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父山社区由原新华社区和冶山村合并而成,现有人口5170人(2006年)。距庐江县城东约9千米,峰峦叠翠,庙宇辉煌,古迹遗存,有“江北小九华”之称。据传春秋时,铸剑之父欧冶子曾在此山铸剑,山上存有铸剑池古迹,因此得名冶父山。
冶父山社区由原新华社区和冶山村合并而成,合并后,社区“两委”一方面通过减少干部职数、减少村民组个数、减少招待办公费用,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另一方面,通过盘活集体资产、招商引资、加强现有村级企业的管理增加收入。为村民“零”负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两委”年内的工作规划中,全社区投入农业基础、公益事业、新农村等建设项目的资金将达到4.6万元,以后每年的投入都在6万元左右。
冶父山自麓至巅凡五里许,群峰耸拔,盘旋而上,远眺江光,俯视五湖(
沙湖、
黄陂湖、
后湖、
白湖、
巢湖)林峦崤密,雄俊秀丽,甲江淮间诸山,每当大雨初雾,晴空万里,登上顶峰,上有浮云紫雾,下有群峦叠翠,蔚成“冶父晴岚”,旧为
庐江八景之一。1992年,冶父山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
国家森林公园。
冶父山山头有寺,名曰“
伏虎寺”,山下有寺,名曰“
实际禅寺”,城中“金刚寺”设为下院,皆由教慈伏虎禅师创建。
山上山下,有虎刨泉、系虎墩、伏虎禅师塔、
报恩寺等多处古迹名胜。该寺最独特的佛教建筑是无量殿,该殿至顶没有横梁架构,而直接采用大石块垒成。寺内重要文物是
青铜大锅,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寺内另有僧人墓塔四座,明、清碑刻16块。
据冶父山志记载,伏虎禅师乃庐江黄屯人,因道行高洁,禅理圆融,声振朝野,唐昭宗闻其名赐号“孝慈伏虎禅师”,敕建无量殿与山顶,建冶父寺于南麓,开毗尼法坛,子第受戒八百余众。到了宋代,宋太祖赐额曰“实际禅师”,山上山下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教群,成为江淮闻名的十方丛林,素有“
江北小九华”之称。
千余年来,冶父山寺宇几经兴废。1984年
安徽省人民政府将冶父山伏虎寺、实际禅寺列为省级重点寺院。1985年重修无量殿,1996年重建
大雄宝殿,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赵朴初为山头伏虎寺、山下实际寺题为匾额。
1995年冶父山出了一尊肉身和尚,系冶父山伏虎寺曹洞正宗第四十四代住持
妙山法师,圆寂四年肉身不化,成为江北第一肉身和尚。肉身和尚妙山法师真身现已装金供奉。
山上有铸剑池、龙湫、罗汉坛、百尺岩、袈裟柜、伏虎岩、的佛岩、
诸葛岭、白兔岭,凡364凹。“冶父晴岚”为古“庐江八景”之一。山东隅有冶父寺(又名实际寺),顶端有伏虎庵,皆为始创于唐代名寺。寺庵前后,苍松翠柏,古檀修竹,花香鸟语,四季宜人。近年来山上又辟苗圃,更为山景增色,冶父寺亦进行了重新修葺。
相传
欧冶子铸剑于其上,故名之。位于庐江县城东北二十华里,系春秋越国欧冶子为楚王铸剑之所。山以雄峻秀丽冠于江淮,有江北九华之称。每当晴空一碧,淡云缥缈,日影流辉,呈现一派波光岚影,蔚成“冶父晴岚”,瑰丽多采。游人赞曰:“孤峰突起,屹立独尊,山高水秀,有北山之峻,兼南岭之秀。”冶父的秀美风光使游人流年望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