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长山要塞区,内长山列岛共有三十多个岛礁,南部成群,数量较多,北部成列,岛数较少,整个岛群位于渤海海峡中南部,是渤海和黄海的海上分界线。岛陆总面积五十六平方公里,海岸线长一百四十六公里。主要岛屿有南长山岛、北长山岛(长岛),大黑山岛、小黑山岛,南隍城岛、
北隍城岛,庙岛等,其中南长山岛最大,陆域面积为十三平方公里。
如果说中国版图看上去象一只雄鸡的话,那么由
山东半岛和
辽东半岛所扼守的渤海海峡就是这只雄鸡的咽喉。仔细观察这片水域,你会发现,
渤海海峡中分布着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小岛,像一串珍珠镶嵌在渤海海峡,扼守海峡的咽喉,这些岛屿统称为庙岛群岛也称内长山列岛。中国国土防御体系中的咽喉与命门、闻名全军的
济南军区内长山要塞就设立在这里。
内长山列岛南与
蓬莱阁相望,北同老铁山对峙,面对朝鲜、日本,背依北京、天津。各岛之间形成了
老铁山、长山、庙岛等九条重要水道,是出入黄、渤海的必经之路,内长山列岛作为扼守海口的天然要塞,是祖国海上的东大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被称为渤海“钥匙”。在近代,帝国主义一直把这里视作入侵我国的跳板。1858年至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在大沽地区三次登陆作战、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京津之战、1904年日俄争夺辽东地区之战、1914年日军攻占青岛之战、1937年日军大沽北塘登陆作战,曾先后七次路经长山列岛,闯入渤海,进犯京津。
为巩固海防,保卫首都,1954年10月,中央决定组建海军长山要塞区,由陆军第26军78师和海军长山水警区合编而成,隶属济南军区,正军级单位,辖蓬莱、北长山、大钦三个守备区。1961年3月改称内长山要塞区。80年代初期,守备区改称守备师,要塞区下辖守备第6师、守备第7师和3个直属守备团、1个坦克团。1985年
百万大裁军时,内长山要塞区缩编为内长山守备师。1993年2月,恢复内长山要塞区番号,正师级单位。现有3个海防团,1团在隍城岛,2团在长山岛,3团在蓬莱市,另有一个侦察船运大队。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内长山要塞的防御体系日臻完善,许多岛屿都已挖空,建成了许多永久、半永久、坚固的攻击及防御阵地,列装了许多先进的信息化武器装备,形成了立体、环形、纵深的防御体系,具有防空、反舰、反潜、抗登陆等多种防御能力。上万名官兵分散驻守在渤海深处的十八个大小岛屿和蓬莱海岸线上,日夜警惕地守卫在这里,构筑了一道坚固的海上钢铁长城。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激情燃烧的岁月》(Ⅱ)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1964年8月,国家副主席
董必武视察长岛,为内长山要塞题词:“静以制动,守以为固。团结军民,日求进步。磨砺以须,不慌不怖。国防重责,恪恭是务”。道出了对内长山要塞的殷殷期望。
近几年,一个名为“蓬旅隧桥”,旨在连接蓬莱与旅顺的重大跨海建设项目正酝酿之中。所谓“蓬旅桥隧”工程,即南桥北隧,指的是南部利用长岛等列岛作为天然桥墩,建设大桥,北部则建设海底隧道。“蓬旅隧桥”工程,是把预制好的长120~150米、截面为对称双洞大椭圆形、6~8车道、椭圆形长轴8~11.5m、短轴 4~4.5m的的隧桥分段,一节一节地连接、密封,并一节一节地逐步推入海中,通过牵引、就位、沉没、固定,形成蓬莱到旅顺的海底大通道。
蓬旅隧桥工程一旦建成,将具有极为重要的国防价值,可谓巩固渤海海防的“
生命线工程”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内长山列岛的供水、供电、通讯、交通、后勤生活保障等问题,而且还能够从整体上加强环渤海国防体系,增强济南、沈阳、北京三大军区部队关内外机动作战能力,形成具有弹性攻防和战略纵深的防御区,改善攻守态势,加强后勤保障和战略威慑力量,实现平战结合、富国强兵的双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