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
吉林省辖地级市
吉林市(Jilin City),别称“北国江城”,是吉林省地级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吉林省重要的中心城市新型工业基地、具有中国北方特色的旅游城市。位于吉林省中部偏东,东北腹地。东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西临长春市四平市,北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接壤,南与白山市通化市辽源市毗邻,总面积27120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吉林市下辖4个区、1个县,代管4个县级市。截至2023年末,吉林市常住总人口352.81万人。
名称衍变
吉林市的地名来源有两个。一是古时现吉林境人口稀少,森林里到处都是野鸡,当地人把这一带称为鸡林,后来谐音为“吉林”。另一种说法是,现吉林市名源自明朝。明初,辽东都指挥使刘清三次奉命到松花江畔(今吉林市)建厂造船,吉林始有“船厂”之称。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开始建城,称“吉林乌拉城”。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宁古塔等处将军移驻吉林,改名“吉林乌拉城”。“吉林乌拉”为满语,意为意为“沿江的城市”,后来去掉乌拉,简称“吉林”。
吉林别名“江城”,因清康熙皇帝东巡曾写下诗歌《松花江放船歌》,其中有“连樯接舰屯江城”的诗句,故名。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吉林市是是史前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16~23万年以前,就有人类在现吉林市一带栖息。
夏、商、周、秦时期,今吉林市境主要是吉林先民濊貊族人及满族祖先肃慎人活动地区。
西汉初年,属夫余王国,为夫余国故都。东汉初年,在今吉林市境设置上殷台县,隶属玄菟郡,设治筑城,屯戍实边。三国、晋时期,今吉林市为夫余人、挹娄人等部族居地。
北魏明元帝永兴二年(410年),高句丽筑龙潭山城,成为高句丽王国的北方重镇。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勿吉灭夫余国,占据今吉林市一带。北齐时期以后,勿吉逐渐改名“靺鞨”。
隋唐至宋元
隋初,靺鞨在突地稽的率领下,归附隋朝,高句丽向北伸展,进入今吉林市一带。
唐总章元年(668年)年初,唐朝大将薛仁贵率军破金山(今辽宁),乘胜率3000人攻占高句丽夫余城(今吉林市龙潭山城遗址),高句丽国灭亡,今吉林市一带归唐。圣历年间(698~700年),大祚荣在敖东城(今敦化市)建立震国。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册封震国国王大祚荣为渤海郡王,震国改称渤海国,今吉林市境域成为渤海国腹心辖区,隶属独奏州的涑州。
后唐天成元年(926年),耶律阿保机率部征渤海国,渤海国为契丹所灭,改称东丹国,今吉林市最初归入契丹东丹国版图。
辽代,吉林隶属东京道涑州,靺鞨改称女真。金收国元年(1115年),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以今黑龙江省阿什河为中心建国称帝,今吉林市初属咸平路,后隶属上京路会宁府。13世纪初,今吉林市归入蒲鲜万奴建立的东夏国。天兴二年(1233年),东夏国存世19年为蒙古所灭,今吉林市归蒙古管辖。
元至元八年(1271年),蒙古改国号为元,全国设11个行省,其中辽阳行省统辖今东北地区全境,今吉林市分属海西辽东道开元路和咸平府。
明清
明代初,吉林属奴儿干都司,中期属海西女真乌拉国,后期归属建州女真为后金领地。永乐七年(1409年),明廷在黑龙江入海口特林设立奴儿干都司,并在吉林设船厂,以利加强朝廷与辽东都司和奴儿干都司的联系。
清初,在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驻兵,于吉林造船,设水师营。康熙十年(1671年),宁古塔副都统安珠瑚奉命移驻吉林;康熙十二年(1673年),开始建城设治;康熙十五年(1676年),宁古塔将军巴海移驻吉林后,吉林成为仅次于盛京(沈阳)的东北区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也是吉林省治所在地。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清政府命黑龙江将军萨布素速修船舰,统领吉林、宁古塔和八旗汉军2000人驰赴瑷珲攻取雅克萨城,在第二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中,吉林船舰、兵丁立下汗马功劳。雍正五年(1727年),设永吉州,州治在吉林城。乾隆十二年(1747年),改永吉州为吉林厅,隶属宁古塔将军。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宁古塔将军改称吉林将军。光绪七年(1882年),吉林厅升为吉林直隶厅,次年又升为吉林府。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宣布设奉天、吉林、黑龙江行省,吉林省治仍设在吉林城。
中华民国
1913年,吉林府改吉林县。1929年,吉林县改名永吉县,设吉林市政筹备处。1931年,日本军队占领吉林市。1936年4月,成立伪吉林市公署。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同年9月,国民党成立吉林地方治安维持会;10月,在中共吉林市委组织下成立吉林市政府;11月,成立省政府于吉林市。1946年5月,吉林省、市政府撤出吉林市。1948年3月9日,吉林市解放。同年10月,省政府从延吉迁到吉林市。10月23日,成立吉林市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吉林省政府仍设在吉林市。
1954年9月,吉林省政府迁驻长春。
