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一斋诗话
清代潘德舆编著的诗论著作
《养一斋诗话》是古代中国诗文评论著作,共十卷。明确树起“诗教”的旗帜,要求诗歌干政、反映现实的积极一面。它评论了从《诗经》以来至明未清初诗人约百余家,并涉及从钟嵘以来前人的重要论诗见解及论诗著作。对于宋以来诗歌宗派问题,主张折衷是非,取长补短,综其双美。
作者简介
诗论著作。清代著者潘德舆(1785年~1839年),字彦辅, 一字四农,江苏山阳(今淮安)人。道光八年(1828年)中 举人第一名。道光十五年,大挑一等,以知县分发安徽 候选,未赴。著有《养一斋集》,除《诗话》外,主要有《诗文集》26卷,《》3卷,《札记》9卷。
概况
《养一斋诗话》刊刻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共10卷, 300余则,今存稿本《说诗牙慧》 13卷,前有嘉庆辛未 (嘉庆十六年,1811年)自序,说明《诗话》成书至少历 时20余年。从辛未序看,大约最初只是作者学诗过程中 读诗析艺的札记,随着作家思想的发展,才不断渗入变 革诗风的意向,态度也日趋严肃。由于《诗话》形成历 时较长,有各阶段痕迹,内容牵涉较广,非一端所可概括。
内容及意义
《养一斋诗话》明确树起“诗教”的旗帜,想以传 统的儒家诗论扭转浮华诗风,使诗歌为封建政教服务。 《诗话》提出“诗教”不能出“圣教”外,论诗首重诗人节操(卷一)。又提出“诗境不可出理外”(同前), 对讥讽诗要求合于“诗人敦厚之教”(卷四)。这些都 反映了作者论诗的迂腐保守倾向。但《诗话》宣扬“诗 教”时,提出“柔惠且直”的“性情”说,以杜甫的“临危莫爱身”为“直”,“穷年忧黎元”为“柔惠”,鼓 吹“不畏强御,不侮鳏寡”(卷十)的精神;又推崇白 居易《读张籍古乐府》中提出的诗歌主张(卷十),赞 许他的乐府诗“讽谕痛切”(卷四),则表现了要求诗 歌干政、反映现实的积极一面,是鸦片战争前后要求变 革诗风适应现实需要的总趋势的反响。
《养一斋诗话》评论了从《诗经》以来至明未清初 诗人约百余家,并涉及从钟嵘以来前人的重要论诗见解 及论诗著作。评论的作家以唐人为最多,包括了历代的 大家、名家,唯不及屈原,当是因其为骚体之故。评论 内容包括品第高下,追溯源流,探究风格,赏析佳构,指摘 疵病,也偶涉考订。评论所持标准与作者诗歌主张一致, 无论对诗作或诗论,都取其内容关切政教、品操、艺术 上宗尚自然浑成者。诗作方面,推尊《诗经》为最高典 范,两汉以下最推崇曹植、陶渊明、李白、杜甫,称为 “诗圣”(卷三)。诗论方面,最推崇严羽《沧浪诗话》、 张戒《岁寒堂诗话》、姜夔白石道人诗说》;最不满 意袁枚《随园诗话》,斥为“佻纤”。
养一斋诗话》“推原风雅,痛斥门户声气之习”(丁晏《潘君传》),对于宋以来诗歌宗派问题,诸如 宗唐与宗宋、格调与神韵、性情与学问等,都主张折衷 是非,取长补短,综其双美。
作者辑李杜诗为《作诗本经》时,曾写“总论二卷”。 《诗话》刊行时附刻于后,名《李杜诗话》,分为3卷,计 40则。其观点与《诗话》一致,对李白力破“诗仙”之 说,着重论其大节合于圣学之处。于从□一事辨之尤详。 其稿本今存,题为《作诗本经纲领》。
内容简介
潘德舆(一七八五——一八三九),字彦辅,号四农,别号艮亭居士、念石道人等,江苏山阳(今淮安市楚州区)车桥乡人。出身于没落的书香门第,十二岁即能诗。十五岁应童子试,成诸生。自十六岁始,历经十三次应考,方于道光八年(一八二八),亦即四十四岁那年中江南解元。继之六度参加会试,终未考取进士。
道光十五年(一八三五)三月,大挑一等,以知县用分发安徽。四载未得实授,道光十九年(一八三九)七月廿七日郁郁病卒于里第。汤腾谓之「叟之用心若日月,惜哉不上白玉堂二二,客观地总结了其可悲的生活历程。王柏心云。「山阳一老殊绝伦,道高自比渭舆莘。可怜槁馘死牖下,明月但照空山坟。更道出后学对四农的无限惋惜。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7 13:23
目录
概述
作者简介
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