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地区,是
北亚地区的一片广阔地带,西起
乌拉尔山脉,东至
杰日尼奥夫角,北临
北冰洋,西南抵
哈萨克斯坦中北部山地,南至
蒙古国、
外兴安岭,面积约1322万
平方千米,方言有俄语、阿尔泰语系语言、叶尼塞语系语言。
名称由来
鲜卑利亚说
“西伯利亚”这个名称来自“鲜卑利亚”,也就是说源于中国北方民族之一的
鲜卑民族。因此,西伯利亚自古就是中国游牧民族的生活地带。
清人何秋清《朔方备乘》、丁谦《后汉书鲜卑地理考证》都提出“西伯利亚”即“鲜卑利亚”之音转。台湾裴文中《中国史前时期之研究》提到:“鲜卑利亚误译为西伯利亚,大抵始于明清之际”。又载,“1687年清廷与俄帝缔结尼布楚条约,1689年划定中俄边界,西伯利亚………广大土地始一并丧失”。现代人说起“西伯利亚”,只道是外国;说起“鲜卑族”,又都知是古中华民族之一支。靠近白令海峡的鲜卑人过海峡去美洲,似乎顺理成章。
鞑靼语说
西伯利亚的名称可能来自
塔塔尔语(
鞑靼语),意思就是“沉睡之地”(Sib Ir)。西伯利亚
鞑靼人以此为国家名称建立
西伯利亚汗国,后来被
莫斯科大公国征服,西伯利亚此名词进入了俄语。
昔班说
亦有一个解释,西伯利亚被解作
昔班的地方,因为他的封地位于西伯利亚。
锡伯族说
又有一说,
沙俄以
锡伯族的族名创造北亚的新地名。而在
中国古地图上,西伯利亚被称为罗荒野。
历史变迁
远古时期
早在石器时代以前,西伯利亚已经有人居住。
末次冰期时代气候寒冷,所以当时的水位比较低。现时的
白令海峡,当年有一条陆桥连接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现时
美洲原住民的大多数人口都是透过这条
陆桥从西伯利亚来到
美洲的。
中古时期
西伯利亚亦是古代不少强悍民族的摇篮。
匈奴、
鲜卑、
突厥、鞑靼、蒙古及女真等等各种民族都是从西伯利亚崛起的。
唐朝时,西伯利亚中南部(包括贝加尔湖)首次纳入中国版图,西伯利亚东南部的外兴安岭及其以北地区在唐朝中期后也纳入唐朝版图。
并入蒙古
1218年
蒙古帝国灭西辽,1219年西伯利亚南部并入蒙古帝国版图,1271年蒙古帝国本土可汗忽必烈建立元朝,当时的外蒙古、外东北、库页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属于元朝的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元朝时蒙古地区全部纳人中国版图。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西伯利亚大部分,往北一直延伸至北冰洋沿岸,往东一直延伸至西伯利亚以东的白令海和堪察加半岛。
东斯拉夫人前往西伯利亚旅行可追溯至11、12世纪。根据
基辅罗斯历史书往年记事记载:当时诺夫哥罗德人与西伯利亚猎人建立贸易关系,最远到达
叶尼塞河。
西伯利亚汗国
(
蒙古语:Сибирийн ханлиг),又译失比尔汗国,是15世纪末至16世纪末时位于亚洲西伯利亚的一个汗国,由昔班家族的后裔所建立(居民有鞑靼人、涅涅茨人、曼西人、汉特人),位置是在
鄂毕河中游与
托博尔河之间。行政中心为成吉–图拉(今
秋明),后来迁至卡什雷克。
最先是由一位
台不花别吉的后人管辖,但不是术赤之后,后来昔班家族一位可汗伊巴克,从他的后人手上夺得秋明和汗位。16世纪下半叶,原失比尔汗雅迪格尔于1556年向
沙皇俄国求救,1569年雅迪格尔被一位名为库楚的可汗打死,起初同意服从俄国
宗主权,后来反叛。1572年,古楚汗力图摆脱臣属地位未成。1582年叶尔马克汗致力于把汗国并入俄国,16世纪末完成合并。
沙俄扩张
沙皇在1579年派
哥萨克首领叶尔马克·齐莫菲叶维奇率800个哥萨克兵对付他。他在
楚瓦什山托博尔河下扎营,在1581年营破遂逃亡,1582年10月,激战了三天,叶尔马克打败西伯利亚汗国的军队,占领了额尔齐斯河边的西伯利亚汗国首都喀什里克,彻底摧毁了这座城市。在1598年逃到巴拉巴草原,被暗杀。这些遗民向
准噶尔汗国交毛皮税。
至于西伯利亚的现代发展始于16世纪后期。最初从西边入侵西伯利亚的不是俄国
正规军,而是
斯特罗加诺夫家族雇佣军。1558年,因为乌拉山脉以西的毛皮日渐减少,沙皇
