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又名《
冲虚经》,(于前450至前
375年所撰)是道家早期黄老学派重要典籍。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
典籍,属于诸家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
心智,给人以
启示,给人以
智慧。是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全书共载
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等134则,如《黄帝篇》有十九个,《周穆王篇》有十一个,《说符篇》有三十个。题材广泛,基本上以
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
哲理。
《列子》的每篇文字,不论长短,都自成系统,各有主题,反映睿智和哲理,浅显易懂,
饶有趣味,只要我们逐篇阅读,细细体会,就能获得教益。它完全可以与古
希腊的《
伊索寓言》相媲美,但在意境上远远超越《
伊索寓言》。
《列子》一书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其思想与
道家十分接近,后来被道教奉为经典。
西汉初颇行于世。
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后,散落民间,
西晋又有所发展,唐宋时期达到顶峰。
唐高宗乾封二年(667)
李治尊奉老子为
太上玄元皇帝。
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
李隆基立
玄学博士,指定《老子》、《列子》、《庄子》、《文子》为必读之书,时号四玄。天宝四年(745)追封列御寇为
冲虚真人,《列子》一书为《
冲虚真经》。到了宋代,真宗
赵恒在“冲虚”二字后面又加“至德”二字,书名又成了《冲虚至德真经》。徽宗
政和六年(1116)
赵佶诏立《
内经》、《
道德经》、《列子》、《庄子》
博士。[2]
书中记载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因而在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书中还有大量的养生与古代气功的论述,亦值得研究。我们要了解中国
传统文化,吸取其精华为当今社会主义的和谐风习与全民健康起推动和促进作用。
《列子》里面的
先秦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中不乏有教益的作品。如《
列子学射》(《列子·说符》)、《
纪昌学射》(《列子·汤问》)和《
薛谭学讴》(《列子·汤问》)三个故事分别告诉我们:在学习上,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真正的本领是从勤学苦练中得来的;知识技能是没有尽头的,不能只学到一点就满足了。又如《承蜩犹掇》(《列子·黄帝》)告诉我们,曲背老人捕蝉的如神技艺源于他的勤学苦练;还有情节更离奇的《妻不识夫》(《列子·汤问》)说明一个人是可以移心易性的。
2、
汉人在此基础上补充整理,而成《汉书.艺文志》上著录的八篇之数。
3、张湛据其先人藏书,及在战乱后收集到残卷,“参校有无,始得完备”。并依照《汉书.艺文志》所记八篇,编撰成今本《列子》。由于在编撰过程中,为疏通文字,连缀篇章,必然加进张湛本人的一些思想与他编的一些内容,所以,今本
《列子》杂进一些魏晋人的思想内容、语言文字是可以理解的。历三时而成书的《列子》,杂就难免了,说见张清华先生《道经精华.列子.前言》。
列子为先秦诸子之一,名
御寇,
战国时期
郑国圃田(今
河南省
郑州市)人。
道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
文学家。对后代的哲学、文学、科技、宗教都有深远的影响。列子有众多弟子,但均湮没无闻。据现有文献来看,列子去世之后,他的弟子可能辑录其言行而成《列子》一书,但因时代久远,汉宣帝时,刘向奉旨校理群书,经过秦火,刘向整理《列子》时存者仅为八篇,
由于人们习惯在有学问的人姓氏后面加一个“子”字,表示尊敬,所以列御寇又称为“
列子”。《列子》中的“
天体运动说”、“地动说”、“宇宙无限说”,都远远早于西方的同类学说。唐玄宗于
天宝年间诏封列子为“
冲虚真人”。
列子一生安贫乐道,不求名利,不进官场,
隐居郑地40年,潜心著述20篇,约十万多字。流传有的《列子》一书,列子书在先秦曾有人研习过,经过秦火,刘向整理《列子》时存者仅为八篇,西汉时仍盛行,
西晋遭
永嘉之乱,渡江後始残缺。其後经由张湛蒐罗整理加以补全。现存八篇《
天瑞》、《
黄帝》、《
周穆王》、《
仲尼》、《
汤问》、《力命》、《
杨朱》、《说符》。其中《
愚公移山》、《杞人忧天》、《
两小儿辩日》、《
纪昌学射》、《汤问》等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广为流传。被誉为默察造化消息之运,发扬黄老之幽隐,简劲宠妙,辞旨纵横,是道家义理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
两小儿辩日》被纳入小学语文人教版6年级下册第1篇课文。列子一向低调,有所谓“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可见真正做到了
老子所说的“和光同尘”的境界,故而列子在历史上的事迹也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