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和鼎(1894年12月13日-1969年4月7日),男,安徽合肥人。字波鸣。1914年12月毕业于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后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1916年毕业,任职于长江上游总司令部、援粤赣军司令部等处。1925年任安徽陆军第二混成旅参谋长。1926年7月,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五师参谋长。1927年任暂编第十一军中将参谋长;同年10月,任独立第五师师长。1928年兼鄂西清乡司令;同年12月,任第四集团军第十三师副师长兼第三十七旅旅长。1929年6月,升任陆军第五十六师师长。1933年12月,任陆军第三十九军军长兼五十六师师长。1934年兼延平警备司令;同年11月,兼任第九绥靖区上将司令官。1935年兼驻闽第一区司令官。1939年4月,任第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三十九军军长。1940年9月,任第三十三集团军副总司令。1943年6月,任第二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同年12月,兼第五战区战干团驻皖分团主任。1944年入陆军大学受训。1945年1月毕业。同年5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候补中央监察委员。1946年11月,任制宪国大代表。1947年退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去台湾。1969年4月7日病逝。
人物生平
刘和鼎,字波鸣,1894年12月13日生于肥东县长临乡刘家咀村。先世自明末由江西瓦烁坝迁来,祖父刘茂亭在清朝官至广东陆路记名提督。4岁随父母赴广东惠州祖父住所,10岁返里,13岁从刘硕甫先生课读,与表弟张义纯同垫,14岁入芜湖万寿宫小学,15岁肄业于安徽公学,16岁考入陆军贵胄学堂,学业优异,被选送德国学习航空。适时武昌起义,淮上革命军纷起,他毅然放弃留学机会,返皖经
吴旸谷长兄吴性元介绍加入
同盟会,任淮上军司令张汇韬的营副。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刘和鼎入北京陆军第一预备学校,后转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科。1916年毕业,与皖籍同学62人均分配在安徽
倪嗣冲部安武军见习,不久为
吴光新为首的长江上游总司令部上尉参谋、湘督
张敬尧的警务处视察、第九混成旅少校副宫等;1920年任林宓旅参谋主任,闽军第二混成团中校团副兼营长;1925年任皖陆军第二混成旅上校参谋长;1926年升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五师少将参谋长;1927年8月,为独立第五师中将师长;1928年,驻湖北宜昌,兼鄂西清乡司令;1929年因裁编部队,改任第二独立旅中将旅长及十三师、五十六师中将副师长。同年6月为五十六师中将师长,9月移师闽境;1930年为蒋介石参加中原战争,同时奉命参加“围剿”江西红军;1933年12月被委为陆军第三十九军军长,率部参与镇压“
闽变”,1935年初兼驻闽第一绥靖区上将司令官及闽浙边区清剿指挥官,1936年10月奉调湖州、吴兴驻防;1937年3月,移防嘉兴,嘉善一带。7月赴庐山军宫训练团受训,任第二总队总队副,代总队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开赴前线开战时,给长子刘亮中短信一封道:“生于甲午年,死于雪耻月,精神胜物质,夫复何所欲。忠孝难双全,唯选报国先,汝年已弱冠,家事赖撑支。高堂老母,好自慰之。”同年8月初,负津浦路守备之资,9日奉令返宝山、浏河、太仓一线,为左翼总指挥,13日开始参加浙沪战役,激战三月,寸主必争。1938年春,布防于黄河南岸时,奉命掘开黄河赵口、
花园口,构成泛溢区,以阻敌西犯。6月,兼任郑州警备司令,10月奉调第六战区,1939年5月,参加大洪山游击抗日战役后,升任集团军副总司令兼39军军长;1941年6月,任一、十一两战区预备队总队长。10月参加当阳一带抗日战役;1943年2月,奉调21集团军上将副总司令;1944年9月,奉召入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三个月,毕业后参加战地考察团,飞昆明转滇缅边境,参观中美并肩作战成果。
1946年5月,东下至南京、芜湖,不久与
许世英、
柏文蔚、
吴忠信等组织普济垦殖社,任总经理;1947年3月退役,专力经营垦务;1949年4月去台。50年代在台服务于安农公司和裕台公司,后有十余年闲居,1969年4月7日去世,年75岁。
人物经历
参与“围剿”中央红军
