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
汉语词语
公正是汉语词汇,拼音是gōng zhèng,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意为公平正直,没有偏私。没有偏私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而言没有偏私,因而,公正是一种价值判断,内含有一定的价值标准,在常规情况下,这一标准便是当时的法律。公正在英文中为justice,英语中的jus本身就有法的意思,公正以jus为词根演变而来,也说明了这一点,任何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的公正标准。所以,公正并不必然意味着“同样的”“平等的”。
释义
(1) 公平正直
2. 周代官名。
3. 复姓。
基本含义
公正的基本含义是“得其所应得”。
出处
荀子·正论》:“故上者下之本也……上公正则下易直矣。
《史记·伯夷列传》:“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朱子语类》卷二六:“只是好恶当理,便是公正。”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十九:“只要我们做得公正,把问题摊开,给工人说清楚了,工人一定不会有意见的。”
你是公正人,你说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姚雪垠李自成
《隶释·汉太尉陈球碑》:“当 周盛德, 有虞遏父 ……生公子 完。适 齐 ,为 桓公 公正。”
古代以官为氏者,有 公正。见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三·少正》。
按《说文》解:公,平分也。从八从私,“八”即“背”,分也, “厶”象征财物。一说,“厶”音私,不公也,韩非曰:背私为公。正,是也(是,直也),不偏不倚。“公正”与私相对,即不偏不倚、正直,没有私心。见于《荀子·赋篇》:“公正无私,反见纵横。”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高义》:“其为人也,公直无私。”汉刘安淮南子·修务训》:“若夫尧,眉八彩,九窍通洞,而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班固白虎通》:“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公正往往作为一个道德范畴,是摈弃了一己之私的高风亮节。
词语辨析
“公正”与“正义”
义,一说通“仪”,从羊我,一说,义者,宜也,裁制事物使合宜也。
综合观之,“正义”之“义”当为“宜”(合宜),正义也就是不偏不倚地裁制事物使之“合宜”,即使之符合公认的道德规范要求。但中国古籍中,如《荀子·儒效》:“有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也。”但旧时注释经史,也常以正义为名,以示本注释为正宗,如唐孔颖达等《五经正义》、张守节史记正义》等
在中国古代,“正义”、“公正”往往指道德修养,并且是没有个人之私的近乎圣的一种美德,并无作为评价制度、规则的价值内涵。1840年之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我们有关正义、公正的评价才开始涉及制度层面。
公正带有明显的“价值取向”,它所侧重的是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并且强调这种价值取向的正当性.
名言警句
事例
包拯在朝廷为人刚毅,贵成宦官为之收敛,听说过包拯的人都很怕他。人们把包拯笑比黄河水清了,儿童妇女也知道他的大名,喊他为“包待制”。京城称他说:“关节不到,有阎王爷包老。”
以前的制度规定,凡是告状不得直接到官署庭下。包拯打开官府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使胥吏不敢欺骗长官。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园林楼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发大水,包拯于是将那些园林楼谢全部毁掉。有人拿着地券虚报自己的田地数,包拯都严格地加以检验,上奏弹劾弄虚作假的人。 包拯在三司任职时,凡是各库的供上物品,以前都向外地的州郡摊派,老百姓负担很重、深受困扰。包拯特地设置榷场进行公平买卖,百姓得以免遭困扰。官吏负欠公家钱帛的多被拘禁,一有机会就逃走,又把他的妻儿抓起来,包拯都给放了。
包拯性格严厉正直,对官吏苛刻之风十分厌恶,致力于敦厚宽容之政,虽然嫉恶如仇,但没有不以忠厚宽恕之道推行政务的,不随意附和别人,不装模作样地取悦别人,平时没有私人的书信往来,亲旧故友的消息都断绝了。虽然官位很高,但吃饭穿饭和日常用品都跟做平民时一样。他曾说:“后世子孙做官,有犯贪污之罪的,不得踏进家门,死后不得葬入大墓。不遵从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孙。”
传统价值观
当地时间2022年11月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法令保护17种传统价值观,其中包括“公正”。
公正是教育治理四个价值基础中最核心的一个,同时也是以法治为保障,以自由为前提,以民主为实现机制的。公正作为一个价值原则,在教育领域的基本要求就是:无论是在教育权利的赋予、教育机会的分配、教育资源的保障方面,还是在教育过程中关系的建构以及学生未来就业的机会和待遇上,政府和学校都应该秉持“得其所应得”基本原则予以办理,反对教育领域内与学生学习和发展有关的特权、排斥、歧视、边缘化等现象,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公平的教育环境。
参考资料
资料.汉典.
《中国教育报》电子版.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30 10:03
目录
概述
释义
基本含义
出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