倜傥
汉语词语
倜傥,读音是tì tǎng,汉语词语,意思是卓异特别洒脱不受约束的样子。
解释
出处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报任安书
诸仁者于此见得倜傥分明。——《五灯会元
汉·司马迁《报任安书》:“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纪,惟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资治通鉴·晋惠帝永宁元年》:“﹝刘殷﹞博通经史,性倜傥有大志。”胡三省注:“倜傥,卓异也。”
清·汤之旭《尹思袁公墓志铭》:“而参政公(袁可立子袁枢)复以倜傥嗣,兴儒雅风流,才兼文武。”
清·侯方域《南省试策二》:“今天下内讧外侮,诚宜得倜傥非常之人任而使之。”
金·王若虚《赵州齐参谋新修悟真庵记》:“君鄜畤人也,开朗倜傥,久行善事。”
《三国志·魏志·阮瑀传》:“瑀子籍,才藻艳逸,而倜傥放荡。”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云萝公主》:“章丘李孝廉善迁,少倜傥不泥,丝竹词曲之属皆精之。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二九:“他今天不但显得年轻,而且比过去越发英俊了……出落得潇洒不凡,风流倜傥。”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参考资料
倜傥.汉典.
倜傥.百度.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04 11:56
目录
概述
解释
出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