1930年冬,蒋介石结束中原混战,立即调动10万兵力对江西中央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刘和鼎部编入
朱绍良的第六路军,奉命由建宁向江西石城进攻,由于红军迅速取得反“围剿”胜利,刘部未及入赣与红军交战。
1931年3月,在第二次“围剿”中,刘和鼎奉命进驻将乐泰宁、建宁地区,堵击红军入闽。他率师部进驻建宁,派两个团进入宁化和江西广昌,相机刺探红军行动。
5月31日,红三军团和红十二军出敌不意地出现在建宁城下。在红军的迅猛攻击下,当天下午刘和鼎在城外围的阵地相继丢失,全线崩溃。在枪林弹雨中,刘和鼎仅带着特务营百余人冲出东门逃命。红军当天攻占建宁城。是役,刘部第三三六团团长汤霖、特务营营长朱瑜被红军打死,被俘官兵三千余人,被打死的不计其数。一日间,第五十六师几乎全军覆没。
刘和鼎逃出建宁城后,被卫士们架着在荒山草葬中逃走。他目睹跟随左右的只有寥寥数十名残兵败将,想到“八千子弟”损失始尽,禁不住放声痛哭,乃至要拔枪自尽。随从副官尚永春紧紧抱住,夺下他的手枪,大家又苦劝一番,尔后才又继续奔逃。
1933年初,刘和鼎率部参加第四次“围剿”,隶
蔡廷锴的左路军,担当就地“清剿”任务,以策应中路军行动。这次他接受教训,压缩战线,固守师部所在地建瓯及延平。7月上旬红军东方军由
彭德怀率领由赣入闽,分割包围了将乐、顺昌延平3座县城;刘和鼎急电蔡廷锴增援,因蔡廷错已不愿再打内战,增援并不积极,刘的3处守军无法相顾,只能各自固守为救援顺昌守军,刘和鼎在建抢修简易机场,由南京调来4架小飞机给顺昌城内守军空投食粮;红军围攻40日未能攻下最后撤围。
掘开花园口 民众遭难
日军于1938年5月19日占领徐州后,沿陇海线西进,企图夺取郑州,顺平汉路南下攻取武汉。蒋介石为了阻止日军的攻势,决定掘开黄河堤,让河水泛滥,以阻日军西进。刘和鼎的第三十九军奉命在花园口、赵口之间选择三个点同时挖掘。新八师负责挖花园口黄河堤防。第五十六师则负责在赵口上下两处挖堤。第五十六师第三三一团及师直属工兵营的两个连担任挖掘中牟县境的赵口。他们进行了四昼夜,掘穿并炸毁一段约二十余米长的黄河堤。但经过一阵急流翻腾之后,缺口又被泥沙淤塞。9日上午,蒋在珍的新八师把郑县属花园口黄河堤炸开了。顿时浊流溜溜,所过之处,农作物荡然,庐舍为虚。黄河决口,虽然在军事上给日军沿陇海线西进造成困难,而豫皖苏三省人民却遭受莫大灾难。
黄河决口引起国内外典论关注。国民党中央社发出消息说是日本飞机炸塌的。于是在重庆的外国记者就组织了考察团,到出事地点调查真相。记者们到达郑州时,刘和鼎避而不见。刘部因炸毁黄河堤,受到传令嘉奖。
担任普济垦殖杜总经理
1946年内战爆发,刘和鼎没有参加,而是带着眷属住在苏州,以“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时独子虚年5岁)的心境在苏州赋闲。同年11月,以国民党中央圈定的“国大代表”身份出席了制宪国民代表大会。1947年3月正式退役,时年53岁。
抗战胜利后,桐城和无为籍的在京人士周鼎 (时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训练处处长)、周平 (周鼎族弟,北京大学学生)、戴子庄(戴安澜堂弟) 等人在南京聚会闲谈,受黄泛区复旧和江洲开垦等善后事宜的启发,萌生开垦陈瑶湖 (今普济农场)的动议,后征得皖籍军政要人的同意和发起,于1946年12月13日在南京正式成立了“普济垦殖社”,刘和鼎为副总经理。1947年4月,刘和鼎任总经理。1947年暮春时节,刚刚退役的刘和鼎率领一群技术人员由南京乘船溯江而上,经无为县土桥,抵达湖区的龙王山嘴乘陈瑶湖枯水季节作勘查规划。
陈瑶湖位于今机阳县和无为县交界的长江北岸,据1937年测量,湖区面积29.92万亩,可耕地约22万亩;满水时约2米深,浅水时多半不过50公分,大部分土地露出水面。早在明朝嘉靖年间就有桐城知县陈子介来此围垦,筑有陈家洲堤。辛亥革命后,安徽都督柏文蔚曾倡议修复江堤,因战乱频仍而寝置。这次经刘和鼎实地勘查,理事会议决,计划开垦20万亩设4个农区,每区设10个合作农场,每个农场建1个村庄,每村设100至200个农户;每一农区又各附设1所试验农场和医院中学、公仓。为实验机械化耕种,与芜湖“安澜高级工业职”(校长戴子庄)实行建教合作。垦殖总社设在垦区,在芜湖、南京设立办事处。开办经费来自3个方面:联合国救济总署拨给工赈大米1000吨,农业银行贷款8.5亿元,垦殖社自募股金12亿元。后来,刘和鼎长驻垦区,经过1年多的努力,修筑了20公里长的内堤,土方150万立方。
亲属关系
祖父刘茂亭,在清朝官至广东陆路记名提督。父刘时刚,少年公子,无所作为。母张竹慈,为国民党集团军中将副司令、安徽省政府主席张义纯的姑母。
刘和鼎原配张礼贤,抗战期间病逝。刘和鼎早年在宜昌带兵时,曾纳妓女谢佑君为姨太太,张氏病故后,谢氏扶 正,后随刘和鼎去了台湾。张氏生两女,长女刘应淑,次女刘应金;谢氏1942年生一子,蒋介石曾为他取名“大树”, 后按刘氏谱系取名刘应祖,不无继承祖业、崇武建功之意。 两女及子均移居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