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价格是指农、林、牧、副、渔各业产品价格的总称。其中“农”又包括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杂等项产品的价格。
基本简介
在我国,农产品价格按管理形式划分,可分为
国家定价、
国家指导价和
市场调节价;按流转过程中的环节划分,可分为
农产品收购价格、
农产品批发价格、农产品
调拨价格、农产品零售价格等。
农产品的价格同一切商品一样,由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和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价值3个部分构成。但农业中由于优等地和中等地的有限性,不能不将劣等地也纳入生产,农产品的社会价格是由生产资料和劳动报酬费用较高的劣等地的农产品价值决定的。
同时,农产品价格实际上还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农产品价格是否合理,不仅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的流通、消费和农民的收入水平,而且影响工业品的成本和价格,影响国家同农民之间、
城乡人民之间以及农民内部的物质利益关系,对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安定也关系重大。
涨价原因
进入5月以来,有关国内农产品涨价的信息频频见诸媒体,有些城市已经吃不到3元以下的蔬菜了,而春节前批发价只有五六元一斤的绿豆,如今接近10元钱。最疯狂的涨价产品是大蒜,借“
甲流”概念疯涨过后,又卷土重来,据报道,河南大蒜身价短时间内涨了100倍。
农产品价格为什么出现暴涨?许多人把原因归结为各种异常天气所带来的灾害因素,也有分析认为是监管不到位的必然结果,还有分析认为是农产品流通环节出现了“梗阻”等等。应该说这些分析不无道理,但是,如果从深层观察,农产品非理性涨价的背后,其实是一些非市场因素在起主导作用。
从许多来自于市场的信息中可以看出,一些从房地产市场退出的游资,已经开始介入农产品市场,而且,这些游资已经不光是国内的一些民间资本,更有一些国际“炒家”推波助澜。有报道分析,目前有近万亿元游资正对我国农产品实施“成本狙击”和“价格催涨”,而这些炒家中,有不少是已经进入国内的“
热钱”。
这些豪赌
人民币升值而“潜伏”已久的“热钱”,利用人民币尚未升值的“过渡期”,通过因异常天气带来的自然灾害因素制造概念来推高行情。而许多迹象表明,海外游资热衷炒作我国农产品的目的,除了获取暴利之外,更是隐藏了实现对我国农产品相关产业链控制的目的。它们的手法首先是利用资本收购或参股一些国内的农产品企业,然后在国内的
农产品期货市场推高价格。
此外,从影响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其他因素看,除了
劳动力价格的有限上升是合理的因素外,其余包括利率水平、生产资料、水电油等基础性产品的价格,以及政府税费的变化等等,也存在着本次农产品价格上涨中的一些非市场因素。因此,作为政府部门尤其是一些
价格管理部门而言,对于这次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应该关注其中的这些非市场因素,并在价格管理中,采取措施,以此“亡羊补牢”。否则,老百姓的“菜篮子”出现“空虚”,委实是件痛心的事。
价格管理
在不少国家,政府对重要农产品价格的管理着重于保护农业生产者的利益。如有的在市场农产品供过于求时由政府收购和组织储备,或对减少种植面积的农户给予奖励,以减少农产品的数量,使价格不致下降过多;有的对农产品出口实行
价格补贴政策,以利市场竞争;有的运用关税手段抵制其他国家低价农产品的
倾销等。在农产品不足的国家,政府还常通过多种手段,如放出储备、由国家统一收购后以较低价格供应市场,或从国外进口农产品等,以防止农产品价格上涨过快,从而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并保持社会安定。政府对农产品价格的管理不论在资本主义或
社会主义国家,都受客观的价值规律的制约。许多措施一般都需由国家财政提供资金。
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后,对属于统购、
派购范围的重要农产品实行由国家统一规定或由国家指导规定的
计划价格。1985年改革统购、派购制度为
合同定购制度与市场收购后,实行计划价格的只限于粮食、棉花和油料等少数重要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制度的农产品,可由政府与农民协商定价;或由
国家定价,与农民协商定购数量。此项制度正在进一步完善中。
比价差价
为了使农产品的价格大体上反映其价值,需要正确处理不同农产品的
比价、工农产品的比价以及同种农产品的各种差价关系。
比价
指同一时间同一地区不同商品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中国由于粮食在农产品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各种农产品的比价大多以粮食价格为中心来确定,如粮棉比价、粮油比价、粮肉比价等。
农产品比价的合理调整,可以扩大或限制某种农产品的生产,因而是形成合理的
