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腊县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辖县
勐腊县,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辖县,位于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处横断山纵谷南段、无量山南延尾梢,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总面积6860.76平方千米。截至2025年1月,勐腊县辖8个镇、2个乡。截至2023年末,勐腊县常住人口为30.95万人。
历史沿革
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明帝于哀牢地设永昌郡,勐腊属永昌郡辖地。建安二十年(215年),永昌郡内新增雍乡、永寿、南涪三县,勐腊隶属南涪。
晋、隋,继汉未变。
唐乾符元年(875年),云南地方政权“南诏”在“西南夷”设银生节度,其所辖之茫乃道(允景洪)和利润城(勐腊易武)即为今西双版纳辖地,利润城列为当时边地重镇之一。
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傣历542年),傣族首领帕雅真统一了西双版纳各部,以景洪为中心建立了“勐泐”地方政权,拥大理国王为“共主”,接受中央封建王朝封号。大理国王发给“虎头金印”,命其为“一方之主”。勐腊隶属“景陇王国”。
元初,云南设立行省,西双版纳一带设府、路。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步鲁合答率军征八百媳妇,至车里招降其酋长,不听,攻占车里。贞元二年(1296年),设彻里军民总管府,隶云南行省。武宗至大年间(1308年—1311年),改称车里军民宣慰使司,在西双版纳建立世代承袭的土司制度。至正七年(1347年)初,在澜沧江以东一带设耿冻路。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于勐腊地置耿当州,隶属耿冻路。
明代,沿元代卓制,在边远地区任命世袭土职。洪武初年,明兵进军云南,土官归降,大都授原职。洪武十五年(1382年),西双版纳第九代召片领降明改设车里军民府,隶元江府,召坎勐为知府,并将耿冻路、耿当州并入车里。洪武十七年(1384年),复称车里军民宣慰使司。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廷析车里为二,增置靖安宣慰使司于勐捧。宣德九年(1434年),裁靖安宣慰使司,复归车里。隆庆四年(1570年),车里宣慰将其辖区划分为12个版纳,始称“西双版纳”。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入滇,降各土司,仍将车里编隶元江府。顺治十八年(1661年),车里刀穆献金投城,复轩宣慰使司,刀穆祷为宣慰使,管理十二版纳;同年,吴三桂以普洱地方半归车里半属元江,勐腊、思茅、勐乌、勐德、整董等13处隶元江府。康熙三年(1664年),勐腊复归车里宣慰司管理。雍正七年(1729年),江内(澜沧江东)之6版纳(含勐腊全境)归普洱府,江外(江西)6版纳仍由车里宣慰司管理;同年,易武、勐腊、倚邦土司因从征有功,授土把总职。
民国二年(1913年),于车里设普思沿边行政总局。勐腊、勐捧、勐伴、勐仑及补过编为第五区行政分局,局治勐腊;易武、倚邦、整董、倮德编为第六区行政分局,局治易武,旋移治倚邦。民国十六年(1927年),将第五区改为镇越县,驻治勐捧;第六区改为象明县,驻治倚邦。民国十八年(1929年),裁撤象明县,所辖易武划归镇越县,倚邦、倮德并入普文县。民国十九年(1930年),镇越县移治易武。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镇越县划区治理,易武土司地为第一区,区治易武,勐腊土司地为第二区,区治勐腊;勐捧土司为第三区,区治勐捧;勐仑土司为第四区,区治勐仑。
1949年11月6日,成立镇越县人民政府,隶属宁洱专员公署(1951年改称普洱行政专员公署)。
1953年1月23日,建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镇越县改隶版纳傣族自治区。同年5—7月,撤县治设版纳,镇越县改设易武、勐腊、勐捧3个版纳,1个瑶族自治区。
1955年6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改为自治州。
1957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置易武、勐腊两个县级版纳,后为易武、勐腊两县。
1958年4月23日,县人民政府更名为县人民委员会;年底,易武、勐腊两县合并称易武县,县府驻治勐腊。
1960年9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易武县更名为勐腊县。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02年3月,勐腊乡、勐腊镇合并为勐腊镇,镇政府驻原勐腊乡政府,原勐腊乡景飘行政村毛草山、桃子箐、纳秀3个村民小组划归勐伴镇会落行政村。
2004年9月,撤销曼腊彝族瑶族乡,辖地并入易武乡;撤销勐润哈尼族乡、辖地并入勐捧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25年1月,勐腊县辖8个镇、2个乡:勐腊镇勐捧镇勐仑镇关累镇勐满镇勐伴镇磨憨镇易武镇瑶区瑶族乡象明彝族乡。县人民政府驻勐腊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勐腊县位于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东南部,介于北纬21°08′—22°25′、东经100°50′—101°06′之间,东、南、西南三面与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相连,西北与缅甸联邦共和国澜沧江相望,北与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毗邻,国境线长740.8千米,全县总面积6860.7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勐腊县属浸蚀山地,系横断山纵谷南段,无量山南延尾梢。地势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呈梯状下降。由于受构造作用控制,形成较多南北走向的山岭和盆地,形成北部中山山原,中部岩溶景观,南部宽谷盆地。平均海拔1000米。其中,山地占95.6%,山间盆地(坝子)占4.4%。
气候
勐腊县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暖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县内平均气温22℃,年平均最高气温29.2℃,年平均最低气温18.4℃;平均相对湿度为86%,最低点76%,出现于3月,最高点91%,出现于8月;年降水量1941.8毫米;年日照时数只有1745.2小时左右。
水文
勐腊县境内分布有大小河流190条,均属澜沧江水系。北部分布有罗梭江水系,南部分布有南腊河水系,均为澜沧江的一级支流,两大干流及其支流均为大气降水补给型河流。
土壤
勐腊县境内地层多样,成土母质复杂,土壤类型较多,共有砖红壤、赤红壤、红壤、紫色土、石灰岩土、冲击土、水稻土等7个土类,10个亚类、16个土属、52个土种。坝区以近代河流冲积,洪积、砂泥土为主,山区主要是中生界侏罗系和百垩系的三迭纪紫红色砂页岩,部分千枚岩及二迭纪灰岩母质发育的红壤。由于勐腊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润,雨量较充沛。因此,植物生长较旺盛,形成了土壤腐殖质并进行堆积。海拔在800米以下的是砖红壤地区,海拔在800—1500米的是赤红壤地区,海拔在1500—2000米的是红壤地区。
植被