伊凡雷帝授权斯特罗加诺夫家族率哥萨克在乌拉山脉以东开发商栈,攫取当地丰富的毛皮资源。1572年,在西伯利亚中部的半游牧国家西伯利亚汗国拒绝以毛皮向俄国朝贡,这成了俄国进攻西伯利亚的理由。还有一种说法是这次征服的起因是当地俄罗斯的居民点经常受到
原住民的骚扰。哥萨克领袖叶尔马克·齐莫菲叶维奇在1578年(
明万历六年)10月开始东侵。几年内,叶尔马克等征服了库臣汗国,平定了西伯利亚西部。其后叶尔马克在进攻西伯利亚汗国时阵亡,西伯利亚汗国则于1598年灭亡。
中俄之争
之后俄国人继续东进,1636年(明崇祯九年)到达鄂霍次克海,征服了西伯利亚全境。这个地区成为了俄国人的领土,俄罗斯亦至此成为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国家。
当俄国的势力接近清朝领土时,便发生了
军事冲突。1652年(清顺治九年),俄人东入黑龙江,“驻防
宁古塔章京海色率所部击之,战于
乌扎拉村”。这是中俄之间第一场战斗。1657年,
沙俄派正规军在
尼布楚河与
石勒喀河合流处建立了
雅克萨城与
尼布楚城。之后中俄之间发生多次外交和军事上的冲突。1685年,清康熙帝在平定“
三藩之乱”后,派将军
彭春5月22日从
瑷珲起兵五千人,5月25日攻入雅克萨。之后清军撤军而俄军卷土重来。1686年清军再攻雅克萨。1689年9月7日《
尼布楚条约》正式签字,条约以
外兴安岭和
额尔古纳河为界划分两国边界。晚清衰败以后,沙皇俄罗斯强迫中国
清政府签订1858年《
瑷珲条约》和1860年的《
中俄北京条约》,割让黑龙江北、
乌苏里江东、
库页岛共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给俄罗斯,中国还失去了
日本海和
鄂霍茨克海的
海洋资源和
出海口。
1917年俄国发生
十月革命之后,
白军在西伯利亚独立,成立
远东共和国。然而随着
布尔什维克势力日增,俄国远东共和国在1922年改组成为远东
苏维埃共和国,并于同年被
苏联合并。1944年,
唐努乌梁海被并入苏联,成为
图瓦共和国。西伯利亚由于其荒凉,历史上一直是沙俄和苏联政府流放罪犯的地方。
最后归属
17世纪,俄国从西方扩张,并吞了众多小国,扩张到西伯利亚东部;
满族征服了蒙古本部,拥有了西伯利亚南部,建立了清朝。俄国和清朝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国家在西伯利亚冲突了。通过战争和《
尼布楚条约》,划分了西伯利亚的
势力范围。后来又通过1858年的
瑷珲条约和1860年的
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了
外东北。俄国一直向东扩张到西伯利亚最东端,甚至拥有了阿拉斯加,后因“消化”不了而卖给美国。之后,虽然日本想争夺西伯利亚,但西伯利亚一直稳稳地掌握在俄国手中。在
苏德战争中,西伯利亚成为了苏联心理上的支柱和事实上的
大后方。
人口
人口约3789万,俄罗斯人占80%以上,
乌克兰人和
白俄罗斯人约占5%,其他有布里亚特人、科米人、雅库特人、图瓦人等。人口
沿铁路线分布。西伯利亚主要城市有
新西伯利亚和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等。
西伯利亚更象是一个形象的区域范围而不是一个地理名词。整个
乌拉尔山以东,整个
亚洲大陆的北部,很多人,特别是外国人,通常叫做西伯利亚。那些从来没有到过这里的人,对于这一广阔的区域——城市、森林、海洋、江河、湖泊和沼泽,有一种成见,总是把它和雪域、严寒、空旷、野蛮联系起来。
而实际上西伯利亚是形式多样的。可根据某些条件将其分为一些区域:西部和北部西伯利亚、阿尔泰、图瓦、哈卡斯、萨彦和
外贝加尔地区、雅库特,甚至最北面的一部分也可以列入西伯利亚。西伯利亚面积从西至东7000公里,从北至南3500公里,1000万
平方公里,几乎相当于20个法国的面积。
区划
俄罗斯西伯利亚西区的南部与中国及蒙古接壤。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包括乌拉尔行省区、
西西伯利亚行省区和远东行省区的萨哈(雅库特)自治区三部分。历史上,整个远东行省区其实都算是西伯利亚的一部分。
主要城市
伊尔库茨克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新西伯利亚
鄂木斯克
托木斯克
自然地理
