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县
山西省晋中市辖县
祁县,隶属山西省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晋中市西部,东与太谷区相邻,西与平遥县接壤,南与武乡县交界,北与清徐县毗连,东南与榆社县峰峦相依,西北与文水县隔河相望。属温暖带大陆性气候,地势由东南渐向西北倾斜。从山地、丘陵逐渐过渡到平原。总面积854平方千米。截至2025年3月,祁县辖6个镇、1个乡。县人民政府驻祁县昭余镇东风路101号。截至2023年末,祁县常住人口249051人。
历史沿革
祁县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对梁村古文化遗址考证证明,早在距今五千年以前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先民们就在祁县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春秋时,祁地属晋,当时的祁地,几乎包括整个晋中平川。前556年,晋平公将祁地赐给大夫姬奚作食邑。姬奚以地为姓,改姓为祁,即历史上有名的“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祁黄羊。他的城邑在今祁县的古县镇下古县村。前514年,祁奚的孙子祁盈因故被杀,食邑随之没收。晋分祁奚之田为邬(今介休)、祁(今祁县)、平陵(今平遥、文水)、梗阳(今清徐)、涂水(今榆次、太谷)、马首(今寿阳)、盂(今盂县)等七部分。祁县的境地,基本上是从那时候确定的。战国时期,祁地属赵国
秦代,祁地属太原郡。
西汉初,置祁县。王莽篡汉,改祁为示,后复祁县。
晋代,恢复分封制,祁县属太原国,县城迁到祁城村。北魏时,祁县属太原郡。孝文帝太和年间,迁县城于今址。北齐天保七年,废祁县。
隋开皇十年(590年),重置县治,属并州。
唐武德三年(620年),属太州。后复属并州。
金代,在县东南之团柏镇设帻州,县属之,不久帻州废,县属晋州,改祁为祈。
元大德年间,复称祁县,属冀宁路。
明、清两代,属太原府
,山西省废太原府,祁县属冀宁道。,祁县民主政府成立。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改属太岳专区。4月,祁县属晋中行署第一专区。8月,山西省恢复成立后,祁县属榆次专区。
民国元年(1912年),撤道、府建置,县直属省。民国二年(1913年),复于省县之间设道,县属中路道。民国三年(1914年),中路道复称冀宁道,县属不变。民国十八年(1927年),废道,县直辖于省。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0月,全省划为9个行政区,县属第四行政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4月,县改属第三行政区。9月,同时属第三、第八两个行政区,境内两个县政府并存。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0月,祁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晋冀豫边区太行区三专区。民国三十年(1941年)1月,成立祁(县)北县佐公署,辖同蒲铁路以北地区。属晋绥边区八专区。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5月,祁(县)北县佐公署撤销,辖区并入同时成立的榆(次)太(谷)祁(县)路西抗日政府,称祁北区,改属晋冀鲁豫边区二专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祁县抗日民主政府更名为祁县民主政府,属太行行署三专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月,阎锡山山西省政府划全省为14个行政区,各区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祁县阎政权辖区属第一专员公署。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7月7日,全县解放,祁北区回归祁县,同时县民主政府迁入城内。8月,成立晋中区,县属晋中行政公署三专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2月,晋中行政公署并人太原市政府,祁县属太原市政府三专区。9月,县属山西省人民政府榆次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8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榆次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山西省人民政府榆次区专员公署。
1955年2月,再改为山西省榆次专员公署,县属不变。
1958年,榆次专员公署改称晋中专员公署,县属不变。11月10日,祁县、太谷两县合并,称太谷县,县治设太谷城,仍属晋中专员公署。
1961年5月1日,祁县、太谷分设,恢复原建置,属如旧。
1968年9月,山西省晋中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县属之。
1978年5月,成立山西省晋中地区行政公署,县仍属之。
1999年,撤销晋中地区设立晋中市,祁县属晋中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01年初,撤销城关乡,并入城镇,更名为昭馀镇;撤销晓义乡,并入东观镇;撤销祁任村乡,并入古县镇;撤销里村乡,并入城赵镇。
2021年4月,撤销西六支乡,并入昭馀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25年3月,祁县辖6个镇、1个乡:昭馀镇东观镇古县镇贾令镇城赵镇来远镇峪口乡。共有117个行政村,16个社区。县人民政府驻祁县昭余镇东风路10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祁县位于山西省腹地,太岳山北麓,太原盆地南部,汾河中游东岸,东与太谷区相邻,西与平遥县接壤,南与武乡县交界,北与清徐县毗连,东南与榆社县峰峦相依,西北与文水县
地形地貌
祁县地势由东南渐向西北倾斜。从山地、丘陵逐渐过渡到平原。三类地区各占总面积的46.6%、12.4%、41%。
祁县山地峰峦重叠,沟壑交错,表层为土石结构,大部分为灌木覆盖,宜林适牧。丘陵地区表层为厚层黄土覆盖,粮丰林茂。平川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为主要产粮区。
气候
祁县属温暖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晴朗,日照充足,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9.9℃,年平均日照时数2675小时,年平均降水量441.8毫米,无霜期171.2天。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涝、风、雹、霜等自然灾害,以干旱现象最为普遍。