1958年,永吉、磐石、舒兰、蛟河、桦甸5县划归吉林市。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吉林市位于吉林省中部偏东,东北腹地长白山脉,长白山松嫩平原过渡地带的松花江畔,介于东经125°40′~127°56′,北纬42°31′~44°40′之间。东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西临长春市、四平市,北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接壤,南与白山市通化市辽源市毗邻,总面积2712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吉林市位于长白山区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复杂,有“远迎长白,近绕松花”之势。由于不同时期的大地构造运动,以及江河的侵蚀、剥蚀和堆积形成的流水地貌,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形成中山山区—低山丘陵区—峡谷湖泊区—河谷平原区四大地貌景观。市域平均海拔196米,境内最高点位于南楼山,海拔1404.8米;最低点楼上村,位于舒兰市法特镇北部,海拔162米。
中山山区位于吉林市中、东部和东南部。南有长白山地龙岗山脉,东南有龙岗山脉的余脉富尔岭,东北部有呼兰岭。松花湖东有老爷岭,湖西有摩天岭、南楼山、肇大鸡山,皆为中山山群。中山山区有1000米以上高峰110座。最高山峰为南楼山,海拔1404.8米。
低山丘陵区,分布在蛟河、桦甸盆地和舒兰市、永吉县的中部。山岭海拔300~400米,少数山峰高600~700米。是吉林市开发较早的区域。森林已逐渐减退。
峡谷湖泊区,是丰满、红石、白山三大梯级电站兴建后形成的地貌区域,为从丰满大坝到白山水库上游金银别沿湖、沿江区域。
河谷平原区,分布在松花江中游、永吉县北部、舒兰市中部及松花江支流的局部地段,一般海拔170~220米。
气候
吉林市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短,少雨干旱多大风,夏季温热,湿润多雨,整个地面雨热同季,秋季昼夜温差大,凉爽多晴好天气,冬季漫长,干燥寒冷。年平均气温3℃~5℃,受地形影响,由西、西北向东、东南气温逐渐降低。一月份平均气温最低,一般在零下18℃至20℃,七月平均气温最高,一般在21℃至23℃,极端最高气温36.6℃。平均气温年较差41.2℃,生长期年平均148.7天,无霜期年平均130天,最长达140天,最短为12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500小时,年总辐射110.8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214天,一般为4月1日至10月31日。
吉林市年平均降水量650~750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26天,最多达154天(1959年),最少为93天(2001年)。极端年最大雨量1079.5毫米(1956年),极端年最少雨量434.1毫米(2011年)。降水量季节性变化明显,主要集中在夏季的6~8月,占全年降水总量的64%。7月降水量最多155.0毫米,占全年降水总量的25%;2月份最少,占全年降水总量不到1%。暴雨多发生在6~9月,冰雹多出现于5~10月,其中5月、6月、9月为多,地区平均年雷暴日数在50天左右。全年盛行西南、西、西北风,平均为3米/秒~4米/秒。10月开始封冻,最大冻土深1.9米,冰冻期170~190天。
地质
吉林市的地质环境演变经历了太古、元古和新地三个巨旋回的地质历史发展阶段。经过太古界的巨旋回运动,形成了吉林市南端的古陆核。经历多次海陆变迁,吉林古陆已经成为亚洲大陆的一部分。在多次造山运动之后,吉林大地上的南北地台和地糟已经连成一体,海水撤退,整体上升,构造格局基本形成。进入元古代后,出现了火山喷发,形成了沉积建造色洛河群。随着多次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大规模的断块产生,海水进入龙岗,形成了吉林地槽区,海侵不断扩大,海陆分离。到晚古生代末期,吉林市大部分已形成陆地,或已经褶皱成山脉。在古陆长期的剥蚀过程中,出现了下古生界奥陶系上统石缝组、上古生界二叠系下统寿山沟组、大河深组、范家屯组、一拉溪组等地层变化,形成了初期的吉林陆地。在新地巨旋回时期,吉黑地槽的发生和发展全过程形成了今吉林陆地。
吉林市地层属于吉林一延边分区,含吉林小区和延边小区。地层发育自太古界、元古界、中生界至新生界均有出露。石炭系和二叠系发育较好,分布较广泛,化石丰富。志留系和泥盆系只有零星出露。中生代地层以侏罗系和白垩系的分布较为广泛,化石亦较为丰富。
吉林市属优地槽褶皱带,西以长春—四平断裂与辽中断陷相邻,南为中朝准地台,东为延边优地槽褶皱带。下古生界为地槽型中基性火山岩——碎屑岩、碳酸盐和光复理石构造,上古生界为海相火山岩——陆屑岩、复理石和陆相磷屑岩建造,中、新生界是为陆相含煤火山岩建造。岩浆活动较为频繁,以印支期和燕山期侵入活动最为活跃,褶皱和断裂均较发育。古生代以紧闭的线形褶皱和逆冲断层为主,燕山运动以断块为主,断裂以北东向、北北东向最为发育。
吉林市新生代以来火山活动频繁,有多期喷发活动。火山的分布广泛,市域东部有新生代火山分布。境内火山群主要有缸窑火山群,位于永吉县和舒兰县的交界处。
水文水利
吉林市境内河道属松花江流域,河流总长度7064.1千米,河网密度0.3千米/平方千米。境内河道分别属松花江干流、拉林河、牡丹江3个水系,其中松花江干流流域面积22336平方千米,占84%;拉林河占15%;牡丹江占1%。主要河道有一级河辉发河、饮马河、拉林河等72条,总长1848.7千米;二级河金沙河、岔路河、细鳞河等139条,总长2632.3千米;三级河114条,总长1658.2千米;四级河41条,总长483.4千米;五级河5条,总长36.5千米。
境内最大河流为松花江干流,从桦甸市夹皮沟镇西金沟屯东1千米处由南向北流至舒兰市法特镇黄鱼圈屯西北处,流经境内桦甸市、蛟河市、吉林市的丰满、船营、昌邑、龙潭4个城区及舒兰市等7个县(市、区)。境内江段干流河长405千米,占松花江上游区干流河长的49%;境内江段流域面积1.58万平方千米,占吉林市流域总面积的58.3%。主要支流有辉发河、饮马河、拉林河等。
截至2022年末,吉林市共有丰满、红石、白山、星星哨、亮甲山水库5座大型水库,黄河、朝阳、碾子沟等21座中型水库。
土壤
根据中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吉林市土壤有石质土、暗棕土、白浆土、水稻土等11个土类,25个亚土,50个土属,150个土种,以暗棕土、白浆土、冲积土、水稻土为主。其中暗棕壤是吉林市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土类,总面积达2400多万亩,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60%。白浆土是仅次于暗棕壤土类的主要土壤类型,面积为840多万亩,占总土壤面积的20.76%。水稻土共有201万多亩,占土壤总面积的4.97%。
