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本之争
混淆的名词概念
所谓的“佛本之争”其实只是一个混淆的名词概念,所谓的“之争”,其实是在旧社会西藏“政教合一”的特定历史背景下统治者与王室贵族之间的政治和权力之争。从宗教的角度来讲,佛既是本,本既是佛,此处之“佛”,是指释迦牟尼佛所传的印度佛法,此处之“本”,是指幸饶佛祖(释迦牟尼佛前世之师)所传的本教,两者同根同源,无二无别。
简介
所谓的“之争”,其实是在旧社会西藏“政教合一”的特定历史背景下统治者们王室贵族之间的政治和权力之争。
史料记载
西藏本土古老佛教本教的文献被专家称为“象雄密码”。《吐蕃王统世系明鉴》记载:“自聂赤赞普至墀杰脱赞之间凡二十六代,均以本教护持国政。”而当时的古象雄文字,主要用于本教经书典籍的书写。
公元7世纪,当唐朝文成公主携带释迦牟尼12岁等身佛像和佛经远嫁松赞干布之时,后者已迎娶了彼时象雄国公主李图曼,当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祖辈皆尊崇国教本教。
天赤七王”是指吐蕃王统的第一代至第七代赞普。因他们的名字中均带“赤”字而得名。因为历代都修习雍仲本教,此七王因具有断证功德,便以彩虹之光为道登成就(即大圆满虹化),故称为天赤七王
天赤七王
聂赤赞普
传说中聂赤赞普本是天神的儿子,后降临人间。根据《雍布拉康志》、《迪乌宗教源流》等藏文史籍的记载,聂赤赞普出生在西藏波密,因相貌古怪、性格刚烈,被家庭放逐,当他游历到雅砻河谷时,结识了12名代表当地各部落利益的本教徒(西藏原始佛教),并被推举为王。
1、开始了悉补野王统世系;2、在位期间,蔡弥穆杰和宗弥恰嘎担任他的神师,创建了西藏历史上的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3.根据部分本教史的记载,聂赤赞普在位期间,还创建了“索喀尔雍仲拉孜”和“青瓦达孜”宫,本教得到了发展。
穆赤赞普
聂赤赞普和南穆郁之子就是穆赤赞普,古辛居览恰,建有神堂阔玛尼琼。“穆”字显然是母系姓氏。《强玛》说:”(聂赤赞普)之子穆赤赞普成就学业,修行觉悟往波斯等地译经,从象雄请来一百一十八位大德创建经堂三十七所。
他是个狂热的本教教徒,他不仅大力扶持本教的传播,而且师从请自象雄的本教大师南喀囊巴多坚,在拉日姜托山苦修本教密宗,终于取得大成就,因而他也是本教中上“十三王统成就者”之一。穆赤赞普时代,本教律宗得以发展。
丁赤赞普
穆赤赞普在一百零八岁时,跟妃子萨蔓丁丁玛生一子,称丁赤赞普。公元前967年他的上师由角尔门噶担任,为祭祀而修建的庙堂是科玛羊则。
勤修雍仲本教之六本得到正果,依修行之果,幻化为光体逝入法界,成就虹化
索赤赞普
丁赤赞普跟妃子索萨曼生一子,称为索赤赞普。他的上师是角尔奥噶,修建庙堂是郭罗郭却。
勤修雍仲本教之六本得到正果,依修行之果,幻化为光体逝入法界,即身成就虹化
达赤赞普
索赤赞普跟妃子达尔萨象雄玛生一子,称为达赤赞普。古辛(本教国师)为策米松曼,建有神堂索波琼拉。
勤修雍仲本教之六本得到正果,依修行之果,幻化光体逝入法界,即成就虹化
德赤赞普
达赤赞普跟德拉噶姆生一子,称为德赤赞普。他的上师是达巴木青,修建庙堂是雍仲拉则。
勤修雍仲本教之六本得到正果,依修行之果,幻化为光体逝入法界,虹化成就。
思赤赞普
德赤赞普跟思拉噶姆生一子,称为思赤赞普。他的上师是角尔夏噶,修建庙堂是科玛日让。
勤修雍仲本教之六本得到正果,依修行之果,幻化为光体而逝入法界,即成就虹化
雍仲本教
雍仲本教是幸饶弥沃如来佛祖所传的佛法,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一万八千年前的古象雄王朝。雍仲本教发源于中亚的古象雄冈底斯山”和“玛旁雍错湖”一带,是古象雄王子幸饶弥沃如来佛祖(释迦牟尼佛前世“白幢天子”之师)所传教的如来正法,也被称为西藏最古老的佛法 ,是以显宗密宗、大圆满的理论为基础,以皈依三宝为根本,济世救人,导人向善,有着自己圆满成佛窍诀的佛陀教育。
由于“古象雄文明”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 2013年7月,“象雄大藏经”汉译工程已经被列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点课题。雍仲本教既是古象雄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西藏民族传统文化与藏传佛教的源泉和一切佛法的总根源。