水文
祁县河流属汾河水系。共有汾河、昌源河、滹溪河、乌马河、阎灿河、王贤河等大小6条季节性河流。多年平均地面水径流量7037.6万立方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祁县地下水资源总量为8943.7万立方米,允许开采量为6597.4万立方米。祁县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共有三处:河湾水源地、西洛阳水源地和子洪水库;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有一处:峪口集中供水水源。
生物资源
祁县森林面积8514.2294公顷,森林覆盖率9.98%。全县自然保护区总数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6000公顷,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8.76%。有2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金钱豹、黑鹳、金雕、大鸨4种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16种特有种植物,虎棒子、文冠果、蚂蚌腿子等为中国特有种植物。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祁县常住人口为254535人。
截至2023年末,祁县常住人口249051人,比上年末减少180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8985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47.78%。全年全县出生人口1460人,人口出生率为5.84‰,死亡人口2606人,死亡率为10.43‰;自然增长率为-4.58‰。年末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7.78%,比上年末提高1.14个百分点。
民族构成
祁县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中以维吾尔族、回族、藏族居多。
经济
综述
2023年,祁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188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6749万元,增长5.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1.9%;第二产业增加值299684万元,增长0.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6%;第三产业增加值615456万元,增长6.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5%。分季度看,一季度生产总值增长7.2%,上半年增长3.3%,前三季度增长4.6%,全年增长4.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6884元,按2023年平均汇率计算为6653美元。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祁县固定资产投资395089万元,同比下降9%。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5436万元,同比下降39.5%;第二产业投资75490万元,同比下降36.3%;第三产业投资304163万元,同比增长4.8%。基础设施投资198515万元,同比下降6.9%。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226605万元,同比下降15%。民间投资167768万元,同比增长0.1%。
2023年,祁县在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83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43个,计划总投资1802370万元,当年完成投资237429万元。
2023年,祁县工业投资75490万元,同比下降34.9%,其中,工业企业技改34097万元,同比下降51.7%。
2023年,祁县房地产开发投资65155万元,同比增长15.3%。其中住宅投资56778万元,同比增长33.4%;办公楼投资1185万元,同比下降40.6%;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995万元,同比下降59.3%;其他投资4197万元,同比下降8.6%。年末待售面积140000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27481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积63032平方米,减少54730平方米。
人民生活
2023年,祁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91元,比上年增长5.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809元,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29元,增长6.5%。
财政
2023年,祁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465万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税收收入32747万元,增长8.1%,其中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共计完成税收20732万元,增长23.5%。
2023年,祁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4552万元,增长11.2%,其中用于民生的支出201396万元,增长14.9%,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4%。其中:教育支出增长2.2%;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13.8%;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84.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8.1%;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下降18.0%;节能环保支出增长90.8%;城乡社区支出增长8.0%;农林水支出增长7.4%;交通运输支出增长20.0%;商业服务业支出增长160.2%;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下降39.9%;住房保障支出增长31.7%;粮油物资储备支出下降37.0%。
