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
汉语词语
偶像是指被人所崇拜的对象。用属加种差做分析,偶像为种,对象是属,为人所模仿是种差。偶像可以分为3类。一类是自然物,如:太阳、月亮。二类是人造物。三类是思想物,如:神仙。
含义变化
起源
偶像是事物运动的外在动因。好比歌中所说的,学习雷锋好榜样,雷锋就是学习的外在动因。
历史上,最早把动因分为两类的是恩培多克勒。其后,亚里士多德目的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做了完善。例如,病人的内在动因是疾病,外在动因是健康。病人的目的是成为健康人,所以健康人就是病人的偶像。
偶像现象普遍的存在于世界各个民族和国家中。例如,非洲拉丁美洲土著居民一般喜欢以自然物为偶像,如石块、河流、太阳等。东亚的土著居民一般喜欢以人或人造物为偶像,如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英雄圣人。中亚欧洲的土著居民一般喜欢以思想物为偶像,如神仙、天使、魔鬼、真主、灵魂等。
现代
被追捧的艺术家、作家、娱乐圈艺人等在某些方面有一技之长的人。含义是仰慕的对象。偶像是被追求、被崇拜的对象。
青春偶像
狭义上认为,青春偶像是以青少年为主要受众的从事演艺活动的人群。
但在广义的范围内,带来影响的青春偶像是所有青少年崇拜的人物。
发展变化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制造“爱豆”(即“偶像”英文idol的谐音)为目标的偶像工业率先始于日本。
21世纪前后,日韩偶像在中国被粉丝大肆追捧,中国娱乐产业开始炮制日韩偶像制造模式,借助互联网新媒体发展契机,偶像、粉丝文化粉丝经济渐成规模,“饭圈”形成。
参考资料
戳破“饭圈”幻象.中国青年报.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04 14:36
目录
概述
含义变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