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帝庙
辽宁省朝阳市关帝庙
关帝庙位于辽宁省朝阳市营州路东段(原东大街)北侧,据《大清奉天府义州西边外三座塔新建关帝庙碑记序》记载,此庙为清乾隆八年由山西会集资,在朝阳东塔塔基右侧修建,是朝阳市内现存的礼制性建筑。
历史沿革
辽代,此处位于当时兴中府城东门内,即有寺庙,称作“灵感寺”,并建有灵感寺舍利塔(即后世俗称的朝阳东塔)。塔基遗址位于今关帝庙院内东部。从塔基的形状得知,东塔与南北塔(即朝阳南塔朝阳北塔)相同,亦为方形。塔基地宫中出土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法舍利经》石经幢仍保存在庙中。
元代,原“灵感寺”改称“大通法寺”。关帝庙内原存有辽天庆残碑,碑阳为“灵感寺释迦佛舍利塔铭”,碑阴为“元大通法寺上下院地产碑记”,故有此地为辽代灵感寺、元代大通法寺故址之说。
明代永乐初年因在当地驻防的营州卫内迁,城池废弃,庙宇因而荒芜。自此到清朝初年,朝阳经历了二百余年的历史断层。
清代康熙年间,古城废墟陆续迁来新移民,此时城内仍存古塔三座,“东塔”即是其中之一,朝阳也因而得名“三座塔”。康熙至乾隆年间,东塔因年久失修倒塌。城内的山西籍移民为了避免“三座塔”的“风水”失衡,于是集资在东塔塔基旁修建“关帝庙”,以此镇住城东的“风水”。《朝阳县志》称“关帝庙在三座塔城内东塔旧址之右”。“院内老树参天,巢其上者乌鹊甚多,每日早晚齐鸣,如庆神休焉”。据《大清奉天府义州西边外三座塔新建关帝庙碑记序》记载,朝阳关帝庙为朝阳山西会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重建。嘉庆、道光、同治、光绪年间,均做过增修或维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庙内增设“武穆元帅”——岳飞的牌位,更名为关岳庙。后仍称关帝庙。
1988年,朝阳关帝庙被辽宁省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关帝庙同时被用作朝阳县博物馆和朝阳县文管所的办公场所。
建筑风格
三进式院落
朝阳关帝庙建筑为三进式布局,大致以主体建筑为轴线,附属建筑东西对称分布。其中位于轴线上的建筑由南到北依次是:戏楼、棂星门、牌楼、马殿、仪仗殿、关帝殿。
戏楼位于庙前100米处,今已毁。棂星门为木质,外附石柱、上横石额,柱顶雕“阿婆罗”。牌楼是四柱三楼式,中间二柱正反两面各刻楷书楹联一副,下置抱鼓两面,浮雕蟠螭忍冬,上部则是重檐瓦顶。
从牌楼往北,便是座落在一条中轴线上的三进院落。
第一进院落
正面为山门马殿,该殿为硬山式,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前后出檐廊。马殿前有铁狮子一对。
第二进院落
正面为摆放各种仪仗的仪仗殿,进深二间,无后廊,其余结构与马殿同。仪仗殿两侧建有歇山式钟、鼓二楼,钟楼悬嘉庆7年铸造的千斤重铜钟一口。院内有一石雕旗杆,1976年唐山地震时残断。
第三进院落
院落正北面50厘米高的月台上建有三座大殿,正中为关帝殿,两侧分别是药王殿和财神殿。
关帝殿为硬山式卷棚建筑,坡面覆青瓦,面阔、进深皆为三间,前有廊厦。廊厦外檐下正中有一黑地金字横匾,上书“万世人极”,是清代嘉庆皇帝的御书。殿内正中塑有关羽坐像,两侧各有两尊七尺高的站像,左为关平、王甫;右为周仓、赵景。殿内墙壁上有反映关羽生平事迹的大型壁画。
关帝殿两侧分别是药王殿和财神殿。殿前垂花门两侧石栏杆由望柱和栏板构成。望柱方形,上雕坐兽。栏板正面各浮雕瑞兽一只,配以佛八宝、八吉祥图案,计十八面。东西配殿各为三间,进深二间,硬山式。
月台下甬路正中的砖石台座上摆放着一只2.7米高、重达2000多斤的铜鼎,在铜鼎的两侧各有一座浮雕石墩,石墩上各坐有一尊1米高的豆绿色琉璃望天犼,据说是嘉庆至道光年间特意从南方运来的,全国只有两对,十分珍贵。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关帝庙位于辽宁省朝阳市营州路东段(原东大街)北侧,营州路二段15号。
交通信息
公交:乘坐4路或15路公交车在关帝庙站下车。
参考资料
纯电动空调公交车线路优化调整.微信朝阳公交微信公众号.2023-06-30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1 10:2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