勐腊境内分布着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竹林、次生植物、河滩灌丛和草丛等8个植被型、13个植被亚型和20多个群系。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截至2019年末,勐腊县有耕地21726.30公顷(32.59万亩)、园地245806.27公顷(368.71万亩)、林地393168.21公顷(589.75万亩)、草地2131.83公顷(3.20万亩)、湿地218.49公顷(0.33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8722.56公顷(13.08万亩)、交通运输用地4702.05公顷(7.05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5860.99公顷(8.79万亩)。
矿产资源
勐腊县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铜、铁、铅、锌、石盐、钾盐等13种。
植物资源
勐腊县境内已识别的植物有4000多种,其中重要保护价值的有300余种,已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有52种。主要树种有望天树、版纳青梅、四薮木、隐翼、团花、华南石栎等。境内有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4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6.24%。
动物资源
勐腊县境内已知的6000多种动物中,有鸟类427种,占中国鸟类总数的16%;陆栖脊椎动物500种,占中国总数的25%,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动物97种。主要动物有亚洲象、野牛、巨蟒、孔雀、白鹇等。
水资源
勐腊县地表水资源量为79.16亿立方米。
人口
数量
截至2023年末,勐腊县常住人口为30.9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9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45.11%。全年出生人口0.18万人,出生率为5.84‰;死亡人口0.19万人,死亡率为6.17‰;自然增长率为-0.33‰,比上年下降0.46个千分点。全县户籍人口为24.49万人,户籍人口中城镇人口10.58万人,乡村人口13.91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8]达43.2%。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5.11%,比上年提高0.86个百分点。
民族
截至2024年9月,勐腊县境内居住有汉、傣、哈尼、彝、瑶、苗、拉等27个民族。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4年,勐腊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14.68亿元,同比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5亿元,同比增长3.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5.28亿元,同比下降5.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8%。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49元,同比增长6.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69元,同比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38元,同比增长7.5%。
第一产业
2024年,勐腊县第一产业增加值68.04亿元,同比增长3.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2.87亿元,可比增长3.6%。粮食总产量10.34万吨,比去年增加0.09万吨,同比增长0.8%。粮食综合单产349公斤/亩,同比增长0.9%。蔬菜产量27.20万吨,同比增长1.0%;全口径水果产量40.31万吨,增长15.0%。茶叶、橡胶生产提质增效。干毛茶产量0.84万吨,同比增长2.7%;干胶产量18.97万吨,同比增长2.6%。水产品产量1.35万吨,同比增长0.3%。
第二产业
2024年,勐腊县第二产业增加值39.71亿元,同比增长1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4.4%,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100%。从重点行业看,电力生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0%。从产品产量看,成品糖增长25.4%;商品混凝土增长118.3%;建筑用天然石料增长42.3%;水泥增长2.0%;合成橡胶下降12.6%。
第三产业
2024年,勐腊县第三产业增加值106.93亿元,同比增长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64亿元,同比增长6.1%。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乡村消费快于城镇,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5.4亿元,增长5.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4.24亿元,增长6.6%。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17.24亿元,增长5.2%;餐饮收入42.4亿元,增长6.5%。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16.69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住户存款150.94亿元,同比增长10.3%。本外币贷款余额141.63亿元,同比增长12.2%。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勐腊县职业中学招生751人,比上年增长216.9%;在校生1163人,增长38.0%;毕业生281人,下降52.9%。普通高中招生2018人,比上年增长15.1%;在校生5130人,增长6.7%;毕业生1487人,增长29.2%。初中招生3494人,比上年下降4.2%;在校生10813人,下降1.9%;毕业生3653人,增长0.8%。普通小学招生3606人,比上年增长12.5%;在校生22040人,下降1.4%;毕业生3672人,下降6.0%。学前教育在园(班)幼儿7077人,比上年下降7.2%。
高等院校: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勐仑校区)。
科学技术
截至2023年末,勐腊县拥有高新技术企业7户,云南省众创空间1户,云南省星创天地2户,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42户,云南省科技特派员50人,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在全县2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户,州级企业技术中心4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户,创新型中小企业5户。拥有有效发明专利43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40件;拥有商标有效注册量5670件。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勐腊县共有民族文化工作队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站9个。全年民族文化工作队和文化馆共组织演出60场,比上年末增长80%。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16.82万册,比上年末增长272.6%。
