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福核雕(光福)是苏州市吴中区申遗的中国国家级传统民间艺术,2007年3月入选江苏省首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苏州地区独有的传统民间艺术,光福是近代核雕的发源地。光福核雕历史悠久,技艺精湛。
明代文学家魏学洢的散文《核舟记》记述了明天启年间常熟王叔远在不满一寸长的桃核上雕刻出《东坡游赤壁》的场景,被惊赞为“灵怪之材”。清代乾隆初年,苏州微雕艺人
杜士元同样用桃核雕刻了《东坡游赤壁》,他在小船上增雕了船工,被当时称为“鬼工”。
中国传统核雕技艺,主要以橄榄果核为材料,橄榄核来自广东一带的“
乌榄”品种,质地硬而细腻。有了好的材料才能制作出好的工艺品。苏州核雕工艺精巧,作品造型活泼,立体感强;线条明晰,人物有神,风格细腻,集中反映了苏州工艺雕刻“精、细、雅”的神奇魅力,是中国微雕杰出代表。
核雕技艺从明代开始,走过了发展→繁盛→衰退的历史阶段,由于改革开放,二十一世纪才走上了复苏时期。但由于核雕市场萎缩,消费群体缩小,技艺流失等原因,从事核雕的艺人还是很少,核雕技艺亟待保护。
光福核雕是苏州核雕业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份;
苏州核雕刻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苏州市吴中区的光福镇,以光福的舟山村为最集中,其次是光福镇周边村落;还有邻近乡镇如:东渚,胥口,藏书等地。
舟山村的核雕刻从业人员据粗略统计有上千人之多;新建了核雕城,成立了核雕行业协会,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生产;光福周边村落核雕从业人员大约有数百人之多.
光福核雕始于七十年代初期;当时核雕刻只是光福红木雕刻厂中的一个小组;源自光福镇的下辖单位:舟山工艺品厂; 舟山工艺品厂是1970年由钟年福发起并成立任第一任厂长。发起人还有殷小男、殷小妹、须吟笙等人。光福红木雕刻厂的前身是光福木器社,成立于60年代,在1970年由原光福木器社部份人员及乡建筑社部份人员组建光福红木雕刻厂。厂址设立于光福镇茶场旁。于71年成立橄榄核雕刻小组,由须吟笙,钟年福等人负责,光福红木雕刻厂于八十年代未解体。
光福的核雕刻艺人中有一部份就是那时雕刻厂解体后回家自谋生计继续从事核雕刻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如
陈素英,许忠英,
金云玲等;另一部份是当时工厂解体后转行,随着核雕刻市场的兴盛而重操旧业的如:沈元根,姚建康等;还有一部份由于核雕刻行业兴盛后由其它雕刻行业转业过来的如:陆小琴,
李建丰等;最后还有一个组成部份就是从业人员数量最多的。
光福核雕的技巧以浮雕、圆雕和透雕为主,外形基本保持果核的原形。核雕形式有三个系列:珠串式、坠件式和摆件式。所反映的题材一般有四个系列:吉祥如意系列、神仙人物系列、中国民间民俗故事系列和山水园林系列。精美的核雕工艺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技艺价值、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
仅存的苏州光福核雕基本为传承殷氏一派,其中第三代传人中的佼佼者,如陈素英、董兰生、周建明、须培金、
金云玲等,他们的作品有很高的造诣,并在全国乃至国际赛事中获奖。陈素英的核雕《东坡38人游舟》2005年荣获第二届
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核雕《山水楼阁图》荣获第四届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