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冶姓
中国姓氏
公冶(Gōng yě),复姓,在百家姓排名422位。公冶复姓出自姬姓,起源于春秋时期鲁国,为季孙氏后裔。季氏族子有季冶,为季氏属下大夫,其后代子孙以祖父之字命姓,乃成复姓公冶姓。
历史发展
姓氏源流
公冶(gōng yě)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季孙氏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根据典籍《国语注》上记载,春秋时鲁国有季孙氏,族子季冶,字公冶,季氏的始祖便是季冶,官拜大夫,他的子孙后来便以公冶为氏。春秋时期,鲁国季氏家族是一个屡出君主的名门望族。鲁国的季氏是鲁恒公姬允(姬轨)的儿子姬季友的后代。姬季友,在出生时因手掌纹像一“友”字丈,遂以为名,号成季,故称季友,又称公孙友。姬季友的兄长就是鲁庄公姬同。鲁庄公有一个庶兄叫公子庆父,其同母弟公子牙。虽则兄弟三人同为鲁国上大夫,但一来嫡庶之分,二来惟季友最贤,所以鲁庄公独亲信季友。鲁庄公有一庶子叫公子般,他逝世前,委托姬季友将公子般立为国君。但野心很大的公子庆父挑唆人刺杀了公子般,姬季友也逃亡到陈国,后在国人的协助下驱逐了公子庆父。等姬季友回国后,又立鲁庄公的小儿子为国君,就是鲁釐公(鲁僖公)姬申。姬季友的后代形成了季氏家族,在历史上曾经很昌盛。在季氏家族中,有一个人名叫季冶,字公冶,曾为鲁国大夫。
在季冶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之字为姓氏者,称公冶氏,是十分古老的复姓之一,迄今大约有两千五百余年以上的历史,后大多省文简改为单姓公氏、冶氏,世代相传。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贤者公冶长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在典籍《论语》的二十篇章中,第五篇名为《公冶长》,首章曰:“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记载的就是孔子论公冶长之为人。
公冶长,公元前519~前470年待考,字子长,一字子芝,齐国人,是孔子的学生,后来成为七十二贤者之一。公冶长自幼家贫,勤俭节约,聪颖好学,博通书礼,终生治学不仕禄。他胸怀坦荡,大肚能容,能忍人所不能忍之辱。孔子非常喜欢公冶长,说:“长可妻也”,于是把他招作了自己的女婿。公冶长婚后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子犁,早亡,一个叫子耕。公冶长一生治学,鲁国君主多次请他为大夫,但他一概不应,而是继承孔子遗志,教学育人,成为著名文士。因德才兼备,深为孔子赏识。
在历史上,有关公冶长的历史记载非常稀少,但在山东地区的民间传说却非常多,在安丘市城顶山公冶长教书的一带地方,当地人皆能说上一二。在公冶长的儿子公冶子耕的后裔子孙中,皆传承先祖姓氏,称公冶氏,后亦大多省文简改为单姓公氏、冶氏,世代相传。
得姓始祖
季冶。古代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一位人物叫季冶,又取个名叫公冶,他的后代就取公冶两字为姓。而后来又简化为公姓。公姓由许多公字头的复姓简化而来,而公字头的复姓大都源自王公贵族。公冶姓也不例外。公冶是季姓的后代,鲁国季姓又是鲁恒公的儿子季友的后代。季友的兄长就是鲁庄公,鲁庄公死时将季友的儿子立为国群。可是这位国君不幸遭害,季友也逃亡。等季友回国时,又立他的小儿子为国君,就是鲁僖公。季家家族昌盛,而其中有一位季冶冶,因为又叫公冶,便形成公冶姓。故季冶就是公冶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公冶氏或是一个典型的古老汉族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二十二位门阀。公冶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二十二位,在复姓中排序为第十四位。公冶这个复姓迄今大约有两千五百余年以上的历史。春秋时,鲁国季氏是一个屡出君主的名门望族。在季族家族中,有一个名叫季冶,字公冶,曾为季氏属大夫。他的字就是公冶氏氏的起源。还有部分公冶氏的人是继承孔子的弟子公冶长的姓氏的。和许多复姓一样,公冶氏氏也向再单姓转变,后来逐渐被公氏所代替。公冶氏望出鲁郡。主要分布在山东省曲阜泗水一带地区。
公冶氏族人早期分布在山东地区,汉朝以后以鲁郡为郡望。如今仅在山西省境内有零散分布。
传统文化
郡望堂号
鲁 郡:亦称鲁国、鲁国郡。西汉朝初将秦朝原来的薛郡改为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三国时期的曹魏及晋朝改为鲁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曲阜、泗水、滋阳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又改为任城郡。另外,隋朝时期有个鲁州鲁郡,唐朝时期有个兖州鲁郡,其间虽然都辖有曲阜,如隋朝时期曾改鲁县为汶阳县,继而恢复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兖州。唐朝时期鲁国郡在今山东省的滋县。
