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奠
纪念逝者的仪式
祭奠,是对逝者的一种悼念仪式。中华传统文化注重“慎终追远”,祭奠是中国人民的一种孝文化的体现。
词语概念
基本解释
[obit;offer a sacrifice to;hold a memorial ceremony for] 为追念逝者并安抚其在天之灵而举行仪式
祭奠亡魂
引证解释
指置供品于灵前或墓前祭祀。
葛洪《抱朴子·省烦》:“朝飨宾主之仪,祭奠殡葬之变,郊祀禘祫之法,社稷山川之礼,皆可减省,务令俭约。”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祝盟》:“祭奠之楷,宜恭且哀。”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本县有个王公,正是兴哥的新岳丈,也来上门祭奠,少不得蒋门亲戚陪侍叙话。《红楼梦》第一○九回:“我也时常祭奠。” 老舍茶馆》第三幕:“四爷,让咱们祭奠祭奠自己,把纸钱撒起来,算咱们三个老头子的吧!”
基本介绍
出殡次日清早,晋南闻喜等地讲究家人送饭至墓前浇奠,表示清逝者同家人再次共进便饭翼城一带,家人次日赴坟地致祭时,要用锹往坟上添新土,使坟丘前后周正,不偏不斜,俗称“扶山”。而太原一带自安葬后,一直要等到三年之后清明祭扫时,才允许往坟丘上添土。两地习俗,相异如此。
到新坟添土、奠纸 ,山西大部分地方是在逝者安葬后第三天 ,称为“复三”,又叫“圆坟”、“暖墓”。一般是逝者的长子带领全家去,有的地方是凡有“服”之亲都去,如忻州河曲,亲友带上火锅、柏柴去坟地汇聚,祭奠后食毕而归。
从人死后算起,每七天必祭奠一次,称为“做七”或“过七”。其中一七‘称“头七”、三七又称“散七”、五七七七又称“满七”、“断七”或“尽七”,较为重要。
一七”,丧家设灵座,供牌位,举行隆重仪式,受唁开吊。
“三七”,逝者的子女要拿着香火,到三叉路口呼唤逝者,或上坟焚香接引亡灵回家。
“五七”,民间认为这一天逝者亡灵回家“ 省亲” ,丧家除举行祭奠,还要延请僧道诵经,亲友均来吊唁。晋中祁县一带,面蒸供品中,男亡多蒸一份“莲花”,女亡多蒸一份“如意”,并按亡者岁数扎制纸花、剪纸旗,另外再糊一口“升”,纸旗以谷草杆穿扎,沿路一直从家门口插到坟地。
“七七”,丧家举行隆重祭奠,亲友都来烧纸,或到坟前祭拜。
人死后或安葬 100天后,即“百日”,也是一个隆重的祭供日,又称“百日祭”。到这天,容重孝服的要改穿常孝服,一般人多除去孝服。祁县等地,纸扎要糊“斗”,俗话称为“五七升,百日斗……”
一个人死后 ,其子女要服孝三年,俗称“ 服三”,满一周年烧纸祭奠,叫“周年”或“ 烧周年”,古代称为“ 小祥”。第二个周年叫“大祥”,也要去坟地致祭 。满三周年烧纸祭奠 ,逝者的亲友毕至,各带供品、纸扎。三周年过后,逝者的子女即可脱去孝服,改换平常衣着。所以三周年又叫“脱服”或“除孝”,古代称为“衤覃”(tan 坦)服。按照传统的说法,丧葬礼仪至此才算正式结束。
值得一提的是,逝者亡故次年的“清明”节当日或前一日,晋中一带还有一种“烧心”的习俗。这一天,家人、亲友,特别是出嫁的女儿须亲至坟地供奠 。祭品除衣帽鞋袜各式纸扎外 ,还要蒸空心的面供和( huo活)“面心”。供毕埋于墓前。“烧心”又称“安心”,其意在于告慰亡灵,从今以后勿须惦念阳世亲人,尽可以安心阴间了。
“服三”之后,对逝者的祭奠转入普通的上坟,不再有特殊的忌日。上坟一年大致三次:即清明,举新火;七月十五,尝新谷;十月初一,送寒衣。也有一年五祭的,即除了以上三个节令外,再加上元旦和冬至。藉此,家人在悠长的岁月中继续保持着同逝者的“联系”,并寄托自己绵长无尽的哀思。
由以上对山西各地丧葬礼仪的简略缕析,可以看出,尽管每一地区都有许多独特的习俗,但在种种迥异的形式外壳下,却蕴含着共同的内涵,即通过丧葬礼仪的举行,寄托对逝者的哀悼和怀念,表达希望逝者的灵魂得以安息和超度的虔诚心意。同时,丧葬礼仪反映人们对死亡的理解和态度,既不可避免地具有迷信的一面,又包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正如论者所说:“丧葬礼仪是人生礼仪中一种独特的方式。”尽管生者对逝者的去世深感悲痛 ,但在民间观念中 ,死与生一样,是一种应时必至的现象,它对于逝者来说,未必不是一种颇为有益的解脱。所以民间一贯把婚事和丧礼并称为“红白喜事”,在举办丧事的指导思想上,越热闹越好。这种看法对于红红火火办丧事的民俗事象,可以说是提供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山西的丧葬礼仪,近几十年来,在有关部门的倡导下,出现了一些新的风尚 ,不仅涤除了丧礼中迷信荒诞的成份 ,而且程式上有了很大的简化,内容上也出现了很多的变化 :吊丧改为追悼会 ,披麻戴孝改为戴黑纱,各种纸扎改为花圈……火葬也得到了大力的推广。这无疑是一种进步的表现。
江西一带的葬礼仪式,一般要子女孙子孙女辈准备一双鞋子子女辈秀白布孙子孙女辈秀白布+红布。然后逝者来年烧了去~到了家乡下葬的时候儿子和孙子是下葬的时候去祭拜。如果有桥的地方要下跪然后让棺材从头上过【寓意:升官发财】,女儿和孙女是第二天才能去山上祭拜。