第一产业
2023年,祁县农作物种植面积432508亩,比上年增加2962亩。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64294.27亩,增加2178亩。在粮食种植面积中,玉米种植面积314756.8亩,减少了3033亩;小麦种植面积24308.52亩,增加了7504亩;其他各类作物种植面积为68213.3亩,增加了783.5亩。在其他作物种植面积中,油料种植面积200亩,减少了15亩;蔬菜种植面积65742亩,增加167亩。果园面积100895亩,减少2084亩。
2023年,祁县粮食产量210737吨,比上年增加2608吨,增产1.25%。其中,夏粮产量8366吨,增产38.48%;秋粮产量202371吨,增产0.14%。
2023年,祁县油料产量21.9吨,比上年减产7.6%。蔬菜产量342345.1吨,增产2%。园林水果产量198134.60吨,增产6.9%。
2023年,祁县完成造林面积5000亩,减少11000亩。
2023年,祁县肉类总产量24669.9吨,比上年增长5.92%。其中,猪肉产量9880.5吨,减少0.7%;牛肉产量7943.4吨,增长8.8%;羊肉产量1440.8吨,增长12.6%;禽肉产量5404.6吨,增长14.5%。牛奶产量73504.9吨,减少9.4%。禽蛋产量24460吨,增长27.4%。水产品产量92吨,增长7.0%。年末大牲畜存栏59156头,比上年减少3.9%,其中牛存栏59146头,比上年减少3.9%;猪存栏63868头,比上年减少9.1%;羊存栏165165只,比上年增长7%;鸡存栏307万只,比上年增长11.9%。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祁县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5%。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法人企业79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6%。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14.9%,制造业增长1.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4.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3.8%;股份制企业增长35.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0.9%;民营企业下降7.9%。
2023年,祁县规模以上工业中,主要行业工业增加值增幅情况: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52.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4.3%,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3.2%,食品制造业下降3.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11.1%,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14.9%,医药制造业下降17.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44.5%。
2023年,祁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27643万元,比上年下降10.8%。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营业收入38569万元,增长44.0%;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实现营业收入31570万元,增长39.9%;酒及饮料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32448万元,增长29.5%;家具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3594万元,增长20.1%;木材加工业实现营业收入9579万元,增长17.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3205万元,增长8.1%;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实现营业收入22987万元,增长7.1%;专用设备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5666万元,增长5.7%;食品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53967万元,下降1.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2130万元,下降4.1%;通用设备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9441万元,下降4.5%;纸制品业实现营业收入10128万元,下降5.6%;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10564万元,下降6.9%;金属制品业实现营业收入26866万元,下降9.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营业收入275575万元,下降17.5%;医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8031万元,下降18.5%;天然气开采业实现营业收入63323万元,下降59.1%。
2023年,祁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税金总额34759万元,比上年增长36.9%;利润总额25950万元,比上年增长11.7%。
建筑业
