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7月生于武汉市。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1959年即以绘制中国古代绘画为职业,1979年考取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后为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校执教山水画和花鸟画,并致力于现当代水墨的创作与研究。2002年退休后便潜心投入创作和举办个人艺术展。重要出版物:《山水画艺术处理》湖北美术出版社 1989年 、《心象风景——刘一原水墨艺术1986-2008》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8年、 《心象伸延——刘一原水墨艺术2008-2014》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4年。
人物简介
刘一原,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1942年7月生于武汉市。17岁即以仿制中国古代绘画为职业。1979年考取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校执教山水画和花鸟画,并从事现代水墨艺术的探索与研究。现潜心致力于“心象风景”创作。出版专集:《
山水画艺术处理》、《刘一原作品集》、《刘一原水墨艺术》、《当代中国画家精品·刘一原》。作品编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当代美术》、《今日中国美术》、《中国当代美术图鉴》、《中国·水墨实验二十年》、《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全集》、《当代中国山水画集》、《当代中国花鸟画集》。2008年出版《心象风景――刘一原水墨艺术1986-2008》(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10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刘一原心象风景展”。
水墨艺术
主要展览
1981年10月“湖北十人画展”(
中国美术馆);1983年2月“中国青年国画展”(巴黎);1985年11月“当代中国画展”(香港展览中心);1986年11月“现代中国画展”(香港三联书店);1989年10月“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1991年2月“全国中青年山水画邀请展”(江苏省美术馆);1991年7月“中国湖北美术学院展”(巴黎);1992年4月应
法国卡斯特尔(CASTRES)市政府邀请赴法举办个展和讲学;1993年2月“93之春水墨画观摩展”(
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1995年8月“中韩交流展”(
中央美院);1996年6月“走向21世纪的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研讨会水墨作品观摩展”(
广州);1997年6月“中国艺术大展·当代中国画展”(
上海图书馆);1998年10月“
心象风景—刘一原水墨艺术展”(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1999年9月“互动时代—1999中国画邀请展”(
重庆);2000年5月“新中国画大展”(
上海、
南京);2000年9月与法国艺术家
马萨尔(Gastn-Louis MAR-CHAL)法国卡斯特尔(CASTRES)举办艺术展;2001年9月“中国·水墨实验二十年展”(
广东美术馆)多次参加全国性的山水画、花鸟画邀请展。“笔走风云——
刘一原山水花鸟作品回望展”于2013年12月20日至2014年2月9日在湖北省博物馆举行。2013年12月20日笔走风云——刘一原山水花鸟作品回望展”在湖北省博物馆展出。
代表作
代表作有作品有国画《春兰》等
武汉地方志记 80年代,
陈作丁、
诸文龙、
魏康祥、黄志(黄志无之)、
乐建文、
刘一原合作《
万里长江图》(巨幅长卷150米),中国美协主席
吴作人题写画名 《
万里长江图》,在
中国美术馆和
深圳美术馆展出,在
人民日报、
星岛日报及
香港文汇报等海内外各级报刊上报道。在全国获得赞誉。
现代水墨艺术“心象风景”是
湖北美术学院教授刘一原从1986年以来独创的艺术样式。它以独特的艺术风格,高雅的艺术品位,深邃的文化意蕴,精湛的艺术技巧,在中国美术界独树一帜。
“心象风景”是在中国传统绘画的根基上拓展、衍化而出的现代水墨。“心象”即画家的心灵迹象;“风景”却有着比山水更为宽泛和多义的内涵。刘一原的“心象风景”表现了画家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表现了画家的种种情感与思绪。“心象风景”具有浓郁的抽象性,整个画面充满活力和动感,宛如交响乐章。
