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复纪念亭
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光复纪念亭[Guāngfù Jìniàntíng] 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洪桥街道越秀山社区内。1929 年,参加军政府组织工作的香港同胞李煜堂、杨西岩、邓仲泽等 30 余人,为筹募军政府经费,组成港侨筹饷局,筹得款项 300 余万元,为嘉奖之,政府在越秀山建光复纪念牌坊。1938 年被日军拆毁,1948 年重建,定名光复纪念亭,因是为纪念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民国时称光复)及广州旅香港同胞捐款支援广东军政府而建,故名。纪念亭坐北朝南,四角攒尖顶,绿琉璃瓦面,平面呈方形,四边各设阶梯 3 级,梯旁砌原牌坊的抱鼓石,四面镶嵌石额。原牌坊残存胡汉民题刻“光复纪念”的石额嵌在南面,左右分别嵌古应芬题“脱离帝制”、杨西岩题“实现共和”石额;北面嵌摹刻民族英雄岳飞笔迹“还我河山”石额,内刻邓仲泽等人撰写的《建造光复纪念亭梗概》。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古迹位置
光复纪念亭,位于广东省越秀山镇海楼东侧,为纪念辛亥革命胜利及广州旅香港同胞捐款支持辛亥革命而建。
建筑风貌
光复纪念亭,牌坊原以花岗石建造,四柱三间冲天式,正面刻胡汉民题的“光复纪念”匾额,左右刻李煜堂撰的《粤秀山纪念石坊跋语》;背后刻陈少白题的“革命之源”匾额,左右分刻古应芬题的“脱离专制”和杨西岩题的“实现共和” 匾额;两柱分刻“何时世界大同,宪法先从民主立心匕日河山光复,义旗曾向港侨来”对联。牌坊在日军侵占广州期间遭破坏。
重建时期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8年4月在原址重建纪念亭,钢筋混凝土结构,绿琉璃瓦四角攒尖顶。亭高7米多,长、阔各为3.5米,台基下四边各有阶梯。将原牌坊残存胡汉民等题的匾额分嵌于亭的前 额及左右两侧;亭后额另嵌石一方,外仿刻民族英雄岳飞手笔“还我河山”,内刻邓仲泽等人撰的《建造光复纪念亭梗概》。
参考资料
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民政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8 19:38
目录
概述
古迹位置
建筑风貌
重建时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