2023年,祁县建筑业增加值38223万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下降14.2%。全县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共12家。其中,二级企业6家。全年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总产值86721.5万元,同比下降19.1%,共签订合同额187388.5万元,同比下降16.6%。房屋施工面积93.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7%,房屋竣工面积24.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5%。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3年,祁县服务业增加值615456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18008万元,增长16.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75432万元,增长3.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7325万元,增长16.5%;金融业增加值39941万元,增长6.6%;房地产业增加值43915万元,增长2.7%;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72021万元,下降0.4%;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35424万元,增长5.1%。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下降18.5%。
邮政业
2023年,祁县邮政业务总量完成2464.02万元,比上年增长14.0%。全县设有邮政局所8处,其中设在农村的局所有7处,设在城镇的局所有1处。农村投递路线16条,总长度811千米,城镇投递路线13条,总长度(单程)454千米,邮政汽车11辆;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63207件,国内普通包裹业务3308件,标准快递业务量269450件,快递包裹业务量2775850件。
2023年,祁县电信业务收入17130万元,国际互联网用户数104796,移动电话用户数286101户,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177444户。
电信业
2020年,祁县联通公司主营业务收入4731万元,固定电话用户数7257户,国际互联网用户数38197户,移动电话用户数76650户、其中4G用户76650户。移动公司主营业务收入8061万元,固定电话用户数2219户,国际互联网用户数33388户,移动电话用户数182181户,其中4G用户148150户。电信公司业务总量1343万元,主营业务收入1020万元,国际互联网用户数11525户,移动电话用户数21788户,其中4G用户11857户。
国内贸易
2023年,祁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1633.7万元,比上年增长4.3%。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39143.6万元,增长3.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52490.1万元,增长7.4%。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356208.9万元,增长3.4%;餐饮收入135424.8万元,增长6.7%。
2023年,祁县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58990.8万元,增长1.9%。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下降9.6%,饮料类下降10.4%,烟酒类增长59.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33.9%,化妆品类下降40.2%,日用品类下降15.1%,书报杂志类增长5.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11.8%,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34.9%,家具类下降11.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23.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2%,汽车类增长13.1%。
2023年,祁县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46.5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下降23.4%,占限上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0.42%。全年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为35033万元,同比下降10.0%。
旅游业
2020年,祁县接待游客160.01万人次,下降46.1%,直接旅游收入5395.94万元,下降57.0%。
金融
截至2023年末,祁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416049万元,比年初增加213422万元,增长9.7%。各项贷款余额1343517万元,比年初增加178895万元,增长15.4%。
交通运输
祁县距离省城太原55千米、太原武宿国际机场45千米。境内拥有南同蒲铁路复线,大西高速铁路、京昆高速(原大运高速公路)、太原二环高速(原榆祁高速)、东吕高速公路108国道208国道,省道东夏线、祁方线纵横分布穿过境内。
2023年,祁县公路通车里程1379.922千米,其中:高速公路3条43.015千米;国道2条68.149千米;省道2条25.331千米;县道9条159.484千米;乡道82条643.900千米;村道244条440.043千米。100%的建制行政村通了水泥(油)路,100%的行政村通了公交车。县乡村通车里程1243.427千米。
截至2023年末,祁县民用汽车保有量83992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82辆),比上年末增长2.5%,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53059辆,增长2.2%。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祁县各类学校合计45所,普通中学9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所,职业中学2所,小学33所,幼儿园23所。
高级中学:祁县中学、祁县职业高级中学
中等专业学校:山西省铁路工程学校
科学技术