吉林市土壤分布呈明显带状和垂直分布特征。海拔500米以上地段为灰棕土壤及少量的石质土,海拔300米至500米地段为白浆土,300米以下沿江河地段及山间谷地为冲积土、草炭土与少量沼泽土和泥炭土,以及零星分布的黑土、石灰岩土和水稻土。
自然灾害
吉林市主要自然灾害有水灾、干旱、冰雹、低温冷害、地震、泥石流等。
由于降水时空分布的不均衡,吉林市历史上水灾发生较多,波及范围广,损失程度重。夏季水灾尤为严重。7月下旬至8月下旬连续降水总量大于或等于200毫米时,便有局部或大面积水灾发生,特别是松花江流域和饮马河、辉发河流域。2023年8月1日20时至4日5时,吉林市舒兰市平均降雨量为106.7毫米,8月3日19时金马镇出现最大雨强,小时雨强达到95.7毫米。强降雨导致舒兰市多个村镇出现洪水漫灌灾害,部分村屯被淹,玉米等农作物受损。截至2023年8月6日22时,强降雨已造成舒兰市14人遇难,超过13万人受灾。
吉林市处在北西向地震带,震带活动较为频繁。永吉县乌拉街在地震危险区,地处断裂带一级地震可能发生区。桦甸的大勃吉和红石处在三级地震可能发生危险区。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吉林市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75.5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70.6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3.28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量8.36亿立方米),另有多年平均年入境客水资源量87.36亿立方米。2021年,吉林市人均水资源量3875立方米,为中国平均水平的1.8倍。2022年,吉林市地下水资源量为22.75亿立方米,其中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16.21亿立方米,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6.915亿立方米,平原区与山丘区间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0.376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截至2021年末,吉林市土地面积合计277.11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92.22万公顷,园地面积0.93万公顷,林地面积156.10万公顷,草地面积0.45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1.62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55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1.20万公顷,其他土地1.05万公顷。
矿产资源
吉林市是吉林省的资源大市。截至2020年,吉林市已发现各类矿产(含亚矿种)105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84种,已开发利用矿产76种,列入吉林省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59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的固体矿产地343处,其中能源矿产62处、金属矿产133处、非金属矿产148处。
能源矿产煤、地热等主要分布在舒兰吉舒和蛟河奶子山、永吉万昌和昌邑桦皮厂等地;有色金属矿产钼、镍等主要分布在永吉大黑山、舒兰开源小城子、磐石红旗岭等地;黑色金属矿产铁和贵金属矿产金主要分布在桦甸夹皮沟一带;主要非金属矿产硅灰石、石灰石、饰面用花岗岩则分布在磐石和蛟河天岗地区;矿泉水主要分布在舒兰市、磐石市和丰满区。
吉林市优势矿产有铅、钼、锑、石墨(隐晶质)、耐火粘土等,保有资源储量居吉林全省第一位,镍、硅灰石、水泥用灰岩居全省第二位。煤炭以褐煤为主,占煤炭总量的99.93%;油页岩含油率较高,在6.87%~20%之间。铁矿绝大部分为贫矿,老牛沟大型铁矿矿石全铁品位大部分在30.50%~35.12%之间;大黑山特大型钼矿平均品位较低,为0.066%。
林草资源
吉林市是吉林省重点林区,森林主要分布在东部,以天然次生林为主。截至2021年末,吉林市林业用地总面积达172.77万公顷,有森林155.9万公顷,林地154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92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5.61%。
生物资源
截至2021年末,吉林市共发现陆生野生动物4纲27目79科360多种,其中包括两栖纲2目5科10种,爬行纲2目4科12种,鸟纲17目53科290多种,哺乳纲6目17科52种。野生经济动物有兽、鸟、两栖三纲六目十三科。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东北虎、豹、梅花鹿紫貂中华秋沙鸭金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白头鹤丹顶鹤,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大天鹅、鸳鸯、凤头蜂鹰。其中东北虎分布在桦甸市五道溜河一带。
吉林市植物属于长白山植物区系,植被属于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域的长白山红松、杉、冷杉针阔混交林区和小兴安岭,完达山地红松阔混交林区。2021年,吉林市共有野生植物147科,1500多种;其中包括木材利用植物14科54种,药用植物112科676种,食用植物44科188种,蜜源植物20科87种,观赏花卉11科32种,真菌植物200多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红松、水曲柳、天麻、紫椴、黄檗等。