依照地形可分为三部分:
西部为
西西伯利亚平原,介于
乌拉尔山脉和
叶尼塞河之间,地势低平,沼泽宽广,
平均海拔120米,主要河流有
鄂毕河和叶尼塞河;
中部为
中西伯利亚高原,西起叶尼塞河西北角的普托拉纳山,东达
勒拿河流域,平均海拔300~500米,高原面破碎;
东部为
东西伯利亚山地,南部亦有山地,包括
切尔斯基山脉、
上扬斯克山脉、贝加尔诸山、东西
萨彦岭、
阿尔泰山(西北段)等。
植被有
苔原、森林沼泽、泰加
针叶林、
森林草原和无树草原等。自北向南有苔原、森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带。河流多流入
北冰洋,大河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及勒拿河等。
贝加尔湖是世界蓄水量最大和最深的
淡水湖。
永冻土和冻土广布。针叶林占全区山地面积60~70%。多皮毛兽。西伯利亚
自然资源丰富,矿藏有石油、天然气、煤、金、
金刚石等,各类
资源分布比较集中,而且大型矿床较多。水力资源
蕴藏量占全俄一半以上。
气候
西伯利亚绝大部分地区属于
温带大陆性气候中的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局部地区为
寒带苔原气候。由于邻近北冰洋,来自
大西洋、
太平洋和
印度洋的
暖空气被山脉和高原阻挡住,受北冰洋和
千岛寒流的直接影响而气候寒冷。西伯利亚是
北半球冬季最寒冷的地方之一,极端
最低气温低于零下70℃,北半球的两大“
寒极”(
上扬斯克和
奥伊米亚康)便位于此。
降水时空差异明显,北冰洋沿岸
年降水量100~250毫米,针叶林地带500~600毫米,阿尔泰山地达1000~2000毫米,其中75%~80%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在广阔的原始森林里隐藏着神秘的普托兰纳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最高的一部分。“普托兰”在当地居民埃文基人的语言里的意思是“峭岸湖王国”。深达1000米的谷地截断高原形成了湖泊。站在最高点卡缅山上,方圆几百公里尽收眼底。水流沿着陡峭的谷壁倾泻而下,形成了串串瀑布。
对于北方的
土著居民来讲,鹿永远是最珍贵的财产。可以骑着鹿或者套在雪橇上行路,可以用鹿的皮毛缝制衣服和鞋,也可搭盖帐篷——当地居民的房子,而
鹿肉几百年来一直是北方人的主要食物。
这一广阔的地区被称为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俄罗斯科学家、作家罗蒙诺索夫曾经说过:“俄罗斯的强大在于西伯利亚的富饶。”根据勘查材料粗略地估算,西伯利亚地区蕴藏的资源接近原
苏联全部资源的2/3。
2018年1月,位于西伯利亚东北部的
奥伊米亚康村测得摄氏零下67度的
极寒天气,几乎追平1933年测到的零下67.7度记录。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奥伊米亚康村(Oymyakon)是地球上最寒冷的人类居住地,当地近日又测得极寒冷的摄氏零下67度,冷到连温度计都被冻坏。
土地资源
西伯利亚地区有大片待开发的肥沃的
黑钙土、褐钙土土地;著名的西伯利亚森林覆盖了西伯利亚地区的辽阔地域,其
木材蓄积量占原苏联的75%以上;星罗棋布的大小湖泊以及数以千计的大小河流使西伯利亚地区拥有大量的
水力资源。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的淡水储备量达到了2.36万立方千米,占全世界淡水储量的约20%,占原苏联淡水储量的70%以上。西伯利亚是原苏联最大的
淡水鱼产区,淡水鱼产量占原苏联
总产量的25%以上。
东西伯利亚地区的贝加尔湖和叶尼塞河、勒拿河流域,也是重要的淡水鱼产区。
能源资源
俄罗斯是世界上的能源大国,石油、天然气、
煤炭储量极大,而西伯利亚地区的
能源资源尤为丰富。在原苏联的石油
潜在资源中,约有一半集中在西伯利亚,而
秋明油田的
远景储量可达600亿吨,能开采的就有80亿吨。原苏联的
天然气储量为910万亿
立方英尺,居世界首位,而以
秋明地区为主的西西伯利亚油
气田,已发现的油田和气田就达200多个,是世界上仅次于
波斯湾的第二
大油气田。仅秋明一个州的
