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工程研究院成立于1999年4月30日,是北大和北航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充分发挥北大文理学科和北航工程技术学科的优势,联合成立的工程研究机构。北京大学工程研究院设立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内,接受北大和北航的双重领导。
机构概况
北京大学工程研究院成立于1999年4月30日。成立北大工程研究院,是北京大学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两校贯彻“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方针,充分发挥北京大学文理学科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技术学科的优势,探索跨世纪教育改革的新步伐。
该研究院是北大教学、科研、技术开发与创新群体的一部分,将为提高两校科技和学术水平、综合办学实力和办学效益及创建
世界一流大学注入新的活力;该研究院将以高新工程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以综合、交叉、边缘、新兴学科为主要生长点,实行产学研相结合,努力提高两校的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水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服务。
现任院长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工程研究院院长郑志明教授。
管理体制
北大工程研究院设在北航,接受北大和北航的双重领导。工程研究院由北航和北大有关的研究所、中心、室组成,并逐步建立若干新的联合研究机构。研究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由国家有关部委负责人和两校有关领导组成。理事长由北大校长兼任,院长由北航校长兼任,两校各选派一名副院长(其中常务副院长由北航担任)。研究院还将设立学术委员会和院务委员会。
院长介绍
郑志明1953年10月生于上海,汉族。1970年参加工作,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7月在北京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曾数次到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家工作。1996年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副教务长等职,有力地促进了
北大数学科学学院的学科发展、北大理科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改革。2003年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担任理学院院长、
高等工程学院副院长。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兼任北京大学工程研究院院长。
现任教育部“数学、信息与行为”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
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数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等职。郑志明教授在教学科研方面具有较高造诣,曾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和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直从事动力系统和
计算复杂性理论研究,取得多项原创性成果,主持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博士点基金、青年基金等十余项国家级基金,承担多项国家“863”、“973”等科研项目,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奖励,曾五次在欧美专业学会组织的高水平国际会议上做大会一小时的特邀报告。
从事信息科学领域中海量信息系统协同性与计算复杂性理论、软件可信性与信息安全以及实计算与动力系统等方向的研究工作。现任“Mathematics in Computer Science”和“Mathematical Biosciences and Engineering”主编(共同),创建了算法、复杂计算和复杂系统高水平国际系列会议(MACIS),近十次担任国际会议学术或程序委员会主席和重要学术会议各类委员会委员。承担“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国防科工委重大专项基金等项目近20项,在国内外一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著作2本,以讲座教授、访问教授或研究员身份在欧美多所一流院校和研究中心从事较长期学术交流和研究。获首届
中国青年科技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等多项科研教学奖励。
研究领域
2、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领域;
3、航空航天科技领域;
4、卫星导航接收机与终端产品、导航数据获取与信息融合、卫星导航技术与应用市场分析;
6、虚拟现实技术、卫星通信、光通信、数字城市和隐形飞行器等方面;
7、湍流、空间环境和遥感等领域。
重大事件
1999年4月30日,北京大学工程研究院成立。北大校长陈佳洱和北航校长沈士团在共建协议上签了字。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科技部、教育部、国防科工委和北京市有关方面负责人朱丽兰、韦钰、张洪飚等出席了揭牌仪式.成立北大工程研究院,是两校贯彻“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方针,充分发挥北大文理学科和北航工程技术学科的优势,探索跨世纪教育改革的新步伐。
2003年4月15日上午,“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北京大学工程研究院2003年会”在北京大学正大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本次年会历时两天。在听取上级领导和双方领导关于科技发展战略、发展规划的报告之后,近百名专家学者分成材料领域、信息领域、航空航天领域三个小组,分别在北大、北航进行了对口研讨交流和实地参观考察。4月16日下午,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北京大学工程研究院2003年会总结大会在北航如心会议中心举行。北京大学校党委副书记岳素兰、副校长林建华、211办主任羌笛、科研部部长朱星、国际合作部部长李岩松、科研部副部长刘波、发展规划部副部长倪斌、校长办公室秘书吕晨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杜玉波、校长李未、常务副校长怀进鹏、党政办主任张彦通、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燕瑛、国际交流合作处副处长马进喜、科技处副处长陈海秋、北大工程研究院院长郑志明出席了总结大会。参加会议的各专家组代表有北大梅宏教授、方竞教授、陈滨教授、白树林教授;北航徐惠彬教授、刘超教授、房建成教授、庄逢源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常务副校长怀进鹏教授主持了会议。 会议首先听取了各专家组代表的汇报,要点如下:
1、两校在航空航天领域和信息领域已经开展了长期的实质性合作,具有良好的基础。
