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皮帽是形成于
明朝,流行于明、
清、
民国三代的一种首服。又称
六合一统帽、六合帽、六合巾、小帽、
西瓜帽、瓜壳帽、瓜拉冠、秋帽、困秋等,因其由六块黑缎子或绒布等连缀制成,底边镶一条一寸多宽的小檐,形状如半个西瓜皮故而得名。
瓜皮帽形成于明初,当时更广泛的名称是“六合一统帽”,简称“六合帽”,饱有“天下一统”的政治寓意。六合者,为天、地、东、南、西、北,意寓皇帝一统天下。为新兴封建王朝取吉兆,是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推广瓜皮帽的原因。
据史料记载,
清军入关前,满族老幼都喜戴一种叫“帽头儿”的帽子,其形状上尖下宽,底边镶一寸左右的小檐,有的则无檐,只用一片织金缎(又称片金)包边。帽顶缀一个丝绒结成的疙瘩,红黑不一(有丧时可用白色)。在檐下方亦有“帽正”,类似于明朝的“六合一统帽”,但是没有六瓣。清朝建立后,要求举国百姓包括清军都要戴此种帽子。南方人民怀念明朝,想起故国,也有类似其形状的帽子,就顺其自然,把帽瓣改为六瓣缝合。康熙见其帽式已改,即问大臣为何老百姓改为此种样式,大臣立即答道:“现全国统一了,表示东、南、西、北、上、下一统的意思。”于是康熙帝即把军队的“帽头儿”也改成六合帽。
瓜皮帽能在清朝广为流行的原因不仅出于’‘六合一统”的政治性考量,其实用性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清朝迫使汉族男子依从满族习俗,以“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强硬政治手段强迫全国的男人都按满族习俗剃去额前的头发,后面梳成一个大辫子。这种发式,搭配瓜皮帽更显方便,因此使得瓜皮帽更加超越了阶级的限制,成为清代各个阶层男子所爱。
进入民国,在“
剪辫运动”的号召下,原本最适合瓜皮帽的辫发不复存在,思想进步的年轻人开始追捧西式的礼帽,并以此与
长袍、
马褂相搭配,瓜皮帽作为男子主要首服的地位也被取代。
瓜皮帽在明代的造型变化并不丰富,到清朝初年,在款式上虽然仍以六瓣合缝为之,但分为平顶和尖顶造型,有硬胎、软胎之别。平顶大都是硬胎,不可折叠,内衬棉花;尖顶大都为软胎,取其便利,不戴时可折起来装入衣袋里,内衬纱、罗。
瓜皮帽的质料,夏秋季多用黑纱、结棕或用
漆纱,春冬季多用青黑绸缎、绒或毡。其色多为黑色或青色,里子用红色,讲究的还用锦缎滚边。有丧时也可用白色。帽顶部装有用红绒丝编成的疙瘩“结子”,结子的大小,也随流行而变,一度崇尚樱桃般的小结,转而又流行大结;明朝后期又有用珊瑚、水晶珠、宝石缀于帽顶作结子的,称为“帽珠”。其结子小如豆粒,又重蓝色,戴时喜将帽子偏倾于前而半覆于额前。至宣统时,帽檐有重叠多至七八道者。
在帽边正中间,缀一块四方形的白玉或宝石作为“
帽准”(或曰“
帽正”)以辨别前后,兼为装饰。帽正的质料取决于戴帽人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贵族或有钱的人,可用珍珠、美玉、玛瑙、翡翠、珊瑚、
猫眼等各种名贵的宝石做帽正,更有用碧霞珠宝以炫其富贵与显赫者。一般人也可用烧篮、料器(玻璃)、小银片等为帽正。当时的年轻人特别是那些八旗的纨绔子弟,为求美观,往往还要在帽疙瘩上挂一缕一尺多长用红丝绳做成的红穗子,称做“
红缦”。
明代瓜皮帽的帽顶虽没有严格的标识等级的作用,然而帽珠、帽准材质的好坏同样也反映着佩戴者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为了区别身份,一些无阶级地位的富商巨贾往往在瓜皮帽的装饰材质上选择贵重的帽正、帽珠作为身份的标志。然而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明代中晚期,服饰的奢靡之风也随之产生,相关的服饰法度亦被打破,到了明朝晚期,上下层之间在穿戴上的鸿沟被打破,很多无官位商贾也开始用上等官员才可使用的贵重玉石做为帽正。帽子有“一块玉”的帽正,官员戴上表示风清气正,平民戴上表示正人君子。因为这两层含义,明代的士大夫、读书人特别喜欢用玉器作为帽正,大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意思。而另一方面,受到大商贾服饰风格的影响,官员士人一般在居家、会客等非正式场合开始戴瓜皮帽,甚至是皇亲贵胄在皇宫之中也常戴瓜皮帽。如明代笔记《松下杂抄》载:“皇子戴玄青给纱六瓣有顶圆帽,名日‘瓜拉帽’。”此“瓜拉”帽即瓜皮帽。可见,当一般百姓在经济能力足以消费,相关法令制度亦见松弛之际,相关的服饰法度亦被打破,瓜皮帽的身份标志性作用也逐渐减弱。
明初,瓜皮帽由明太祖朱元璋推行全国,不仅饱含着“天下一统”的政治离意,更是起到了身份标识的作用。满清入关以后,由于吉祥的政治寓意及良好的实用性而成为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最主要的便帽。清朝覆灭后,随着“西服东渐”及实用性的减弱,瓜皮帽的符号性意义在明初之后再一次大于其实用意义,不同之处在于它不再是国家统一的标志,而是亡国之思的符号。史料中提到清朝的遗民、老先生往往都与瓜皮帽有着不解之缘,
邓云乡《梁实秋文注趣》记载:“30年代中期……在旗的老先生,大辫子不好意思留了,但又要显示其对主子的忠心,便留一小辫,平时戴缎子帽盔,江南叫‘瓜皮帽’,夏天戴纱的,小辫藏在帽盔中。”辫子与瓜皮帽这其中承载的不仅是对新政府剪辫政策的抗衡,也是一种怀旧的情思。民国的几十年间,瓜皮帽仍然在中国人心目中占据着一席之地。虽然,受到”西服东渐”与“剪辫运动”的影响,瓜皮帽在男子首服中的实用性地位逐渐没落,然而其文化内涵却愈加深刻,其流行演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服饰与社会变迁密不可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