油气资源就已超过美国的全部储量。
煤炭是原苏联主要燃料动力之一,共93%的
煤炭资源在乌拉尔以东的西伯利亚地区,据推算,在已探明的储量中,70%左右在西伯利亚地区。
由于西伯利亚地区的能源资源丰富,燃料、动力工业成为西伯利亚发展最为迅速的
国民经济部门。70年代初,西伯利亚提供的石油仅占原苏联总产量的20%左右,天然气约占30%左右,煤炭也不到一半。到80年代初,西伯利亚地区生产的石油已占原苏联总产量的50%左右,天然气约占60%,煤炭占50%。其中
石油工业发展尤为迅速,1965年~1975年,西西伯利亚的石油
年产量从9500万吨迅速提高到1.48亿吨;1976年~1980年,西西伯利亚的
石油产量增长了16360万吨。
西伯利亚地区
电力工业的支柱是水电站。50年代以来,通过实施一系列
区域经济综合
开发计划,在安加拉——叶尼塞河流域、勒拿河流域兴建了一系列大型的
水力发电站,为西伯利亚的
资源开发和工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保证。
矿产资源
西伯利亚地区的
金属矿和
非金属矿十分丰富,这里几乎拥有世界上已经发现的一切
矿物资源。铁、铜、铝、锡、镍、铅、锌、镁、钛等有色金属矿,金、银等贵金属矿,钨、钼、钾等稀有金属矿,
云母、
石棉、
萤石、
石墨、
滑石等非金属矿,以及盐、
磷灰石、磷钙石等天然
化学原料矿产资源的储量都十分可观。其中,铁、铜、铝、锡的储量尤为丰富。
发展潜力
这是一片富饶而尚未
充分开发的土地。三个世纪前俄罗斯科学家——教育家
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曾经预言道:“西伯利亚将会促进俄罗斯的强大”。这里蕴含着丰富的天然气、石油、黄金、金刚石、木材、皮毛、
野生动物、鱼类和清洁的淡水,在许多大河上建有世界上最大的发电站。
总的来说西伯利亚的一切都是规模宏大的:鄂毕河、
额尔齐斯河、叶尼塞河、
阿尔泰山区具有特别大的吸引力。本区的象征是
捷列茨科耶湖,当地的居民称其为金湖。
这一地区很受徒步骑行者、水上运动爱好者、滑雪爱好者、登山爱好者、骑马爱好者的欢迎。沿卡童河、巴士卡
乌斯河、丘雅河、丘梅什河等复杂水路又可以考验坚韧性和勇气。登上阿尔泰最高峰别鲁赫山(4056米)被认为是很值得骄傲的事。离麦日杜列钦斯克不远的绍里亚山地铺设有
高山滑雪道。
交通
西伯利亚地域广阔,人口稀少,加之气候严寒,对发展
交通运输极为不利。针对这一实际,根据这一地区的发展需要,建成了以
河运、铁路、公路、航空相结合的综合
运输网络。
铁路
铁路是西伯利亚地区主要的
交通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占西伯利亚货运总量的80%以上。
西伯利亚大铁路、贝加尔湖——
阿穆尔河铁路横贯东西是西伯利亚的运输
大动脉。
著名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全长7416公里,跨越8个时区,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
电气化铁路。
西伯利亚铁路全线铺设了复线,部分区段还实现了三线化。但各区段
运输能力不平衡,西线年货物量可达1亿吨以上,东线则只有2500~4000万吨。
贝加尔湖——阿穆尔河铁路全长4275公里,年货运能力可达7000~7500万吨,是联接西伯利亚与
远东地区的
铁路干线。
公路
西伯利亚地区公路多集中于南部地区,特别是沿西伯利亚大铁路、
贝阿铁路的大、中城市周围,与两条铁路干线相联络,构成小区域运输网络。在南部铁路干线、大中城市周围是路面质量好、设备完善、四季均可通车的公路;而在人口稀少的地区,则是简易的冬季公路,年通车可达200天以上。
河运
西伯利亚地区河流众多、水量充沛,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水系的运输河道近10万公里。许多河流还同铁路、公路相连,构成
水陆联运网。
鄂毕河是西西伯利亚地区最大的河运干线,通航距离可达3650公里。鄂毕河及其主要支流额尔齐斯河连接着新西伯利亚、巴尔瑙尔、
苏尔古特、乌瓦尔托夫斯克、莫戈钦、克拉斯内亚尔、鄂木斯克以及
秋明、
库尔干等
经济中心城市和
工业基地,并与西伯利亚大铁路、
土西铁路、南西伯利亚铁路、中西伯利亚铁路等相联结,运输地位极其重要。