截至2017年,吉林市境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为吉林松花江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水域生态系统);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为吉林朱雀山国家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为吉林省左家省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类);省级森林公园2处,为松花湖省级森林公园、吉林丰满大石门沟省级森林公园。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6月,吉林市下辖昌邑区船营区龙潭区、丰满区4个区,永吉县1个县,代管舒兰市磐石市蛟河市桦甸市4个县级市,共64个街道、23个乡和54个镇,311个社区和1397个行政村,另设有吉林经济开发区、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吉林中国新加坡食品区3个经济功能区。市人民政府驻船营区松江中路65号。
参考来源: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末,吉林市户籍人口有394.4万人。其中,男性人口197.0万人,占户籍人口的49.95%;女性人口197.4万人,占50.05%;城镇人口207.1万人,乡村人口187.4万人,城镇化率52.51%;全年出生人口1.1万人,死亡人口4.5万人,人口出生率2.9‰,死亡率11.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4‰。
参考资料来源:
民族
吉林市总人口以汉族为主。截至2021年末,吉林市汉族人口有354.36万人,占88.2%;有满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锡伯族、土家族、壮族、苗族等46个少数民族,人口47.42万人,占总人口的11.8%。超过千人的少数民族有满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其中满族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58.04%。境内有34个满族乡镇,满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4%,以乌拉街最为集中。吉林市也是中国散居朝鲜族人数最多的地区,至2021年,吉林市共有朝鲜族人口约13.7万。
语言
吉林话属于东北官话吉沈片,与普通话十分接近,其儿化现象与普通话同中有异。吉林话基本韵少于普通话,但儿化韵多于普通话;其儿化在词类的分布上要比普通话广。在吉林话中儿化不仅可以改变词义还可以改变词性,多数情况是非名词或非名词性语素通过儿化变为名词。普通话中儿化是不能连用的,但是在吉林话中儿化可以连用,这是吉林市方言儿化的一个特色。在吉林话中,儿化可以表小称,表示小或一种亲切、喜爱,或幽默、俏皮的感情色彩,也有少数儿化词表示厌恶的感情色彩。
宗教信仰
吉林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与基督教五大宗教并存,同时存在混糅儒释道的民间信仰。佛教、道教信众主要集中在吉林北山寺庙群、龙潭山寺庙群和朱雀山寺庙群。伊斯兰教信众基本为回族,主要集中居住在清真北寺地区,礼拜等活动也集中在此地区。此外土地神崇拜、狐黄白柳灰等信仰也有一定数量信众。
经济
综述
吉林市是中国“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形成了石化、汽车、冶金、能源、农产品加工、非金属矿产等传统产业体系,碳纤维、装备制造、生物产业、基础电子及电力电子等新型产业体系。
2023年,吉林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83.7亿元,生产总值位列吉林省第二位;比2022年增长6.7%,增速位列吉林省第一。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7.8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576.3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799.6亿元,增长7.5%。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关系由上年的14.0:36.3:49.7调整为13.1:36.4:50.5。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4932元。
第一产业
吉林市是吉林省优质水稻、玉米主产区,境内五县(市)均为吉林省典型黑土区重点县,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之一,市本级和五县(市)均是中国产粮大县。粮食总产量保持90亿斤阶段水平。吉林市有“特产之乡”之称,西部平原区以主粮作物和杂粮杂豆为主,中部丘陵地区以果蔬产业和淡水渔业为主,东部山区半山区主要种植中药材、食用菌和山珍食品。
2023年,吉林市农林牧渔业产值398.6亿元,粮食种植面积67.4万公顷。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2.7万公顷,玉米种植面积50.9万公顷,大豆种植面积3.3万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467.2万吨。年末生猪存栏139.2万头,牛存栏70.3万头,羊存栏6.0万只,家禽存栏1746.5万只;生猪出栏245.8万头,牛出栏52.5万头,羊出栏4.4万只,家禽出栏5330.7万只,全年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38.7万吨。
第二产业
吉林市是吉林省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已经形成化工、汽车、冶金、农副产品深加工及食品制造等支柱产业,医药、轻纺、建材、能源等优势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吉林市是中国“化工城”,位于当地的吉林石化公司是新中国“一五”期间兴建的第一个大型化学工业基地。吉林市龙潭区亦是新中国化学工业的摇篮,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化工产业体系。
