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发展是
发展经济学概念。
包容性是指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包容性发展是指以人为中心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包括
GDP增长指数、
人类发展指数、
社会发展指数、
社会福利指数、
幸福指数在内的
全面发展。任何真正的发展都是包容性发展,包容性发展实际上就是发展。“包容性发展”概念突出发展的包容性这一本质特征,从而把“发展”和“增长”明确区别开来,避免打着“发展”旗号的“增长”,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与顶层设计。
发展经济学概念。
包容性是指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包容性发展是指以人为中心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包括
GDP增长指数、
人类发展指数、
社会发展指数、
社会福利指数、
幸福指数在内的
全面发展。任何真正的发展都是包容性发展,包容性发展实际上就是发展。“包容性发展”概念突出发展的包容性这一本质特征,从而把“发展”和“增长”明确区别开来,避免打着“发展”旗号的“增长”,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与顶层设计。
亚洲开发银行率先提出了
包容性增长的概念。2011年4月15日,
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开幕式今日上午在
海南博鳌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以“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为主题
主旨演讲,阐述中国对这一概念的看法以及中国在“包容性发展”上的实践。胡锦涛主席正式提出了包容性发展这一概念,强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获得社会的发展和
人的发展”。
“包容性”这个观念并不是新近才提出来的。早在2007年,
亚洲开发银行就率先提出了“
包容性增长”的概念,而“包容性”本身也是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提出的观念之一。
在
博鳌亚洲论坛迎来10岁“生日”之际,“包容性发展”被选定为2011年年会的主题。
在此之前,胡锦涛已先后两次就“包容性”相关话题发表过演讲:第一次是2010年9月出席第五届
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时,发表题为《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之后两个月(2010年11月),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八次领导人
非正式会议上再次提出,要“倡导包容性增长,增强内生动力”。与前两次不同的是,这一次胡锦涛演讲的主题内容,作为定语的“包容性”后面修饰的主体,将由“增长”变为“发展”。“发展”不仅仅是指经济的“增长”,还包括社会、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的
共同发展。“发展”比“经济增长”问题更为突出,如何实现“包容性发展”,则更为紧迫和重要。
“包容性发展”对于中国来说,将使经济发展回归增长本意,即以人为本,发展的目的不是单纯追求GDP的增长,而是使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以及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步进行,并且追求经济增长与
资源环境的
协调发展。
“包容性发展”是中国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内涵。过去30多年,中国通过改变
生产关系、做大
经济总量,成为
世界第二大
经济体,这固然是必需,但与此同时,中国的发展也存在很多突出问题。
实现“民富优先”将是“包容性发展”在中国的具体体现。通过提高老百姓的
消费能力和
消费预期,使中国经济从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中国的医疗、社保、教育等领域在“包容性发展”的背景下得到完善,再加上建立起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消费市场有望得到提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