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拼音:shì)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最早形体为《说文解字》小篆,字形从力,埶(yì,“艺”的初文)声。“势”的本义指可以压制或控制别人的力量,特指权力。引申指可以影响、控制人的客观力量,又引申泛指局面、形势,再引申为姿态、样子。“势”还指男性及雄性动物的生殖器官。
文字源流
势字繁体作勢,下部以“力”为形旁,表示与力量有关;上部以“埶”为声旁,表示读音与此相近。势(勢)这个字产生较晚,最早见于东汉时期,如东汉张芝的书帖、三国钟繇的《
宣示表》书帖中均有“势”字,可知势字东汉已在流行。但东汉许慎的《
说文解字》中没有收录这个字,因为势字在当时还只是一个俗字,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在汉代以前的典籍中,势字一般写作埶。如1993年湖北荆门市郭店乡的战国楚墓中出土的《老子》竹简中有这样的话:“埶大象,天下往。”这是说势力强大的地方,天下的人们就会归附。这里的埶字就是势力的意思。1972年山东省临沂市银雀山西汉墓中出土的《孙膑兵法》竹简中,所有的势字都写作埶。今人看到的汉代以前的传世典籍中的势字,是后人在传抄刻印的过程中用后世通行的字改写的结果,并不是作品产生时代的原貌。由于埶的意思是势力,为了表示意义的明确,东汉时期人们又在埶字下面加了个力字,以凸现该字与力量的关系。今“勢”简化作“势”,上部与“執”的简化字“执”相同。
势的本义是势力或权势。东汉赵壹《刺世疾邪赋》:“法禁屈挠于势族,恩泽不逮于单门。”“势族”指有权有势的家族。从“势”的本义,可以看到“势”是“位”与“力”的结合,其引申义也由这两个义素而产生。
由“位”义引申为人或物所处的地位、位置。《韩非子·孤愤》:“处势卑贱,无党孤特。”这里“势”指人的地位。《论衡·率性》:“人间之水污浊,在野外者清洁。俱为一水,源从天涯,或浊或清,所在之势使之然也。”这里“势”指物的位置。现代物理学中“势”是随空间位置而变化的函数,“势能”是由物体所处的位置(或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其名称的由来,与“势”字所含有的位置义一脉相承。
“势”所表示的“位”是一种客观存在,由此引申指自然界或物体的外部形貌。如《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又如山势、地势。
由物体的外部形貌又引申出两个意义。其一,由静态发展为动态,即表示事物(自然界、社会)发展的状况和趋向。如《孟子·公孙丑下》:“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又如“局势”指一个时期内政治、军事等方面发展的状况;“趋势”指事物发展的动向;“势必”是根据当前的状况推测必然会怎样。再如形势、时势、情势、势头、势如破竹、势不可挡。其二,引申为特指人的姿态、样子。如:姿势、手势、加势、装腔作势。
“势”由“力”义,则引申为“事物所显示出的力量”,即气势、声势。如火借风势,风助火势,水势浩大。这里的风势、火势、水势指的是风、火、水的威力。势均力敌则是指双方的力量相当,不分高低。
此外,男性或雄性动物的生殖器官也称“势”。《太平御览》卷六百四十八引汉郑玄《尚书纬·刑德放》:“割者,丈夫淫,割去其势也已。”又如割去动物的生殖器叫“去势”。“势”的这一意义应也和“力量”的意义有关。因为作为有性的区别的人,一旦无“势”,就成了不完整的人。动物亦如此。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训释
说文解字
【卷十三】【力部】舒制切
盛力权也。从力埶声。经典通用埶。
康熙字典
【子集下】【力部】 勢;部外笔画:11
《
唐韵》舒制切。《
集韵》《
韵会》《正韵》始制切,𠀤音世。《说文》:盛权力也。《孟子》:好善而忘势。
又《广韵》:形势。《易·坤卦》:地势坤。
又《增韵》气燄也。《书·君陈》:毋倚势作威。
又《韵会》:外肾为势。宫刑,男子割势。
又《韵补》叶式列切,音设。木华《海赋》:群山既略,百川潜渫。泱莽澹泞,腾波赴势。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执”宽“力”窄。“执”居上半格;“扌”,亅(竖钩)过横中线;“丸”居右上格;撇笔撇尖过田字格中心。“力”,居下半格;𠃌(横折钩)的竖钩段向左斜行,钩尖轻接竖中线;末笔撇起笔于田字格中心下侧,撇尖与钩底持平。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韵书集成
(参考资料:汉典)
上中古音
(参考资料:汉典)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