2023年,吉林市吉化北建、中油化建、九局二公司、吉化华强、市一建、市政集团6户支柱企业完成产值22.4亿元,域外产值16.5亿元。2023年,吉林市石化产业年度新增产值25亿元。康乃尔化工与旭阳集团达成合作,年产36万吨苯胺项目启动,当年实现产值7.4亿元。
第三产业
吉林市第三产业以服务业、国内贸易、金融业为主。
截至“十三五”末期,吉林市服务业企业数量增加到5.3万户,占全社会企业数量的81%。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始终保持在40%左右,服务业已成为三次产业中规模最大、比重最高、拉动就业最多的产业。境内有东北亚农产品交易、百业电商经济产业园、神农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等11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入驻企业达651户,吸纳就业1.5万余人。
2020年4月27日,国务院同意在吉林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2023年,吉林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5.5亿元,比上年增长9.5%。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00.3亿元,增长9.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5.2亿元,增长7.9%。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481.4亿元,增长9.2%;餐饮收入74.1亿元。
截至2023年末,吉林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552.9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695.3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694.9亿元。年末全市共有保险公司31家,原保险保费收入99.2亿元。
经济功能区
2024年6月官网显示,吉林市有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吉林舒兰经济开发区、吉林东市商贸经济示范区等15个省级开发区和1个省级工业集中区。
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家高新区,于1992年11月由国务院批准成立。吉林高新区管辖面积近130平方千米,由高新南区、高新北区等部分组成,呈现南北两翼协同发展格局。截至2024年5月,开发区下设2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16万人;有各类工商企业5000余户,“四上”企业170余户,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140余户,科技企业孵化器10个、众创空间5个。2023年,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79.2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5.0亿元。
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吉林市西北郊,于1998年建区,201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管辖面积93.06平方千米。该开发区是国家科技部确定的吉林国家级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核心区域,是东北最具竞争力的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2023年,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44.9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3.7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吉林市共有幼儿园777所,幼儿教师7630名;小学181所,小学教师14365名;初中144所,初中教师11718名;普通高中38所,高中教师6738名;中等职业学校31所;职校教师3560名;特教学校10所,特教教师379名。截至2024年6月20日,吉林市共有5所本科院校;4所专科院校。
参考资料: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吉林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100%;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835所,其中医院172所,卫生院97所,门诊部329所,急救中心1所,采供血机构1所,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0所,妇幼保健机构1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所,卫生监督机构3所,医学科学研究机构2所,诊所1445所,卫生所(医务室)29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1所,村卫生室1354所,护理站6所。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6770人,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4516人,注册护士17440人。
新闻媒体
江城日报社成立于1956年11月1日,地处吉林省吉林市,拥有《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等平面媒体、电子媒体和新兴媒体。其中,《江城日报》是中共吉林市委机关报,对开12版,彩色印刷。
科学技术