雍仲本教在古象雄传统文化中居于最至高无上的位置,是西藏本土最古老的佛法,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佛法,更是一切佛法的总根源。远在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之前一万多年,“雍仲本教”早已在雪域高原广泛传播,是西藏人民最重要的精神信仰。
史料记载:公元7世纪,当唐朝的文成公主携带释迦牟尼12岁等身佛像和佛经远嫁松赞干布之时,后者已迎娶了彼时象雄国公主李图曼,当时松赞干布的祖辈皆尊崇国教雍仲本教
近千年间,藏地的印度佛教吸收了本教和民间宗教文化,本教也在自己的文化基础上吸收了印度佛教教义,开始创立新伏藏本教。融合期间,大量《甘珠尔》经典和圣物被多次埋藏起来,史称伏藏。随着时光流逝,那些记录象雄文明的文字慢慢消失于历史尘埃之中。后代挖掘出的伏藏手抄本流传下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将散落各地的《甘珠尔》陆续集结成册。据了解,《甘珠尔》的内容原本篇幅浩大,历经数千年岁月变迁,其中一些经文已轶失不存,现存178部,包括《律》74部,《经》70部,《续》26部,《库》8部。内容涉及佛学、哲学、逻辑、文学、艺术、星相、医学、科学、工程等领域,是总汇藏民族本土文化知识的百科全书,至今仍对西藏人民的信仰和生产、生活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藏族文明的根和源头是本教的东西。翻译这些文献,对藏文化的根和源头才能厘清。象雄文明的古文献研究一直处于较零散现状,这些文献一旦翻译出来,就可以发掘更多象雄的文化精髓。。
7世纪上半叶,松赞干布先后与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联姻,大力提倡印度佛教,并遏制信奉雍仲本教的各部贵族势力。他死后,各部贵族乘机擅权,利用本教抑制王室权力。在各项祭祀活动和各部与吐蕃王室的盟会中,仍行本教仪式。8世纪初,赤德祖赞即位后,继续执行松赞干布方针,提倡印度佛教。710年与唐金城公主联姻,佛教势力开始复苏。739年后,吐蕃一些贵族大臣借天花流行为由,支持本教打击印度佛教。755年,赤松德赞年幼即位,一些贵族大臣为削弱王室力量,保持割据局面,在吐蕃发动了第一次“禁佛”运动。赤松德赞年长后,为集权于赞普,同亲信大臣密谋清除禁佛运动的主谋马尚仲巴结和达札路恭,提倡印度佛教。迎请印度佛教僧人寂护和莲花生入吐蕃,建桑耶寺。鉴于本教盛行的象雄诸部势力强盛,赤松德赞对本教采取宽容政策,使之与印度佛教并存。在8世纪80年代左右,信仰本教的贵族在王后蔡邦萨支持下,反对印度佛教,流放佛教界著名人士到边远地区。赤松德赞由象雄地区请来本教法师香日乌金,与印度佛教徒同住桑耶寺,并委托他将本教经典《十万白龙经》由象雄语译成吐蕃本部地方语言,以示不偏袒于佛、本任何一方。但是经过一段时期的积蓄力量,赤松德赞终于宣布了禁止本教的法令,勒令本教徒改宗印度佛教,各处本教神坛也被强行拆毁。一些本教法师被迫将经典埋藏而逃亡。赤松德赞以后的几代赞普继续奉行赤松德赞兴佛抑本的政策,但是转入地下的本教仍在进行活动。841年,吐蕃赞普热巴巾在贵族大臣发动的政变中被杀,其兄朗达玛被拥戴即赞普位后,立即发动吐蕃历史上第二次禁佛运动。直到百年后才逐渐复兴。
佛教的源头
“雍仲本教”就是佛教的源头,《象雄大藏经》其实就是藏族一切历史、宗教和文化的滥觞与源头,是研究藏族古代文明的极其珍贵的资料,这也是任何藏文化研究者都无法绕过的一块重要领域。
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副主任栾建章曾撰文评价象雄文明及本教的历史意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要了解西藏文明,必先了解象雄文明;要研究藏传佛教,也必先研究本教。否则探究愈深,离真相可能愈远。”。
参考资料
重现远古西藏文明密码 . 《新华网》 .2013-10-26
重现远古西藏文明密码. 《新华网》 .2013-10-26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3 19:44
目录
概述
简介
史料记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