多说壮侗语系的语言,后来随着先是楚人、后是中原汉人的不断南移,原有的壮侗系语言与楚语、中原汉语不断相互交融,逐步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诸方言。现南海境内除和顺镇鲁岗管理区
北洲村(温姓、麦姓)、猛冲村(麦姓),松岗镇唐联管理区燕溪村(黄姓、邓姓)及显子岗管理区大坑庄(黄姓、蔡姓),总数不足一千人操
客家方言以外,其余所操都属
粤方言,但内部却存在颇大差异,甚至个别地方相互通话也存在困难。按其特点概括,大抵可分为桂城片、大沥片、九江片、官窑片、沙头片五个片。除了以上五个片以外,桂城镇西约管理区岐阳里与健龙里,东二管理区的新村,叠南管理区的乐庆村共约有数百人讲粤方言
四邑话。
建国以来,全国推广普通话,
南海话也受到了普通话的影响。特别是近年商品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社会交往大大增加,加上电视、广播事业的迅猛发展,作为粤方言标准语的
广州话对南海方言的影响越来越大,年青人所说的话都在向广州话靠拢,南海话中一些有特色的土音日渐消磨,形成了明显的新(青年一代)老(老一辈)差异。这里记录的是老派的语言特点。
风景名胜
综述
主要景区
佛山市西樵山景区
佛山市西樵山景区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的西南部,是广东四大名山之一,面积20平方千米,共有72座山峰,山峰高度多在海拔300米以下,主峰大科峰海拔344米。西樵山旅游区包括:白云洞、九龙岩、石燕岩、碧玉洞、天湖、翠岩、云海莲台、黄大仙圣境园、黄飞鸿狮艺武术馆等九个景区。西樵山相继获得授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AAAAA级旅游区”。
佛山市梦里水乡景区
佛山市梦里水乡景区,位于南海区
里水镇流潮新围村,一年四季皆是满目花海,而时时节节花不同。一河三岸约9公里水岸贯穿其中,缀郁水园、富寿园、龙情园、书香园及艺术河畔五大主题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南海影视城
南海湾森林生态园
南海湾森林生态园,占地2000多亩,被誉为“广东小九寨沟”。负离子含量每立方米63600。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佛山市平洲玉器街景区
佛山市
平洲玉器街珠宝小镇位于桂城街道,有传统玉器街、翠宝园、璞玉园综合园区、玉廉文化广场(游客中心)、原石交易区、玉石加工区产业片区。现有玉器销售门店3000多家,大中型玉石加工企业500多家,玉石交易市场9个,是全国最大的缅甸翡翠集散地,中国四大玉器市场、三大缅甸翡翠玉器加工生产、批发基地之一,玉镯生产加工占据全球约80%以上的市场份额,有“玉镯之乡”的美誉。2008年,平洲玉器珠宝小镇被授予“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称号。2014年,平洲玉器街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著名人物
邹伯奇(1819—1869),广东广州府南海县(今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泌冲人,幼名汝昌,字一鹗,又字特夫、征君,中国清代物理学家、学者、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陈启沅(1834—1903),名如琅,字芷馨,号启沅,又号息心老人、息心居士,广东省南海县(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简村人,陈启沅是中国近代爱国华侨、著名民族企业家、蚕学家、慈善家。
康有为(1858—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
黄飞鸿(1856—1925),原名黄锡祥,字达云,号飞鸿,幼名飞熊。生于佛山市南海县,原籍南海县西樵岭西禄舟村。清末民国武术家、中医外科名医、舞狮名家。
何香凝(1878—1972),广东南海人,国民党左派政治活动家,画家,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廖仲恺的夫人。何香凝是共产党人的老战友,是同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的典范。
陈香梅(1925—2018),世界著名华人华侨领袖、社会活动家、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
荣誉称号
2018年10月,南海区分别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科技创新百强区、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绿色发展百强区。
2019年10月,南海区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2019年11月13日,南海区入选2019年工业百强区。2019年11月25日,南海区被推选为“201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2019年11月25日,南海区被评为“居民收入获得感强区”。2019年12月,南海区入选2019年全国百强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
2020年5月,南海区入选2019年全国县域网络零售TOP100。2020年6月,南海区分别入选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2020中国最具书香百佳县市。2020年6月30日,南海区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2020年6月,南海区入选“2020中国县域人口流入百强榜”。2020年11月,南海区入选“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区”。2020年11月18日,南海区入选“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市(区)”。2020年11月,南海区入选“2020中国县域综合实力百强榜”。2020年12月,被授予”广东省双拥模范城(县)“荣誉称号。
2021年4月,南海区入选2020年度“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公示名单。2021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2021年8月17日,入选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赛迪百强区”名单。2021年9月,入选“2021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2021年12月16日,被授予2020年广东省“校园网络安全示范区”称号。2021年12月30日,佛山市南海区被推选为“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2021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市(区)”。
2022年1月,南海区入选2021科技创新百强区。2022年7月,入选2022赛迪百强区,排名第10。2022年12月,中国信通院“2022年中国工业百强区”排名第5。
2023年1月,南海区被立项为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2023年3月,入选2023年赛迪创新百强区,排名第21名。2023年5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授予佛山市南海区“中国氢能产业之都”称号。2023年8月,入选2023赛迪百强区,排名第9名。2023年11月,入选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2023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第2。
2024年1月2日,南海区入选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公示名单。2024年3月,入选赛迪创新百强区(2024),排名第19名。2024年8月,入选2024赛迪百强区,排名第9。2024年9月,入选2024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第2。2024年11月,入选竞争力智库“2024中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区”,排名第9。2024年12月,入选2024全国百强区综合发展指数“全国百强区”名单,排名第8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