2020年1月,“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2019”发布,吉林排名第101。2023年,吉林市全年共认定技术合同766份,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5.1亿元;全口径省级以上立项项目293项,扶持资金6241.7万元;获得省科学技术奖40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29项。年末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7户,科技型中小企业224户。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17个。域内有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省蚕业科研院、省养蜂科研所、吉林农科院等大型科研机构。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吉林市全市共有图书馆10个,其中市级1个,县级9个;文化馆11个,其中市级2个,县级9个;各类博物馆38家,其中国有博物馆35家,非国有博物馆3家;有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6个,其中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
参考来源:
体育事业
2023年,吉林市运动员在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中共获得金牌27枚,银牌14枚,铜牌14枚;其中2名运动员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获得2金1银的成绩,射击项目破亚洲纪录;全年共培训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326人,其中国家级18人,一级65人,二级243人。全年共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128处,其中笼式足球场1个,可移动自然冰场2个,公益冰场10个,越野滑雪场3片,健身路径115处。拥有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个。全年举办吉林市马拉松、全国体育舞蹈公开赛、全国冬季龙舟赛、全国社区运动会(吉林市站)、全市少儿篮球赛等百项次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环境保护
截至2023年末,吉林市全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324天;优良天数比例88.8%。主要污染物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32微克/立方米,六项污染物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19个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9.5%。
社会保障
2023年末,吉林市全年全市有5567户家庭享受住房租赁补贴1187.0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总人数41.1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总人数89.7万人,其中在职参保48.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3.2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0.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38.9万人,参保覆盖率为96.2%。全市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事业单位29个。全市10.6万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城镇4.3万人,农村6.3万人。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支出5.3亿元,其中城镇支出3.0亿元,农村支出2.3亿元。全市1.4万人享受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其中0.2万人享受城镇特困人员救助供养,1.2万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资金支出1.4亿元。
交通
综述
吉林市位居东北亚地理中心,交通运输方式有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各种形式。全吉林龙嘉国际机场和吉林机场,以及长珲、沈哈高速公路,长珲城际快速铁路,沈哈复线铁路等交通干线构成了吉林市四通八达、快捷便利的立体交通网络。
公路
吉林市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国省干线公路为支撑、农村公路为基础干支相连的公路网络;建成“二纵四横九联”的干线公路网系统;对外高速公路网呈“两横一纵一环”的布局,实现了吉林市东西南北全方向对外快速辐射连接。截至2022年8月,吉林市高速公路已建成5条,达475千米;有国道6条,省道9条。截至“十三五”末,吉林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5394千米,在吉林省地市中排名第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75千米;国省干线达到1474千米。
铁路
吉林市境内有长珲城际铁路、长图铁路、沈吉铁路、吉舒铁路、舒榆铁路、拉滨铁路、烟白铁路7条铁路线,构建了通达内外的“三横两纵”铁路网。
截至2020年末,吉林市域内有吉林站、蛟河西站及双吉站3个长吉珲城际铁路沿线高铁站,建成舒兰站、蛟河站、磐石站、口前站、桦甸站5个主要普铁站,还建有烟筒山站、黄松甸站、拉法站、吉林北站等多个三等、四等客、货运铁路站。其中吉林站位于吉林市昌邑区,位于长珲、沈吉、长图、吉舒4条铁路的交汇处,隶属于沈阳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吉林车务段管辖。吉林站始建于1912年,是全路建站较早的车站之一。吉林站站房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其中高架候车室面积1.53万平方米。