刘一原的“心象风景”富有原创性,它的学术意义被美术评论界高度肯定和关注。“心象风景”是刘一原耕耘二十余年的艺术成果。
出版图书
专家点评
刘骁纯
刘一原的作品从基本倾向上看是一种抒情绘画,但他不是一般的抒情,而是带着比较多的一些文化感觉、人生感觉,这种抒情还带有一点人生况味在里面。语言上有两个重要的东西:一个是他的白粉,另一个是自然的抽象,即从中国“以象观道”的山水精神自然而然地趋向抽象,而不是硬做抽象文章;另一个特点就是白粉,在他的画面中,白粉的运用和水墨的运用似乎形成两个空间,水墨运用是他的底层空间,白粉的运用是他的潜层空间,这两个空间的分离是清楚的。刘一原沿着这条路走了二十年,相当不容易。
--------
刘骁纯(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范迪安
刘一原的作品是在抽象和具象之间,他肯定是对于西画有很好的感悟能力,但是他又保持了自身对于自然的一种感悟,然后再将它们提升到抽象表达的层面上。这样他的作品就不能说是没有东方传统的了,也不能说他是没有现代性的。他是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形成自己的东西。这些作品在视觉上看来为之一新,再认真看下去,又发现很耐看。而且和同类型的西方抽象作品比较来看,很具有中国画家的独创性
---------
范迪安(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 美术批评家)
翟墨
刘一原是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中的一个典型,一个代表。他的画水墨部分用了中国传统语言,引进白粉和色彩,有点西方绘画语言。他把两种语言有机地揉合在一个画面中,做出一个中西结合的新品种,但仍以中国的为主。在具象与抽象当中,他也在二者之间找到了一个结合点。
-----------
翟墨(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殷双喜
在我看来,刘一原注定是一个孤独的旅行者,因为他至今仍然深信人类感情是艺术的永恒主题,对崇高的感情、高尚的人格充满崇敬之心,并且殚精竭虑寻求个性化的艺术样式,企求在表现情感生活的艺术升华中获得对个体生命的超越。
我想刘一原大概是通过绘画来寻求生活中的快乐,以此拒绝现实社会中迫使人碌碌营利的世俗压力。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历时数月、重复叠加的色痕墨迹,这既是他笔随意行、心手相应,人与画不断对话的结果,也是他的心绪流淌、思接千载的心路之痕。
如果说,刘一原的创作在90年代初还保留着大自然的物象,那么,在近些年来的作品中,这种自然的意象已经日趋简化,更加接近与符号化的“心象”。我认为刘一原的作品以经逐步脱离了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概念,正在作为一种“
心象风景”进入当代人的视野。他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已不再是古典的天人合一的文人静观,而是在画面的冲突中寻求新的和谐,在遮蔽的风景中敞开人的内心,这是一个画家以个性的方式观察世界的结果。我们在他笔下的混沌世界中,回溯到自然的本原,从中领悟宇宙的永恒秩序,触摸自己的心灵深处。
------------
殷双喜(《
美术研究》编辑 美术批评家)
沈伟
我将刘一原视为这样一位艺术家;他总是力图在个人情感表现和艺术课题试验之间以及在东方古典传统和西方当代影响之间寻找到一种理性的平衡,这使他的作品既不同于那些完全放弃传统造型程式的“抽象水墨”,也不同那些执守笔墨因素的“新文人画”。对于缺乏明确艺术目标的人而言这类中性方案往往会以牺牲个性为代价,但刘一原却准确地把握了在传统意境和现代手法间进行个性创造的适度张力,从而使他的艺术在变化纷繁的当代中国水墨画界获得了应有的位置。他的这些作品大气而不流于粗放,雄浑而又精深内省,是作者“心象”和实验母题“风景”之间近乎完美的组合。
著名英国诗人,文学批评家
托·斯·艾略特在本世纪初(1917年)所著的名篇《
传统与个人才能》中曾讨论艺术家的“历史意识”与他的“个人表现”之间的关系,他引用诗人
华兹华斯对诗歌的著名定义来说明我们的理性选择、历史意义和个性感情在创作中的份量:
诗歌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洋溢,它的来源是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感情。