体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勐腊县共有室外健身路径120条,行政村以上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覆盖率达100%,全年运动员在州级以上比赛中获得奖牌42枚。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勐腊县共有卫生机构145个,其中医院6个,在医院中有综合医院4个,中医医院1个,民族医院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36个,其中乡镇卫生院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诊所57个,村卫生室69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1406张,卫生技术人员250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75人。其中,医院1041张,卫生技术人员135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45人。
社会保障
2023年,勐腊县就业人员18.17万人,比上年增加0.08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57034人,比上年末增加1253人,其中,参保职工35375人;参保离退休人员21659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91899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25590人,其中,参保职工42913人,参保城乡居民182677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8020人,比上年末增加31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43138人,比上年末增加1850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0559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居民为1892人,比上年增加154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居民为5266人,比上年增加129人。全县提供住宿的敬老院4个,养老床位284张。社区服务中心1个。
交通运输
截至2023年末,勐腊县货物运输总量911.27万吨,旅客运输总量91.85万人次,旅客运输周转量2308.6万人千米。机动车保有量162740辆,其中新能源汽车213辆。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勐腊”系傣语,“勐”意为平坝或地区,“腊”意为“茶”“茶水”,即“献茶水之地”。传说释迦牟尼巡游到此时,人们向他敬献很多茶水,佛祖把喝不完的倒在河里,此河名“南腊河”,即“茶水河”,“勐腊”因此得名。
非遗文化
截至2023年4月,勐腊县非遗传承人名录共有136人,其中国家级2人、省级6人、州级47人、县级传承人81人;非遗项目省级4个、州级4个、县级17个;共有各类传习所8个,其中民办公助传习所5个;县级非遗工坊6家。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8月,勐腊县共有国家级、省级和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个。
风景名胜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仑镇境内,为中国科学院直属事业单位,是集科学研究、物种保存与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和风景名胜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园占地面积约1125公顷,收集活植物14000多种(含种下分类群),建有39个植物专类区,保存有一片面积约250公顷的原始热带雨林,是中国面积最大、收集物种最丰富、专类园区最多的植物园,也是世界上户外保存植物种数和向公众展示的植物类群数最多的植物园。
西双版纳望天树景区
西双版纳望天树景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内,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以热带雨林的标志性树种望天树为核心,涵盖了西双版纳保存完整的热带雨林风光,惊险刺激的空中树冠走廊,南腊河水上风情景观带,周边原生态自然村落和傣族、哈尼族的支系僾尼人、补过人、排角人、布朗族的支系克木人、卡米人、瑶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和风情。
勐远仙境
勐远仙境,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内,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集山、水、石、热带雨林、溶洞群落等自然景观,傣族、瑶族等民族风情以及福寿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景区。景区将康养与旅游、生态观光、文化体验、户外运动等产业进行深度融合,推出了以森林康养、森林养生和森林教育等为主题的系列康养旅游产品。
地方特产
勐腊砂仁,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特产,即是常用中草药,也是常用的香砂胃丸、香砂六君子九丸,舒肝丸等中成药的重要原料。砂仁产业是勐腊县山区农民继橡胶、茶叶之后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早期种植砂仁品种主要是绿壳砂,产量低,品质差,药用价值不高,产地自20世纪开始引种阳春砂仁,并成功推广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中国90%的阳春砂仁都来自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是其最主要的产地。2022年7月,“勐腊砂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得正式核准。
荣誉称号
2018年2月,勐腊县入选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9年8月,勐腊县入选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
2020年1月22日,勐腊县入选2019年国家园林县城名单。
2023年1月19日,勐腊县入选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名单。
2023年10月,勐腊县入选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最新修订时间:2025-04-05 14:0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