航空
吉林二台子机场简称吉林机场,曾经是军民合用4C级机场。长春龙嘉机场启用后,于2005年9月20日起停止民航业务。2016年10月10日,广东龙浩集团(今中原龙浩集团)与吉林市人民政府签署《吉林市航空产业综合开发合作框架协议》,推进吉林二台子机场复航及改造建设
长春龙嘉国际机场是吉林市与长春市共用的机场,位于长春市九台区龙嘉镇,承担吉林市主要航空运输需求,长珲城际铁路在龙嘉国际机场内设龙嘉站,从吉林市区到机场可30分钟就可到达。2023年,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548.37万人次,货邮吞吐量9.23万吨。
航运
吉林市水路运输以旅客运输为主,至“十三五”末期共计达到18条运输航线,319艘营运船舶。境内主要航段有松花江、松花湖、红石湖及白山湖。截至2022年9月,吉林市水运通航里程缩减至384千米,且水运已基本不承担货物运输,仅松花江部分区域以及松花湖景区存有部分水上观光旅游项目,承担部分水上旅游客运。
公共交通
至“十三五”末期,吉林市公路场站达到三级及以上公路客运站8个,乡镇客运站48个,候车亭102个、站牌22个;76个乡镇1382个行政村已全部开通班线客车,乡镇及行政村通班车率达100%。
人文
综述
吉林市是史前文化发源地和中国满族发祥地之一,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吉林市也是“中国京剧第二故乡”,清朝末年吉林巨商牛子厚创办了中国最早的京剧科班。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松花湖浪木根雕、民间剪纸、布贴画、农民画、朝鲜族舞蹈等40余项。举办的文化节有中国吉林市松花江河灯文化节、吉林市松花江之夏(金秋)广场文化活动周、吉林市朝鲜族民俗文化节以及主题性文化活动等。
饮食
吉林市是满族的发祥地,也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各民族的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满族的“豆面卷”满语称为“萨其马”、粘豆包等都是满族颇具代表的饮食。朝鲜族的饮食文化也尤为突出,主食以稻米为主,喜好汤饮,如酱汤、狗肉汤;冷面、打糕、辣酱、泡菜都是朝鲜族日常必备之物。吉林人对饮食的要求是丰盛、大方,以多为敬,以名为好。特色菜品有满汉全席、满族八大碗、烤乳猪、白肉血肠、满族火锅等。
满族火锅是吉林市传统风味名菜,也是清朝宫庭中冬季常用佳肴之一。满族火锅具有用料多,调料全,味道鲜,容器形状别致等特点。其火锅原料主要有薄猪肉片、牛肉、羊肉、海鲜等,以芝麻酱、韭菜花、葱蒜姜末等为佐料,吃时由个人任选自配。 
白肉血肠起源于满族的祭祀活动,是满族传统食品。有灯碗血肠、白肉血肠、蒜泥血肠等几个品种。该菜有白肉片薄如纸帛,色白有光,冬用不冷,夏用不热等特点。血肠有清血肠和混血肠两种,是由沙仁、桂皮等10多种配料灌制而成的。食用时用韭菜花酱、辣椒油、姜汁、腐乳、蒜末、虾油、香油等为佐料。
满族八大碗是满汉全席之一的下八珍,包括菜炒小豆腐、卤虾豆腐蛋、扒猪手等多道菜。宴会时用五鼎、八盏,俗称八大碗,年、节、庆典、迎、送、嫁娶富家多以八大碗宴请。满族八大碗集中了扒、焖、酱、烧、炖、炒、蒸、熘等所有的烹饪手法。
习俗
吉林市自古就有“走大年”习俗,新春登北山进寺庙送香祈福的活动。北山的“晨钟暮鼓”从清代就是吉林旧八景之一。20世纪末,吉林市开始举办以新风俗、新风尚、新文化为主题的春节北山庙会,一般从正月初一至初十。其节庆活动包括挂春联、摆花灯和吉祥葫芦、历史传统与群众性娱乐活动、祈福钟声、地方秧歌、北山冰雪大世界竞技与游戏、摄影展等。
吉林市放河灯的习俗历史久远,始于远古,形成于明清年间。人们用红纸糊制莲花河灯,其底部浸蜡,用蜡烛做灯芯。河灯图案有莲花、鲤鱼、鸳鸯、冰花、白兔、生肖等,工艺有雕刻、粘贴、喷染等多种形式。燃放河灯不仅形成一定规模的民间民俗活动,还包含着祝福、追求、希望、期盼、思念、牵挂与平安。放河灯已是吉林市每年的正月十五、端午节等重大节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活动。
艺术
满族刺绣流布于满族聚居地区的民族传统刺绣技艺。满族女性从小就学做针线活,其中就有绣花、纳朵一项。吉林地方满族的刺绣,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方面,如包袱皮、服饰、荷包、窗帘等。刺绣的题材,有人物、风景、山水、植物、花鸟、鱼虫等,彩色鲜艳明快,粗犷大方。其刺绣的针法,有纳纱、缎绣等,针法多变。民间刺绣艺术,有的还吸收了现代的金银丝料的刺绣工具和新型彩色用料,使刺绣艺术更具魅力。
京剧是流入吉林的一大剧种。清末民初,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影响下,吉林京剧界也步入戏曲改良行列。吉林通俗教育社,对京剧艺人参加戏剧改良进行了支持和帮助。1913年3月吉林正乐育化会成立,其宗旨就是“培养戏剧界新人才,改良旧戏,提倡新剧,以图革新社会风尚”(张穆庵《吉林回忆录》)。在剧社名称上都有了革新,如“正俗”、“启新”、“启智”、“警铎”等,演员也称为“艺员”。自二十年代初以来,在斯美茶园也形成了以宁德顺、佟德林和黄胜奎、侯殿奎为骨干的班底。京剧在吉林的发展,培养、造就了不少京剧人才。胡少山、程永龙、唐韵笙等是突出的代表。
地区象征
吉林市市花是玫瑰。玫瑰,落叶灌木,高可达2米,枝干粗壮,呈灰褐色,玫瑰花颜色鲜艳,有紫色、红色和白色,花有香气。喜光,适应性强,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为优美的观赏灌木。常丛植于建筑物四周,或草地边缘,也可作自然式花篱。玫瑰象征着和平、幸福、友谊、爱情、甜美。
吉林市市树是垂柳。垂柳,别名水柳,落叶乔木。树皮灰褐色,小枝细长,下垂,单叶互生。垂柳在吉林地区栽植广泛,历史较长。喜光,耐寒,耐水湿,萌芽力强,根系发达,生长快。其枝条细长柔软下垂,树姿优美,常植于河、湖边点缀园景或作孤植树,亦可作行道护堤树等,是吉林市雾凇景观的主要载体。垂柳象征优美和谐,欣欣向荣。
吉林市城市标志是摇橹人,其含义是“同舟共济,激流勇进”。
文物古迹
截至2023年9月,吉林市有各类文化遗存208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有各类红色遗址239个。
