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城址处于一地势平坦开阔的地带,其东部有一条季节河,河东岸有一山梁,名猫头山;西北为一连绵起伏的山脉,高出地面30余米;城南800米处是一条由西向东流的大凌河支流。大凌河沿岸自古就是辽西地区通往关内的交通要道,利州城依山抱水,气候宜人,交通便利,地理位置极为有利。
利州古城址为方形,长宽各500米,城墙系夯土筑成。城外有
护城壕,宽约20米,深2米。上世纪仍残存城墙,城四角有角台、南北城门各有一
瓮城。
据清代编写的《
钦定热河志》记载,利州城垣东西一百三十五丈,南北二百丈,周四里。清朝时期,城外尚有大小佛塔三座,因而又名小三座塔城。曾出土元朝
至元二十四年“利州长寿山玉京观地产碑”。从而确知此地为利州城址。
《
辽史·地理志三·
中京道》记载:“
利州,中,观察。本中京阜俗县。统和二十六年置刺史州,
开泰元年升。属中京。统县一:阜俗县。唐末,
契丹渐炽,役使
奚人,迁居琵琶川。
统和四年置县。初隶彰愍宫,更隶中京。後置州,仍属中京。”
《
金史·志第五·地理志上》记载:“利州,下,刺史。辽统和十六年置。户二万一千二百九十六。县二、镇一、寨 一:阜俗,辽统和四年置,金因之。龙山,辽故潭州广润军县故名,熙宗
皇统三年废州来属。有榆河。寨一兰州。镇一漆河。”
《
元一统志》记载:“利州。西南至
大都一千里;西北至
上都一千里;东至
锦州界利园岭二百三十里;西至
和众县界文山岭六十里;南至龙山县界白道子岭四十里;北至
富庶县界庞家庄三十五里;东到锦州三百五十里;西到和众县九十里;南到龙山县八十里;北到富庶县七十里;东南到瑞州三百里;东北到
建州一百二十里;西南到
惠州二百二十里;西北到本路一百六十里。”
《
元史·地理志二·大宁路》记载:“至元五年,并和州入利州为永和乡。”
《
新元史·地理志·辽阳行省》记载:“利州。下。金故州,属
北京路。元初因之,旧领阜俗、龙山二县。元初,省阜俗县入本州,龙山县改隶大宁路。”
《
钦定热河志·卷九十七·古迹二》:“利州故城。在建昌县东北,辽统和四年置阜俗县,二十六年置利州以领县,属中京。金因之。元以阜俗县省入,属大宁路。明
洪武初,尝割隶辽东,
永乐后废。
元一统志谓利州西北至大宁路,西至
和众县,南至龙山县。今县治东北七十里有废城址,东西一百三十五丈,南北二百丈,周四里,土人称为大城子。城外有大小浮图三,亦名小三座塔城。东有金
承安五年利州精严禅寺圆盖和尚塔,铭为
北京路转运度支
判官赵秉文撰。其文云,松漠之北,利州之东,无缝塔様,八面玲珑。又元
至元二十四年,利州长寿山玉京观地产碑,为
白霫李察撰文,
白霫张洪礼书丹。其文云,跋利州之西,凭榆河之渡,仡然魁秀者,长寿山也。知大城子为故利州城,信矣。大城子在县属喀喇沁左翼旗北界,其西北接
平泉州喀喇沁右翼旗界,为大宁路地,亦与
元一统志西北至大宁一百六十里之方位相合。”
利州古城文旅项目位于喀左县城利州河两岸,由北京亿居国际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投资打造,总投资约10亿元,规划占地477亩,是我县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该项目深入挖掘喀左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涵盖观光游览、文化体验、休闲娱乐、旅游服务、文创空间等综合功能,计划打造辽西地区最具文化特质和产业特色的AAAA级旅游区。
利州古城项目着重打造长达1600米的“利州河生态景观带”,计划建设岛屿、长桥、亭台、楼阁等多处景点,建设10余座景观桥,使河道风景与古城街区相得益彰。其中,古城占地17.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由民俗风情商业街、民族美食商业街、紫陶大师创业产业园、非遗百工坊、文化大戏台、王爷府及博物馆群落等组成。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游览、古城观光、时尚休闲、特色娱乐、文化创意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综合功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