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荣
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智能控制专家
刘德荣,1963年1月出生于吉林白城,智能控制专家,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1963年1月,刘德荣出生于吉林白城。
1978年—1982年,就读于华东工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机械电子工程系,毕业后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1982年—1984年,任北方工业公司国营向阳仪表厂技术员。
1984年—1987年,就读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毕业后获得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7年—1990年,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无线电电子学部助教。
1990年—1993年,就读于美国圣母大学电气工程系,毕业后获得博士学位。
1993年—1995年,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研发中心研究助理。
1999年,任教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
1999年—2002年,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助理教授。
2002年—2006年,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终身职副教授。
2006年,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终身职正教授。
2008年,获得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海外杰出青年合作研究基金”资助。
2008年—2009年,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15年—2016年,任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钢铁流程先进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7年—2022年,任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1年,当选为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
2022年,任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刘德荣的研究领域包括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自适应动态规划与强化学习;复杂工业系统建模与控制;计算智能;智能信息处理等。
刘德荣研究饱和非线性系统,从事非线性系统稳定性方面的研究工作,解决了饱和非线性作用下系统的稳定性问题,给出了正定矩阵用来构造Lyapunov函数的充要条件;在神经网络方面,开创了递归神经网络的稀疏结构研究工作并将成果应用于联想记忆和细胞神经网络,解决了递归神经网络的稀疏设计问题,提出细胞神经网络的综合设计方法,以及递归神经网络的鲁棒分析方法和设计算法;1999年起,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合作,完成了神经网络和自适应动态规划方法在汽车发动机控制方面的实际应用工作;另从事自适应动态规划理论和应用研究工作。
据2023年3月南方科技大学教师主页网站显示,自1992年以来,刘德荣已出版了13本书(7本专著、5本编著等)和6卷Springer LNCS/LNAI文集,270多篇SCI期刊论文,280多篇国际会议论文;在Clarivate Web of Science数据库里面总引用15321次,H-index为72;在Google Scholar里面总引用22550次,H-index为83;其主要著作有《具有饱和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分析与设计》《递归神经网络的定性分析与综合》《动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控制及其应用》《计算智能进展:理论与应用》《模糊建模与模糊控制》《神经网络进展:ISNN2007》《连续、不连续以及离散动态系统的稳定性》《网络控制系统:理论及应用》《混沌控制:抑制、同步以及混沌化》《神经网络进展:ISNN2011》《脑启发认知系统进展:BICS2012》《自适应动态规划-控制算法与稳定性》《强化学习与近似动态规划》《脑启发认知系统进展:BICS2013》《智能控制与信息处理前沿》等。
截至2023年2月,刘德荣已在30多个国际会议上做过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
人才培养
刘德荣为本科生讲授“电路”“信号与系统”“通信工程”“概率论与随机过程”“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网络”“数字信号处理”“控制工程”等课程;为研究生讲授“线性系统”“最优及自适应滤波”“随机信号分析”“人工神经网络”等课程。
据2023年3月中国科学院大学网站显示,刘德荣已指导毕业了18名博士生(John Kiss、卢赞军、Myron Hohil、Endre Sara、Sergio Ledesma、张毅、胡三清、蔡颖、熊晓旭、庞中宇、黄挺、金宁、王鼎、王卓、黄玉柱、张德华、马莹莹、杨雄、李宏亮)和6名硕士生,现指导多名研究生(汪抒、徐延才、阎鹏飞、马宏文、石光、李超、林汉权、林桥、刘欣亮、梁明明、李本凯)。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刘德荣是自适应动态规划理论和应用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军人物之一。”(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评)
“刘德荣在非线性动态系统和递归神经网络方面作出了贡献。”(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评)
人物影响
刘德荣从事非线性系统稳定性方面的研究工作,成果被命名为“Liu-Michel”判据。
参考资料
刘德荣.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
刘德荣.南方科技大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8 14:23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