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龙
原始蜥脚形亚目恐龙
兀龙(学名Gyposaurus)是种原始蜥脚形亚目恐龙,生存于侏罗纪早期的中国南非。它经常被认为是其他原蜥脚下目的幼体,但中国兀龙却被认为是有效的物种。它的学名的意思是“兀鹫蜥蜴”,是因早期理论认为原蜥脚下目是肉食性恐龙而命名的。
化石发现
南非兀龙(G. capensis)是由苏格兰医生古生物学家罗伯特·布鲁姆(Robert Broom)于1911年根据部份骨骼命名的,这些骨骼包括了11节背椎及6节尾椎、肋骨腹肋、部份右肩胛骨、右骨盆、左肠骨、及大部份右后肢,都是从南非奥兰治自由邦的上艾略特组发现。起初他认为兀龙是属于可疑的Hortalotarsus。彼得·加尔东(Peter Galton)等人于1976年将它定为近蜥龙异名,但Michael Cooper则于1981年认为它是大椎龙的异名,但不被广泛接纳。
1940年杨钟健根据中国云南禄丰组发现的大部份骨骼、部份头颅骨,命名为中国兀龙(G. sinensis),并将多个标本编入此种;禄丰组的年代为侏罗纪早期。加尔东于1976年将它归类为禄丰龙的幼体,但董枝明则于1992年将此种归类于近蜥龙。在2004年,加尔东及保罗·厄普丘奇(Paul Upchurch)则认为它有可能是一个有效及独立的分类,但需要一个新的属名。
科学发现
兀龙,原来是在1911年Broom根据南非洲OrangeFree省,侏罗纪早期地层中化石所命名的。这个恐龙属到1976年,经过Galton与Cluver重新描述,他们注意到其实该化石与发掘自北美洲更早期命名的近蜥龙完全相似,因而被近蜥龙这一属名取而代之。
近蜥龙是一种极为敏捷、小型、二足奔跑的原蜥脚类恐龙。1973年,贵州省108地质小队,自贵州北部大方盆地中挖掘到一具中国近蜥龙(兀龙)的不完整骨架。但是具有近乎完全的头骨部份。经过研究估算,这种恐龙大约1.7公尺长。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19 10:14
目录
概述
化石发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