叶尼塞河长3487公里,是东西伯利亚地区的主要河运干线。连接着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工业枢纽、
列索西比尔斯克森林工业综合体、伊尔库茨克工业枢纽、
诺里尔斯克矿山冶金
联合企业等工业基地。
勒拿河是东北水运区的河运干线,通航距离4125公里,主要运输建筑材料、石油、煤炭、木材等。
空运
由于西伯利亚地区地形复杂、
气候条件恶劣,地面运输受到制约,加之运输
周期长、速度慢、易造成
货损,使空运也成为西伯利亚地区的重要
运输方式。西伯利亚的大、中型
经济中心和重要的
工矿区均通飞机,伊尔库茨克建有
国际机场。
行政经济
历史发展
西伯利亚为游牧民族的生息地。16世纪下半叶开始,
沙俄越过乌拉尔山向西伯利亚扩张,并割去了原属中国的大片领土。1895~1905年
西伯利亚大铁路修建后,该地区开始大规模开发,以
俄罗斯民族为主的人口大量东移。前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28~1932)库兹涅茨克大煤田及西伯利亚大铁路沿线的工业得以大发展。50年代实施了安加拉–叶尼塞河的水力资源开发。60年代中期起开发西西伯利亚大型油气田。70年代中期,开始修建4275千米的第二条
西伯利亚铁路,即贝阿铁路(
泰舍特–苏维埃港),已于1984年11月通车。西伯利亚是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在此基础上,
石油化工、
煤化工、有色金属开采、
冶金工业也很发达,
钢铁工业已初具规模,
机械工业有发展,但不配套,仍较薄弱。农业以西西伯利亚南部较发达,小麦和乳、
肉用畜牧业为主要部门。
经济及行政区
西伯利亚地区包括
克麦罗沃州、阿尔泰边疆区、
秋明州、新西伯利亚州、鄂木斯克州、托木斯克州、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伊尔库茨克州、
赤塔州、
布里亚特共和国和
图瓦共和国等11个行政区。
从经济的角度来划分,西伯利亚又可分为
西西伯利亚经济区和东西伯利亚经济区。
西西伯利亚
西西伯利亚经济区包括:克麦罗沃州、阿尔泰边疆区、秋明州、新西伯利亚州、鄂木斯克和托木斯克州等6个行政区。面积约242.72万平方公里,仅占西伯利亚地区总面积的37%,而人口、
工业总产值均占西伯利亚地区的60%以上,
农业总产值占70%左右。
西西伯利亚经济区是俄罗斯最大的石油
工业基地、第二大煤炭基地、第三大黑色
冶金工业中心,机械工业、
化学工业也很发达,同时也是俄罗斯重要的粮食产地,养牛业也很发达。
总投资600多亿卢布,以石油、天然气、煤炭、木材开发为基础的西西伯利亚区域性生产综合体的建立,对西西伯利亚的经济发展作用巨大。原苏联政府对该综合体的组建非常重视,其建设费用比战前几个五年计划期间对东西伯利亚和乌拉尔经济建设的
投资总额还高许多倍。
西伯利亚的石油和
天然气工业发展迅速,产量不断增长。不仅向西伯利亚石油加工和
石油化学工业提供原油,而且向其它地区供应石油和提供出口。
森林
采伐和木材
加工工业也是西西伯利亚区域性生产综合体的重要经济部门,主要集中在秋明州和托木斯克州。
农业在西西伯利亚
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西西伯利亚区是俄罗斯主要的粮食产地和
畜牧业基地之一。
根据经济条件和
自然条件,西西伯利亚又分为南部区和北部区。北部区的采掘、采伐工业发达,丰富的矿物资源和
森林资源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南部区则以
燃料工业、黑色冶金、机器制造、电力、
石油化学、轻工、
食品工业和农业为主要经济部门。
东西伯利亚
东西伯利亚地区包括: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伊尔库茨克州、赤塔州、布里亚特共和国和图瓦共和国等5个行政区。面积412.3万平方公里,占西伯利亚地区总面积的63%。
东西伯利亚经济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煤炭储量约占原苏联的50%,木材蓄积量占30%以上,可利用的
水能资源占30%左右,铜、镍和其它矿产资源也极为丰富。
