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印第安人是
美洲土著居民。属
蒙古人种美洲支系。使用
印第安语,包括十几个语族。多数学者认为,
美洲印第安人是在大约 25400年前分多批从
西伯利亚经
白令海峡到达
阿拉斯加,逐步向南迁徙,一直抵达美洲最南端,散布于整个美洲。
公元1500年,居住在
北美洲的印第安人约有150万人(整个
美洲大陆同期印第安人约为4000万,且绝大多数分布在
中美洲及
南美洲)。这些土著人种的构成,无论从遗传、语言、社会等方面来看,都有很大的差异。据估计,15世纪时在
格兰德河以北至少存在着 400种互不关联、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态,有着多种多样的人体类型和语系。其中主要有:在极北部是爱斯基摩人和阿留申人,
爱斯基摩人大多住在由阿拉斯加至
格陵兰的
北美洲北极海岸。在阿拉斯加内陆地区及
加拿大,有阿塔帕斯卡人和阿尔衮琴人。阿尔衮琴人分布很广,从新
英格兰到
加利福尼亚,到处都有他们的踪迹。此外,在美国境内还有易洛魁人、苏人(一名达科他人)、肖肖尼人、穆斯科格人(一名克里克部落)、波尼人以及摩其村落人(一名普埃布洛人)等。
各类印第安人组成为数众多的部落集团,生活方式各异,分别从事采集、渔猎、游牧和农业,
爱斯基摩人和阿留申人,以猎食
海象、
海豹为生;居于
北美西部沿海的
印第安人,主要从事渔业;
加利福尼亚的印第安人靠采集野生果实糊口;达科他人则靠猎取野牛度日;北美西南部和东南部的印第安人已知从事
农业生产。根据考古发掘,西南部的印第安普埃布洛人,已有一、二万年的历史,早在纪元前农业上就已能精耕细作。而且能制作精美的彩色陶器,建造五、六层高的城堡式大屋,文化
发展水平较高。 在殖民统治时期以前,印第安人一般处在氏族公社制的不同阶段。北美西部的印第安人已发展为
父权制组成的氏族,东部还停留在
母权制的
氏族社会。氏族是社会的基层单位,由几个氏族组成
胞族,由几个胞族组成部落。印第安人的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领土与方言。氏族设有议事会,成年男女享有平等的
选举权,具有
原始社会的民主。
15世纪末欧洲
殖民者最初来到北美时,印第安人曾慷慨援助,但殖民者站稳脚跟之后,就开始夺取印第安人的土地,对印第安人采取野蛮的种族灭绝政策。美国独立后,掠夺印第安人土地的方式变得格外毒辣,美国统治集团采取武力和欺诈手段把印第安人从他们世代居住的土地上赶走,仅在19世纪,美国对各印第安人部落就发动 200多次袭击与扫荡性战争,残暴屠杀印第安人,把他们驱赶到西部贫瘠的沙漠地带和一些州的零散的“保留地”内。到1865年,除阿拉斯加外,美国印第安人的人口锐减,只剩下38万人。在被驱逐与被征服的过程中,印第安人对殖民者进行英勇斗争。在力量对比十分悬殊的情况下,战斗持续了几个世纪。在斗争中涌现一批
英雄人物,如美塔科姆、
杜堪士、
黑鹰、
红云等。
据1980年人口统计,美国的印第安人有136.1万人,只占
美国人口的0.6%。居住在26个州的200多处保留地上。在最近20年中,已有20多万印第安人离开了
保留地,移居大城市谋生。在今天的美国,印第安人仍属于经济上最为贫困,就业人数最少,健康、教育和收入水平最低,居住状况最恶劣的
少数民族。但是北美印第安人在逆境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战后开始组织自己的政治
文化团体,争取生存权利,反对
种族歧视,保存印第安人的
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