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
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型研发机构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简称:智源研究院 Beijing Academ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BAAI)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型研发机构。2018年11月14日,在科技部北京市支持下,联合北京人工智能领域优势单位共建。
发展历程
2018年11月14日,北京智源行动计划正式发布,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成立。在科技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依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百度小米字节跳动美团点评、旷视科技等北京人工智能领域优势单位共建的新型研究机构。
2019年4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正式启动实施“智源学者计划”,将每年支持100位人工智能(AI)领域的优秀专家学者。
2019年5月,人工智能北京共识发布,为人工智能健康发展提供「北京方案」。
2019年10月,首届智源大会成功召开,定位于“内行的AI盛会”。
2020年5月,智源创新中心成立,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2020年8月,智源智算平台上线,1000P算力软硬件体系,加速支持大模型开发训练,支持大部分主流构架,适配国内主流芯片;
2020年10月,“悟道“大模型启动,是中国首个、全球最大的万亿级模型,迈向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代;
2021年6月,青源会成立,促进海内外AI青年科研人员“开心探索智能本质”,连接1000+海内外会员;
2021年9月,建立10个AI开放实验室,资源共享,推进北京AI试验区生态建设;
2022年5月31日,北京智源大会线上开幕,大会发布智能线虫天宝1.0”,这一成果被称为“迈出智能生命关键一步”。
2023年6月9日,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黄铁军在2023北京智源大会上作报告,发布悟道3.0大模型系列,并宣布进入全面开源的新阶段。
2023年6月12日,据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官微消息,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发布悟道3.0大模型系列,包含“悟道·天鹰”语言大模型系列、天秤开源大模型评测体系与开放平台,“悟道·视界”视觉大模型系列,以及一系列多模态模型成果。“悟道3.0”版本涵盖语言、视觉、多模态等基础大模型,现在已全面开源。“悟道·天鹰”的开源属于一系列套餐,包括Aquila·基础模型、AquilaChat对话模型与AquilaCode生成模型。
2023年7月13日,中科创达宣布与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同成立”魔方未来联合实验室“。
科研项目
1、“悟道”人工智能大模型项目
是目前中国首个、全球最大的万亿级模型。以GPT-3、Switch Transformer为代表,布局大模型已成为世界性趋势。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代即将到来,大模型会形成类似‘电网’的基础设施,为社会提供智力能源。“悟道1.0”已取得多项国际领先的AI技术突破,“这彰显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日益增长的信息和研发实力,可能会对人们未来构建的人工智能系统类型和部署系统的方式产生深远影响!”国际知名人工智能学者、斯坦福客座教授吴恩达创办的美国DeepLearning.AI公司在报告中对悟道给出了评价。“悟道2.0”模型的参数规模达到1.75万亿,是GPT-3的10倍。
2、“天演”人工智能生命模拟工程
高精度生命智能模拟启发通用AI,智源研究院天演团队发布天宝1.0(MetaWorm)。2022年5月,北京智源研究院生命模拟团队发布天宝1.0(MetaWorm)——生物精度最高的仿真秀丽线虫,高精度模拟秀丽线虫全部302个神经元及连接关系,迈出智能生命关键一步。结合高精度神经系统模拟与肌肉动力学关键技术,“智能线虫”经过训练已经在仿真环境中动态蠕动前行,初步表现出类似生物线虫的趋利(食物)避害(毒物)能力。下一阶段将实现避障、觅食等更复杂的智能行为。秀丽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是探索生命智能的典型模式动物,近20年三次诺贝尔获奖工作都是围绕秀丽线虫实验展开。
3、“九鼎”智算平台
集模型、数据、算力为一体,旨在打造AI科研创新的基石与试验场。在建算力1000P,目标向上支撑未来十年的计算新范式,包括通用智能大模型、AI for Science等,向下致力于为产学研加速融合、软硬件协同创新、国产AI芯片生态建设提供强大基座。基于九鼎平台大规模科研计算实践环境,智源研究院联合寒武纪昆仑芯、天数微芯、燧原科技等多家国产AI芯片公司,及北大、清华、中科院的优秀科研团队共建AI芯片生态实验室,推动测试、标准、创新、应用等方面合作,加速国内AI芯片的生态发展和应用落地。智源研究院AI基础模型开源项目飞智(FlagAI)基础模型开源项目,提升用户训练和使用大模型的便捷性,支持一键调用、快速加载、训练、推理文本、视觉等模态的主流大模型,助力AI产业化和产业AI化的发展。
4、AI技术赋能生命科学研究