工业是东西伯利亚
地区经济结构中的
主导部门,形成了
采掘工业和有色金属、木材初加工工业等专业化
生产部门。东西伯利亚的镍、铜、钨、铝、锌、锡、金等有色金属的开采和
冶炼业大规模发展,成为俄罗斯的重要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铜、镍工业分布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炼铅工业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和伊尔库茨克州,炼镍和炼钼工业在布里亚特共和国、赤塔州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采锡工业集中在赤塔州,采金业则以赤塔州和伊尔库茨克州较为发达。
煤炭开采和电力工业是东西伯利亚另一个专业化部门。东西伯利亚的煤炭主要集中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和伊尔库茨克州,年产量为5000万吨,其中一部分运往西西伯利亚、乌拉尔和
远东地区。东西伯利亚煤矿多数为
露天矿,煤炭成本低廉,因而其电力工业也很发达,除满足日益增多的生产部门的用电外,东西伯利亚的电力还向外地区输送。
森林工业和木材
加工业是东西伯利亚经济区北部的
支柱工业。东西伯利亚的木材
采伐量仅次于远东经济区,占全俄第二位,制材业、森林化学工业、
木材水解工业、制浆
造纸业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东西伯利亚的农业由于人口稀少、劳动力严重不足、
气候条件恶劣等原因不十分发达,但其饲料、土豆和蔬菜
播种面积大于西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的畜牧业比较发达,
养羊业是其畜牧业主要部门,羊只数目在
俄罗斯联邦中居第三位。
历史政策
十月革命前,俄国政府对西伯利亚地区奉行掠夺性的
经济政策,没有采取多少有利于当地
经济发展的措施。该区生产力的
发展水平非常低下,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全俄水平。在整个
经济结构中,农业占
绝对优势。1913年,西伯利亚农业总产值占本地区
工农业总产值的78%,同年西伯利亚工业总产值仅为俄国的1.5%。当时,除采矿工业外,西伯利亚地区的其他
工业部门都是极端落后的。黑色冶金业几乎没有,
重工业生产的
中间产品和
最终产品,特别是加工工业部门产品所占比重微不足道,
轻工业产品几乎全部都要从俄国的欧洲部分输入。
沙皇的殖民政策阻碍了西伯利亚地区的资源开发和工业化进程。十月革命以后,西伯利亚地区的资源开发和工业化进程加快,
经济开发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近代开发
经过几十年的开发,西伯利亚逐步形成了以资源开发为主导的
国民经济体系。在大半个世纪的时间内,西伯利亚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西伯利亚大铁路的铺设,这里的生产力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1897~1917年的20年间,铁路沿线地区的城市从40座增加到63座,各
城市居民数增加了2倍、4倍甚至8倍不等。
30年代,原苏联第二个煤炭冶金基地在乌拉尔——库兹巴斯地区建成。乌拉尔——库兹涅茨克煤炭冶金
联合企业成了乌拉尔、西伯利亚地区实现工业化的基础。组建综合体的目的是为有计划地将工业重心逐步向东部地区推移,并为消除新开发
地区经济上的落后状态创造条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西伯利亚地区是原
苏联的
大后方,经济发展的速度高其于其他地区。1941~1945年这里的基建投资额几乎占苏联的1/4。1942年西伯利亚生产原苏联1/4以上的钢和钢材、1/3的
生铁和近一半的煤炭和焦炭。
50年代,开发东西伯利亚的安加拉——叶尼塞地区自然资源的计划开始实施。这是生产力进一步向东推移的标志。这个项目比乌拉尔——库兹涅克联合企业
