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拼音:chuàng,chuāng)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创读chuàng时,《说文解字》认为本作“刱”。以第一次掘井表示事业上的初次去做。后作剏、剙、创。创读chuāng时,本作
刅。刅始见于西周金文,以刀口有血表示伤口,用作动词指杀伤。后世并用“创”字。
文字溯源
在现存最早的字典《
说文解字》中,“创伤”之“创(chuāng)”和“创造”之“创(chuàng)”被分列为两个不同的字,前者以“刅”为正体。“刅”始见于西周金文,其字形是在“
刃”字的基础上再加一点(图1、2)。“刃”本义指刀口,也泛指刀。“刅”多出的一点则表示刀刃所造成的创口。或以为是一个从侧面看的双手前垂并且站得趔趄的人,人手上和脚上都有一短横,意指这个人的手脚有创伤。战国文字或从立、从刃会意(图3)。“刅”字下还列一个异体,隶定即为现代的“创”(图5)。“创”是个形声字,“
刀”为形旁,“仓”为声旁。“创”的构形意图与“刅”并没有本质差别,只是用“刀”这种致创的器物作为唯一的表义符号,形义之间的联系比较模糊而已。
《说文解字》认为“创造”之“创(chuàng)”本写作“刱”(图6),其中“
井”为意符,“刅”为声符。农业兴起以后,定居的生活方式及耕地选择的要求都呼唤着井的出现,正所谓“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在古人心目中,井是一种非常典型的人类创造物,所以“刱”用“井”作意符。后来“刱”逐渐被弃置不用,为“创伤”之“创(chuāng)”所吞并。而“创(chuāng)”原来的正体“刅”或许因为构形意图与扩大了的意义内涵不能相符,也同样遭到了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创”。由于“创”唯一的表义符号“刀”与字义的联系较为松散因而也具有较大的兼容余地,更适合充当完成了兼并任务的“创”字构形。换言之,用一个“刀”来较为模糊地既表示“创伤”又表示“创造”,还是可以得到人们认同的,因为刀的确既是一种造成创伤的器物,又是一种创造的工具,所以“创”也能流传至今。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五】【井部】初亮切(chuàng)
刱,造法刱业也①。从井刅声。读若创。
【卷四】【刃部】楚良切(chuāng)
刅,伤也。从刃从一。
创②,或从刀仓声。
〖注释〗①“造法”句:王筠《说文解字句读》“‘造’即‘刱’也。”②创:臣铉等曰:今俗别作疮,非是也。
说文解字注
【卷五】【井部】
“(刱)造法刱业也”注:蒙上文①“井者,法也”而言,故云造法剏业。《国语》、《孟子》字皆作创。赵氏、韦氏皆曰:创,造也。假借字也。
“从井刅声,读若创”注:初亮切。十部。
【卷四】【刃部】
“(刅)伤也”注:凡杀伤必以刃。
“从刃,从一”注:按铉本篆作刅。锴本篆作刄,今按当是从刃从一。一者,伤之象。𠟎之所入也。刅省则作刄。小徐本井部刱,米部粱皆从刄。考《桐柏庙碑梁字》、《羊窦》、《道碑粱字》、《五经文字》及《唐石经》梁、粱皆不作刅。今人作隶书梁、粱皆从刅。非古法。不可从也。楚良切。十部。
“创,刅或从仓”注:从刀仓声也。凡刀创及创疡字皆作此。俗变作𠛂、作疮。多用创为𠛝字。
【注释】①上文:指“㓝”字。
广韵
初良切,平阳初 ‖仓声阳部(chuāng)
创,《说文》曰:“伤也。”《礼》曰:“头有创则沐。”今作疮。初良切。又初亮切。三。
初亮切,去漾初 ‖仓声阳部(chuàng)
𠛝,初也。《说文》曰:“造法剏业也。”初亮切。四。
创,上同。又初良切。
校释:𠛝,依《说文》当作“刱”,从井刅声。
康熙字典
【子集下】【刀部】 创;部外笔画:10
古文:戗、𠝀、𠛲
《唐韵》《集韵》《韵会》初良切。《正韵》初庄切,并音疮。《说文》:伤也。本作刅,或作创。《徐曰》:此正刀创字。言刃所伤也。《前汉·曹参传》:身被七十创。
又《前汉·班固叙传》:礼义是创。注:师古曰:创,始造之,音初良反。
又《唐韵》:初亮切,疮去声。始也,造也。《孟子》:创业垂统。
又伤也。《前汉·匈奴传》:人民创艾战𨷖。
又惩也。《书·益稷》:子创若时。注:禹自言惩丹朱之恶,不敢慢游也。
又《集韵》:千羊切,音锵。瑲,或作创。瑲瑲,玉声。
又《玉篇》:古文疮字。《礼·曲礼》:头有创,则沐。馀详疒部十画。
字形书写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规范提示】“人”的末笔捺改点。
【写法】❶“仓”宽“刂”窄,顶部“仓”低,底部“刀”低。❷“仓”,点收于竖中线右侧;“㔾”,㇆(横折钩)的横段在横中线,乚(竖弯钩)包围㇆(横折钩),钩部在竖中线。❸“刂”两笔中点都在横中线。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方音汇集
注意:发音用国际音标标注,仅作参考,可能与实际发音有异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汉语方音字汇》)
相关文化
“创”和“闯”,这两个字读音相近、内涵相承,勾勒出给中国社会带来深刻变革的一种气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单指科技、商业、文化等领域的“创”,它尤其在意观念之“创”、制度之“创”。观念和制度创新的魅力就在于,它可以激发亿万民众的创造活力,并将之提升为中国经济“新引擎”。这个“创”接续的,便是发轫于改革开放初期那样一种“闯”的精神。某种意义上讲,“创”的气质,就是改革气质的诠释。
社会影响
2017年12月15日,在“2017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活动中,“创”字被评为2017年度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