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二级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于2002年7月在原体育系和公共体育部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其前身体育学科创立于1917年,至今已有100年历史,是中国最早成立的体育学科。
学院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于2002年7月在原体育系和公共体育部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其前身体育学科创立于1917年,至今已有100年历史,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体育学科。学院现下设3系2所:体育学系、运动学系、体育与健康系、体育人文科学研究所和体育教育研究所。
北师大体育学院拥有厚重的历史底蕴,创立伊始便大家云集名师荟萃,培养出了方万邦、徐英超、苏竞存等一大批著名体育家、优秀体育教师、教练员;向社会输出了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袁敦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陈希愈、机械工业部部长张连奎等优秀人才。为支持国家教育建设事业的发展,1952年以北师大体育系为基础组建了中央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北师大体育系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现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学历学缘结构比较合理、术科学科比例平衡、学科交叉性较强的师资队伍。具备了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已成为教育部“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学院现有教职员工78人(专任教师65人,行政工作人员13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23人、博士生导师23人、硕士生导师4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8人、硕士学位36人。现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体育专业硕士点以及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2个本科专业和女足、女篮、女橄、田径、健美操5支高水平运动队。体育学一级学科下设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四个二级学科,其中体育人文社会学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办学条件
学院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体育专业硕士点以及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2个本科专业和女足、女篮、女橄、田径、健美操5支高水平运动队。
体育学一级学科下设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四个二级学科,其中体育人文社会学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名师荟萃
宋君复:(1897—1977),绍兴城区小坊口人,1916年以优异成绩考取公费留学美国,柯培大学学物理,毕业后,又进美国麻省春田学院专攻体育。从1926年起,历任沪江大学、沈阳东北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体育系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教授,北京体育学院体育系主任、副院长。
程登科:(1902―1992) 留学德国。著名体育教育家、中国提倡军事化体育的先驱者。首开中国女子体操运动先河。中央大学体育系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客座教授。东北师范大学体育教授。重庆大学体育系主任。
毛振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体育学科首席专家、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主席,曾任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首任院长。现担任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理事、教育部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副主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科专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体育学科专家等社会工作,担任30余所院校的客座教授。
殷恒婵:2016.05-至今担任北师大体育运动学院院长,教授,博士学历,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运动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运动与身心健康发展、运动与脑执行功能、竞技心理咨询与辅导。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30余项,取得系列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教材、国家级资源共享课、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夏奥会、冬奥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项目贡献奖以及北京市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北京师范大学首届“四有”好老师金质奖章荣誉称号等各种表彰和奖励30余项。在体育科学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教材及出版著作20余部。
郎健: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曾五次率领北京师范大学女子足球队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2011年夺得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女子足球冠军;获得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大学生女子足球联赛总决赛及全国大学生室内五人制女子足球锦标赛冠军十几次,曾获“全国优秀青年体育教师”、“宝钢优秀教师”、“钱媛优秀教师”奖,获“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名师。”
李笋南: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中国篮协教练委员会副主任,北师大女篮教练,取得2009-2013年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五届冠军;2016年CUBA冠军;第五、六、七届CUBS(全国大学生超级联赛)冠军;2012天津第九届全国大运会女篮冠军。在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师大学报、体育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承担国家社会科学教育规划课题、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师大自主课题5项,参加教育部、体育总局课题多项。出版专著两本。
吕韶钧: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民族民间体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太极拳科学化研究、武术国际推广研究。武术八段,舞龙舞狮国际级裁判,武术国家级裁判。1986年北京体育学院毕业留校工作,2017年调入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
乔德才:教授,山西中阳人,研究方向:运动生理与神经生物学,1973年12月高中毕业返乡务农;1977年考入山西大学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读本科;1982年元月毕业留校,从事于运动生理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86年赴湖南师范大学运动生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学习;1994年评为副教授,同年9月考取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生理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神经生理学;1997年7月毕业并获理学博士学位,后返山西大学继续任教,期间先后担任教授、副院长、硕士导师和博士生导师。2004年作为运动人体学科带头人调入北京师范大学,曾先后任体育与运动学院体育系主任、院长助理和副院长。现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生理与生化分会常委、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博士后基金和教育部各类项目的评审专家。
院徽院训
院训
院训:守正创新,坚卓致远。
释义如下:守护和弘扬百年优秀体育文化传统,继续改革创新,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去追求卓越,方能实现宏大而久远的目标。
守正
“正”是“正直”、“正义”、“正道”、“公正”和“公平”的意思,引申为“规则”、“规范”、“法律”等。
1.体育精神是遵守规则、讲究公正、公平;
2.做人要正直、正义、懂规矩;
3.做事要遵纪守法;
4.北师大体育学科应守护好百年优秀的体育文化传统。
创新
“创”,“始造”“创新”是“变革”。
1.在体教学、运动训练、体育竞赛、体育科学研究、体育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优秀成果均需在保持传统特色基础上创新;
2.有传统才有基础,有创新才有未来,北师大体育学科应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创新,结合新时代的发展与需求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和新增长点。
坚卓
“坚”是“坚韧”、“坚定”、“持之以恒”,表达顽强意志。
1.体育卓越需要具有坚韧的意志品质,卓越的体育又能培养强大的意志品质;
2.“卓”是“卓越”、“优秀”,即是“更快、更高、更强”体育精神的表达。
致远
表达的是宏伟、久远的奋斗目标。
1.体育学科应立足现实,科学地规划未来发展的宏伟目标,表达出师大体育人的精神追求和卓越情怀;
2.北师大体育人应与其他学校有不同表现,应有更高的道德修养与更深的学术底蕴以及不惧艰辛敢于超越的精神风貌。
院训应符合体体育学科特点,符合百年文化底蕴,符合北师大在全国的领先地位,符合北师大体育人的精神追求。
院徽
院徽释义:
标识以北师大的象征—代表教育的木铎为主体形象,S是Sport的缩写,可理解为跑道象征运动,或是源远流长的河流,象征有着百年历史的体育与运动学院。标识的中心位置的圆形图形,可理解为火炬、生命、篮球等,其灵感来源于太极,代表东方体育文化,与Sport及跑道代表西方体育文化,体现了东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根据不同角度不同理解,可看出多个体育图标的人物形象,给人留下遐想的空间。整体设计融合了传统和现代元素于一体,庄重又不失现代,符合院训“守正创新,坚卓致远”的深层含义。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4 14:07
目录
概述
学院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