建设规模更大、所用时间更长。安加拉——叶尼塞开发计划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和伊尔库茨克州生产力发展。西伯利亚经济因此进入了一个高速的
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目标是更加广泛地开发西伯利亚地区的自然资源,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若干个
生产结构复杂的大型区域性生产组织。
60年代,原苏联最大的石油天然气基地——秋明油气田的开发,使西西伯利亚变成了吸引资金和劳动力最多的地区。秋明油气田的开发按其规模来说,大大超过了乌拉尔——库兹巴斯煤炭冶金基地和安加拉——叶尼塞综合体体系。开发秋明油田,使原苏联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在原油生产方面赶上并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生产原油最多的国家。
70年代的重点
工程项目之一是铺设通向太平洋的第二条交通大动脉—贝阿铁路。横贯西伯利亚与远东近北地区全长达3145公里的贝阿铁路的建设,是原苏联加速西伯利亚与远东经济发展的又一重大步骤。随着这条铁路的建设,资源开发重点逐步推向近北的广大地区。这里储量丰富的煤、铁、铜、锌、镍、石棉、云母、磷灰石和森林资源等,有可能在内被大量开发。未来铁路沿线地区的人口将不断增加,并逐渐在这里建成若干个工业中心和新城市。
80年代,原
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的50个研究所和各主管部门的近200个科研单位,联合制定了西伯利亚自然资源综合开发规划,简称西伯利亚规划。西伯利亚规划是从西伯利亚与远东的特点出发,从原苏联的全局考虑,选择对整个国民经济有决定性影响的那些部门,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这是一个更大规模的全面开发西伯利亚的长远
综合规划。
现代概况
西伯利亚地区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由于长期以来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失调,加之缺少资金,劳动力等因素,制约了其经济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俄政府在西伯利亚的开发、建设过程中积极调整国内政策、措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引进资金和
先进技术设备,不断扩大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经济、
技术合作,使西伯利亚地区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对外贸易
西伯利亚地域辽阔、资源丰富、
地理位置比较优越,正在进入加速开发的阶段,为此,俄罗斯发展了这一地区的对外经济联系。自“八·五”计划以来,原苏联把扩大该地区的对外经济联系,作为各个五年计划的重要任务,大力发展本地区的出口商品生产,将该地区建设成为
出口商品生产基地。
西伯利亚出口商品的结构主要是由它的
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决定的。西伯利亚的黑色和有色金属产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最大,约占38.6%。
同其它地区相比,西伯利亚木材出口基地显然占有优势。木材在西伯利亚出口商品中的比重仅次于黑色和有色金属产品,约为24%。西伯利亚木材出口基地的加工能力不高,出口商品主要是据材、原木、
胶合板、
刨花板、建筑用材。出口的制浆造纸
工业产品有
新闻纸、
波纹纸、
照相纸。木材和制浆造纸工业产品的
出口额约为生产总额的6.6%。
西伯利亚出口的燃料动力商品主要有库兹巴斯的
炼焦煤、伊尔库茨克州的
切列姆霍沃煤、秋明和托木斯克州的石油和天然气。1976年在燃料动力资源出口额中,石油占52%。在西伯利亚出口商品结构中,燃料动力资源的出口占全部出口
