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下设二级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53年的第一个中国地方院校雷达设计与制造专业,是我国首批从事雷达、遥控遥测领域科研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单位之一。1956年,以雷达设计与制造专业为基础建立无线电工程系(五系)。1971年,无线电工程系更名为电子工程系。2002年,电子工程系参与组建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08年,以原电子工程系为基础重组为信息与电子学院。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及现状
信息与电子学院(五院)的前身是电子工程系(五系),1953年建立雷达设计与制造专业,是我国首批建立的从事雷达、遥控遥测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单位之一,1956年建立无线电工程系,1971年更名为电子工程系,2002年由原电子工程系等4个系组建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内保留电子工程系(一院五系),2008年底重组为信息与电子学院。学院曾研制了中国第一套电视发射接收设备、诞生了中国电视第一频道、研制了中国第一部低空测高雷达。
学院设信号与图像处理研究所、通信技术研究所、微波技术研究所、微电子技术研究所、专用处理器研究所、雷达技术研究所、雷达与对抗技术研究所、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研究所、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等单位。
学科专业
学院设有两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拥有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2个国防特色学科。
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为北京市特色专业且入选了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信工程为国防特色专业,信息对抗技术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国防特色专业、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专业、北京市特色专业,学院自1994起设立我校第一个教改试验班—电子信息类本科教学实验班,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进行统一管理和专门培养。
学术队伍
现有教职工21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授、研究员)35人,副高级职称72人,博士生导师48人(含兼职博导6人)。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国家级)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者2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7人、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2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1人。
学院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2个。
科学研究
学院每年承担国家“863”、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攻关、国防预研、国防基础研究等重要科研项目数10项,横向科技合作项目2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超2亿元。
学院实验室面积超过1.8万平方米,配备的仪器设备总值超过2亿元。建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工业和信息化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校企联合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等教学平台,建有1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1个工业和信息化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以及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合作交流
学院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瑞典、西班牙、新加坡、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等国家和地区的十余所大学、多个研究机构和企业有着广泛的交流和联系,在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教师培训、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友好合作;与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合作举办电子工程专业本科合作办学项目;与瑞典爱立信公司合作建有数字通信技术研究中心;与美国TI公司、安捷伦公司、Ansoft公司、Mentor Graphics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了联合实验室。2014年,获批“新体制雷达理论与关键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将为学院国际化建设、青年教师培养和高水平人才引进提供良好的支撑。
院士风采
王越院士
王越(1932—),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年),北京理工大学名誉校长、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防科工局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863计划”国家安全领域专家组顾问、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中国电子学会会士。
长期从事火控雷达系统、信息对抗技术的科学研究工作。曾担任过多个大型火控雷达系统的总设计师和行政指挥,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项目、总装预研项目,为推动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和国防建设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机电部科技进步特等奖、国防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1993年荣获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1999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曾被授予兵器工业功勋奖、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
王越院士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并结合教学与工程实际,提出多活性代理信息系统理论思想,在《中国科学》、《中国工程科学》发表文章予以阐述,成为该领域基础性论著。所讲授的课程《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导论》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出版的教材《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理论》被评为国防特色优秀教材,教学成果《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与实践》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6年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带领的教学团队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2008年)。
毛二可院士
毛二可(1934—),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北京理工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863计划”专家委员会顾问、总装备部科技委兼职委员、空军科学技术与人才培养顾问。
长期从事雷达技术研究,是我国雷达领域的著名学者。他始终坚持从国家的利益和需求出发,走自主创新之路,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国防预研基金和“863”、“973”计划研究项目、重点预研项目、演示验证项目和型号装备研制任务,对我国动目标显示、动目标检测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以第一完成人曾获国家发明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1991年荣获光华科技基金特等奖,2001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曾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荣获政府特殊津贴,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毛二可院士带领的国防科技工业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北京理工大学雷达技术研究所先后获国家发明奖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0余项,获取发明专利200余项,为国家培养了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1000多名,为我国雷达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武楠
实验室及师资队伍
实验室
教师队伍
信号与图像处理研究所
通信技术研究所
安建平团队
匡镜明团队
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雷达技术研究所
吴嗣亮团队
龙腾团队
雷达与对抗技术研究所
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
分数域信号与系统研究所
正高级职称:陶然
副高级职称:胡进 贾丽娟 单涛 张峰 赵娟
中级及以下职称:白霞 冯远 郇浩 鲁溟峰 石岩 赵兴浩
杰出人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006年:陶然;2012年:龙腾
国家批准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84年:毛二可;1992年:王越;1998年:匡镜明
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1999年:安建平;2007年:陶然
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获得者
2002年:吴嗣亮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2004年:龙腾;2006年:曾涛;2010年:李慧琦;2012年:潘小敏;2013年:崔嵬、许稼
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
2013年:龙腾
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入选者
2014年:龙腾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2012-11-15
院士风采.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2014-07-11
机构设置.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2014-08-01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3 15:20
目录
概述
学院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