鲁国堂:以望立堂,亦称鲁郡堂。
博通堂:孔子有弟子公冶长,通鸟语。一天,他听到鸟叫:“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有个虎驮羊,你吃肉,我吃肠。”于是公冶长认为是老虎咬死了一只羊,就赶到南山去看个究竟。谁知到了南山,竟是一个人在那里被杀。这时,恰巧县衙捕快赶到,把他当作杀人疑犯抓了起来。县令讯问情况,公冶长说他受了鸟骗。县令为了试探他,就命人把米用盐煮了喂给笼中的鸟吃,然后把鸟提到公冶长面前。小鸟边吃边叫,县令问:“这小鸟叫的是什么?”公冶长说:“小鸟说米里有盐。”县令知道他是被冤枉的,就释放了他。
宗祠楹联
四言通用联
圣门子婿;宪府人材。
——佚名撰公冶姓宗祠通用对联。上联典指春秋时齐国人公冶长,字子长,孔子弟子,能通鸟语。孔子曾说“长可妻也”,后把女儿嫁给了他。下联典指明代人公冶志,因人才出众官佥都御史。
言能通鸟;子曰可妻。
——佚名撰公冶姓宗祠通用对联。全联典指春秋齐公冶长通鸟语。孔子曰:“长可妻也”,因以女妻之。
季氏祖发;孔圣子妻。
——佚名撰公冶姓宗祠通用对联。全联典出、化用《论语》句:“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经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也。”
家族族谱
(缺)
宗祠规划
规划原则
公冶姓后人积极参与,网同纪念给予积极支持,将公冶氏宗祠建设成公冶姓后人寻根问祖、缅怀先人、交流信息和联络感情的平台。
具体规划
1、网同纪念永久免费提供宗祠平台和祭奠程序;
2、公冶姓后人捐助宗祠储值支持公冶氏宗祠,宗祠设功德薄,永铭捐助者功德;
3、公冶氏宗祠根据以下善款累计数逐步扩展:
(1)、宗祠储值>=300元后,永久开通专属文选(10万字,多增1万字10元),供公冶姓文字资料永久保存;
(2)、(1)+宗祠储值500元,永久开通专属论坛,供公冶姓后人更充分地沟通信息;
(3)、(2)+宗祠储值700元,永久开通专属图册(10兆空间,多增每兆10元),供公冶姓图片资料永久保存;
(4)、(3)+宗祠储值1500元,对宗祠页面进行特别设计,设二级域名
4、完成以上扩展(3)后,网同纪念鼓励公冶姓后人筹建公冶氏宗祠理事会,与网同纪念沟通,谋划宗祠进一步的发展。
储值来源
1.纪念馆捐助:
已在网同建馆的用户可直接以馆内纪念馆储值捐助宗祠,每次捐助5元为最低限,捐助馆馆主即时配祀宗祠(列35位,以最新捐助时间自动列序)。捐助人列名宗祠功德薄。
2、直接捐助:
可通过专用的宗祠认捐通道为宗祠捐款。捐助人列名宗祠功德薄。
3、短信捐助:
通过手机短信祭奠捐助,资费每次2元,捐助1元。捐助手机列宗祠功德薄。
4、网同奖励:
公冶姓每建20个有效族谱(不重复,15代以上),网同纪念给予其宗祠100元特别储值奖励;公冶姓每建100个付费高级馆或双人馆,网同纪念给予其宗祠100元特别储值奖励。
姓氏名望
公冶长:字子长,春秋末期齐国人,著名春秋末期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在典籍《论语》的二十篇章中,有一篇名为“公冶长”,首载孔子论公冶长之为人。据说公冶长不但以贤而著称,而且能通鸟语,多才多艺。后代人认为是吉祥,就画作年画
公冶姓的后人有一部分是公冶长的弟子,继承姓公冶姓氏而来。
有关公冶长的史料很少,但传说很多,公冶长读书地方的当地人皆能说上一二。
公冶长:位于山东省安丘市庵上镇西北十公里的城顶山前坡,相传为春秋时孔子弟子公冶长读书处,后人思念先贤,在此建公冶长祠,又在祠西建青云寺,时碑碣林立,后祠、寺俱废,碑碣仍立。为保护文物,1988年山东省政府拨款修复公冶长祠。公冶长书院的正殿三间,内有公冶长塑像,东西耳房各一间,陈列着书画。院内碑亭内有明清两代立的石碑,记载着修复公冶长祠的史实。
离开山东潍坊市,沿206国道南行三十公里后转安丘-孔冶长书院路约行二十五公里,然后折向西沿崎岖山路约十公里左右,就到了极具文化背景和自然风景的公冶长读书院。
公冶祠
公冶长书院位于城顶山腰,面南而立,周围树木葳蕤,绿涛阵阵,公冶长读书的房子早已不复存在,只有一寺,曰青云寺,是一座依山而建三进的寺院,一重高于一重;公冶祠则位于青云寺东侧,规模略小,里面供奉着公冶长塑像,十分恭敬。青云寺前有一平地,栽有两棵巨大的白果树,一雄一雌,冠盖如云,雄树粗5.2米,雌树粗6米,传为公冶长亲植,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当地人说,每年农历4月8日为此处庙会,届时四乡八邻皆来赶会。
公冶长书院,一个蛰卧深山的文人读书之处,一个见证历史的地方。这里琅琅的读书声和隆隆的枪炮声在不同时代里回荡,但一切都已成为过去,呈现给人们的只是一处美丽的旅游胜地。
参考资料
公冶姓来源.中文百科在线.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5 20:52
目录
概述
历史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