2、通过本次年会研讨,各组初步达成进一步合作的意向,主要有:(1)在湍流、空间环境和遥感等领域的合作;(2)北大遥感所军口863项目与北航国家软件环境实验室的合作;(3)北大遥感所与北航合作申请欧盟项目;(4)北航怀进鹏教授组织的基金重大项目的合作;(5)虚拟现实技术、卫星通信、光通信、数字城市和隐形飞行器等方面的合作;(6)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合作等。3、各专家组对工程研究院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主要有:(1)设立种子基金;(2)进一步明确并落实合作的具体内容;(3)进一步明确双方实验设备的共享机制;(4)建议明确有关成果归属;(5)组织申报国家大项目;(6)建议在工程研究院下设立针对特定研究方向的虚体研究机构。
在听取各专家组汇报后,双方领导简要回顾了北大、北航自签署共建北京大学工程研究院协议以来双方的合作情况,对进一步开展多方位实质性合作达成以下共识。1、李未校长提出申请课题时以两个学校而不是以工程研究院为申请单位,单位排序根据研究人员排序确定,经费渠道也按照项目合作的已有模式进行;专利以发明人为主体,单位顺序与人员顺序相同;论文除标注两校名称外,同时标注北大工程研究院;研究院为两校合作提供平台和启动基金。希望今年各组至少拿出一个合作项目;建议请林建华副校长、怀进鹏副校长和郑志明院长负责;今后每年开一次双方校领导的碰头会。
2、郑志明院长指出北大工程研究院应起到桥梁作用和对外交流作用;工程研究院的管理型式可以灵活多样,例如在申请“创新群体”时以一个单位出现。
3、岳素兰副书记指出工程研究院要实现真正的优势互补。实现合作必需首先落实三点:组织落实、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并且要明确工程研究院的职责;双方合作应当追求长线回报而不是短期效果;适当时候应向科技部、基金委、总装等部门汇报双方的合作进展,争取来自国家政府部门的支持。
4、林建华副校长建议在聘任郑志明教授为工程研究院院长的同时,双方可各任命一位副院长;双方教授组成科研和教学专家组;尽快成立工作小组,设立办公室和选派秘书。
5、杜玉波书记强调工程研究院应虚体实做,寻求长线回报;首先要落实工程研究院的组织构架,形成一系列运行规范;至于启动基金的具体数目还需要进一步协商;合作形式可以大胆设想,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共建可作为探索。 最后,怀进鹏副校长在总结中提出了进一步落实会议精神的意见。
2003年11月14日,北京大学工程研究院首届“卫星导航工程技术论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论坛由北京大学工程研究院院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学院院长郑志明教授主持。国家科技部高新司景贵飞处长、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张宇航处长等领导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中欧导航技术培训合作中心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及两校科研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应邀参加了本次论坛。本次论坛的主要目的是针对2003年10月30日中国政府与欧盟已签署伽利略卫星导航计划合作协定以及我国卫星导航技术与产业化发展对技术和人才的强烈需求,交流北大-北航两校目前在卫星导航技术与应用研发工作中已取得的进展, 深入探讨了北京大学工程研究院在这个领域的努力方向和重点。在会上,科技部景贵飞处长介绍了中国参与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计划合作的有关情况,并对北京大学在中欧伽利略计划合作和中欧导航技术培训合作中心建设中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表示希望北京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北京大学工程研究院的框架下,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积极参与中欧合作项目和欧盟第六框架计划项目的申请与实施,并对北京大学工程研究院在相关项目计划中扮演重要角色寄予很高的期望。北京市信息办张宇航处长介绍了“数字北京”与“数字奥运”工程和北京市全球定位系统网络建设的进展,希望北京大学工程研究院能在北京市信息化过程中做出更大的贡献。两校科研处对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两校加强卫星导航领域的合作大力支持,并将一如既往地促进工程研究院的科研工作。与会专家分别就卫星导航接收机与终端产品、导航数据获取与信息融合、应急管理、三维显示、动态数据库管理、卫星导航技术与应用市场分析等主题进行了演讲和热烈讨论。此外,专家们还对合作项目的申请和论坛机制提出了建议。
2005年1月21日,北京大学工程研究院“第二届卫星导航工程技术论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逸夫科学馆一层报告厅举行。
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景贵飞处长、北京大学科研部和我校科研处领导以及我校相关院系的领导出席了此次论坛开幕式。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工程研究院卫星导航工程技术中心主任陈秀万主持。他首先简单介绍了该中心的建设背景和宗旨。北京大学工程研究院建于1999年,由我校副校长郑志明教授任院长,成立宗旨是充分发挥北京大学文理科优势和北航工科优势,共同承担重大国家科技研究开发项目,为国民经济和国防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
2005年,由北京大学地空学院遥感所与我校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与通信工程系共同发起,北京大学工程研究院资助成立了“北京大学工程研究院卫星导航工程技术中心”。中心的宗旨是发挥北京大学和我校联合的优势,紧密围绕国际、国内重大课题,通过理工结合、资源共享与联合攻关,提升两校乃至我国卫星导航工程技术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水平,促进研究成果的工程实现与产业化,并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2005年12月21日,北京大学工程研究院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含X射线能谱仪)设备招标。
2010年10月16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委员、副校长、北大工程研究院院长郑志明在创新园大厦A1101开设《若干重大前沿工程技术中的数学问题研究》讲座。
2012年3月18日。 光明日报《夯实发展基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干部队伍建设纪实》中谈到:近两年,被人形象地称之为由“伯乐相马”到“赛场赛马”的变化,最终原质料学院院长徐惠彬教授、原理学院院长兼北大工程研究院院长郑志明教授脱颖而出。
机构任务
高新技术研究
负责学院下属各单位产学研课题管理
负责学院与地方政府、企业共建研究机构的管理
重点领域
目前,研究院在北京、包头、南京、绍兴、杭州、厦门设立了科研和成果转化基地,初步建成了9个先进工程技术研究所,并将逐步新建10多个研究所,致力于发展成为最具创新力的应用技术研究机构。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仿真
车辆工程
专业飞行器
船舶工程
外骨骼机器人
风能
传热传质
光电机
光电技术
微纳器件
微流技术
医疗器戒
生物传感
设计艺术
能源优化
建筑材料
稀土材料
磁性材料
生物医药
生物材料
生物技术
食品工程
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