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岩(?—593),北周、隋大臣。字君山。河南洛阳人。魏敷州刺史
元祯之子。少好读书,不囿旧章。初仕周,为宣威将军、武贲给事。受大冢宰
宇文护器重,为中外记室,累迁内史中大夫,封昌国县伯。
周宣帝时,因谏阻滥诛,被废于家。大象二年(580),为民(户)部中大夫。
隋文帝即位,拜兵部尚书,进爵平昌郡公。其性刚鲠严肃,明达世务,廷争面折,无所回避,上下敬惮之。开皇十二年(592),任益州总管长史,辅佐蜀王
杨秀镇益州。法令明肃,吏人称赞,也为杨秀所畏。次年,卒于蜀。
人物生平
元岩,字君山,河南洛阳人。元岩喜欢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他刚正耿直有度量,注意培养自己的名节,年轻时与渤海的
高颎、太原的
王韶志同道合,交情很好。入后周为官,一做官就做到宣威将军、武贲给事。
大冢宰宇文护见他后很器重他,让他担任中外记室。多次升迁至内史中大夫,封为
昌国县伯。
周宣帝继位,施政昏庸残暴,
京兆郡丞
乐运就抬着棺材到朝堂,陈说宣帝八方面的过失,语言厉害情辞非常恳切。宣帝非常生气,将要杀他。朝中大臣都惊恐畏惧,没有人敢出面救
乐运。元岩到朝堂中请求见宣帝,元岩对宣帝说:“
乐运知道上书面奏一定得死,他之所以不顾及自己的性命,是想取得后世的名声。陛下如果杀了他,就成就了他的名声,落入他的圈套中了。不如安慰一下他,把他打发走,以此来显示陛下的大度。”乐运因此得以免死。后来宣帝要诛杀乌丸轨,元岩不肯书写诏书。御正颜之仪恳切进谏,宣帝不听,元岩进去接着进谏,他脱下头巾叩头,三次跪拜三次进谏。宣帝说:“你想要与乌丸轨结党吗?”元岩说:“臣不是想与他结党,只是担心滥杀大臣让天下人失望。”宣帝非常生气,让太监打元岩的脸,于是被罢职,回到了家里。
高祖做丞相时,元岩被加位开府、做了
民部中大夫。等到高祖登上帝位,元岩担任了
兵部尚书,进爵平昌郡公,食邑有二千户。元岩为人威严稳重,通晓世事,每当上奏表,议朝政,他都能侃侃而谈,一脸庄重之色,在朝庭上进谏,当面驳斥,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的。皇帝和
三公九卿都尊敬他畏惧他。当时高祖刚刚即位,时常对后周诸侯势力衰弱感到痛心,因此招致灭亡,因为这把各位皇子分封为王,权势等于王室,(想)用这种分封王子的办法建立磐石一样的稳固统治,于是派遣晋王杨广镇守并州,蜀王
杨秀镇守益州。当时二位王子年纪都小,于是就广泛地选择忠贞优秀,有极高威望的人作他们的辅佐。当时元岩与
王韶都因以耿直而闻名,人们说他们二人才华等于
高颎,因此让元岩担任益州的总管长史,王韶担任河北道的行台右仆射。高祖对元岩说:“您是作宰相的大材,现在受点委屈辅佐我的儿子,这就如同
曹参辅助齐王一样。”等到元岩到任,法令明白严肃,官吏和百姓都称赞他。蜀王本性喜好奢侈,曾经想用蛮人作太监,又想将活着的死刑犯剖腹,取出死囚的苦胆作药。每次元岩都不听从命令,径直到蜀王宫中极力进谏,蜀王每次在认错之后,不再作这样的事,他畏惧元岩的为人,做事时每每遵循法度。益州的各种案子,凡是经元岩审理过的,没有人不高兴心服。那些被判罪的人,互相说:“平昌公治我们的罪,我们还有什么怨恨的呢。”高祖很欣赏他,赏赐很优厚。
开皇十三年,元岩死在官任上,皇上悼念惋惜了好长时间。益州百姓没有不落泪的,长期思念他。元岩死后,蜀王就能随便做他想做的事了,渐渐地到了违背法令的地步。和妃子一起出外打猎,以弹射人,捕了许多山里的蛮人,用他们充当宦官。手下的辅佐的人没有人能够劝阻。等到杨秀获罪,皇上说:“元岩如果还在,我儿子怎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人际关系
元岩有儿子元弘嗣。任
给事郎、司朝谒者、以及北平通守。
人物辨析
隋初的元岩有二人,都是宰相级别人物。一为隋文帝初年的兵部尚书,后为益州长史,开皇十三年去世,隋书有专传。一为隋文帝末年的黄门侍郎,隋书列传十二、十三都提到。
益州长史元岩已经在开皇十三年去世,而黄门侍郎元岩的时间是仁寿四年,故,毫无疑问,这是两个人。
人物事迹
直言敢谏
北周宣帝是个昏庸、残暴、倒行逆施的皇帝,他肆无忌惮,盘剥百姓,乱杀无辜官吏,使得人人自危。京兆郡丞(京城地方长官副职)乐运实在忍无可忍。一天早晨,乐运决心以死相谏,让家人抬着棺材上朝,到宣帝前,指出宣帝的八条错误,语气恳切,期望宣帝改邪归正,废除弊政。