2023年,祁县专利授权量为16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3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53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111件,现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6件。按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年末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产业企业18家,比上年增长4家。高新技术企业销售额217532.9万元,增长8.1%。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祁县共有文化馆1个,民营法人表演团6个,公共图书馆1个,农家书屋117个,社区阅览室16个,全民阅读工作站36个,年末全县图书总藏量达65.7万册。年末全县共有电视台1座,广播电台节目1套。有线电视用户0.68万户。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国家一级图书馆:祁县图书馆
体育事业
截至2023年,祁县拥有各级体育机关1个,体育协会18个,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10个。全县电脑体育彩票销售点9个,全年销售中国体育彩票1389万元。年末全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73平方米,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4人。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43次。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祁县共有卫生机构157个。其中,县医院1个,中医院1个,妇计中心1个,乡镇卫生院8个,村卫生所140个,其它卫生机构6个。全县卫生机构共有床位666张,其中,医院床位400张,卫生院床位246张。全县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15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38人,护士525人,药师(士)52人,技师(士)93人,其他150人。
医疗机构:祁县人民医院、祁县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服务中心、祁县中医院、祁县第二人民医院。
社会保障
2023年,祁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2011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50098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8272人,比上年末增加1589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07997人,比上年末增加3056人。参加失业保险33808人;参加工伤保险24525人。
2023年,祁县纳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员488人;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4085人;纳入城乡特困供养人员1227人。全年共发放最低保障资金2564.31万元,其中发放城市最低保障资金319.97万元,发放农村最低保障资金2244.34万元。
截至2023年末,祁县共有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7个。其中,养老院4个,敬老院3个,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床位数498张。
民族风俗
文保
截至2024年11月,祁县现有不可移动文物点380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有可移动文物1.4万余件。拥有古籍善本藏书5.4万余册、名人字画等艺术珍宝1.3万余件,宋元明清各类古建286处,乔家、何家等明清院落40余处,茶庄票号30余家,古宅民居2万余间。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又名在中堂,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始建于1756年,整个院落呈双“喜”字形,分为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三面临街,四周是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青砖墙,大门为城门式洞式。陈展有5000多件珍贵文物,集中反映了以山西晋中一带为主的民情风俗;陈列有农俗、人生仪礼、岁时节令、衣食住行、商俗、民间工艺;还设立有乔家史料、乔家珍宝、影视专题等的陈列。2001年6月25日,乔家大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梵寺
兴梵寺,现存东观中学校内。始建于宋天圣三年(1025),原址东观镇西管村,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迁移今址,留存大雄宝殿,塑像在文革被毁。2006年,兴梵寺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渠家大院
渠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东大街33号,原为清代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渠源浈及后人的宅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民国十四年(1925年)建成现在规模。占地面积5300平方米,坐北朝南,由8个大院,内套19个小院组成。主要院落有北院、统楼院、石雕栏杆院、戏台院、五进式穿堂院、书房院、牌楼院、轿车院,建筑有悬山顶、硬山顶、卷棚顶,均为砖木结构,大院外墙高耸如堡,上筑垛口。2006年,渠家大院与长裕川茶庄旧址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梁村遗址
梁村遗址,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祁县梁村西。遗址面积约2平方千米,该区域到处可见古代陶片。村西北高崖头断面上,露出明显的烧灰层和灰坑,含有丰富的遗存物。1954年进行过调查,1955年9月5日至28日,进行挖掘,确认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器物有:陶、石、骨器。陶器有彩陶、红陶、灰陶等。型制上有罐、钵、鬲等。石器有石斧、石球、石刀、石环等13件。骨器有骨镞16个,骨凿5个,骨针2个,骨锥4个,蚌器有穿孔蚌壳、蚌环、蚌刀等。2013年3月5日,梁村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梁村洪福寺