艾略特讨论的是诗歌,但它所提倡的价值原则同样适合绘画,在一个充斥着“表现”、“观念”的艺术环境中,爱略特的教诲或许已成绝响,但我仍然相信一个具有对自己的历史和传统具有强烈意识的艺术家,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解决他所面临的当代问题,在我看来,刘一原的艺术正蕴含着这样的品质。
心象风景殷双喜在1998年策划刘一原个人艺术展时提出、用以概括刘一原的水墨艺术风格的一种简洁描述。按照
黄专心象风景刘一原艺术方案的性质:它是力图在一种当代艺术的知识背景中,完成
林风眠所倡导的那种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学术目标。目前,刘一原
心象风景美术批评皮道坚),由于他在开拓水墨的当代表现力及融合中西绘画语言方面的长期探索,刘一原成为一些关注当代中国文化转型问题的
批评家的注目对象。
----
沈伟/
心象风景--刘一原的
水墨艺术/<<
美术观察>>2003年04期
湖北美术学院教授、美术评论家
沈伟:刘一原的作品,因为1998年他在北京也搞个人展,近些年也做过一些个人展,那么他的这种面貌呢,比方说就必须突出,就是我们一直就以这个心象水墨这样的一个概念,来概括他的这样的一些作品。就是说,他的这个作品呢,就是说我们一直把他看成是对这个传统写意绘画的一种现代解释。比方说表面上看,它像一种抽象画,那么也不可否认呢,这个绘画呢,是改革开放以来,那么就受到西方艺术的一种影响。但是骨子里呢,它其实是一种传统水墨在现代发展的一种变化的方式。
张晓凌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长、美术评论家
张晓凌:这需要很高的修养才能看得懂,很高的境界,那种很高妙的笔墨,那种境界是非常难的,这里面蕴涵着一生的这个道德修养,蕴涵了一种知识积累。
刘一原的水墨作品展现的是一些极平凡而单纯的自然物。画家似乎是在着意描绘大自然赤裸裸的身躯,通过富有节奏的线条着意放大它那有节律的呼吸。因此,刘一原笔下的大自然既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象征,又是我们返照人生的一面镜子。这种审美所引发的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种种复杂交织的心境和思绪也正符合当代大多人的审美趣味。因此,一些目光比较独特的收藏家马上被刘一原的作品吸引住了。
刘一原心象风景作品是在中国水墨走向现代走向当代的一个独特贡献
范迪安
对于的刘一原心象风景作品,我在 十 年前就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1998年,他在北京办了一个小型的展览,那时,一批美术评论家看到了刘一原的作品就认为他的作品展现了一种新的物象。大家一致地赞赏他在水墨这个载体上能够坚持走一条不落时尚的、不与人同的属于自己的道路。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发达的时代中,艺术家很容易跟着前人走,跟着别人走,特别是跟着西方人走。所以,中国的艺术家要坚定自己的艺术信念,并且在艺术探索上持之以恒,这非常重要,也是艺术家非常可贵的素质。而刘一原是真正能够沉得住气,能够沉下来深入作文章的一位画家。
十年之后的今天,他又一次带着他的新作来到北京,我作为中国美术馆馆长非常高兴在中国的艺术殿堂看到这批新作。他的新作摆在这样一个艺术空间里面,更能够显示出他的艺术探索方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语言是有力量的。我们常说,许多作品在艺术家的工作室里效果不错,但到了中国美术馆的大展厅就要重新接受检验,也就是说作品在精神上、文化内涵上、视觉结构上及笔墨特征上是否能经得起大家的检验和综合的审视。其实,这不仅是一种专业角度的要求,也是在当代非常丰富的图像世界面前,对艺术的一种独特的要求。所以,我觉得刘一原的这批大画,反映了他在近 十 年来继续朝着他的艺术目标努力的成果。我觉得,他这种努力重点表现在两方面:一个是他在探索中国的水墨如何能够和他自己的心理、性格、学养等因素结合起来,所以,他的心象风景,可以说是他在画他自己心里的风景。当然,他心里的风景不是空洞的,而是他对自然风景的感怀,更是他在思想上、哲学上去理解天地人的关系的结果。他的心象风景是他内心对外部世界的理解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共振、一种共鸣、一种感动、一种回应;二是他把握了水墨艺术在今天的公共空间下的审美需求,这又是另外一个难题,而在这方面许多艺术家吸收了西方现代的抽象的语言,试图使水墨融入现代的审美空间。刘一原在这方面也是这么做的,所不同的是他强化了自己对水墨材料的实验,加进了多变的画法。比如,从浓墨到淡墨,再加粉色颜料,注意画面结构的变化。特别是把湿墨和干擦相结合的探索,都为他的作品增添了一种耐看的视觉效果。这是他艺术上很重要的一个特征,也可以说是在中国水墨走向现代、走向当代的一个独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