解决医疗健康领域问题,智源健康计算研究中心以生物序列数据DNARNA蛋白质)为主要研究基础,关注生物序列数据研究中的重要方面,如加速序列筛选,功能可控序列生成,三维结构建模预测和生成,复合物结合预测等,实现从0-1的新型药物设计
AI 生态
智源学者
智源研究院着力建设服务于科学家创造性活动的新型科研管理机制,设立“智源学者计划”,支持最优秀的领军科学家开展人工智能领域重大方向的基础理论研究,支持青年科学家开展开放性探索性研究
智源研究院已布局人工智能的数理基础、人工智能的认知神经基础、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智能信息检索与挖掘、智能系统架构与芯片六大研究方向,并建立了以同行评议为核心的AI人才遴选及支持机制。分别来自北大、清华、中科院等高校院所与优势企业。
智源大会
北京智源大会已成为链接国内外人工智能顶尖学者,进行前沿思想研讨的顶尖专业交流平台,是北京创建全球人工智能学术和创新最优生态的标志性学术活动。
北京智源大会始自2019年,每年邀请包括图灵奖得主在内的全球人工智能领域顶尖学者、专家共同探讨学术、技术和产业最新进展,吸引超过3万专业观众注册,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
智源社区
智源社区是互联网上没有围墙的人工智能实验室,每年举办逾百场学术交流活动,每天AI日报递送行业要闻与深度解读,紧密联系3000名以上人工智能顶尖学者,辐射10万以上人工智能科研和技术人员。以创新的组织方式,打通学术研究、创业孵化、企业研发创新链,推动新概念产生与跨学科合作,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出新一代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
青源会
成立AI青年科学家学术交流平台“青源会”,促进海内外AI青年科研人员“探索智能本质”,主要来自国内高校院所,以及美国斯坦福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加拿大魁北克人工智能研究所(MILA)、GoogleIBM等国际高校院所和IT企业。
AI伦理与安全
2019年5月,智源研究院成立人工智能伦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推动开展人工智能伦理的技术研究。5月25日,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高校、院所和产业联盟,共同发布《人工智能北京共识》。
组织架构
智源研究院注册为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核心团队
张宏江(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美国国家工程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NAE)外籍院士)
王仲远(智源研究院院长)
曹岗(智源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刘江(智源研究院运营副院长,前美团技术学院院长,CSDN总编)
林咏华(智源研究院总工程师,前IBM中国研究院院长)
学术顾问委员会
张钹(清华大学)
高文(北京大学)
Michael I. Jordan(加州大学
John E. Hopcroft(康奈尔大学
David Harel(以色列科学与人文科学院)
Karl Friston(伦敦大学学院)。
代表作文化
智源重大科研项目主要由青年人才主导,已汇聚190+全职研究人才,注重科研与工程能力并举。智源推崇‘代表作文化’,不问出身,不看论文数,只看是否取得标杆性成就,有没有成为标杆的潜力,共同创造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的代表作。
成果转化
2020年,智源研究院成立创新中心,依托智源AI学者团队与开放的生态资源,推动AI前沿技术的加速落地和深度应用,重点关注AI技术能够成为企业核心发展动力的机遇。
主要包括:围绕智源重大学术方向,支持智源学者或高校院所AI科学家的原始重大创新成果落地;支持已初步落地成果关键技术的工程化验证和应用探索;支持新兴行业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需求,加速人工智能面向实际应用的广泛渗透等。
已建设14个创新中心,包括类脑脉冲芯片、认知知识图谱、安全人工智能、疾病脑电、智能信息处理等方向。另外,智源研究院筹备设立智源AI创投基金,重点投资、孵化并培育一批可能带来AI技术变革和产业重塑机遇的原始创新企业。
智源模式
作为创新型研究院,智源研究院在运行机制探索中,形成了集中力量办大事、青年人才挑大梁、开放生态育创新的独特智源模式。
1.集中力量办大事
开放中立:智源作为非营利研究机构,天然的中立立场,有助于协同跨组织与跨学科合作的大团队与大项目;
瞄准大问题:保持对重大科学问题的敏锐眼光,以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布局重大科研任务;
机制灵活快决策:AI前沿和未来趋势,经过一场院务会专业评审,即可开启经费、算力等资源推进;
2.青年人才挑大梁
智源推崇‘代表作文化’,不问出身,不看论文数,只看是否取得标杆性成就,有没有成为标杆的潜力;
青年人才领衔大项目:使用即培养,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让青年人在大项目中得到历练成长;
自由探索目标导向相结合的科研机制:在自由探索过程中凝练目标,在追逐目标过程中开放探索。
3.开放生态育创新
在生态创新方面,除了智源大会,还形成了智源学者、智源社区、青源会等AI生态圈,从顶尖学者到青年才俊,从前沿思想到一线实践。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2 15:02
目录
概述
发展历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