祭奠烈士的流程
1.讲述生平事迹
2.歌颂烈士
3.祭奠默哀
4.代表发言
5.家属发言
网上祭奠
意义
·传承文明:传统的祭奠方式虽然体现的是比较隆重的,但习俗会根据时代的变化,关键的是我们的本质是不变的。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当代社会,祭扫习俗的也需与时俱进。网络祭奠将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的、科学的方式。只要祭扫的本义不变--诚心祭奠,祭扫的方式并不重要。
·促进和谐:网络纪念馆是一个超时空的网络祭奠和沟通平台,用户不仅可以向先人表达敬意和孝思,而且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加强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沟通,增进了解、强化亲情、维护团结,增强凝聚力,从而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激励后代:在这个虚拟的纪念空间里永久记载着祖祖辈辈的光荣历史,让散居在全球的后人都可在这个平台上了解祖辈光辉业绩及其未竟之业,以此激励后代不断追求和努力奋进。
特点
·便捷性:现代人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加上生活节奏繁忙,不可能在每年的清明节、重阳节等祭祖日子亲临现场祭扫。可以让用户可突破时空的阻隔,实现全天候、全球化的缅怀、祭扫。用户可随时随地对先人表示敬意和孝心。此外,用户还可在已故亲人的生日、忌日等重要日子上网追思。
·永久性:尽管许多家庭都有家谱,但是人们只能从家谱中获得简单的信息。可以把先人的文字资料及图像和声像资料永久保存下来,随时随地可让先人的音容笑貌重现眼前,让子孙万代了解祖辈的光荣与梦想。
·环保、安全、节约:据报道,我国一些大城市每年清明节祭祖费都超过千万元,燃烧纸品引发的火灾所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网络祭扫这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拜祭方式,既满足人们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需要,又可以避免上述问题。
其它
网上祭奠:只要祭扫的本义不变 方式并不重要】
新华网深圳4月4日专电(记者王传真)韩凯坐在电脑前,用鼠标“点燃”火柴,然后“拖”出三根香点着,插进香炉。“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即将来临,近几天,已有近万名深圳市民光顾我们的纪念网祭奠亲人。”韩凯自豪地说。
韩凯是深圳“无尽的爱纪念网”的营运总监。在他们的网站上,用户不仅可以通过用鼠标拖拉鲜花、火柴、香、茶杯、酒杯等来模拟完成献花、点烛、烧香、敬茶、敬酒等祭奠活动,还可以按照个人需要来选择墓园的背景和墓碑等,他们开始计划帮助用户把已故亲友的家居环境、有纪念意义的“老地方”或真实的墓地,制作成三维动画并复制到网上。
无尽的爱纪念网”创办人之一陈蕗介绍,网络祭奠的好处是可以突破时空的阻隔,实现全天候、全球化的缅怀、祭扫,随时随地对先人表示敬意和孝心。还可以用网络把先人的文字资料及图像和声像资料永久保存下来。此外,网络祭扫还是一种环保、安全、节约的祭奠方式,可以避免铺张浪费和环境污染。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网络能像真实祭奠一样表达人们对先人的哀思。有网友认为,网络拜祭形式不够严肃,扫墓的意义在于亲眼看看亲人安息的地方,如果条件不允许,宁愿在心里默默怀念。
一些网友则认为,流传几千年的祭奠习俗本来就是因时而异。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当代社会,网络祭奠将是寄托哀思、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发扬重亲情、重家庭、重孝道的传统美德,保存、拯救祭奠文化的科学方式,“只要祭扫的本义不变,祭扫的方式并不重要。”
随着人们思想的不断转变、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发展,网上这种全新的祭奠形式逐渐被接受认可,以网上献花、留言、点歌等形式寄托自己的哀思无疑是一种更方便环保的祭奠形式。全国知名网上祭奠网站同怀网无疑是其中最出色的一家,相信有好的服务平台再加上人们思想的逐渐转变,网上祭奠将会成为一种全新流行的祭奠新形式
参考资料
资料.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5 12:11
目录
概述
词语概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