商品生产总额的12.8%。
机器制造业产品在西伯利亚出口额中的比重约为12.4%。西伯利亚化工产品生产发展很快,此类产品在西伯利亚出口商品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大型企业向
国际市场提供的化工产品有
合成橡胶、
汽车轮胎、轻型和重型板盖、
液态氧、
人造纤维、药品、
松节油、
冷杉油等。
农产品出口份额较低,仅占西伯利亚出口总额的1.6%。主要出口产品有肉类、
奶类产品、豆油、酒精、
伏特加酒、
白毫茶、面粉和
食用油脂。
主要的出口
生产能力集中在伊尔库茨克州、克麦罗沃州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西伯利亚全部出口额的75.3%是由这3个地区的企业提供的。
俄罗斯政府把开发、建设西伯利亚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西伯利亚地区正处于大规模开发、建设时期。由于西伯利亚地区缺乏建设资金、劳动力以及必要的技术和设备,因而急切地期待着国内外的投资者的加入。同时,西伯利亚地区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也吸引着国内外投资者前来投资、进行经贸合作,求得双方的
共同发展。
民族与文化
在南西伯利亚,在叶尼塞河岸边,居住着一些
少数民族——哈卡斯人,
安加拉河、勒拿河、阿尔泰和萨彦山脉,东西伯利亚的明珠——贝加尔湖。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也可能是最古老的湖,已经有2500万年的历史了。它里面汇集了几乎全世界25%的淡水储量,而且是非常清澈透明的。直径30厘米的白盘在贝加尔湖的水下40米处依然可见。贝加尔湖的海拔约为500米。在贝加尔湖里生活着1850种动物和850种植物,并且其中很多是这里特有的。
西伯利亚的严寒本身也是很有名气的。有时严寒达-40℃~-50℃。而-25~-30℃根本就引不起当地居民的注意,这是冬天常有的气温。西伯利亚南部的夏天却非常的热,达30℃高温。可以游泳,尽管常常水还是有点凉:即使是在七月份水温也只能达17~18℃。这里有很多人工“海”——为数众多的水电站的水库。西伯利亚南部坐落着一些大城市——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和伊尔库茨克。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主要名胜是东萨彦山脉里的自然保护区——萨彦石柱群。突兀的岩石形成了80组高达100米的悬崖峭壁。一些峭壁有和自己形状一致的名字:老人、农妇、
金雕、羽毛、城堡等。这是
登山运动和
攀岩运动爱好者最喜欢的地方。引人入胜的水路旅游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开始,沿叶尼塞河而下,到
遥远的北方,到
杜金卡和迪克森。
这里居住着图瓦人、雅库特人、布里亚特人。比如哈卡斯人只有8万人,图瓦人不到20万。这些民族的人们拥有独特的
口技艺术。表演者不唱出字词,只是用嗓子发出声音,听起来有时像乐队演奏,有时像蹄子敲打声,有时像几百只野兽的嚎嘶。他们从童年时就开始学习这种艺术,但远不是每个人都能学会的。有趣的是,口技表演者只有男人。
布里亚特位于贝加尔湖的东南面,是俄罗斯的佛教中心。这里有30多个
佛教寺院——喇嘛寺。像所有的草原
游牧民族一样,布里亚特人始终崇爱着马。马群的主人总是能记住每一匹马的“长相”。朋友般的骏马是许多传说和故事的主要角色。
马奶——
马乳酒的药用价值得到很高的评价。
在相邻的图瓦共和国有纪念碑标示的
亚洲的中心。这里道路少而艰难,但神奇的
自然环境吸引着游客源源不断地到来。
相对不久前在俄罗斯又兴起了另一种远游方式——北极旅游。从
莫斯科乘
直升飞机到达斯匹次俾尔根群岛,然后再乘直升飞机到达
北极点附近的冰上帐篷营地。在这里游客们将会度过几天,但不会寂寞的:乘坐狗拉雪橇,乘滑雪机狂奔,沿
浮冰群远足,乘气球飘浮到白色沉寂的大地上空。在营地里甚至还有极地桑拿和游艺设备。只要一有合适的天气就会乘直升飞机冲刺到坐标为90°00′00″的地理极点。幸运的游客们可以通过
卫星电话给自己的亲人朋友打电话,并且快乐地在地球的最北点照相留念。
逸闻
事件