参考来源:
吉林文庙位于吉林市昌邑区松江东路,是中国四大文庙之一。该庙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而修建的,是具有东方建筑特色的古代建筑群。占地16354平方米,共有殿庑64间,建筑面积2997.12平方米。整个建筑群布局结构严谨,由大殿、配房、围墙、门坊组成一个封闭的、有深度、有层次的空间。以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为主体,建筑构成三进院落。2006年,吉林文庙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吉林机器局旧址,位于吉林市昌邑区东局子街松江东路11号。该旧址是清末洋务运动的代表性遗存之一。吉林机器局是“洋务运动”中东北第一个国家兴办的近代工业企业,也是当时东北唯一的兵工厂。旧址大门长16.3米,最高点距地8米,兼做值班室,建筑面积约为100平方米。砖混结构,墙面为黄色砖墙。吉林机器局于2007年6月被吉林省政府核定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末,吉林市共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303项,其中国家级7项,省级70项。
参考来源:
满族珍珠球是源于采集珍珠的生产劳动,也是中国满族人民的传统体育项目。珍珠球,原名采珍珠,在中国不同的满族聚居区有不同的叫法,如“踢核”“采核”“扔核”“投空手”“打司令”等,满语称作“尼楚赫”,即将珠子扔进筐里的意思。所需用具有球拍(仿蚌形制作)、渔网、珍珠球(小皮球替代)。珍珠球是满族渔猎生活的活化石,对于传承满族文化有着历史意义。2008年,满族珍珠球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乌拉满族秧歌是流传于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的满族传统舞蹈。可追溯到满族普遍供奉的玛克钦瞒尼(满语,意为“舞蹈之神”)的早期歌舞形式。表演时,队伍前设领队一人,手持马叉上下舞动,指挥秧歌队表演,秧歌表演中没有“老鞑子”人物形象。形体表演及肢体语言,部分来源于明末清初满族传统莽式舞九折十八式舞蹈的典型动作。乌拉满族秧歌是一种大众参与的群体性娱乐项目,承载着乌拉满族民众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历史文化、社会风俗、宗教信仰和打牲乌拉习俗特征。2021年,乌拉满族秧歌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
风景名胜
综述
吉林市有“雾凇之都,滑雪天堂”之称,城市四季皆景色,曾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中国最佳避暑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国冰雪旅游十强城市等称号。自然景观有“一江秀水(松花江)、两大奇观(吉林雾凇、吉林陨石)、三湖胜境(松花湖、红石湖、白山湖)、四脉神山(朱雀山、玄天岭、龙潭山、小白山)”等景点,拥有以雾凇岛为核心的“九大雾凇观赏带”,以神农温泉等为代表的“九大温泉体验区”,形成了以雾凇冰雪和避暑休闲产业为核心的全时全季全域旅游格局。吉林市也是有着2200年建城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人文景观有中国四大孔庙之一的吉林文庙,有佛、道、儒三教杂糅的北山古庙群等古迹。
截至2024年,吉林市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37家,其中国家AAAA级13家,国家AAA级11家,国家AA级12家,国家A级1级。
参考来源:
重要景点
松花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区,位于吉林市东南部,总面积569.09平方千米,是以湖泊景观为主,以“水旷、山幽、林秀、雪佳”为主要景观特色,以风景浏览、生态涵养、文化游赏、休闲度假、康体娱乐、科研科普为主要功能的综合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景区内有骆驼峰、凤舞池、五虎岛等十多处相对独立的景区。
北山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船营区境内,有“九龙圣境”之称。北山主要由东西两座山组成,东峰海拔255.8米,西峰海拔269.8米,占地135公顷。景区内古庙成群,以民俗庙会而闻名,有“千山寺庙甲东北,北山庙会盛千山”之称。常设旅游活动有吉林北山新春庙会、吉林北山民俗庙会、吉林北山赏荷文化节等。
吉林市博物馆是一所集陈列展示、收藏保管、科学研究、宣传教育于一体,融合了自然科学、人文历史和艺术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成立于1962年12月25日。博物馆建筑面积26150平方米,展厅面积16000平方米。该馆也是中国唯一一家公立陨石专题博物馆,每年接待观众数十万人次。2015年4月,博物馆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2023年12月,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对外交流
友好城市
截至2022年10月,吉林市已与6个国家的8个城市缔结了友好城市关系。
参考来源:
合作交流
2024年6月官网显示,吉林市已与韩国、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等30多个国家的城市和使领馆建立了联系。吉林市相继加入了国际冬城协会,世界城市网络协会,世界北方城市长协会,北美矿业协会,日本东北亚开发协会等国际地区性组织。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 吉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2016\u5e7412\u670826\u65e5
历史沿革.吉林市人民政府.
城市规划.吉林市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4 16:41
目录
概述
名称衍变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