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大戏院始建于1905年,位于济南市经二纬三路通惠街1号,占地面积1805平方米,是济南市最早的戏剧演出场所,也是山东省历史最悠久且仍在使用的专业戏剧演出场所。
历史沿革
北洋大戏院始建于1905年,最初为“兴华茶园”;1923年改建后,先后命名为“商乐舞台”、“聚华戏院”;1934年定名为“北洋大戏院”;1951年改名为“实验剧场”,1954年重建后,改为“人民剧场”;1992年恢复为“北洋大戏院”;2001年加盖三层小楼和内部装饰后一直使用;2007年被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演出活动
北洋大戏院建成到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起,著名表演艺术家
程砚秋、
尚小云、
荀慧生、
毛世来、
金少山、
马连良、
谭富英、
高庆奎、
奚啸伯、
李万春、
裘盛戎、
叶盛兰、
杨宝森、
张君秋、
袁世海、
方荣翔、
小白玉霜、
新凤霞、常香玉、
牛得草、王文鹃、
徐玉兰、
侯宝林、
马季等,都曾在北洋大戏院演出。该剧院在海内外
梨园界和广大戏迷中享有较高声誉。也是戏迷票友聚集的场所。
戏迷们手中还有保存的戏单:早场为
小白玉霜的书囊计,晚场为
白玉霜的玉堂春。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李胜素、张火丁以及豫剧名家索海燕也曾应邀在北洋大戏院演出,得到了泉城戏迷的喜爱和欢迎。
地理位置
北洋大戏院地理位置:济南市经二纬三路通惠街1号。北洋大戏院地理位置优越,北靠济南火车站,南邻济南最繁华的商埠区——大观园商场,与市政府仅有一条马路之隔。戏院下面600平方米的大型餐饮场所,加上以戏剧、影视为首的主业,使戏院成为三位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娱乐场所。改建后的北洋大戏院将以更加优雅、舒适的环境和更加优质、周到的服务,迎接更多的泉城观众走进这座古老而又富有现代气息的艺术殿堂。
历久弥新
北洋大戏院自建成投入使用以来,曾先后进行过三次不同规模的维修和改造,有座席仅400余个,由于舞台场地受限而无法承接小型以上演出。
2011年6月2日,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济南市筹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建国表示,借济南市举办“十艺节”之机,加快推进市属文化艺术场所建设,有着百年历史的北洋大戏院不仅要很好地保留下来,而且要进行改造,包括戏院周边环境的整治。
恢复修缮前剧场整体装饰为2000年进行的距今已有12年。原一层观众厅已经改为大众旅馆及五月花宾馆前台,建筑南侧为门头房。屋面为木制构架铁瓦面层,舞台上空标高12.7米。设备老化已不能满足现代演出要求。
恢复修缮后室内外建筑及装修风格遵循1953年始建年代的风格,并增加满足现代演出需要的设备设施。将一层观众厅恢复成两层观众厅,座位增加到653座;舞台恢复1953年舞台地面标高;舞台屋面加固抬升4.98米,新增电动吊杆20道;新增满足现代演出要求的各式灯光音响;新增400KVA变电;新增中央空调;新增夜间亮化;新增监控系统;舞台观众厅整体仿古精装修;塑胶地面;卫生间化妆间改造等。项目于2011年12月15 日开工建设,2012年10月19日竣工验收,总投资1790万元,现正在进行试运营。
本项目的改造修复将重现北洋大戏院原有格局,不仅从内部还是外部重新进行修缮恢复。项目建成后,不仅能再现百年大戏院的风采,而且可以满足以京剧、豫剧、粤剧、曲艺等多剧种以及影视的演出,成为济南市演员演出和观众观赏的重要场所,实现北洋大戏院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
竣工后的这座百年大戏院将重放光彩,成为济南历史文化名城的又一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