但这位整日沉溺于花天酒地之中的皇帝,哪里听得进去这逆耳的忠言,不等乐运念完,就勃然大怒,厉声道:“狂悖贼子,信口胡说,诽谤朕躬,推出斩首!”满朝大臣大多不敢出声。这时,元岩站出来,对皇帝说:“乐运扛棺上朝,已下了必死的决心,为社稷苍生,以身许国,死又何憾?”他又诚恳地对宣帝说:“如果陛下因此杀了乐运,不但于国无益,而且陛下还落下了听不得批评的坏名声,不如将他流放边疆,如此一来还表现了陛下的仁厚,陛下以为如何?”宣帝听后,觉得元岩讲的有道理,就赦免了乐运的死罪。
宣帝不因此事有所收敛,甚至比以前更甚。大将军乌丸轨因一件小事触怒了宣帝,他立刻下旨处斩。元岩听说后,又上殿陈奏,说乌丸轨罪不当诛,何况动乱之时,尤为不妥。宣帝认为元岩蹬鼻子上脸,处处和他作对,于是大声说:“你是乌丸轨的同党吗?”元岩回答:“臣并非乌丸轨的同党,只是考虑陛下杀人过多,恐引天下人议论和不满。”宣帝不听,杀了乌丸轨,让太监打元岩的脸,并将其罢官。
辅佐杨秀
杨坚当北周宰相时,起用了元岩,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后又晋爵为平昌郡公,食邑2000户。元岩为官清正廉明,不贪不占,深受文武官员赞许。
杨坚建隋朝后,常常以周代诸侯微弱以至于灭亡的事为戒,因此分封各皇子,让他们的权利与王室相等,从而使江山稳固。他派晋王杨广镇守并州,蜀王
杨秀镇守益州。由于二位王子都很年幼,需要忠贞贤良又有名望的人来辅佐,那时元岩与
王韶都以耿直出名,颇受杨坚青睐。一天,隋文帝召见元岩说:“二子由王韶辅佐,你有宰相之才,人品高尚,我想任命你为益州总管长史,委屈你辅佐杨秀。治理益州虽不难,但杨秀是个不羁青年,辅佐他并不易,我已告诫他,言谈举止均听你的安排,不得对你施以任何羞辱与暴力。”
元岩到益州为官后,法令严明,官吏百姓都称赞。杨秀生性喜欢奢侈,曾经要捕捉獠人(蛮人)来充当宫中宦官,又想活取死犯的胆来做药。元岩急切进谏,杨秀只好道歉作罢。杨秀害怕元岩的耿直为人,所以常依循法度办事。蜀中的官司案件,元岩所判决的,无人不心悦诚服。甚至那些有罪被判罚的人也说:“平昌公判了我的罪,我又有什么不服气的呢?”
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元岩死在官任上,隋文帝悼念惋惜了好长时间。元岩死后,蜀王就能随便做他想做的事了,渐渐地到了违背法令的地步。等到杨秀获罪,隋文帝说:“元岩如果还在,我儿子怎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历史记载
隋书·元岩传(兵部尚书、益州长史)
元岩,字君山,河南洛阳人也。父祯,魏敷州刺史。岩好读书,不治章句,刚鲠有器局,以名节自许,少与渤海
高颎、太原
王韶同志友善。仕周,释褐宣威将军、武贲给事。大冢宰
宇文护见而器之,以为中外记室。累迁内史中大夫,昌国县伯。宣帝嗣位,为政昏暴,
京兆郡丞乐运乃舆榇诣朝堂,陈帝八失,言甚切至。帝大怒,将戮之。朝臣皆恐惧,莫有救者。岩谓人曰:“
臧洪①同日,尚可俱死,其况比干乎!若
乐运不免,吾将与之俱毙。”诣阁请见,言于帝曰:“乐运知书奏必死,所以不顾身命者,欲取后世之名。陛下若杀之,乃成其名,落其术内耳。不如劳而遣之,以广圣度。”运因获免。后帝将诛乌丸轨,岩不肯署诏。御正颜之仪切谏不入,岩进继之,脱巾顿颡,三拜三进。帝曰:“汝欲党乌丸轨邪?”岩曰:“臣非党轨,正恐滥诛失天下之望。”帝怒,使阉竖搏其面,遂废于家。
高祖为丞相,加位开府、民部中大夫。及受禅,拜
兵部尚书,进爵平昌郡公,邑二千户。岩性严重,明达世务,每有奏议,侃然正色,庭诤面折,无所回避。上及公卿,皆敬惮之。时高祖初即位,每惩周代诸侯微弱,以致灭亡,由是分王诸子,权侔王室,以为磐石之固,遣晋王广镇并州,蜀王秀镇
益州。二王年并幼稚,于是盛选贞良有重望者为之僚佐。于时岩与
王韶俱以骨鲠知名,物议称二人才具侔于
高颎,由是拜岩为
益州总管长史,韶为河北道行台右仆射。高祖谓之曰:“公宰相大器,今屈辅我儿,如曹参相
齐之意也。”及岩到官,法令明肃,吏民称焉。蜀王性好奢侈,尝欲取獠②口以为
阉人,又欲生剖死囚,取胆为药。岩皆不奉教,排阁切谏,王辄谢而止,惮岩为人,每循法度。蜀中狱讼,岩所裁断,莫不悦服。其有得罪者,相谓曰:“平昌公与吾罪,吾何怨焉。”上甚嘉之,赏赐优洽。十三年,卒官,上悼惜久之。
益州父老,莫不殒涕,于今思之。岩卒之後,蜀王竟行其志,渐致非法,造浑天仪、司南车、记里鼓,凡所被服,拟于天子。又共妃出猎,以弹弹人,多捕山獠,以充宦者。僚佐无能谏止。及秀得罪,上曰:“元岩若在,吾儿岂有是乎!”子弘嗣。仕历
给事郎、司朝谒者、北平通守。 (《隋书》卷六列传二十七)
【注】①
臧洪,三国时人,与
张超、陈容为挚友。曹操围歼
张超时,
臧洪曾泣求
袁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