梁村洪福寺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祁县梁村,始建于元大德三年(1299)。据寺内碑、碣载,明天启五年(1625)、清道光十七年(1837)重修,民国二十六年(1937)补修。寺内建筑除东院正殿为元代遗构,余皆为清代建筑。占地面积4242平方米,坐北朝南,由东西并列的两座院落组成。东院为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山门、倒座殿和正殿,两侧为东西配殿。西院中轴线仅存过殿,两侧仅建有西配殿。寺内东院倒座殿后墙嵌一砖碣,上载“洪福寺大唐开元六年(718)鼎建,明天启五年(1625)重修,民国二十六年(1937)补修”。寺内还存有清道光十七年(1837)重修碑1通。2019年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祁县镇河楼
祁县镇河楼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祁县贾令镇,始建于明宣德年间(1426—1435),明嘉靖年间(1556—1558)、清康熙五年(1666)、乾隆五十六年(1771)重修。1984年又进行了加固维修。现存为明代建筑。占地面积217平方米,坐北朝南,为二层砖木构过街楼阁式建筑。建于砖砌台基上,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四重檐歇山顶,四周围廊。顶层檐下斗拱五踩双昂。三重檐斗拱三踩单昂。二重檐斗拱三踩单翘,檐下悬“永镇昌源”匾1方。底层檐下斗拱三踩单昂,明间设砖券门洞,南北贯通。2019年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祁县文庙
祁县文庙位于祁县城内桂林巷29号祁县中学院内,始建于金大定中期,明洪武三年(1370)重建、洪武十六年(1383)、天顺年间(1457—1464)、明万历九年至四十六年(1581—1618)、崇祯十四年(1641),清顺治十六年(1659)、康熙四十四年(1705)、五十七年(1718)、雍正七年(1729)、乾隆九年(1744)、三十三年(1768)均有修建。坐南面北,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自南至北依次建有泮池、状元桥(新建)、戟门、大成殿,两侧分别为一进院东西廊房、东西偏殿、东西配殿;二进院东西廊房、东西配殿。现存建筑除大成殿为明代遗构,余为清代建筑。现辟为祁县中学的校史展览室。2016年6月6日,祁县文庙被公布为第五批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4年9月,祁县拥有祁太秧歌、心意拳两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并孕育出祁县城赵镇剪纸、祁县民居建筑习俗等10项省级非遗项目。
秧歌戏(祁太秧歌)
秧歌戏(祁太秧歌)源于农民田间劳作即兴吟唱,后加入舞蹈,加入故事情节,逐渐向戏剧化发展而形成一种璀璨的地方小戏—祁太秧歌。祁太秧歌是集音乐、舞蹈、唱、念(道白)、做(表演)、打(武秧歌)于一体,并以唱为主的综合艺术。或一剧一曲,或一剧多曲,曲调优美动听,语言生动活泼,内容主要反映祁县、太谷县及晋中农民的劳动、爱情等农村生活,情节简单,唱词多为排比句式,舞蹈动作活泼多样。2008年6月7日,山西省祁县申报的秧歌戏(祁太秧歌)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
心意拳
心意拳,是中国内家拳种之一。戴氏心意拳发源于山西省晋中市祁县,戴氏心意拳是现存三大著名内家拳(太极,八卦,形意)形意拳的鼻祖。内讲究心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讲究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即六合)。故人又称戴氏心意拳为心意六合拳。戴氏心意拳创始人名戴隆邦,自幼爱好武术,后得曹继武先生传授古心意拳,傅山先生传授内功心法(小周天功),结合各种武术(螳螂,八卦等)创戴氏心意拳。武术界将他尊为心意拳的开山鼻祖。2011年6月9日,山西省祁县申报的心意拳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
祁县城赵镇剪纸
祁县城赵镇剪纸艺术发源于前150余年左右的汉文帝时期,两千多年来,广泛用于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生日寿诞、祭祀祈福等各种民间活动,表现内容颇为广泛,其中多为吉祥作品,又拓展到民俗系列,做出《百业图》、《千里送寒衣》、《五十六个民族大团结》、《水浒一百单八将》等一大批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祁县民居建筑习俗
祁县民居建筑习俗的主要特点一是外墙高,既可防盗,又可防风;二是单坡顶,无论正房、厢房、楼房还是瓦房,双坡顶不多。由于都是采用单坡顶,外墙又高大,雨水都向院子里流,取“肥水不外流”之意;三是大部分院落以北为正,东西窄,南北长,形成长方形的四合院,院门多开在东南角。2009年4月24日,祁县民居建筑习俗被列入山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八音会
八音会是民间组织的音乐班子,以唢呐为主,主要用于婚丧礼仪,又可分为粗乐、细乐,两支唢呐加鼓钗的称“粗乐”;小唢呐做主乐,笙、管、胡呼为和乐的称为“细乐”。1962年春节文艺会演期间,特邀吹奏艺人登台表演,以二瞎子为首的南左班,以李四元为首的东六支班,以刘林保为首的丰固班,以及城南乐班。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祁县小磨香油制作技艺
祁县小磨香油制作技艺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制油方法,方法为:将90℃的水加入到磨碎的芝麻酱中,使其非油物质吸收膨胀,其中油脂被挤出。芝麻油中含不皂化物比较多,一般达0.9%至1.7%,其中最重要的物质是芝麻酚素。芝麻酚素在高温下能水解为芝麻酚。芝麻酚有特殊的香味,而压榨萃取的芝麻油由于芝麻酚没有高温水解而被破坏,不能形成芝麻酚,故基本没有香味。因此,同样以芝麻为原料压榨油称为芝麻油,而水代油制作的称为小磨香油。2009年4月24日,祁县小磨香油制作技艺被列入山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晓义背铁棍
晓义铁棍、背棍是一项传统的民间社火表演艺术,它兴始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民国初期,晓义村就以古庙坐落划分为六个社,如“娘娘庙”、“三官庙”等。每个社有一到三组铁棍,二十多根背棍。晓义村铁棍还有六组,每个小组有一组铁棍。背棍每个小组数量不等,总共约有四十多根。2006年入选山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祁城泥人制作工艺