农业生产结构的重要手段。关于工业品和农产品的比价,在工业
劳动生产率高于农业的条件下出现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而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的情况,在发展中国家由于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仍慢于工业等原因,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仍不可能完全消除。
差价
同一商品由于生产成本、
流通费用、包括储存以及商品质量不同等原因而形成的价格差额。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农产品
购销差价。指同一种农产品在同一地区的收购价格与销售价格之间的差额。适当的购销差价除补偿
农产品运销各环节上的流通费用外,还有助于调节农产品的
市场供求关系。反之,购销差价不合理,则会挫伤农民生产、出售农产品或商业部门经营农产品的积极性,并影响消费。中国对于粮食等关系广大人民生活的主要农产品,自1978年底实行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为了鼓励生产又不致增加消费者的经济负担,国家不断提高了收购价格,同时用财政手段对商业部门实行补贴,以保持销售价格不变。现正向相应提高销售价格,同时对消费者实行补贴过渡。但过多的
价格补贴将会增加国家的财政负担,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②农产品
地区差价。指同一时间、同一商品的收购价格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额。地区差价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存在差别,因而产生同一种农产品在不同地区消耗的劳动量不同,成本不一。合理的地区差价有利于促进条件较差的地区发展农业生产,又不致影响条件较好地区的积极性。
③农产品
季节差价。指同一商品在同一地区的收购价格或销售价格在不同季节之间的差额。季节差价存在是由于某些农产品的季节性生产同常年的消费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因而从生产到消费的时间差中,增加了储存、保管、自然损耗和利息等费用。此外,同种农产品在不同季节生产,产量和费用的差别也很大,如蔬菜温室生产费用高,提早上市产量低。实行季节差价以补偿由于上述原因而增加的生产、
流通费用,还有利于平衡淡旺季的农产品供应。
④农产品
质量差价。指同一商品因质量不同而形成的价格差额。优质优价、劣质低价,拉开品质差价的档次,有利于促进农产品品质的提高和保护生产者、消费者双方的利益。
影响因素
影响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因素
宏观经济
“民以食为天”,作为必需的生活保障,农产品一直存在着
刚性需求。然而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农产品需求不仅仅表现在食用上,饲料使用、酒精、淀粉等工业深加工所占比重逐步增加。而工业深加工、家禽、家畜养殖在一定程度上受经济发展影响,如果在经济扩张期间,经济发展带动总需求,这些行业也纷纷扩张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自然加大;如果在经济萎缩期间,需求萎靡不振,行业发展前景黯淡,对农产品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因此经济发展形势必然影响到产品供需上来,自然也就农产品
期货价格产生影响。虽然相对与工业品来说,敏感度和力度可能减弱一些,但是在分析农产品价格趋势的时候,
宏观经济形势是不可或缺的一项。
供求变动
作为经济学的基础,供求关系是决定产品价格的基础,因此,无论是工业品还是农产品,在分析价格走势时分析供求关系是必然的。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价格未来发展方向。 这里需要关注的就是每个期货品种对应现货的产量、库存、消费及进出口数据,综合数据就能够对一段时期内产品的供求状况产生一个较为准确的判断。(此类数据在美国农业部、中国海关总署、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官方网站以及一些非盈利机构、协会网站上定期公布)
季节气候
众所周知,农产品是通过农作物生产、加工获得,而农作物生长、收获情况极大影响最后产量,因此对于农产品来说,季节及气候变化是较为独特的影响因素,而且相对与工业品和化工品来说,影响更为巨大。 随着农业种植的规模化、集中化发展,天气情况对于农业产量的影响越来越大,天气因素是人类当前科技水平无法控制的,因此极端天气出现,势必影响到期货市场农产品价格波动。如大豆的成长过程主要分为种植期、开花期、灌浆期以及收获期,如果在种植期降水的差别和气温的差别变化明显对豆苗生长影响很大,灌浆期如果干旱少雨容易造成结荚不实、豆粒不饱满等情况。因此天气情况是农产品价格分析必要考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