祁城泥人制作工艺起源于清代,祁城泥人发祥地位于晋中市祁县昭馀镇祁城村,距县城约4千米。祁城泥人以儿童玩具为主,而且还是民俗风情的载体,在制作上有“粗货”和“细货”之分。“粗货”是用模具生产,“细货”是以手捏为主的方法来制作,作品多样,有人物、飞禽走兽,做工精美,特别在着色上辅以蛋清,技艺独特考究。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温曲武秧歌
温曲武秧歌是在祁太秧歌向戏剧化发展中派生出来的。是祁太秧歌和武功拳术有机结合的一个艺术品种。它主要的表演手段是武打。其剧目大都是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的武戏,由艺人自编自演,着力歌颂中国古代见义勇为、为民除害的英雄人物。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族文化
戏曲文化
晋剧。祁县为晋剧主要发祥地。同治七年(1868年)创办的上下梨园,是较早的晋剧班社。张庄的荣升班也培养了众多的晋剧艺徒。
书画艺术
书法。祁县社会各阶层长于书法者有韩定中、杨芳、渠本桥、乔思远、刘奋熙、乔尚谦、乔佑谦、高锡华、赵维基、高叙宾、渠晋山、阎永年、贾家鼐、范叙宾之6幅条屏“石壕吏”存于民俗博物馆。
纸扎艺人,俗称“画匠”。主要从事于建筑物彩绘、油漆。纸扎所用材料主要是泥巴、竹、秸秆和纸。人物有方相魌头(俗称口口进宝)、侍俑(俗称美人人)、白鹤童、南极仙翁、十、引、善财、龙女等。建筑物有亭、阁、院、戏台、金银山等。
社火文化
晋商社火发源地之一。社火是祁县人民一种街头表演艺术,具体形式有龙灯、背棍、撅棍、顶杆帆、火流星、抬扛箱、高跷、狮子舞、二鬼摔跤、张翁背张婆、竹马、牛斗虎、旱船、刘三推车、抬轿、刀舞、棍舞、打花棍、踩街、月明逗柳翠、扑蝴蝶、钻钱鬼、红鞋前程等。
风景名胜
昭馀古城茶商文化旅游区
昭馀古城茶商文化旅游区,为国家4A级景区,总面积约为60万平方米,旅游区主要景点包括:被誉为渠半城的渠家大院晋商文化博物馆、长裕川茶庄万里茶道博物馆、国家级晋商老街、雨楼家俬博物馆。尤其是重新布展的晋商文化博物馆,陈展了祁县史化、祁县名人、渠家商业等26个展室;长裕川茶庄万里茶道博物馆,主要介绍山西茶商的经营历史,共23个展室。2021年3月1日,渠家大院文化旅游区已正式更名为“昭馀古城茶商文化旅游区”。
祁县古城
祁县古城东西稍长(约850米),南北略短(约700米)呈长方形,周长约三千米。祁县是晋商发祥地、晋商文化中心区、万里茶路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晋商老街、金融老街、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悠久的历史造就了祁县灿烂的文化。明清两代祁县商业繁荣,为著名的晋商故里,出现了一大批晋商大贾,商业票号遍布全国,汇通天下。祁县古城的晋商老街,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以十字口为中心,4条大街垂直交叉,8条小街,28条巷、72圪道与之纵横贯通。古院落1000多所,明清建筑风格的房屋2万多间。1994年1月,祁县古城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何家大院
何家大院,在祁县县城南街路东,是晚清以来城内的第二大财主,商号分布县内外,资财达1000万元,从业人员达1000多人。仅城内就有七大商号,即永聚祥(茶庄)、祥云集(烟店)、晋昌源(铁铺)、天禄园(饭馆)、复清当(当铺)、义生店(油坊)、聚珍店(转运站)。这些商号在各地设分号、代销处、作坊等,在祁县商绅中排名第三。
长裕川晋商茶庄博物馆
长裕川晋商茶庄博物馆位于山西省祁县段家巷北口的长裕川大院内。该院三面临街,院墙高耸,俨然一座城堡。四个院子共有房屋六十六间,占地面积二千二百多平方米,是明末清初祁县四大财东中首屈一指的渠家著名的老字号之一,也是晋商中开设时间长、规模大的茶庄之一。
晋商镖局博物馆
晋商镖局博物馆座落在祁县古城东大街。该馆通过大量的图片、文字及实物,向游人介绍了镖局的起源、发展、衰落的过程。从六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六大业务、镖局行规、镖户声威、当年镖师独有的武功——戴氏心意拳的形成、发展、传承等内容。
珠算博物馆
珠算博物馆位于祁县古城东大街原渠家经理院的主院内,较系统地向游人展现了目前征集收藏部分珠算资料和近千种各式各样的算具,揭示了作为晋商文化精髓珠算的博大和精深。馆内陈列着古代原始的算具模型和各个时期的算盘,有远古结绳记事、春秋算筹、古算书《数术记遗》中记录的十四种算法。四种算法算具;其中最长的6米,最小的仅1厘米;还有较全面介绍珠算算法、算理的古代书籍,是全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一家专门收藏、研究、弘扬珠算文化的博物馆。
著名人物
祁县人杰地灵,历代名人辈出。据不完全统计,列入《辞海》《辞源》《中国历代名人辞典》和《中华大字典》的名人有百余人,列入《山西通志》的名人有225人,有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医学家、教育家、武术家、晋商实业家和革命家等。
荣誉称号
1994年1月,祁县被国务院评为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
2003年,祁县被授于“中国酥梨之乡”称号。
2010年,祁县被环保部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2019年3月,祁县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1月,祁县入选2020中国礼仪百佳县市;6月,入选2020中国最具书香百佳县市。
2020年7月,祁县被命名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县城。
2021年1月18日,祁县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命名为“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2021年5月27日,祁县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
2021年7月15日,祁县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12月,祁县被确定为第二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
2021年12月22日,祁县被认定为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24 19:3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